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陽
圖們:中朝邊境的美麗小城
文/黃陽
圖們,中朝邊界的一座美麗小城。邊境嘛,我原以為會有熱鬧的邊境貿(mào)易一條街,但當(dāng)我們來到圖們江邊時,我有些不適應(yīng):這么冷清???!
圖們的中朝邊界有兩條通道:公路橋和鐵路橋。站在橋邊看大橋,橋基和護(hù)欄之間的鐵板用紅黑兩色標(biāo)示,紅方是中國,黑方是朝鮮,交界處便是中朝分界線,不允許隨便跨越。橋邊立著各種牌子:中朝友誼塔、中朝邊境、圖們江畔、圖們南陽國境、中國圖們邊境、中國圖們口岸、界碑等,但都不是正式的界碑,到鐵路橋的國門,才有真正的界碑——中國86號界碑。
界碑邊原是圖們江碼頭,已被荒草和灌木淹沒,這個碼頭原名“于口坪渡口”,有140多年歷史,從19世紀(jì)中葉開始,此處一直是中朝邊民往來、互市貿(mào)易、原木集散、捕魚者云集的重要渡口,20世紀(jì)30-40年代,公鐵路橋開通后,此渡口逐漸廢止。
離開國門,去圖們江雕塑公園。這是一座小山,山坡上有各種各樣朝韓風(fēng)格的雕塑。到了山頂,可以看到中方的山,森林覆蓋,綠樹濃蔭,而朝方的山,像高原一樣,半棵樹都沒有,赤裸裸光禿禿,地面倒是有一層淡淡的綠影,那草貼地而生,像苔蘚。司機(jī)介紹:對面國家怕人民逃走,就把樹都砍光,每年放火燒山,這樣,一旦有人逃走就會被發(fā)現(xiàn)。他把望遠(yuǎn)鏡給我們觀察對面的一些地洞,洞里有暗哨——那也是為防止人民逃走的。我很震驚!可是“野火燒不盡,春風(fēng)吹又生”,若是不能靠強(qiáng)大的國力吸引老百姓,再多的手段也擋不住一顆想逃走的心呀!
對面山坡下有幾排整齊的平房,一律紅瓦屋頂,靠近圖們江單獨(dú)有幾棟平房,一律青瓦屋頂。司機(jī)說,紅瓦是老百姓的房子,青瓦是當(dāng)官住的。我忽然明白了“青瓦臺”的來歷,又想到古代的“僭越”罪,輕則坐牢重則砍頭——但在中國,那等級森嚴(yán)的年代早已一去不復(fù)返了……
司機(jī)想把圖們所有美景都介紹給我們,不顧天色將晚,又帶我們?nèi)ト展馍饺A嚴(yán)寺,再去老虎嶺。老虎嶺是個斷崖,略高,略陡,走得有點(diǎn)兒累。
登上山頂,遠(yuǎn)眺對岸的山嶺,像五個指頭閉攏的手掌,圖們江在山下畫了一個太極形的大拐彎,取名“佛掌太極彎”,真形似。我方這一側(cè),沿山邊開了一條略彎曲的公路,連到江邊的筆直公路,正像一把弓。下山,車在森林間穿梭,空氣極為清新。同行的小伙伴說:“這兒氧氣太多,有點(diǎn)兒醉氧,怕回家無法適應(yīng)……”
天色漸暗,車子開到江邊停下,對岸是一個村委會,正門門楣上懸掛著朝鮮前兩代領(lǐng)導(dǎo)人的肖像,有燈光照著。其他房子則黑漆漆一片,半點(diǎn)燈光都沒有。
路邊立著一塊牌:非法越界將受到法律懲罰。這里的江面只有十多米寬,游泳可以輕而易舉地游過去。但我想:除非腦袋進(jìn)水,否則,誰會愿意放棄中國,越界到對岸去?江邊還有一條醒目的紅色條幅,寫著:禁止向朝方喊話、拋物、拍照、攝像……
回到城里,路燈都亮起來了,圖們的路燈真美:“圖們大路”上清一色的鳳尾燈,“口岸大道”上是長鼓燈,火車站前的“光明街”上則是金達(dá)萊花燈,在夜色中閃著迷人的光芒。和對岸相比,用這么美的路燈,我們是不是太奢侈了?趕上返回延吉的末班車,坐上車就打起了瞌睡——因?yàn)樵谧鎳鴾嘏膽驯Ю?,怎能不安心入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