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雅琳
摘 要:自主探究學習是一種符合現代素質教育理念的新型教學方式。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應當及時轉變傳統(tǒng)教學理念,加強對小學生自主探究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以提高其學習效果及課堂教學質量。
關鍵詞:小學信息技術;自主探究學習;培養(yǎng)策略
自主探究學習就是以學生為本,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進行自我導向、自我激勵、自我監(jiān)控,進行自覺主動的學習,形成主動學習、學會學習的意識、習慣、能力和方法。自主探究學習能夠培養(yǎng)和塑造學生的自我學習和終身學習的能力,是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一種高效的教學與學習方式。自我國引入自主探究學習的理論、策略之后,自主探究學習已經日益成為教學研究領域的重要課題,并且其理論研究與實踐,都對我國的教育教學產生了深刻的影響。為提高小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能力,激發(fā)他們在信息技術學習中的質疑、調查與探究的積極性,筆者積極踐行新課標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在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幫助學生有效掌握自主探究學習策略,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不僅提高了課堂教學質量,也促進了學生素質的全面發(fā)展。
一、小學生自主探究學習能力培養(yǎng)策略
(一)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自主探究學習積極性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興趣是學生自主探究學習語文的根本動力。因此,在教學時,教師需要改變以往的教學方式,根據不同的題材設計不同的教學方式?,F代教學論認為如果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情感運用于課堂教學,更利于優(yōu)化課堂教學過程。小學生好奇心重、貪玩,自制力相對差些,常常會忍不住地去玩一些小游戲,而忽略了正常的課堂練習。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在教學中從小學生的身心特點出發(fā),有目的、有計劃地引導學生學習信息技術,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例如,在教學生如何靈活使用鼠標的時候,考慮到如果只是單純地練習鼠標是很枯燥乏味的,筆者就結合小學生活潑好動、愛玩游戲的特點,以“五子棋”“掃雷”“打地鼠”的游戲,讓學生有目的地去練習鼠標操作,只要加以適當引導,就能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不知不覺地學會了靈活地使用鼠標,這樣既培養(yǎng)了學生學習信息技術課程的興趣,又能激發(fā)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樂趣。在教學過程中,只要教師能有針對性地精選一些有益的小游戲,有益引導,讓學生明辨是非,正確處理好游戲與學習的關系,昀大限度調動學生積極的情感和歡快的情緒,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二)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激發(fā)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主動性
對于課堂教學而言,教學情境設計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有價值的教學情境,可以為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供智力背景,激發(fā)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滿足學習體驗的需要。因此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也應根據教學需要,借助實物、圖像、視頻等對象創(chuàng)設有價值的教學情境,促進學生自主探究學習能力的提高。
1.借助實物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實物具有直觀性的特點,實物和模型可以彌補傳統(tǒng)語言教學在形象化、趣味化方面的不足,也符合小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的思維特點,因此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借助實物是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昀直接、昀有效的手段。例如,在《初識電腦朋友》一課中,考慮到三年級的小朋友初次學習電腦,對電腦的基本概念還沒形成,為此筆者采用實物加圖示的形式讓學生初步認識電腦。在電腦桌面上找找圖標,在小組里交流一下自己電腦桌面上都有哪些
圖標。昀后在自己的電腦上動手試一試,感受下操作電腦的樂趣。這樣的教學過程,不是知識的強制灌輸,而是以情境激發(fā)學生主動地動手嘗試體驗。
2.
借助圖像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圖像可以把課本中所描繪的操作步驟,具體直觀地展現給學生,使他們獲得生動形象的感觀認識。例如,在《走進電腦世界》一課中,筆者利用幻燈片展示教材第 15頁上硬件和軟件的圖示,并讓學生在觀察圖片的基礎上,自主猜測覺得電腦的哪些部分是輸入設備,哪些部分是輸出設備,哪些部分是存儲器和處理器,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想法,通過借助圖像,并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有助于學生在自主探究學習中形成個體獨特的認知結構。
3.
借助視頻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鮮明的色彩、逼真的音響、活動的畫面,這是多媒體視頻所特有的優(yōu)勢,強烈地吸引著學生。例如,在教學《動畫原理》的內容時,筆者播放影片《視覺殘留與動畫》,從而引出動畫的原理與分類。在講授動畫原理具體概念的基礎上,再讓學生觀賞《喜羊羊與灰太狼》《藍貓?zhí)詺?3000問》的動畫片,然后展示動畫原理的體驗任務,即根據教材用 ACDSee軟件自主體驗動畫原理。昀后,筆者在“自主探究”環(huán)節(jié),鼓勵學生自主探索使用 PowerPoint軟件來完成“喜羊羊與灰太狼”截圖的連續(xù)播放。通過視頻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可以實現對學生自主探索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有效培養(yǎng)。
(三)實施有效評價,增強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動力
教學評價貫穿于教學過程始終,是教學環(huán)節(jié)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多使用激勵性評價,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評價應堅持以學生為本的原則,尊重學生個體的差異,將正面贊賞與適當的批評教育結合起來。形成性評價是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增強學生自主探究學習動力的有效手段。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充分發(fā)掘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對學生的課內自主探究學習行為給予及時的評價,多賞識,多激勵,以增強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動力。例如,在《管理文件》這一課中,筆者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對“移動”和“復制”在操作上予以自主探索,昀后再由小組分別匯報演示。對于匯報正確,演示成功的小組,以及在小組合作時積極性較高、能做到相互幫助的小組和個人都及時給予正面積極的評價,大大激發(fā)了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信心和動力。只要教師對每一位學生都能學會期待,讓每一位學生都能意識到 :其實我也能行 !就能讓學生產生自主探究學習的動力,都能學有收獲。
二、結語
綜上所述,自主探究學習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式,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應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能力,充分調動學生學習、探究信息技術的主動性、積極性,使學生愛學、樂學、善學,為其終生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張滬波.營造小學信息技術自主式課堂的策略研究[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4,No.33520:51-53.
[2]朱雪蓮.淺談小學信息課程教學中學生自主探究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J].成功(教育),2013,No.2112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