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丞,高 萱,李 雪,張 建
(1.河北省體育科學研究所,河北 石家莊 050011;2.首都體育學院,北京 100191;3.國家體育總局訓練局體能康復中心,北京 100061)
對國家女子自由式摔跤重點運動員運動損傷特點及物理治療方法的研究
郭丞1,高萱2,李雪3,張建1
(1.河北省體育科學研究所,河北 石家莊050011;2.首都體育學院,北京100191;3.國家體育總局訓練局體能康復中心,北京100061)
目的:通過研究和分析中國女子自由式摔跤隊8名重點隊員的運動損傷原因,為備戰(zhàn)2016年里約奧運會工作提供行之有效的物理治療方法。方法:運用文獻資料法、現(xiàn)場測試評估、專家訪談法、數(shù)理統(tǒng)計法等研究方法,對國家8名女子自由跤重點隊員的損傷及部位進行診斷,并對運動損傷的特點進行研究與分析,進而提出相應的物理治療策略。結果:女子自由式摔跤運動員的損傷部位大多集中在膝關節(jié)、下背部、踝關節(jié)和頸部;有些部位損傷是由多種原因導致,且損傷發(fā)生后引發(fā)疼痛時間較長。結論:1)損傷部位主要集中在膝關節(jié)、下背部和踝關節(jié),其中,膝關節(jié)損傷主要因準備活動不足和膝關節(jié)周圍力量不足導致,下背痛是因肌肉長期處于緊張狀態(tài)、無法得到放松和力量訓練出現(xiàn)不均衡導致,踝關節(jié)損傷則是因其本身的解剖結構和無法得到有效的治療和恢復所致;2)加強髖部和腿部軟組織放松、改善腰椎和胸椎靈活性、貼扎和保持良好的身體姿勢可以改善下背痛癥狀;3)貼扎和放松股四頭肌等軟組織,并注意髕骨在做下蹲時的位置可以降低膝關節(jié)疼痛癥狀;4)逐步增加小腿肌群力量,注意良好的站立姿勢可以促進踝關節(jié)損傷康復和避免再次損傷。
女子自由式摔跤;運動損傷;物理治療;策略;特點
女子自由式摔跤于2004年進入奧運會大家庭,推動了該項目在全世界的蓬勃發(fā)展。我國自由式摔跤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取得了顯著的進步,但同時也存在很多優(yōu)秀運動員因運動損傷的存在和反復發(fā)生而不得不離開賽場的現(xiàn)象。因此,深入探討國家女子自由式摔跤運動員的運動損傷原因,明確物理治療思路和方法,對備戰(zhàn)2016年里約奧運會和今后的國際比賽有重大的實踐意義。
1.1研究對象 以8名國家女子自由式摔跤隊運動員的專項運動損傷和物理治療方法及策略為研究對象,調查對象為8名備戰(zhàn)里約奧運會的重點運動員,平均年齡為24.1歲;48kg級別1人,53kg級別2人,58kg級別1人,63kg級別2人,69kg級別1人,75kg級別1人。
1.2研究方法
1.2.1文獻資料法 根據(jù)研究所需,以“女子自由式摔跤”、“運動損傷”、“物理治療”等為進行搜索,查閱中國知網(CNKI)近10年來的研究文獻和資料17篇,為研究開展提供了理論支撐。
1.2.2現(xiàn)場測試評估 作為“備戰(zhàn)里約奧運會國家隊身體運動功能訓練團隊”成員之一參與了國家女子自由式摔跤隊的物理治療工作,參與了對運動員物理治療的測試評估、治療方案設計與執(zhí)行工作。
1.2.3專家訪談法 先后對國家女子自由式摔跤隊4名教練員、2名隊醫(yī)和3名外籍物理治療師進行了3輪訪談,掌握了8名備戰(zhàn)奧運會運動員發(fā)生損傷的原因和時間,以及相應治療手段等詳細資料,為深入分析損傷原因、制訂物理治療計劃和運動處方提供了重要依據(jù)。
1.2.4數(shù)理統(tǒng)計法 對8名國家女子自由式摔跤隊運動員的相關運動損傷測試指標和數(shù)據(jù)進行記錄,并使用EXCEL加以統(tǒng)計和分析。
