李文奎
(接上期)
第四節(jié)
二十二
甲:插花蓋
乙:快馬加鞭
1.甲:身體方向不變,胸部仍朝東。左腳向右腳前上半步,左腿弓膝,右腿前蹬,成小左弓步。同時,左手松開,右手持棍向右前下方弧形斜劈乙方小腿:左手變掌向左下方弧形擺至左胯外,掌心朝左后下斜角,指尖朝左前下斜角。目視棍梢。
乙:身體向右旋轉(zhuǎn)180°胸部朝南。左腳尖內(nèi)扣,右腳向左腳前收步,腳尖點地,成右前虛步。同時,右手持杖隨轉(zhuǎn)身向右腿外側(cè)截杖護腿:左掌隨轉(zhuǎn)身向左胯外側(cè)開,掌心朝左下方,指尖朝右。目視杖梢(圖22-1)。
2.乙:身體向左轉(zhuǎn)45°,胸部朝西南。右腳向前上步,右腿弓膝,左腿前蹬,成右弓步。同時,右手持杖經(jīng)身體前向前掄劈甲方頭部,使杖梢經(jīng)右腿前向左、向后、向上、向前、向下掄至身體前,杖把尖朝下:左手隨著右手掄劈向右、向上經(jīng)右肩內(nèi)側(cè)向頭部左外上側(cè)撩掌,掌高過頭,掌心朝左上斜角,指尖朝前。目視杖梢。
甲:身體方向不變,胸部仍朝東。右腳向后撤半步,左腳向右腳旁撤步,兩腳距離一肩寬,兩腿下蹲,成小正馬步。同時,右臂屈肘使棍梢向左上方移動,隨即左手接棍,兩手成對把握棍,緊接著兩手合力向上架護頭。目視棍身(圖22-2)。
二十三
乙:泰山壓頂
甲:玉女蕩千
1.乙:身體方向不變,胸部仍朝西南。左腳提起腳尖外擺向右腳前上步,左腿弓膝,右腳跟提起外旋,右腿膝下沉,成左盤步。同時,右臂屈肘,右手發(fā)寸勁推杖根使把向前撞擊甲方胸口;左手配合右手,伸手握住杖梢向后拉杖,杖梢朝后上斜角。目視杖把尖。
甲:胸部方向不變,胸部仍朝東。身體重心移至左腿,右腿向后撤步,前腳掌點地,成右后虛步。同時,兩手左推右拉使棍向右側(cè)斜撥護胸。目視棍身(圖23-1)。
2.乙:身體向右轉(zhuǎn)45°,胸部朝西。右腳向前上步,右腿弓膝,左腿前蹬,成右弓步。同時,左手松開變掌,發(fā)力向下拍壓杖身以杖梢下劈甲方頭頂:右手配合左手,將杖把向下、向后拉轉(zhuǎn)到胸前,杖把尖朝下。目視杖梢。
甲:身體方向不變,胸部仍朝東。左腳向右腳旁撤步,兩腳距離一肩寬,兩腿下蹲,成小正馬步。同時,兩手先左壓右提將棍橫于胸前,緊接著合力向上架棍護頭。目視棍身(圖23-2)。
二十四
甲:羅漢掃塵
乙:斬荊開路
1.甲:身體方向不變,胸部仍朝東。右腳向前上步,右腿弓膝,左腿前蹬,成右弓步。同時,左手松開,右手掄棍使棍梢向后、向右、向左前下方斜劈乙方小腿:左手變掌向左、向下經(jīng)小腹前向右弧形行至右腰旁,掌心朝右后下斜角,指尖朝右。目視棍梢。
乙:身體向左轉(zhuǎn)90°,胸部朝南。右腳向左腳內(nèi)側(cè)收步,腳尖點地,成右虛步。同時,右手掄杖向身體左下方截以護腿,使杖梢向右、向下、向左經(jīng)右小腿前擺動至身體左后側(cè);左手向右擺動至右臂外側(cè),掌心朝后,指尖朝右,兩手成交叉狀。目視前下方(圖24-1)。
2.乙:身體向右轉(zhuǎn)45°,胸部朝西南。右腳向右前方上步,成右側(cè)馬步。同時,右手持杖向右橫掃甲方小腿,使杖梢向右擺至右腿前;左掌向左胯外開,掌心朝左后方,指尖朝右前方。目視杖梢。
甲:身體方向不變,胸部仍朝東。右腳向左腳旁撤步,腳尖點地,成右虛步。同時,右手掄棍使棍梢向右、向后、向上、向左、向右前下方斜劈護腿;左手向下經(jīng)小腹前再向左弧形行至左胯外,掌心朝左后下斜角,指尖朝左前下斜角
