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景鋼
[摘要]侯孝賢是一位具有獨特藝術(shù)風格的導演,在他的新作《刺客聶隱娘》中,他在堅持風格的基礎(chǔ)上進行了創(chuàng)新,表達了自己對人生的理解,創(chuàng)造了新穎的藝術(shù)空間。這部電影的欣賞是有一定難度的,它不是迎合觀眾的,而是一個隱藏起來的召喚結(jié)構(gòu),需要觀眾改變以往欣賞商業(yè)片的習慣,主動投入進去,克服困難,由表及里地進行欣賞。這部電影的欣賞要經(jīng)過四個層次:梳理情節(jié),體驗感情,理解主旨,欣賞神韻。
[關(guān)鍵詞]召喚結(jié)構(gòu);改變習慣;主動投入
侯孝賢歷經(jīng)八年鑄就的電影《刺客聶隱娘》,先后榮獲了戛納電影節(jié)最佳導演獎、臺灣金馬獎最佳影片獎等獎項,但上映后引起很大的爭議。電影專業(yè)評論界予以熱烈的關(guān)注、很高的評價,觀眾的反應卻是“一半掌聲,一半鼾聲”,甚至有很多觀眾中途離場。堅持“背對觀眾,創(chuàng)作才真正開始”的侯孝賢,執(zhí)著于自己的藝術(shù)追求,打磨出了這部電影精品,但是卻讓觀眾難以接受。這部影片不同于迎合觀眾的商業(yè)電影,它是一個召喚結(jié)構(gòu),情節(jié)、感情、主題、韻味都是隱藏的,需要觀眾在了解侯孝賢的藝術(shù)特點和性格特點的基礎(chǔ)上主動介入,才能夠進行欣賞。對于這部絕大多數(shù)觀眾“看不懂”的電影,欣賞絕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要應對挑戰(zhàn),由表及里,逐層深入。
一、填補空白,勾連情節(jié)
故事是電影的基本內(nèi)容,因此觀眾看電影時首先要搞懂故事情節(jié)。對于一般電影,了解故事情節(jié)不會帶來困難,但是這一熟悉的觀影習慣在《刺客聶隱娘》這碰了壁。很多觀眾反映弄不清劇中人物關(guān)系、情節(jié)的矛盾沖突和事件的因果聯(lián)系。這部電影卻采用了反敘事策略,有意進行了省略,要求讀者根據(jù)暗示進行連綴,從而形成一個完整的故事鏈。
這部電影的中心事件是聶隱娘受師命刺殺魏博節(jié)度使田季安,與之相關(guān)的還有魏博內(nèi)部元氏集團和田氏集團爭奪權(quán)力的斗爭。人物之間的兩對主要沖突是聶隱娘和田季安的,田季安和田元氏的,此外還有聶隱娘和師父,聶隱娘和田元氏的等。聶隱娘和田季安的沖突是貫穿全劇的線索,兩人除了政治矛盾外,還有愛情糾葛。這條線索的發(fā)展過程,觀眾基本能看懂,只是他們以前青梅竹馬的愛情經(jīng)歷僅僅通過人物語言簡單敘述,觀眾對于他們曾經(jīng)的深愛體驗不深,因此對聶隱娘最終放棄刺殺田季安有些不解。
田季安和妻子的沖突,占據(jù)了很大的篇幅,但是交代得非常含蓄,觀眾感到疑惑重重。田元氏是魏博內(nèi)部元氏集團的代表,她要為元氏在魏博獲取更大的權(quán)力。但是由于她身后的元氏集團其他重要人物并沒有出現(xiàn),觀眾不易理解她作為田季安的妻子卻要違背田季安的命令,派人追殺田興和聶鋒的做法。因而田季安派聶鋒保護田興前往外地任職后,特意來到田元氏房中交代不能讓活埋丘絳的事情重演,觀眾就不明究竟,不會想到田季安知道她的野心,特意前來警告她。由于觀眾不了解田元氏的野心和陰謀,因此就不會對她接下來梳妝時氣定神閑中暗含的強悍有所體會,反而覺得拖沓。