2.1自由式摔跤運動員主要運動損傷部位與損傷持續(xù)時間
2.1.1主要損傷部位 通過咨詢和評估運動員傷病情況,8名國家女子自由式摔跤運動員中,有4人存在膝關節(jié)的運動損傷,占總人數(shù)的50%;3人存在下背痛,占總人數(shù)37.5%;2人存在踝關節(jié)損傷,占總人數(shù)的25%;有1人存在頸部損傷,占總人數(shù)的12.5%(表1)。
表1 女子自由跤運動員主要損傷部位統(tǒng)計
2.1.2發(fā)生損傷后的持續(xù)時間 在詢問運動員傷病史和評估診斷過程中發(fā)現(xiàn),運動員所主訴的損傷只是目前表現(xiàn)比較嚴重的運動損傷情況,她們每個人都有多處運動損傷史,并且關節(jié)活動度和機體各項功能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足,這可能是由于局部損傷后的局部炎癥引起;需要注意的是有很多傷病是由于關節(jié)活動度不足,而關節(jié)活動度不足則會引起身體其他關節(jié)出現(xiàn)相應的代償性動作,這將使其他關節(jié)出現(xiàn)運動損傷的風險大大增加。
通過對教練員、隊醫(yī)和運動員的詳細訪談,較清晰地了解了運動員損傷的具體情況,包括發(fā)生損傷的時間、損傷持續(xù)時間和損傷地點等。歸納訪談結果發(fā)現(xiàn),運動員在出現(xiàn)損傷后,在疼痛稍有緩解的情況下,并未進行相應的康復訓練,而是立即開始隨隊訓練,導致傷病無法得到完全恢復;此外,由于運動員無法完成系統(tǒng)的體能和技術訓練,也增加了運動損傷復發(fā)和其他損傷發(fā)生的概率。如所訪談的8名運動員中,由于訓練日程緊湊,并且要承受逐步遞增的負荷強度和負荷量,7名運動員的運動損傷發(fā)生后持續(xù)時間超過了6個月(見表2)。
2.2選擇性功能評估(sFMA)結果 通過選擇性功能評估,可以發(fā)現(xiàn)4種結果,即正常完成功能動作、完成功能動作時出現(xiàn)疼痛、無法完成功能動作和完成動作時兩側出現(xiàn)不對稱情況。對8名隊員進行評估的結果見表3。
評估結果表明,3名運動員在運動篩查中完成某個動作時會出現(xiàn)疼痛,而疼痛在訓練比賽中會嚴重影響運動員的最佳競技表現(xiàn)能力;此外,運動員出現(xiàn)動作模式的不對稱性時,其身體的一側運動能力要明顯強于另一側,而動作模式的不對稱性也增加了機體發(fā)生損傷的可能性和出現(xiàn)能量泄露。評估結果還發(fā)現(xiàn)3名運動員動作模式受限,不能達到測試所要求的標準,動作模式受限后會增加損傷發(fā)生的概率和間接影響機體的承受負荷的能力,以及發(fā)力順序。
表2 損傷部位和持續(xù)時間統(tǒng)計
表3 選擇性功能評估(sFMA)情況統(tǒng)計
3.1膝關節(jié)損傷原因分析 膝關節(jié)的結構在全身的關節(jié)中最為復雜,屬于滑車關節(jié)[1];同時膝關節(jié)在屈伸活動中所承受的杠桿力量非常強大,因而損傷機會也較多。而在膝關節(jié)腔內有厚度不均的內、外側半月板和十字交叉韌帶,它們起到穩(wěn)固、連接和緩沖應力的作用;膝關節(jié)的四周還有如內外側副韌帶這樣強勁的韌帶來維系其穩(wěn)定性。