(圖24-2)。
二十五甲:獅子把門乙:黑虎掏心
1.甲:身體方向不變,胸部仍朝東。右腳向后撤步,左腿弓膝,右腿前蹬,成左弓步。同時,右手持棍用棍梢向前穿乙方胸部;左手向后推掌,掌心朝后,指尖朝左。目視棍梢。
乙:身體向右轉(zhuǎn)45°,胸部朝西。左腳提起腳尖外擺向右腳前上步,左腿弓膝,右腳跟提起外旋,右腿膝下沉,成左盤步。同時,右臂屈肘,右手持杖向右胯外收轉(zhuǎn),使杖梢向左、向上移動到左肩前;左手配合右手,隨即虎口向下握住杖梢,并向右側(cè)推杖,形成立杖右撥護胸。目視前杖身(圖25-1)。
2.乙:身體向左轉(zhuǎn)45°,胸部朝西南。右腳向左腳前上步,右腿弓膝,左腿前蹬,成右弓步。同時,左手握杖梢向左腰處收轉(zhuǎn),右手握杖跟隨之略上提轉(zhuǎn)到腰前,使杖身橫于腰前。緊接著,兩手合力向前用杖把搗甲方胸口,杖把尖朝左。目視杖把。
甲:左腳向后撤步,身體向左轉(zhuǎn)45°,胸部朝東北,身體重心移至左腿,右腳跟著撤到左腳旁,腳尖點地,成右虛步。同時,右臂沉肘將棍立起收到身體前,左手前行向額頭前接棍,兩手成對把握棍,隨即兩手合力向左前方攔擋護胸。目視棍身中段(圖25-2)。
二十六
甲:吳剛砍樹
乙:力劈華山
1.甲:身體向右轉(zhuǎn)45°,胸部朝東。左腳向前上步,左腿弓膝,右腿前蹬,成左弓步。同時,左手先向棍梢處滑把,隨即兩手掄棍使棍把向右、向后、向上、向前下方猛砸乙方頭部,右手邊掄邊翻手倒把并向左手旁滑把,兩手成順把握棍。目視棍把。
乙:身體向右轉(zhuǎn)45°,胸部朝西。右腳向左腳旁撤步,兩腳距離一肩寬,兩腿下蹲,成小正馬步。同時,兩手持杖合力向頭部前上方架杖護頭,杖梢朝左,杖把尖朝前。目視杖身(圖26-1)。
2.乙:身體向左轉(zhuǎn)45°,胸部朝西南。右腳向右前方上步,兩腿下蹲,成右側(cè)馬步。同時,右手單手持杖掄劈,使杖梢向前、向下劈甲方頭部,杖把尖朝下;左手脫杖變掌,向下、向右經(jīng)右胸前向左上斜角撩出,左掌高于頭頂,掌心朝向左前上斜角,指尖向右。目視杖梢。
甲:左腳向右腳后撤步,身體向
左轉(zhuǎn)45°,胸部朝東北,身體重心移至左腿,右腳跟著撤半步,腳尖點地,成右前虛步。同時,兩手掄棍使棍把向右下方、向后、向上、向左前方弧形外撥護頭,目視棍把(圖26-2)。
二十七
乙:金龍盤柱
甲:達摩掩面
1.乙:身體向右轉(zhuǎn)90°,胸部朝西北。左腳右腳前上步,左腿弓膝,右腿前蹬,成左弓步。同時,左手掌向前伸出抓甲方衣領(lǐng);右手持杖隨轉(zhuǎn)身向右下方擺動,杖梢朝后下斜角與小腿同高,杖把尖朝后。目視左手。
甲:身體向右轉(zhuǎn)45°,胸部朝東。右腳向后撤步,前腳掌著地,左腿弓膝,右腿膝下沉,成左盤步。同時,左手松開變掌弧形向左推開乙方左手;右手持棍向右擺動至右胯旁,棍斜立于身體右側(cè),棍把朝右前下斜角。目視左掌(圖27-1)。
2.乙:身體向右轉(zhuǎn)45°,胸部朝北。右腳向左腳后插步,左腿弓膝,右腳跟提起外旋,右腿膝下沉,成左盤步。同時,右臂屈肘,右手持杖向左上方斜掃甲方頭部;左手握拳向后、向下收于右腋下。目視左側(cè)。
甲:左腳向左后方斜撤步,身體向左轉(zhuǎn)90°胸部朝北,左腿弓膝,右腿前蹬,咸左弓步。同時,右臂屈肘舉棍,左掌按在棍身中段,隨即兩手合力隨轉(zhuǎn)身向身體前攔擋護頭。目視棍身中段(圖27-2)。
