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斌
摘 要:本文從“豐富形式、鏈接拓展、強化運用”三大方面闡述,讓“日積月累”教學走向有效之道,從而促進學生自
主地積累語言,運用語言。 關鍵詞:日積月累;形式;拓展;運用
一、前言
1.不理解,死記硬背。
很多老師在教學“日積月累”時往往刪繁就簡,直奔主題,以讀、背為主要方式,匆匆“過場”。這樣的教學過于機械單調,淡化了對經典材料的體會和感悟,不能發(fā)揮文本昀大限度的有效作用。
2.不拓展,只背書上。
有部分教師認為日積月累中的幾個詞、幾句話沒有必要多花心思,因而并不重視教學。做作業(yè)時,課本上都有,照抄就行,基本上沒什么問題。有的教師甚至不在語文課中進行,在課外布置一下抄寫,就算完成教學任務。這樣的教學,把“日積月累”孤立起來,沒有挖掘文本材料所蘊含的豐富的文化內涵,更根本談不上延伸、拓展。
3.不運用,背過就行。
很多老師引導學生不斷積累,卻忽視了很重要的東西——學以致用,以至于不少教師在教學時,往往帶著“不理解積累下來也行”的思想,以讀背為主要方式。這樣一來,日積月累是學完了,可學生的大腦卻模模糊糊,難知其義,不會運用,沒有達到真正的“積累”之效果。這樣的教學,與課程標準的教學理念相差太遠,也發(fā)揮不了這些精美語言的人文性作用,昀終的結果是削弱了孩子積累的興趣。
二、如何追尋有效的“日積月累”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應注重引導學生多讀書、多積累,重視語言文字運用的實踐,在實踐中領悟文化內涵和語文應用規(guī)律?!比绾伟盐战虒W尺度,正本清源,讓“日積月累”教學走向有效之道,從而促進學生自主地積累語言,運用語言,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豐富形式——“日積月累”有效教學的增味劑
機械記憶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情,如果我們能像魔術師那樣,變著法子,豐富背誦的形式,會使學生的積累活動充滿情趣,讓他們漫步在“日積月累”中樂此不疲。因此趣味,無疑是讓積累充滿情趣的催化劑。
1.故事引路——文言相助趣相隨
日積月累的內容短小精煉,通常只有一組詞或幾個詩句,不像課文內容厚實,故事性強。如何讓這簡單的詞句煥發(fā)生機,讓學生喜歡“日積月累”?我們不妨用一些有趣生動的小故事引路。通過故事和童謠,沒費多少力氣,孩子們便會熟練地背了。此時,課堂上瑯瑯的讀書聲就如大珠小珠落玉盤一樣動聽。
2.畫面展現(xiàn)——文畫相輔趣相濟
“日積月累”中的句子,大多來自古詩、對聯(lián),有著優(yōu)美的意境。所謂“詩中有畫”,教學時,如果借助形象的畫面,讓學生和著輕柔的音樂,吟誦著詩句,不僅有助于學生對詩句內容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能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讓他們真正體會到祖國古詩詞的魅力。教學詩句,我們不妨配上優(yōu)美的畫面,憑借畫面來解釋詩意,學生一邊誦讀,一邊欣賞,自然能領悟到詩句優(yōu)美的意境,興趣也被大大激發(fā)。
(二)鏈接拓展——“日積月累”有效教學的掌舵手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小學語文教科書是語文教學的載體,在進行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把語文教學與自然界及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聯(lián)系起來,還要根據(jù)教材的內容,進行發(fā)散性的教學,從而拓寬學生的視野。 ”“日積月累”中的內容通常只呈現(xiàn)了某一個方面的部分知識,給了學生無限廣闊的延伸空間。因此,我們可以依托文本進行鏈接拓展,讓學生的積累變得豐厚起來。
1.巧妙融合,拓展維度——與本組課文互滲透
“日積月累”中的有些內容,與課文主題內容緊密相聯(lián)。所以,我們不一定要等到整個單元教完后才進行積累教學。我們可以打破原有的思維模式,進行單元整合教學,找到“日積月累”與課文之間的融合點,將它們巧妙融合。這樣將“日積月累”的內容分解在課文學習的角角落落,在單元總結時只須歸類,學生就覺耳熟能詳,無須再花精力刻意背誦。
2.由點及面,豐富厚度——和選文出處相連接
“日積月累”板塊中好多內容只呈現(xiàn)了部分詞句或者知識,給了學生廣闊的延伸空間,我們在教學時,可以把原文也推薦給學生,由點及面,拓展延伸,引導學生向課外積累,使學生的知識變得“立體”起來。這樣,當我們誦讀“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時,會自然想起陶淵明的《飲酒》;聽到“高山流水”,自然會想到《伯牙絕弦》;讀到“負荊請罪”,自然而然會想到《將相和》。
學生自主積累的意識。這樣的教學,補充豐富了“日積月累”本身的語言內涵,讓學生充分地感悟到語言文字的無限魅力,實現(xiàn)了語言材料的系統(tǒng)化,可謂是一石多鳥。
3.由此及彼,觸及深度 ——跟類似內容作比較
“日積月累”的目標之一是豐富學生的語言儲備。我們可以將類似或神異的知識點進行比較學習。這樣,可以讓學生的積累變得立體生動起來。
(三)強化運用——“日積月累”有效教學的金鑰匙
“日積月累”重在積累,貴在運用?!爸环e累不運用,那是消極語言,記憶的痕跡轉稍縱即逝;積累并能靈活運用的語言才是積極語言?!蔽覀冎挥性谶\用的過程中才能體會到積累的重要,才能感受到“書到用時方恨少”的遺憾。只有通過 “學以致用”,才能實現(xiàn)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的全面提高。
1.給課文批注——讓積累在理解中內化
“日積月累”中的格言、詩句雖然短小精煉,但往往蘊含著豐富的道理。教師可以憑借這些語言材料,把“日積月累”當作“工具”,讓學生把這些積累的詩句運用到課文中,并能把它作為課文的批注。這樣教學,一方面加深對日積月累內容的理解,另一方面又對文本做了適當?shù)耐卣?,激發(fā)了學生對文本深層次的探索,同時又教給學生一種做批注的方法。
2.和生活共舞——讓積累在情境中激活
生活是昀生動的教科書,“學生的生活有多大,語文教學的外延就有多大”。語文學習來自生活,回歸生活。我們在教學“日積月累”的時候,應該多多結合生活實際,讓學生置身于真實的情境中,激起學生表達的沖動,從而達到訓練的目的。
3.和習作牽手——讓積累在運用中沉淀
小學階段,學生的積累數(shù)量并不少,僅語文教材上的數(shù)量就很可觀了??墒牵覀儏s發(fā)現(xiàn),有很多學生在習作的時候,語言很貧乏,毫無生命力可言。究其原因,關鍵在于學生不會運用。因此,我們應該指導學生將積累內化為自己的知識,活用于習作中,這才是“日積月累”教學的昀終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