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大洲
摘 要: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技能,主要從對學生觀察素質(zhì)的培養(yǎng),對學生實驗技能的培養(yǎng),對學生實驗原理方法的指導,鼓勵學生學會交流與評價等方面進行。創(chuàng)新實驗教學當從營造創(chuàng)新情境、創(chuàng)新演示實驗裝置、拓展實驗途徑等途徑進行。
關(guān)鍵詞:創(chuàng)新實驗;探究能力;初中物理
一、創(chuàng)新物理實驗的設計背景
當前初中物理由于評價體系的指向偏差,使我們的教師在實驗教學中步入兩種誤區(qū):一是實驗教學成了物理教學的“附屬部分”,用演示實驗代替學生動手實驗;理念上認為“做實驗不如講實驗”“講實驗不如背實驗”。多媒體進入課堂后,部分教師過分追求和迷戀多媒體的模擬實驗,讓學生看看了事,不重視讓學生看實物和實際操作。這樣的傾向造成許多教師疏于探究教學的鉆研,造成師生探究能力的下降。二是實驗探究教學時間少,只動手不動腦。有的教師為了趕進度舍不得在實驗上花時間,在學生實驗中讓學生盲目地照課本或教師講的步驟按部就班、機械操作,學生做完實驗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創(chuàng)新實驗成了一紙空談,極大地抑制了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發(fā)展。
二、創(chuàng)新物理實驗的設計措施
1.對學生實驗技能的培養(yǎng)
教師在演示實驗時動作要穩(wěn)、準、干凈利落,例如在使用托盤天平測物體質(zhì)量時,取用砝碼、移動游碼必須用鑷子;透鏡片也不能用手摸;點燃酒精燈后火柴桿不能隨手扔在地上,要放在專門的污物杯中;電路的連接應先接線路、后接電源;拆卸時先斷電源、后拆線路;組裝滑輪組時,預先在動滑輪下方的掛鉤上吊上鉤碼;導線兩端接頭要順擰在一起,要注意導線在接線柱上的繞向應同螺母旋緊的方向一致等。教師的規(guī)范操作,不僅是實驗成功的前提,而且能讓學生養(yǎng)成好的實驗習慣。
2.對學生實驗原理方法指導
任何一個實驗探究都蘊含著一定的原理、科學方法等,例如控制變量法、轉(zhuǎn)化替代法等等。所以在要求學生探究某一規(guī)律時,必須讓學生通曉所設計的實驗的原理方法。例如下面是一種測量礦石密度方法中的測量礦石體積的實驗過程:
由于礦石體積較大,不能放進量筒,這一實驗過程主要是針對量筒不能直接測量礦石體積而設計的。提示學生:我們能否運用等效替代的思想將不便直接測量的礦石體積轉(zhuǎn)化為可以直接測量的水的體積?通過這一點撥,學生自然明白了以上測量的原理。為了對這個探究活動加以評價,可引導學生分析:這一過程會造成測出的礦石的密度偏大還是偏???
三、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進行創(chuàng)新實驗教學
1.營造創(chuàng)新情境,激發(fā)學生探究欲望
一日三餐山珍海味,也會有乏味的時候。我們的課堂教學若始終以一種程式化的模式教學,學生也會感到索然無味。如果我們在教學中多創(chuàng)設新穎的教學情境,多嘗試新的課堂教學模式,無疑會吸引學生的視聽,他們的感覺就會越來越敏銳、強烈,越容易誘發(fā)好奇心,從而產(chǎn)生探索的強烈愿望。
2.參與實驗過程,體驗探究樂趣
探究過程給學生足夠時間去思考、討論,要讓學生主動參與。在整個過程中,重要的是讓學生在探究活動中積極地參與,去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領(lǐng)悟科學的思想和精神。例如在物理引言課中用透明鐘罩罩住兩支高低不同的點燃的蠟燭,讓學生猜猜究竟哪支先熄滅。大多數(shù)學生回答低的先熄滅,只有少數(shù)同學認為高的先熄滅,但不能說明理由。分組實驗時發(fā)現(xiàn)有的小組的實驗現(xiàn)象是高的先熄滅,學生感到不可思議,認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它將沉于下方且二氧化碳不助燃,怎么是高的先熄滅呢?教師讓學生用大小不同的容器做實驗,實驗現(xiàn)象也有可能是低的先熄滅。這又是什么原因呢?通過參與實驗探究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興趣,也體驗了探究的樂趣。
3.創(chuàng)新演示實驗裝置,增加教學效果
演示實驗效果的好壞直接影響教學的效果。有些演示實驗能見度小,實驗效果不明顯。教師除了利用教學多媒體的放大效應外,還應該在實驗裝置上創(chuàng)新,使實驗效果更理想、更明顯。例如在演示短路實驗時,這個實驗有一定的危險性,教師一般有畏難情緒,或者干脆不做。實驗改進如下:用錫箔紙代替熔絲,將電源電壓降為3V,短路時可看到錫箔紙燃燒,效果很好。
4.改進實驗方案,激發(fā)創(chuàng)新思維
滑動摩擦力大小測量中,通過彈簧測力計拉著木塊在水平木板上做勻速直線運動,由二力平衡可知,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就等于滑動摩擦力的大小,但實際操作中很難做到使其做勻速運動,因而彈簧測力計指針擺動不停,很難準確讀數(shù)。在學生分組實驗時,有的同學在設計實驗時就提出了這樣的方案:讓彈簧測力計和木塊保持不動,而拉動下面的木板,這樣就不會出現(xiàn)指針不定的現(xiàn)象。這些小設計是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的表現(xiàn),學生既發(fā)展了探究能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又弄懂了書本知識。
實驗是進行探究活動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只有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拓展實驗教學新思路,大膽創(chuàng)新,才能提升學生的探究熱情和探究水平,使新課程理念落到實處。
參考文獻:
[1]陶洪.物理實驗論[M].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1996:12-13.
[2]熊登偉.變革物理實驗教學 提高學生創(chuàng)新探究能力[J].新課程,20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