二十八
乙:古樹盤根甲:繞樹尋枝
乙:身體向右后旋轉(zhuǎn)225°,胸部朝西南。左腳尖內(nèi)扣,右腳尖外擺,成右側(cè)馬步。同時,右手持杖隨轉(zhuǎn)身掄劈杖,使杖梢向下、向右掄劈甲方小腿,杖把尖朝向右后方;左手隨轉(zhuǎn)身向左外上斜角撐掌,左手與頭同高,掌心向左前上斜角,指尖朝右。目視杖梢。
甲:身體向右轉(zhuǎn)45°,胸部朝東北,右腳向前上步;身體再向右轉(zhuǎn)135°,胸部朝南,左腳向左前方上步,腳尖略內(nèi)扣;身體繼續(xù)向右轉(zhuǎn)90°,胸部朝西,右腳向左腳后撤步,身體重心移至右腿,左腳向后收半步,腳尖點地,成左前虛步,借以迅速閃身躲避攻擊,并伺機攻擊對方。同時,左手握棍下壓,右手收于右腰旁,兩手成陰手對把握棍,棍把朝前,與胸同高。目視前方(圖28)。
第五節(jié)
二十九甲:懶龍臥道乙:太公釣魚
1.甲:身體方向不變,胸部仍朝西。右腳向左腳前上步,右腿弓膝,左腿前蹬,成右弓步。同時,左手先向棍把處滑把,隨即兩手左拉右推使棍梢向右前方斜掃乙方頭部,右手邊推邊向后滑把。目視棍梢。
乙:身體向左轉(zhuǎn)180度,胸部朝東北。左腳向右腳后撤一步,身體重心移至左腿,右腳隨即向后撤半步,腳尖點地,成右前虛步。同時,右手持杖隨轉(zhuǎn)身向胸前撥轉(zhuǎn)護頭,左手隨即按于杖身內(nèi)側(cè)為右手助力。目視右側(cè)(圖29-1)。
2.乙:身體方向不變,胸部仍朝東北。右腳向前上步,右腿弓膝,左腿前蹬,成右弓步。同時,右手持杖翻轉(zhuǎn),使杖梢向左下方弧行下落,杖把朝前;左手向左后移動握住杖梢,并將杖梢拉向腰間,兩手成對把握杖。緊接著,兩手同時發(fā)力用杖把搗甲方胸(肋)。目視杖把。
甲:身體方向不變,胸部仍朝西。右腳向左腳后撤步,前腳掌點地,左腿屈膝,右腿膝下沉,成左盤步。同時,右手略上提,左手向右推棍攔擋護胸(肋)。目視棍身中段(圖29-2)。
3.乙:身體向右轉(zhuǎn)45°,胸部朝東。身體重心移至左腿,右腳向后收半步,腳尖點地,成右前虛步。同時,左手先向下推杖梢,使杖梢向下、向前移動,待杖梢轉(zhuǎn)到身體前下方時,猛然向上崩擊甲方手腕;右手配合左手,向上、向后拉帶杖把,待杖把收到右肩前時,隨即迅速下壓杖把,杖把尖朝下。目視杖梢。
甲:身體向左轉(zhuǎn)45°,胸部朝西南。左腳向后撤步,兩腳距離一肩寬,兩腿下蹲,成右側(cè)小馬步。同時,左手先向左上方弧形旋棍使棍橫于身體右側(cè),棍梢朝右后方,隨即兩手向下壓棍下攔乙方崩擊。目視棍身中段(圖29-3)。
三十甲:金雞抖翎 乙:喜鵲過枝
1.甲:身體向右轉(zhuǎn)90°,胸部朝西北。右腳掌外擺原地踏步,右腿屈膝,左腳跟提起外旋,左腿膝下沉,成右盤步。同時,右手翻手撥棍倒把,與左手成順把握棍,兩手合力掄棍使棍梢向上、向前、向右下方掄劈乙方頭部并順勢使棍走到右下方,防止乙方劈擊我手腕。目視棍梢。
乙:身體向右轉(zhuǎn)45°,胸部朝東南。左腳向左前方斜躍一步,右腳隨即跟著躍至左腳前,腳尖點地,成右前虛步,以躲閃甲方攻擊。同時,左手脫杖,右手旋腕掄杖劈擊,使杖梢向左、向上、向右、向下弧形劈擊甲方手腕,杖把尖朝下;左掌向右下方移動,附于右腕內(nèi)側(cè),掌心朝右,指尖朝上。目視杖梢(圖30-1)。
