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蕾萍
摘要:試卷的講評是教學工作中一個不可缺少的環(huán)節(jié),是教師和學生查漏補缺的關鍵,它是考試的延伸,是學生再次調整、強化認知結構的過程。
關鍵詞:講評;分析;拓展
中圖分類號:G633.6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6)20-071-1一、試卷評講前的準備工作
首先,教師要在評講前對學生的考試情況作好數(shù)據(jù)分析。對每一份試卷進行統(tǒng)計,計算每道題學生的得分情況。盡管這一過程比較麻煩,但卻是我們評講前最關鍵一步,必須堅持做好。教師通過統(tǒng)計后,對本班學生的考試得分情況就做到一目了然,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做到心中有數(shù)。不然,沒有數(shù)據(jù)分析,就會拿著試卷泛泛而講,講不到要害,講不到重點。
其次,對答卷進行客觀的分析:一是對試卷的分析,統(tǒng)計試卷中所考的知識點及分布情況,判斷試卷的難易度和重點及難點;二是對學生答題的分析,一方面要看到學生的進步,對有創(chuàng)見性的解題方法應加以肯定,另一方面,要找出答卷中學生出錯率較高的試題或典型的錯誤,仔細分析其出錯原因,包括掌握知識性失誤和技能性的失誤。這樣不僅切合學生學習的實際,而且有的放矢,更具針對性,這是提高講評質量的前提。
然后,根據(jù)分析情況確定試卷評講的重點,精心地設計每題的評講思路,需要補充的地方還必須適當再選擇些典型題,需要加深拓展的地方,還要準備延展性題目。
二、試卷評講時應注意的側重點
不管是單元測試還是綜合測試,試卷都必須覆蓋測試范圍的絕大部分知識點,不同的知識點難易程度不同,在教材中的輕重地位也不同;不同的題型考查的能力層次不同,能力要求的側重點也不同;不同題型的試題所描述的教學過程簡繁程度不同,分析難度也不同,因此,學生掌握的程度就不同,在試卷中反映出來就是學生出錯的地方不可能都相同。那么,在試卷的講評時應有所選擇、有所側重,不應該也沒有必要從頭到尾全部逐題講完,平均使用力量。如果這樣,可想而知,效果是很差的,達不到我們的預定目的。對于一些純粹的機械性題目,只要“點到為止”,如蜻蜓點水即可,甚至沒有必要再一一講解;而對于具有代表性的扣分題和出現(xiàn)普遍錯誤的問題要講透,需要“仔細解剖”就如皰丁解牛;對那些涉及重、難點知識及能力要求較高的典型性試題要縱橫拓展、深化質疑,讓知識點從多角度、多方位來拓展;對于學生錯誤率較高的試題,則需要“找準病因對癥下藥”,必要還可以舉一反三,提供一些同類型題目當場演練。
三、試卷評講時應講究的方法
1.分類化歸,集中評講
評講試卷時,大可不必按題號順序進行,可以采用分類化歸,集中評講的方法。一份試卷中總會有些考題是用來考查相同的或相近知識的,對于這些涉及相同知識點的試題宜集中起來進行評講,這樣做可以強化學生的化歸意識,使他們對這些知識點的理解更深刻;對于教學情景相異但數(shù)學過程本質相同或處理方法相似的試題,這類“形異質同”的試題,抓住了問題的“質”,就是找到了解決問題的鑰匙,宜集中進行評講;對于數(shù)學情景貌似相同,但數(shù)學過程本質大相徑庭的試題也宜集中評講,這類“形似質異”的試題通常建議在數(shù)言片語之中,稍有不慎,便會陷入誤區(qū),因此必須要指導學生透過表面現(xiàn)象看內在本質,注意比較異同,防止思維定勢產(chǎn)生的負遷移,必須提醒學生細心審題,以防出錯。
2.精講多導,發(fā)展思維
評析試卷,是在學生已有知識基礎上進行的教學活動。通過試卷的評講過程,應該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發(fā)展,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提高。評講的過程不應該只是繁瑣的數(shù)學推導與演算,應談化數(shù)學中非重要的一般性演算,突出數(shù)學方法,寓數(shù)學思想方法于具體的試卷評講之中。教師只有用富有啟發(fā)性的語言,引導學生展開聯(lián)想,積極思考,自行探求錯誤的原因,尋找正確答案,培養(yǎng)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在數(shù)學講評中教師應引導學生細心觀察、發(fā)現(xiàn)錯誤之處、剖析引起錯誤的原因,進而找出正確的解法,通過辨錯、改錯達到提高正確分析、解答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抗錯能力。在評講中可不斷適時有目的、有針對性地提問一些學生,如讓大家共同幫他糾錯,改錯,巧設一些情境,讓其掌握方法。
(2)教師講解思路,學生議解法。不同的問題,有不同的解題方法,教師在評講過程中給學生充足的時間交流,甚至可以放手讓學生去評講。而在這個過程中老師對學生也不能放任自流,袖手旁觀,要及時點拔鼓勵。把講臺讓給學生,能真正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增強其參與意識,堅定他們的自信心,使他們對自己的錯誤記憶更加深刻。
(3)對于一題多解的試題,應通過教師評講的機會向學生展示,這樣做既可以發(fā)展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又可以使全體學生都受益,特別是能激發(fā)那些“尖子”學生的探索興趣。為了發(fā)揮一題多解的作用,教師除了自我尋找多種解法外,還應注意提取來自學生中的巧妙靈活的解法。如某些學生做得特別好的解法,可以讓這些學生給大家介紹他們的做題思路,方法或經(jīng)驗,以供其他學生參考和借鑒。值得一提的是,在展示一題多解時,切忌只是多種解法的對比,而應歸納、總結,找出差異、發(fā)現(xiàn)共性,從而提示最佳解法,讓學生知一題而懂一類。
(4)要求學生回顧某些試題的分析過程,從思想方法的高度再思考;要求學生回顧某些試題的最后結果,從最后結果的適用范圍再思考。確實存在一些較簡單的試題,其結論有著較大的適用范圍,它們往往是解決一些較難試題的階梯。如幾何學習中對一些結論、一些基本圖形的積累等等,如果能引導學生自覺地移植這些結果,可使他們的變通能力與遷移能力得到提高。
(5)評講試卷必須講究知識的延伸性和發(fā)散思維的培養(yǎng),以及總結答題的思路。在評講中教師不應僅僅滿足于一份試卷的知識,應該在評講過程中引導學生善于從不同的角度、不同層次來思考問題,對原的某些試題進行開放性的改造,要求學生再思考,鼓勵他們進行創(chuàng)新活動,以達到舉一反三,融會貫通的目的,培養(yǎng)學生發(fā)散思維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