聶隱娘與田元氏的沖突十分隱蔽。電影中安排了精精兒和聶隱娘廝殺的一場戲。精精兒出場的時候戴著面具,找到聶隱娘后與之決斗,戰(zhàn)敗后離去。觀眾無從得知精精兒是誰,也無從得知精精兒為何與聶隱娘決斗。直到在電影結(jié)束后的字幕中,觀眾才發(fā)現(xiàn)精精兒與田元氏的扮演者都是周韻,由此才恍然大悟:精精兒就是田元氏,她是為了保護田季安而欲除掉刺客。
聶隱娘與師父的沖突很少刻畫,但是從聶隱娘的性格刻畫和刺殺事件的結(jié)果來看,卻是最重要的。影片一開始師父讓聶隱娘刺殺一個大僚,聶隱娘看其抱著孩子,不忍殺之,師父說她“汝劍術(shù)已成,尚不能斬絕人倫之親”,兩人的矛盾露出了萌芽:一個懷有仁愛之心,一個要求冷酷無情。在刺殺田季安的過程中,聶隱娘與師父的矛盾在逐漸加深,但是影片始終沒有直接表現(xiàn),直到臨近結(jié)尾聶隱娘告訴師父,自己不能殺田季安,一般觀眾才知道兩人的分歧已經(jīng)發(fā)展到了不能緩和的地步,聶隱娘斷然放棄了師父的命令。最終師徒反目,師父追殺聶隱娘,聶隱娘刺傷師父,決然離去。
影片最吸引人的是聶隱娘內(nèi)心的沖突。她的內(nèi)心,師命與個人意志、恨與愛,不停地斗爭。這個才是充滿懸念、波瀾起伏的。
這部影片的沖突是很復雜的,既有外部沖突,也有內(nèi)部沖突,而且這些沖突交織著政治、愛情、人格等因素。而且,導演在講述故事時設(shè)置了留白,需要觀眾積極思考才能看懂情節(jié),這是觀眾面臨的第一個挑戰(zhàn)。所以侯孝賢也一再說,只要看兩遍就好了。中國電影中心研究員李迅說:“空空兒、胡姬和磨鏡少年的身份設(shè)定也是既明確、又曖昧,好似鼓勵觀眾去進行富于想象力的對接、編織和虛構(gòu)?!比绻@樣看,難度就更大,不僅要求觀眾理解情節(jié),還要編織情節(jié)。
二、突破冷面。感受暖流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與元九書》)白居易道出了文學打動讀者的秘訣,其實電影也是如此。而且電影的欣賞具有劇場性,需要讓觀眾在觀影的第一時間產(chǎn)生強烈的感受,因此電影的感情多是外顯的。電影往往設(shè)置激烈的沖突,通過人物的動作、表情、語言表現(xiàn)內(nèi)在的情感。但是《刺客聶隱娘》卻恰恰相反,它有意將感情的波濤隱藏起來。觀眾需要突破無情的表面感受其情感,這是欣賞的第二個層次。
侯孝賢曾坦言:“我就想用沈從文那種‘冷眼看生死,但這其中又包含了最大的寬容與深沉的悲傷,從這個客觀的角度來拍。”采取冷靜客觀的敘述態(tài)度,自然感情就比較內(nèi)斂,在這部以刺客為主角的電影中就更加突出。在侯孝賢的設(shè)想中,刺客應該喜怒不形于色,因此舒淇扮演的聶隱娘總是穿著一套黑色的衣服,無論在面對師父、父母、磨鏡少年,還是青梅竹馬的田季安時,都是冷冷的表情、挺直的身板、緊閉的嘴巴。觀眾就沒法通過人物的表情感受人物的情感波動,而且舒淇只有6句臺詞,也擋住了觀眾通過臺詞了解其內(nèi)心的渠道。侯孝賢并非不讓觀眾體驗人物的情感,只是他設(shè)置了一個巧妙的途徑。