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亞
摘要:“挪用”是指藝術家利用過去已有的圖像、樣式來進行藝術創(chuàng)作,它是后現代藝術的一種手法,是當代藝術最重要的創(chuàng)作方法之一。國內外的攝影師在進行攝影創(chuàng)作時也會對“挪用”這一創(chuàng)作手法加以運用,在我們的攝影本科教學中,有效的利用此創(chuàng)作手法能引導學生更好的進行攝影創(chuàng)作。
關鍵詞:挪用;攝影創(chuàng)作;攝影本科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4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864X(2016)10-0 165 -01
從事攝影本科教學三年里,我發(fā)現了一個現象,攝影專業(yè)的學生在剛進入攝影體系的專業(yè)學習里,不知道如何進行創(chuàng)作拍攝,總在毫無目的的瞎拍,沒有自己的創(chuàng)作想法和認知,就算有想法也不知道如何去拍攝。所以,我就以當代藝術的創(chuàng)作中最重要的創(chuàng)作方法之一“挪用”進行梳理講解,希望學生能把“挪用”這個創(chuàng)作方法作為他們進行創(chuàng)作的第一步。
從詞源學的角度來看,挪用(appropriate)由兩個基本的詞源構成,“ap”源于拉丁文的“ad”,指給予的意思;“propriate”指個人擁有某物,兩者結合意為“將別人的某物作為己有”。簡要地理解,作為一種藝術創(chuàng)作方法,“挪用”就是指藝術家利用過去已有的圖像、樣式來進行藝術創(chuàng)作。但是,“挪用”并不同于客觀、被動的“模仿”,因為“挪用”背后包含藝術家隱含在作品中的創(chuàng)作觀念及社會反思,以及創(chuàng)作方法背后涵蓋的美學問題,是主動、積極、充滿目的的個人選取。
美國的道格斯·科瑞普(Douglas Crimp)和阿比蓋爾·S·格杜(Abigail S Godeau)對“挪用”的概念進行了闡釋,明確了“挪用”的理論,他們認為“挪用是后現代藝術的一種手法,它是對現代主義所崇尚的藝術原創(chuàng)性的挑戰(zhàn)”,并斷言,“藝術中所有圖像都是引用語(quotation)、挪用物”,因此“藝術的意義來自引用(挪用),來自一種圖像與另一種圖像的關系,并且通過從某一藝術作品中抽出的圖像用于不同的語境來獲得不同的含義”①。
挪用有復制、借取、仿像、再現等含義,但它并不是去刻意的摹仿和隨意的復制。而是借助并以某種形式和手段去改造、置換、破壞、變異、解構重組或顛覆原文本或圖像,產生一個全新語境下的新文本或圖像,是原作異化過程的一種表現,雖然其創(chuàng)作的作品無意取代原作品卻能在其身上比較容易的看到原作的影子,但它在表達的內容上會衍生出新的意義或隱含其創(chuàng)作觀念及社會反思。
日本攝影家森村泰昌運用攝影手段對西方藝術史中豐富的視覺形象進行挪用。在《仿馬奈‘奧林匹亞》(1988)中,躺在床上直面觀眾的妓女變成了濃妝艷抹的男人,后面的侍從也從黑人老媽媽變成了黑人男性,雖然兩者具有同樣的構圖,但性別的置換、男人體的表現,使作品的意義發(fā)生了巨大的轉換。在《重復誤排(馬塞爾)》中,他挪用了雷曼拍攝的杜尚裝扮的“羅絲塞拉比夫人”的形象,并且,從畫面外伸進兩只手。他的巔峰之作是將西方藝術史上的標志性人物蒙娜麗莎變成了一個裸體孕婦。他的形象挪用跨越了性別和種族,并通過攝影這種藝術形式來解構經典繪畫作品。森村泰昌想通過此語境告訴人們,經典可以成為被加工的對象,成為再次創(chuàng)作的載體。并且,由于攝影的重新演繹,經典的壽命得以延續(xù),獲得新的意義與解釋,煥發(fā)出新的生命力。
中國攝影師姚璐的《中國景觀》系列挪用了宋代繪畫的風格,他捕捉了當代中國的新符號“防塵布”,運用高超的數碼技術,以建筑工地上用來遮掩丑陋、防止揚灰、防止偷盜的綠色防塵布為素材,往上添加少許亭臺樓閣與小舟,拼湊成一個個看似精心構思的青綠山水畫面。整個畫面遠看和諧,近看卻處處顯示出一種左支右絀,以丑陋來營造一種美的錯覺。這樣的畫面讓人不得不產生聯(lián)想,在世界美麗的表皮之下,現實或者現實的素材竟然就如此的不堪入目。畫面中的山山水水,不斷有意外的事物來戳穿這個美的虛偽與虛假,綠,顯得勉為其難,總是有那底下的泥土要來掙脫這綠色的專制,要來撕毀、破壞這個綠色的表面的和諧。
女攝影師桔多淇的《蔬菜博物館》系列以輕松而幽默的方式解構了神圣的西方藝術史。她以坐家女人的日常生活態(tài)度去菜場選購各色蔬菜,回家后將它們置于案板上施行手法各異的切割手術,然后再根據計劃下手的藝術史名作的構圖與色彩,用五顏六色、以不同切法所得的蔬菜塊莖,按照其構圖精心排列,根據其色彩反復鋪陳,最終用蔬菜構搭出形成名作的新“肌理”并拍攝成照片。然后在完成拍攝之后就把這幅“畫”吃掉,打破了人們膜拜藝術、崇拜名作的習性。
通過對“挪用”的研究,在攝影本科教學中利用此創(chuàng)作手法可以從傳統(tǒng)藝術中、經典攝影作品中尋找靈感,引導學生進行攝影創(chuàng)作。但不能濫用“挪用”概念,不能固化為“借用”與“拼接”,我們在運用“挪用”時,應運用其自身含義中的主動性、積極性,深入地研究社會問題,以及文化和美學上的沖突,不能一味地賦予圖像某種牽強的意義,自圓其說,失去了普遍的社會意義,脫離了真實的生活。
“挪用”的意義在于提供給我們新的創(chuàng)作方法和創(chuàng)作理念,豐富了攝影藝術的發(fā)展,擴大了攝影藝術的邊界。同時,“挪用”能成為攝影創(chuàng)作的捷徑,成為我們個人闡述攝影藝術的便捷通道?!芭灿谩弊鳛閯?chuàng)作方法,不僅是對圖像重組后意義的重新定義,也是對過去歷史、社會、文化的揚棄,包含了我們個人選擇、個人觀點和個人情緒的表達,蘊含著豐富的社會學、文化學意義。所以我們應該把“挪用”的創(chuàng)作方法應用到攝影本科教學中,使學生能更好的進行攝影創(chuàng)作。
注釋:
①轉引自劉凡:《視覺藝術中的挪用》,清華大學文學碩士學位論文,P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