2.乙:身體向左轉(zhuǎn)45°,胸部朝東。右腳向前上步,右腿弓膝,左腿前蹬,成右弓步。同時,右手持杖使杖梢隨轉(zhuǎn)身向左移動,隨即向前上方直扎甲方Ⅱ因喉,杖把尖朝下;左掌向左上斜角撩出,與頭同高,掌心朝左上斜角,指尖朝前。目視杖梢。
甲:右腳向右后方撤步,身體向右轉(zhuǎn)45°,胸部朝北,重心移至右腿,左腳跟著向右撤半步,腳尖點地,成左虛步。同時,兩手右拉左推使棍梢向左、向上、向右弧形外撥護咽喉。目視棍梢(圖30-2)。
三十一甲:金雞抖翎
乙:喜鵲過枝
1.甲:左腳掌外擺原地踏步,身體向左轉(zhuǎn)135°,胸部朝西南,左腿屈膝;右腳跟提起外旋,右腿膝下沉,成左盤步。同時,兩手隨轉(zhuǎn)身向左下方掄棍劈擊乙方頭部并順勢使棍走到左下方,防止乙方劈擊我手腕。目視棍梢。
乙:身體向左轉(zhuǎn)45°,胸部朝東北。右腳向右側(cè)橫躍一步,左腳隨即跟著躍至右腳前,腳尖點地,成左前虛步,以躲避甲方攻擊。同時,右手旋腕下行,使杖梢向下、向右、向上、向左、向下劈擊甲方手腕:左掌向下收轉(zhuǎn)于右手腕內(nèi)側(cè),掌心朝右,指尖朝上。目視杖梢(圖31-1)。
2.乙:身體向右轉(zhuǎn)45°,胸部朝東。左腳向前上步,左腿弓膝,右腿前蹬,成左弓步。同時,右手持杖使杖梢隨轉(zhuǎn)身向右移動,隨即向前上方直扎甲方咽喉;左掌向左上斜角撩出,與頭同高,掌心朝左上斜角,指尖朝前。目視杖梢。
甲:左腳向左后方撤步,身體向左轉(zhuǎn)45°,胸部朝南,身體重心移至左腿,右腳跟著向左撤半步,腳尖點地,成右虛步。同時,兩手先左壓右提使棍梢向右、向上弧形行至右上方,緊接著隨左轉(zhuǎn)身兩手左拉右推使棍梢向左弧形外撥護喉。目視棍梢
(圖31-2)。
三十二甲:漁翁收網(wǎng)
乙:金剛搗杵
1.甲:身體向右轉(zhuǎn)90°,胸部朝西。右腳向左腳后震腳落步,左腳隨即向前上步,左腿弓膝,右腿前蹬,成左弓步。同時,兩手掄棍使棍梢向右、向后、向下、向前弧形橫掃胸(肋)部。目視棍梢。
乙:身體向左轉(zhuǎn)45°,胸部朝東北。左腳尖外擺,左腿弓膝,右腳跟提起外旋,右膝下沉,成左盤步。同時,右臂屈肘,右手持杖向左、向下收于小腹前,使杖梢向左擺動:左手配合右手,隨即虎口朝下握杖稍,并向左拉杖,兩手成對把握杖,合力向外撥護胸(肋)。目視杖身中段(圖32-1)。
2.乙:身體向右轉(zhuǎn)45°,胸部朝東。右腳向前上步,右腿弓膝,左腿前蹬,成右弓步。同時,左手向后拉杖梢,使杖把斜向右下方,隨即兩手持杖合力向前下方搗甲方膝蓋。目視杖把。
甲:左腳向后撤步,身體向左轉(zhuǎn)90°,胸部朝南,右腳跟著向左腳旁撤半步,腳尖點地,成右虛步。同時,兩手左拉右壓使棍梢走左下弧線撥棍護膝。目視棍梢(圖32-2)。
三十三
甲:馬前斬草
乙:樵夫砍柴
1、甲:身體向右轉(zhuǎn)90°,胸部朝西。右腳向前上步,右腿弓膝,左腿前蹬,成右弓步。同時,兩手左壓右提使棍梢擺至胸前,隨即兩手合力向前上方戳乙方頭部。目視棍梢。
乙:身體向左轉(zhuǎn)45°,胸部朝東北。身體重心移至左腿,右腳向左腳內(nèi)側(cè)撤步,腳尖點地,成右虛步。右手翻手使杖向左勾掛護頭,一邊勾掛一邊向左手旁滑動并收轉(zhuǎn)到右肩前;左手配合右手,握杖梢略向左下方收轉(zhuǎn),目視杖把(圖33-1)。
