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吉林 翟 琳 吳東風
中國為什么缺少成功的全國性快修連鎖品牌?
◆文/吉林翟琳吳東風
2016年中國汽車后市場中汽修連鎖備受關注,吸引了業(yè)內大規(guī)模的投資。但在過去的20多年,汽車后市場連鎖投資可以說是越挫越勇,國外成功范例引進國內后也總是如東施效顰一般,黯然退出。究其失敗根源,筆者分析有以下六個方面的原因。
傳統(tǒng)4S店體系只維修同一品牌車型,從零部件配備到技術、服務流程都實行標準化,因此連鎖化服務相對容易。但非4S店需要維修“萬國車”,這種情況下零部件庫存、技術支持以及服務流程都極難達到統(tǒng)一標準化,因此無法實現(xiàn)標準化的服務就難以實現(xiàn)真正意義的連鎖。
大多數(shù)汽車維修門店都只具備三類維修服務資質,因此只能提供洗車、美容或者低利潤的保養(yǎng)服務。而類似動力總成維修、事故車鈑金噴漆等高利潤的維修服務都超出經(jīng)營范圍。由于汽車美容和保養(yǎng)服務對配件的需求量較低,加上人工工時費用不高,大大壓縮了這類店鋪的獲利空間,連鎖的價值也大打折扣。
套用經(jīng)濟學術語,現(xiàn)有的汽車后市場環(huán)境可以說是劣幣驅逐良幣,騙保、售賣偽劣配件的企業(yè)在欺騙消費者的同時也影響了守法經(jīng)營的企業(yè)。對于實施連鎖服務的店鋪而言,管理隱患之一就是店鋪對待顧客的誠信問題,使用同一連鎖品牌,如果管控不到位使用偽劣配件,以次充好的連鎖店會比守法店鋪盈利更好,整個連鎖品牌就會遭受顧客抵制。
汽修連鎖服務有品牌、技術設備支持、配件等方面的優(yōu)勢,目前很多一線城市要求新開店鋪必須連鎖,連鎖會有最低門檻,比如5家店以上等,投資規(guī)模較高。而如果選擇加盟,需支付加盟費、設備采購費、配件訂購任務,對于一家月凈利潤約2萬元的社區(qū)快修店而言,無論是加盟費、設備采購還是配件訂購都會大幅削弱盈利空間。相對而言,單店經(jīng)營完全可以獲得市場最低價的設備和零部件,省去了額外的支出,而且單店經(jīng)營無需擔心欺詐用戶或者保險公司遭受內部懲罰的問題,這導致單店反而比連鎖盈利狀況更好。
在過去的30年我國各地都涌現(xiàn)出大量的維修企業(yè),隨著時政規(guī)劃進一步完善,汽車維修作為生產(chǎn)性企業(yè)面臨向城市外圍外遷的問題,這意味著集客優(yōu)越的店址新店、直營店或遇到獲取好店址難的問題。同時連鎖服務需要技術支持,離不開員工培訓,目前汽車后市場非4S店對人才的吸引力相對較弱。如果要加強培訓,投資價格不菲,而培養(yǎng)的人才如果不能高薪留用就會外流,高薪又難以降低服務成本,這種悖論導致連鎖服務很難解決技術難題。
連鎖服務的核心是配件支持體系,目前國內的主要配件物流服務是由上汽、一汽等大型汽車集團掌控,很難借助第三方物流完成低成本全國性的連鎖店配件物流服務。沒有配件物流,僅靠店鋪的配件庫存很難滿足顧客需求。
以上這六個原因導致的結果:其一,全國性的汽修連鎖有很多并不是以維修為盈利點,而是依靠賣設備、賣配件,但技術支持、管理支持和配件供給及時性的問題都難以解決,連而不鎖的問題很嚴重。其二,北上廣等一線城市的汽修連鎖、美容連鎖都是區(qū)域化的,與歐美日的連鎖服務情況很相似。美國、歐洲和日本的連鎖品牌都曾進入中國市場,但都鎩羽而歸。事實上,它們在本土之外的地區(qū)也普遍遭遇滑鐵盧現(xiàn)象,這意味著汽修連鎖的區(qū)域性難題是世界性的,在中國如果要做汽修連鎖,應先在一個地區(qū)做好直營店,然后再通過資源和服務紐帶,打破區(qū)域魔咒。其三,目前僅以導流為目的O2O項目很難獲得連鎖店鋪資源,且服務標準等方面都缺乏控制機制,難以實現(xiàn)品牌化運營。
國內情況如此,國外以配件起家的NAPA(成立于1925年,世界最大的汽車配件及銷售商之一)在美國有10 000多家門店,NAPA在這些店鋪周圍建設了600多家配件衛(wèi)星店來支持這些店鋪的配件供給,強大的NAPA配件物流體系使得店鋪很容易獲得所需配件,這才是NAPA能夠連鎖的關鍵。對于用戶體驗,NAPA依靠大量的直營店,減少加盟解決道德悖論。相比之下,有3 000多家店的Autozone(美國最大的汽車修配連鎖品牌)也是依托配件,只不過它選擇做車主DIY,但這個成功的范本在中國市場暫時還沒有可復制性。
(作者翟琳工作單位:吉林省地方海事局;作者吳東風工作單位:吉林省汽車維修行業(yè)協(xié)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