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會霞
河北省元氏縣第六中學
?
初中物理高效課堂有效提問分析
吳會霞
河北省元氏縣第六中學
一堂高效課,重點突出固然重要,但利用有效提問去評價學生,充分拓展學生的思維,促進課堂教學對話更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尤其在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正確實施有效性提問,將會提高學生學習物理課程的興趣,激發(fā)學生積極投身于物理活動之中。在多年的教學鍛煉與提升中,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構建初中物理課堂的有效提問。
物理課是一門以試驗為基礎的學科,無論是演示實驗,還是學生實驗,都講求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所以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總覺得物理這門課枯燥無味,難學難懂。因此,教師在備課時,不但要備好教材的重點、難點,還要備好學情和問題設計。當學生面對教師所提出的問題時,感覺有強烈的興趣,有思考的余地,這樣的問題才是有效提問。堅決剔除那些讓大部分學生感覺高不可攀、紛繁蕪雜的問題。要從小問題、淺問題著手,要讓學生在快樂中積極地投入到問題的學習過程中,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從而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教學“浮力”一課,浮力是初中力學中難度較大的教學課時,從一開始就讓學生弄懂浮力的大小與那些因素有關,確實讓一些本來對學習物理就沒多大興趣的學生去思考,實屬難上加難,這樣就會使他們束手無策,喪失信心。但我們不妨變換一個角度,用學生熟悉而又簡單明了的例子去誘導提問,便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師手持盛有清水的燒杯,杯中恰懸浮一顆雞蛋。提醒學生認真觀察教師的操作,此時教師一邊向杯中添加食鹽,一邊用玻璃棒攪拌,學生都清楚地看到雞蛋在杯中慢慢上浮,待學生都目不轉睛地沉靜在現象的神奇當中時,教師恰如其分地提出一個問題:“雞蛋為什么會上浮?”教室里頓時熱鬧非凡,學生開始交頭接耳、議論紛紛,個個爭先恐后,積極思考,唯恐自己在眼見為實的例子中落后于別人。學生答:“雞蛋受到的浮力逐漸增大?!苯處煶脛菰偬釂枺骸半u蛋受到的浮力為什么會增大?”學生答:“鹽水的密度大于清水的密度?!钡搅舜藭r,教師再提問:“浮力的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時,便成了水到渠成的問題了,全班學生都會不約而同的搶答:“與液體的密度有關。”這種提問會使抽象復雜的問題變得清楚明了,讓學生以愉悅的身心積極投入到學習中,從而使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初中物理屬理科類課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設計的問題要有明顯的邏輯聯系,絕不能使問題以孤立的形式存在。有效的邏輯性的問題設置要設計出一系列有計劃、有步驟的、既科學又系統的提問,教師要在提問過程中循序漸進,使問題由易到難,由淺入深。例如,九年級物理第十一章“簡單電路”,在回顧總結這一章的相關知識點時,我是這樣設計問題的:“這一章涉及了電學中的哪些物理量?”學生回答:“電流、電壓、電阻。”接著問:“室內電燈的亮度與什么有關?”有的學生答:“與電壓有關。”有的學生答:“與電流有關?!苯處熽U釋:“電壓是形成電流的原因,對于同一盞電燈,它兩端的電壓越大,電流就越大,電燈也就越亮。所以前者兩種回答都是正確的?!苯又鴨枺骸霸鯓痈淖冸娏鞔笮??”答:“改變電壓或電阻?!背藙葑穯枺骸案淖冸娮栌心男┓椒??”到了這個時候,學生的思維已經從點連成了線甚至擴展成了面,于是學生便不約而同地回答:“改變導體的材料、長度、粗細”等。接著深入追查:“以上三種因素中,改變哪種最方便可行?”學生答:“改變長度?!弊詈舐撓档剑骸拔覀儗W過的哪種儀器就是靠這種方式來改變電阻的大小從而改變電流的大?。俊贝穑骸盎瑒幼冏杵??!边@種循序漸進的提問使學生把所學知識有機的系統的聯系在一起,容易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綜合性復習的過程中,讓學生利用所學的物理知識聯系生活中的實例,闡釋物理現象。例如:“舉例說明生活中屬于液化現象的例子”,“舉例說明減小壓強的例子”。這類問題只要有個別學生開個頭,其余學生便會積極思考,挖空心思去搜尋已學過的知識,學生之間相互啟發(fā),相互帶動,使平時不愿舉手回答問題的學生,也踴躍參與討論,讓整個課堂活靈活現,氣氛熱烈。用這種復習過程來構建學生的課堂活動,可以制約課堂上零碎的、頻繁的問答,有效地克服那種一講到底、零敲碎打等種種弊端,真正讓學生成為課堂學習的主體。這種能引發(fā)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提問,牽一發(fā)而動全身,不但能高效完成教學任務,更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能力和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
物理教學中的有效提問應具有啟發(fā)性,正所謂“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課堂提問要啟發(fā)學生的思維,教給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所提的問題要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要能引發(fā)學生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火花,甚至有驚人的發(fā)現。初中物理教學大綱中規(guī)定物理教學的目的之一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教師應大膽地進行創(chuàng)造性教學。古今中外的科學家們都非常重視“問”和“疑”,陶行知先生認為:“學貴知疑?!辟|疑辯難是學生追求真理、勇于創(chuàng)造的內驅力,是通向創(chuàng)新的第一步階梯。因此,在教學中不但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要積極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勇于提問,懂得“好問則裕”,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
總之,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讓“問題”成為學生學習知識、獲得能力的紐帶。巴西教育家弗萊雷說過:“沒有了對話,就沒有了交流;沒有了交流,就沒有了真正的教育?!睂W生的學習是通過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問題對話來實現的。而教師在課堂內通過有效提問,才能真正實現讓學生有目的、有計劃的學習;通過有效提問才能讓學生愉悅學習,大膽創(chuàng)新;通過有效提問才能讓整堂課變得生機勃勃,富有活力,從而提高課堂效率,打造真正的高效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