自由式摔跤運動員在進行大強度、高對抗的訓練和比賽中,所選擇技術動作變化較多,有突然的不規(guī)律性,這就使得在訓練比賽過程中,膝關節(jié)經常承受撞擊墊面和由于異常動作引起的損傷,并且隨著訓練年限的延長,膝關節(jié)損傷的風險也就越高[2-3]。其中,由于準備活動不足而導致出現(xiàn)運動損傷的情況尤為突出,它會使得運動中樞神經興奮性不足,肌肉的協(xié)調性、延展性和彈性無法得到提高,同時肌肉粘滯性升高,這都會使自由式摔跤運動員比較容易出現(xiàn)疲勞感、肌肉僵硬和酸痛,注意力不易集中,使膝關節(jié)運動損傷和意外情況發(fā)生的風險增高[4-5]。另外,自由式摔跤運動員在專項訓練中的一些技術動作會使得膝關節(jié)在屈曲位時出現(xiàn)外翻、內翻和扭轉的情況,如果膝關節(jié)周圍肌肉力量不足,會使得膝關節(jié)副韌帶和半月板損傷的風險增加[6]。
3.2下背痛原因分析 有研究表明,腰背部是自由式摔跤運動的關鍵,自由式摔跤運動員在練習提抱、滾橋和翻轉等技術時主要發(fā)力肌群是背闊肌和豎脊肌,而它們在維持身體平衡、協(xié)調和力量傳遞中都起了極其重要的作用[7]。下背痛是女子自由式摔跤運動員發(fā)生比例較高的傷病之一,當肌肉長期處于緊張狀態(tài)無法得到放松和力量訓練出現(xiàn)不均衡時都容易導致下背痛。
在自由式摔跤項目中,需要運動員在下背部屈曲或過伸的體態(tài)下,持續(xù)用力的同時突然變向和帶動發(fā)力的進攻動作,這使得下背部的關節(jié)和韌帶都要承受較正常狀態(tài)下更大的負荷,并較易引起急性損傷[8]。同時,長期的腰背部力量訓練和反復滾橋、抱提也容易加重椎間盤的退行性病變。而運動員在熱身過程中,大多只關注于腰部的力量和靈活度,而忽略了脊柱胸腰段和胸椎的靈活度練習,也會使下背痛發(fā)生的風險增高。
3.3踝關節(jié)損傷原因分析 踝關節(jié)的解剖結構較不穩(wěn)固,在與對手接觸過程中,或接觸墊子,內外側副韌帶緊張程度發(fā)生改變而發(fā)生扭傷[9]。并且自由式摔跤項目對抗激烈,踝關節(jié)的活動范圍和經常發(fā)力都會使得其容易發(fā)生損傷。同時,由于運動員一般在踝關節(jié)損傷后會很快恢復訓練,這時踝關節(jié)周圍的肌肉韌帶力量不足,并且由于短暫的停訓也會使肌肉力量減弱,關節(jié)穩(wěn)定性不足[10],這都會增加反復損傷的風險。
3.4頸部損傷原因分析 在自由式摔跤項目中,頸部損傷的發(fā)生是不可忽視的,運動員經常運用強有力的頭橋來避免雙肩著地,同時在頭對頭發(fā)力時也極易引起頸部損傷;在訓練和比賽過程中,頸部各關節(jié)會有強烈的牽拉和擠壓,同時頸椎長期反復屈伸及受到外力作用,頸椎及椎間盤受壓會發(fā)生退行性病變,進而引發(fā)頸椎病。
通過現(xiàn)場詢問和評估后,可以通過其結果幫助教練員了解有關運動員損傷的類型和動作受限的相關信息,并為教練員提供解決動作模式受限的改善思路,最終為運動員提供解決疼痛、功能障礙和運動損傷的專業(yè)治療方案。作為“備戰(zhàn)里約奧運會國家隊身體運動功能訓練團隊”的中方成員之一,筆者與團隊成員在調研之后共同制訂了如下物理治療策略與方法。
4.1膝關節(jié)損傷的物理治療策略與方法 運動員出現(xiàn)膝關節(jié)損傷的情況不一,有后交叉韌帶損傷、半月板損傷和股髕疼痛綜合征等,但主要表現(xiàn)為屈髖肌群緊張、膝關節(jié)周圍力量薄弱和髕骨正常位置被牽拉。物理治療的策略包括在“托馬斯”體態(tài)下放松髂腰肌和股直??;平時進行下蹲訓練時,需注意膝關節(jié)位置在足部上方;在訓練和比賽需要的情況下,對膝關節(jié)進行貼扎和固定,并保證髕骨的正確位置。
具體訓練方法:1)扳機點球放松屈髖肌群。每側每組1min,共2組,在訓練和比賽前后完成;2)半跪姿體位,髖部屈曲肌群拉伸,每組每側30s,共2組,在訓練和比賽前后完成;3)單腿屈膝位,進行羅馬尼亞硬拉,每組每側5次,共3組,每天2次;4)網球放松闊筋膜張肌,每組每側40s,在訓練前后運動館內完成;5)仰臥位,單腿臀肌橋,每組每側5次,共3組,每天2次。