侯孝賢獨具匠心地在一些場景中讓聶隱娘充當了視點,通過她觀察講述故事,那么她看到的事物都會引起她的情感反應。當觀眾進入故事的情境,設(shè)身處地地想象聶隱娘觀察時的心理,就會體驗出聶隱娘內(nèi)心感情的變化。聶隱娘原來跟隨師父,由于缺少愛的環(huán)境,她的愛心受到壓抑。但是回到魏博后,在熟悉的環(huán)境中,面對熟悉的人,回憶起許多充滿愛的往事,她的愛逐漸復蘇,最終暖流戰(zhàn)勝了冷流。她放棄了刺殺田季安,也就是溫暖的愛戰(zhàn)勝了冷酷的政治。
觀眾一旦體會到聶隱娘心中愛的暖流,其他的人物也都溫暖起來了。這些人物同聶隱娘一樣,內(nèi)心也是復雜的,但是愛的暖流毫無疑問地流淌在每個人心中。田季安雖然暴躁,但是也沒有喪失“人倫之親”:對于胡姬充滿了柔情;對于聶隱娘他也懷著愧疚之情;對于田元氏的奪權(quán)之舉,他很不滿。在得知妻子背著自己暗害屬下和胡姬后,他雖然怒不可遏,看到孩子在保護母親,他仍然放下了利劍。
至于磨鏡少年和采藥老人則純粹是愛的化身,他們浪跡鄉(xiāng)間,助人為樂,曾救助田興,給聶隱娘治傷。聶隱娘最后選擇與他們在一起,其實就是對愛的選擇,是由冷血殺手向正常人的回歸。片尾曲中奏出的歡快的和弦樂曲,與前面的無聲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它是對愛的激情的禮贊,是對愛戰(zhàn)勝冷酷的高歌,具有一種激動人心的藝術(shù)力量。
這部電影著力要表現(xiàn)的是基于善和愛的溫暖,這包含著侯孝賢對人生的理解?!渡驈奈牡暮蟀肷返淖髡邚埿路f說:“它對侯孝賢的改變可大了,他讀了《從文自傳》之后知道怎么拍電影了。一個人可以承受那么苦難的故事,這樣的故事還發(fā)生在太陽下面,還可以看到溫暖,看到人性的美好,人的胸懷還可以亮一點,由此建立了侯孝賢拍電影的自覺?!笔苌驈奈牡膯⑹?,侯孝賢能夠采用冷靜的敘述態(tài)度,這形成了他電影的冷;他也繼承了沈從文的人道關(guān)懷,歌詠人性的美好,形成了他作品的暖。
三、打破常規(guī)。把握主旨
這部電影看起來是一部武俠片,但是主要表現(xiàn)的卻不是武俠片常見的絕世武功和懲惡揚善、義薄云天的俠義精神。如前所析,侯孝賢想通過這部作品表達的,首先是善和愛。聶隱娘扮演的是刺客,刺客的職責就是殺人,而且符合殺一個人救千萬人的政治道義,所以她應該殺,但是她卻選擇了不殺。在侯導看來,善良的本性、仁愛的情懷是做人的根本,是最值得珍視的。
聶隱娘選擇善的過程也是她獨立人格的形成過程。師父教育、訓練聶隱娘,要使其成為一個為政治服務的殺手;父母則希望她做自己的乖女兒,也能繼承嘉誠公主的遺志,為魏博和朝廷的和平努力。但是她既不服從師父的安排,也沒有順從公主的遺志,保持著自己的良知和獨立思考的能力,最后終于做出了自己的決定,放棄當一名刺客,遠離政治,與少年前往新羅。所以聶隱娘不是一個優(yōu)秀的刺客,也不是一個讓人敬仰的大俠,而是一個具有個人意志的現(xiàn)代人。