2.乙:身體向右轉(zhuǎn)45°,胸部朝東。右腳尖外擺向前上步,右腿弓膝,左腳跟提起外旋,左腿膝下沉,成右盤步。同時,右手撥杖向下斜劈甲方腳腕,邊掄劈邊向左手旁滑動,使杖把向左、向下、向右、向前掄劈至右腿前,杖把尖朝右;左手配合右手,握杖梢向下、向右旋轉(zhuǎn)到右腰旁,杖梢貼于右臂下方。目視杖把。
甲:身體向左轉(zhuǎn)90°,胸部朝南。身體重心移至左腿,右腿提起,成左獨立步。同時,兩手掄棍使棍梢向右、向后、向左上、向右下方弧形斜劈護腿,兩手成陰陽手交叉把,棍在身體右側(cè)。目視棍梢(圖33-2)。
三十四
甲:仙童引路
乙:達摩探路
1.甲:左腳跟略外旋,身體向右轉(zhuǎn)90°,胸部朝西。右腳向后撤步,左腿弓膝,右腿前蹬,成左弓步。同時,左手松開,右臂屈肘使棍梢擺至身體前,隨即右手催棍發(fā)力向前穿乙方胸部;左手變掌向后推,掌略低于肩,掌心朝后,指尖朝左。目視棍梢。
乙:身體向右轉(zhuǎn)45°,胸部朝東南。身體重心移至右腿,左腳向前上步,腳尖點地,一成左前虛步。同時,右臂屈肘,右手持杖向外翻轉(zhuǎn),使杖把向左、向上弧形旋轉(zhuǎn)到胸前;左手松開向上移動并握住杖把。緊接著,左手向右側(cè)推杖;右手配合左手,略向右拉杖外撥護胸。目視杖身中段(圖34-1)。
2.乙:身體向左轉(zhuǎn)45°,胸部朝東。右腳向前上步,右腿弓膝,左腿前蹬,成右弓步。同時,左手向懷中微拉杖把,右手左略推杖身,使杖梢指向前下方。隨即兩手推杖向前下方扎甲方腳面,杖把尖朝左。目視杖梢。
甲:左腳向后撤步,身體向左轉(zhuǎn)90°,胸部朝南,右腳跟著向左腳旁撤步,腳尖點地,成右虛步,以撤步躲閃乙方攻擊。同時,右手持棍收于胸前,棍斜于身體右前方,棍梢朝右前上斜角;左手收于右腕內(nèi)側(cè),掌心朝右,指尖朝上。目視身體右側(cè)(圖34-2)。
三十五
乙:老牛拉車
甲:轉(zhuǎn)身牽牛
1.乙:身體方向不變,胸部仍朝東。左腳提起腳尖外擺向前上步,左腿弓膝,右腳跟提起外旋,右腿膝下沉,成左盤步。同時,左手向上提杖把,右手向杖梢處滑動,使杖身立于身體前。然后,緊接著,左手松開杖把向右手下方握杖梢,兩手形成順把握杖,兩手合力掄杖斜劈甲方腳腕。杖把尖朝左。目視杖把。
甲:身體方向不變,胸部仍朝南。右腳提起,成左獨步。右手向內(nèi)翻轉(zhuǎn)將棍梢擺至左上斜角,左手隨即握住棍梢,兩手成對把握棍,緊接著兩手合力向身體右前方下扎棍把護腿,棍把下探時,右手隨即向上滑把。目視棍把(圖35-1)。
2.乙:身體向左轉(zhuǎn)90°,胸部朝北。左腳向左側(cè)橫撤一步,左腿弓膝,右腿向左蹬,成左側(cè)弓步。同時,兩手同時發(fā)力向左上方勾拉甲棍,杖把尖朝前。目視杖把。
甲:身體向右轉(zhuǎn)45°,胸部朝西南,左手上提,右手向棍把處滑把,右腳向前上步;身體繼續(xù)向右轉(zhuǎn)135°,胸部朝北,左腳向左上步,腳尖內(nèi)扣;身體再繼續(xù)向右轉(zhuǎn)90°,胸部朝東,右腳向左腳后撤步,身體重心移至右腿,左腳跟提起,腳尖點地,成左前虛步,以借乙方勾拉我棍之勢,順勢轉(zhuǎn)到乙方身后,伺機攻擊;同時,兩手左壓右提,使棍梢朝前上方,左手邊壓邊向后滑把,棍梢與胸同高。目視前方(圖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