4.2下背痛的物理治療策略與方法 進行診治過程中發(fā)現(xiàn),腰椎間盤突出導致神經滑行受阻、運動員下背部肌肉激活不足、腰椎和胸椎關節(jié)活動度不足、骶髂關節(jié)周韌帶松弛都可引發(fā)下背痛。因此,在物理治療中,治療策略需以改善關節(jié)活動度和神經滑行幅度,激活和提高運動員核心支柱區(qū)肌群力量為主,并注重關注骶髂關節(jié)位置,以提高骨盆的穩(wěn)定性。
具體訓練方法:1)腰背部神經滑行練習,每組15次,共2組,每天2次;2)腹式呼吸練習,每組1min,共2組,每天1次;3)側臥位,胸椎靈活性練習(射箭式),每側每組10次,共1組,每天1次;4)四點跪臥位,單手扶頸旋轉上半身,每組每側8次,共2組,每天1次;5)俯臥位,上半身挺身,髂前上棘不離開地面,每組10次,共3組,每天2次。
4.3踝關節(jié)損傷的物理治療策略與方法 在踝關節(jié)損傷后,踝關節(jié)周圍韌帶較為松弛,本體感覺下降;并且由于停訓,小腿力量不足也是物理治療的側重點,需要運動員每天都按時完成所要求練習,并逐漸配合增加小腿力量訓練;在訓練和比賽需要時進行貼扎。
具體訓練方法:1)站立位,閉眼單腿站,每側每組20秒,共4組,每天1次;2)踮腳尖沿所畫直線進行行走練習,每組10步,共4組,每天1次;3)站立位,使用單側腳趾站立,保持身體平衡,每組每側3秒,共5組,每天1次。4)訓練帶環(huán)繞足部踝部進行力量練習,(順時針和逆時針旋轉、內翻和外翻)各個方向每側每組8次,共3組,每天1次。
4.4頸部損傷的物理治療策略與方法 針對運動員頸部急性損傷后,還導致了右肩的疼痛,并且右臂還有串麻感,考慮以緩解頸肩部軟組織,改善頸椎和胸椎關節(jié)活動度為主,同時配合頸叢神經滑動技術。
具體訓練方法:1)仰臥位,在胸椎處放置網球,同時配合緩慢的深呼吸,40秒1組,共3組,每天1次;2)仰臥位,將網球置于斜方肌上束后部,配合上肢屈伸和外展,每側每組移動20次,共1組,每天1次;3)站姿,身體微前傾,肩部頂網球后,手臂后伸,每側每組移動20次,共1組,每天1次;4)站姿,手臂頂墻后緩慢伸展肘關節(jié),同時頭部向相反方向側屈,每側每組重復8次,共1組,每天1次。
5.1結論
1)國家女子自由式摔跤重點運動員的損傷部位主要集中在膝關節(jié)、下背部和踝關節(jié)。其中,膝關節(jié)損傷主要由于在高強度的比賽和訓練中,準備活動不足和膝關節(jié)周圍力量不足導致;而下背痛則是肌肉長期處于緊張狀態(tài)、無法得到放松和力量訓練出現(xiàn)不均衡導致;踝關節(jié)的解剖結構和無法得到有效的治療和恢復是其發(fā)病率較高的原因。
2)加強髖部和臀部軟組織放松、改善腰椎和胸椎靈活度、軟組織貼扎和保持良好的身體姿勢可以改善下背痛癥狀。
3)進行膝關節(jié)貼扎、放松屈髖肌群和注意髕骨在做下蹲時的位置是治療膝關節(jié)疼痛的有效物理治療策略。
4)逐步增加小腿肌群力量、提高踝關節(jié)本體感覺和注意良好的站立姿勢是促進踝關節(jié)損傷恢復和預防再次損傷的有效措施。
5.2建議
1)在訓練前需做好針對專項的準備活動,并通過貼扎等手段,可以降低女子自由式摔跤運動員膝關節(jié)損傷、下背痛和頸部損傷的發(fā)生機率。
2)女子自由跤運動員在進行力量訓練和準備活動時需進行動作模式練習和糾正性的康復性練習,來降低運動損傷發(fā)生的風險。
3)由于受隊伍訓練周期等條件的制約,本研究只提出了相應的物理治療策略、方法,并進行了簡單的隨訪,物理治療的具體效果尚待檢驗,建議相關研究者在后續(xù)實踐及科學研究過程中能夠進行相關實踐檢驗與討論。
[1] 曲綿域,于長隆.實用運動醫(yī)學[M].北京:北京大學醫(yī)學出版社,2003:786.
