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呼民
淺談“十三轍”(外一篇)
■蔡呼民
“轍”的本義是車輪的軌跡,引申開來為道路。京劇中的“轍”指的是則是戲詞或唱腔上所為的韻腳,因此,“轍”就成了韻的俗稱。既然韻可以叫“轍”,可見韻也是有軌跡、有路徑的,因而唱戲在音韻的掌握上也要循規(guī)蹈矩,不能想當然,愛怎么唱就怎么唱,得合轍押韻。當然,這是說的要想把戲學好唱好就得這么著,至于有人遇到高興的事想慶賀慶賀,碰見窩心事想發(fā)泄發(fā)泄,嚎兩嗓子,那是愿意怎么嚎就怎么嚎,用不著管什么韻不韻轍不轍的。
京劇的“轍”分為13個,俗稱“十三轍”。它們是:“中東轍”、“衣期轍”、“言前轍”、“灰堆轍”、“尤求轍”、“人辰轍”、“發(fā)花轍”、“搖條轍”、“懷來轍”、“梭波轍”、“乜邪轍”、“姑蘇轍”、“江陽轍”。這些“轍”的名稱聽起來挺別扭,叫人莫名其妙,這倆字既不是一個詞,更不是一句話,它倆怎么連在一起呢?這就要說漢字的復雜了。漢字是單音字,同間字太多,有十幾個甚至幾十個,如果用兩個字給某一音韻起名字,就只能找兩個符合這個音韻(轍口)而又是常見的字,盡管這兩個字之間并沒有任務聯(lián)系。什么叫“言前”?什么叫“衣期”?看字面什么也不是,就得聽音,一聽間就明白了,它倆代表著一個音一種韻。例如“言”前代表“安(an)”韻,“衣期”代表“衣(i)”韻。
為了既能代表某一音韻又簡單好記,有專家就把這“十三轍”的名字簡化了。每一個“轍”用十三個字代表。而且經過排列組合概括出一句話來,叫東(中東轍)、西(衣期轍)、南(言前轍)、北(灰堆轍)、走(尤求轍)、人(人辰轍)、家(發(fā)花轍)、好(搖條轍)、派(懷來轍)、車(梭波轍)、接(乜邪轍)、姑(姑蘇轍)、娘(江陽轍)。把這十三個字單提出來,就是這么一句話:“東西南北走,人家好派車,接姑娘”。這樣,只要記住這一句話,這“十三轍”就會脫口而出。
“十三轍”基本上是根據(jù)北方主意規(guī)范出來的,說“基本上”是指主體是北方語音,還有部分是南方主意,因為京劇本來是從南方來的,京劇與昆曲相通,所以京劇中一些語音還保留著中州及徵、鄂一帶的方言,即所謂的“上口字”。因此,有些字按北方語音念是一種音,按南方語音念又是一種音,由于念的音不同,所以在歸“轍”時也就歸到不同的“轍”中去了。例如:“成”、“恒”、“兵”、“生”,按北方語言應歸入“中東轍”,而按徵、鄂語音這些字被念成了“沉”、“痕”、“賓”、“身”,在歸入“人辰轍”;同樣,“珠”、“書”、“如”按北方語音應歸入“姑蘇轍”,而按徽鄂方言則被歸入“衣期轍”。依次類推。
京劇現(xiàn)代戲則沒有這些麻煩事了。戲詞一律是北方語音的標準話,沒有了什么“尖字”、“團字”、“上口字”之分了。這就更貼近群眾,貼近生活??磻虻脑俨粫槟切┰趺匆猜牪幻靼椎摹绊嵃住倍鷲灇猓粚W戲的再也不會為那些怎么也“尖”不起來的“尖字”而傷腦筋,為那些上不了口的“上口字”而動肝火。
京劇現(xiàn)代戲在京劇的語言大眾化方面帶了個頭,這恐怕也得叫發(fā)展,或者說是與時俱進。那么京劇傳統(tǒng)戲在這方面是不是也要跟著點,離現(xiàn)代生活很久遠了的字、詞、音該改的也得改了。
京劇的“轍”是如何辨別和認定的?京劇的唱詞與對聯(lián)、律詩相似,一般的是七個字一句(其中又分為二、二、三,三個分句)或十個字一句(其中又分為三、三、四,三個分句)。每一唱段由上下兩句或若干個上下句連綴組成。一般情況下,上下句都押韻。所謂“轍”就是下句最后一個字的落音,也叫主音,這個主音是什么韻,這段唱腔就是什么“轍”。在京劇的唱段里,多數(shù)是一“轍”到底,也有些唱段是以一“轍”為主,兼有它“轍”。為便于理解,這里舉例說說。
《洪洋洞》:為國家哪何曾半日閑空,我也曾平服了塞北西東?!翱铡薄皷|”——“中東轍”?!端压戮裙隆罚耗镒硬槐靥倚裕叭搜詠砟闶锹?。“性”、“聽”——“中東轍”?!肚叵闵彙罚豪稍跂|來妻在西,墻高萬丈兩分離,深閨只見新人笑,緣何不聽舊人啼。“西”、“離”、“啼”——“衣期轍”。《望江亭》:獨守空幃暗長嘆,芳心寂寞有誰憐?!皣@”、“憐”——“言前轍”?!吨侨⊥⑸健罚涸缫才瓮硪才瓮╇p眼,怎知道今日里打土匪進深山?!把邸?、“山”——“言前轍”?!督壸由系睢罚盒∨耪f此話膽比天大,說什么殺了人不犯王法?!按蟆?、“法”——“發(fā)花轍”?!吨侨⊥⑸健罚簬滋靵砻城槭斋@不小,細分析把作戰(zhàn)計劃反復推敲?!靶 薄ⅰ扒谩薄皳u條轍”?!栋酝鮿e姬》:勸君王飲酒聽虞歌,解君憂悶舞婆娑?!案琛薄ⅰ版丁薄八蟛ㄞH”。《四郎探母》:楊延輝坐宮院自思自嘆,想起了當年事好不慘然。“嘆”、“然”——“言前轍”?!恫輼蜿P》:皇恩浩調老臣龍庭獨往,龍恩重愧無報心急彷徨?!巴?、“徨”——“江陽轍”。這出戲中有的段子又是“人辰轍”和“搖條轍”,一出戲包含了幾個“轍口”。
同樣,一些歌曲中也有轍?!端氖劳谩返闹黝}歌《重整山河待后生》:千里刀光影,仇恨燃九城,月圓之夜人不歸,花香這地無和平?!坝啊薄ⅰ俺恰?、“平”——“中東轍”?!赌虾3薄凡迩嚎喔辖Y出的一對苦瓜,苦海里泡大一對苦娃?!肮稀?、“娃”——“發(fā)花轍”。《紅珊瑚》:一樹紅花照碧海,一團火焰出水來。“?!?、“來”——“懷來轍”。《四季歌》:春季里來到了這,水仙花兒開……繡閣里的女兒踩青來呀小呀哥哥。“開”——“懷來轍”,“哥”——“梭波轍”,也是一首歌多轍口的歌。
“十三轍”是京劇唱詞在押韻時的依據(jù),也是京劇唱腔在葉字歸韻時的依據(jù),所以按“十三轍”的要求正確吐字、發(fā)音、歸韻,對學好唱好京劇,使京劇更有韻味,更好聽,是至關重要的。
對韻轍的一點理解,算是妄談,不知深淺,請行家里手多多指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