這種獨立人格是侯孝賢人格的投射。侯孝賢在解釋《刺客聶隱娘》時說,一個人沒有同類。侯孝賢就是一個非常注重獨立的人,他不向市場妥協(xié),堅持自己的人格和藝術(shù)追求,形成了獨特的藝術(shù)風格。他關(guān)注平民的日常生活,喜歡運用長鏡頭、遠鏡頭和靜止鏡頭,追求意境,雖然獲得了評論界的認可,但是也導致了票房的慘淡。即使如此,他依然堅持下來,是還在拍攝藝術(shù)電影的為數(shù)不多的導演之一。電影中有一個青鸞舞鏡的典故,隱喻了聶隱娘和作者的獨特和孤獨。
四、欣賞美景,體味神韻
故事自然是電影的中心,但是這部電影中,自然風景、道具布景不再滿足于當陪襯,而爭取到了更重要的地位。侯孝賢像一個畫家,有時凝神運筆,描繪出色彩艷麗的工筆畫;有時氣定神閑,勾勒出意蘊無窮的山水畫卷。觀眾必須要扭轉(zhuǎn)平常只看情節(jié)的習慣,把景物也作為欣賞的對象。
故事中的建筑裝飾、擺設(shè)用具、服飾妝容、舉止禮儀都帶給人強烈的審美感受。侯孝賢在閱讀了唐史、敦煌壁畫等資料的基礎(chǔ)上,建造了美輪美奐的唐代住所,編排了唐人的生活,采取巧妙的拍攝角度,講究構(gòu)圖的比例,精心配置色調(diào),幾乎每一個鏡頭都是精美的畫面,充分表現(xiàn)出唐人的精致優(yōu)雅。
自然美景在本片中占有突出的地位。藍天白云、奇峰深谷、高山平原、流泉飛瀑、白云清風、飛鳥鳴蟬、驢子綿羊,都出現(xiàn)在畫面中,展現(xiàn)著各自的姿態(tài)。“景乃情之媒,情乃詩之胚,合而為詩?!保ㄖx榛《四溟詩話》)風景往往能形成一種氛圍,暗喻人物的心情。這部電影從整體上看,自然風景多呈現(xiàn)為青白色,與人的住所的橘紅形成對比,表現(xiàn)人物爭斗與淡泊兩種生活和心境。電影中很多打斗安排在廣闊的原野上,用遠景來表現(xiàn),以天地之廣闊襯托人爭斗之渺小。自然作為人之外的一種生命存在,也隱喻了一種生活態(tài)度?!霸诤钚①t電影所提供的想象中,自然景物始終是作為某種自我認同的對象化自我展示的,作為物我合一的契機,提供了對社會現(xiàn)實的超離?!鄙街呗枴⑺宄?、云之靈動、原之廣闊、啾啾的蟲鳴、閑散的山羊,都是一種精神的象征,啟示人應該淡泊名利,順從自然。
這部電影細膩地記錄自然的律動,對古詩中的很多意境進行了活靈活現(xiàn)的展現(xiàn)。影片中有很多自然界聲音的記錄,比如鳥鳴、蟲鳴、蟬鳴、蝴蝶飛動的聲音,風聲、水聲,都給人一種“山水有清音,何必絲與竹”的妙趣;村莊、牛羊、兒童,也營造出“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的意境;“余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蕩胸生層云,決眥入歸鳥”等美景也都得到精妙的再現(xiàn)。謝靈運感嘆“表靈物莫賞,蘊藉誰為傳”,侯孝賢用電影的方式展示了萬物的形神之美。
五、結(jié)語
侯孝賢的電影是能夠讓人再三咀嚼、反復回味的,具有豐富的審美趣味?!洞炭吐欕[娘》也稱得上陽春白雪,但是,無論是創(chuàng)作者和觀眾,都不應讓它曲高和寡。觀眾應該拋棄欣賞電影的惰性,發(fā)揮主動性,積極探索內(nèi)隱的內(nèi)容和韻味。但是侯孝賢也應該在獨立創(chuàng)作的同時,考慮大多數(shù)觀眾的理解水平,降低觀眾欣賞的難度,以便引起觀眾更多的共鳴,尤其要進行必要的宣傳和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