[2] 廖凱.自由式摔跤訓練中損傷的預防[J].科學教育.2010,3(16):92-93.
[3] 許小龍,朱興有.北京隊摔跤運動員膝關節(jié)損傷調查[J].運動,2012(10):14-15.
[4] 廖八根,夏玉芳,陳速.廣東省男子自由式摔跤運動員膝關節(jié)損傷縱向跟蹤調查[J].中國運動醫(yī)學雜志,2015,34(12):1152-1154.
[5] 李平,王朝麗.摔跤運動員膝關節(jié)損傷的原因及預防[J].山西體育科技,2009,29(1):47-53.
[6] Myers RJ,Linakis SW,Mello MJ,et al. Competitive wrestling related injuries in school aged athletes in US Emergency Departments[J]. West J Emerg Med,2010,11(5):442-449.
[7] 方方,李頂.男子自由式摔跤運動員主要關節(jié)的肌力特征研究[J].中國體育科技,2011,47(6):70-76.
[8]安楠,唐濤敏,何子紅,等.優(yōu)秀女子自由跤運動員損傷調查[J].中國運動醫(yī)學雜志,2005,24(5):586-590.
[9] 陳臨新,王健全,劉平.自由式摔跤運動員運動創(chuàng)傷流行病學調查分析[J].中國運動醫(yī)學雜志,2011,30(11):1002-1007.
[10] 劉想.摔跤運動員運動損傷情況調查及傷后訓練應注意的問題[J].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2007(5):140-144.
The Research on Athletic Injury and Physical Therapy Strategies of Women’s National Free Wrestler
GUO Cheng1,GAO Xuan2,LI Xue3,ZHANG Jian1
(1.Hebei Institute of Sports and Science, ShiJiazhuang 050011, Hebei China;2.Capital University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s, Beijing 100191, China;3.National Sports Training Center,General Administration of Sport of China Beijing 100061, China)
Goal: To provide effective physical therapy solutions through researching and analyze the injury causes of 8 important athletes from China women’s free wrestling team. Methods: Based on documents collection, tests & assessments, experts interview and data & statistics, we diagnosed on those 8 important national team wrestlers and sorted out the injured parts of their bodies, then we figured out their sporting injury characters by researching and analyzing, and eventually proposed the corresponding physical therapy strategies. Results: The injury of female free wrestlers mostly happened at their knee joints, low back, ankle joints and neck. Some injuries are caused by many reasons and the pain usually would last a relatively longer time. Conclusion: 1) Executing a well-designed movement preparation program before training would be an effective way to reduce the injury risk of female free wrestlers. 2) Emphasizing on relaxing the soft tissue around hips and legs, improving the mobility of thoracic spine and lumbar spine tokeeping the good body posture by taping around the injury part of body could decrease the symptoms of lumbar spine and sacroiliac joint.3) Taping and relaxing the quadriceps and other relevant soft tissue, and being aware of patella position when they squat down could alleviate the pain from knee joint.4) Gradually strengthening the calf and focusing on keeping good standing posture could accelerate the rehabilitation of ankle joint injury and prevent it from getting injured again.
women’s free wrestler; athletic injury; physiotherapy; strategy; characteristics
G808.1
A
1004 - 7662(2016 )05- 0068-05
2016-03-01
郭丞,助理研究員,碩士,“備戰(zhàn)里約奧運會國家隊身體運動功能訓練團隊”成員,研究方向:運動康復學、運動生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