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愛軍
DOI:10.16658/j.cnki.1672-4062.2016.16.093
[摘要] 目的 研究糖化血紅蛋白(HbA1c)聯(lián)合血清C肽對糖尿病患者進行臨床診斷,探討其臨床診斷價值。方法 隨機性選取2015年1—12月來該院就診的1型糖尿病患者30例作為研究A組,3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為研究B組,30例正常健康人作為對照組,對比研究A組、研究B組與正常健康組研究對象HbAlc、血清C肽以及空腹血糖(FBG)與對照組研究對象間的差異。結果 兩組尿病患者與健康組研究對象在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上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糖尿病患者HbAlc與空腹血糖含量均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血清C肽含量顯著低于對照組患者(P<0.05)。結論 糖尿病患者HbAlc含量較健康人高,血清C肽含量較健康人低,兩者均可以作為糖尿病患者檢測指標,聯(lián)合檢測對于糖尿病患者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關鍵詞] 糖化血紅蛋白;血清C肽;空腹血糖;糖尿病
[中圖分類號] R58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6)08(b)-0093-02
糖尿病是一種常見的慢性代謝疾病,對患者病情能夠做到及時準確的掌握將有助于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該文研究化糖血紅蛋白(HbAlc)聯(lián)合血清C肽對糖尿病患者進行臨床診斷,探討其臨床診斷價值,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性選取2015年1—12月來該院就診的1型糖尿病患者30例作為研究A組,3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為研究B組,30例正常健康人作為對照組。所有納入該次研究的糖尿病患者均符合世界衛(wèi)生組織對于糖尿病的臨床分型和診斷標準,所有納入研究的健康對照組研究對象均未合并其他疾病。此外,所有納入該次研究的研究對象均在對研究知情的情況下,簽到知情確認書的情況下參與該研究。此外,所有入選患者的在年齡、性別、病史以及地域等其他一般資料上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檢測方法
所有研究對象均以清晨空腹取血液5 mL,離心后通過酶法試劑測定糖化血紅蛋白含量,通過放射免疫法測定血清C肽含量。
1.3 統(tǒng)計方法
通過軟件SPSS17.0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x±s)的方式進行,組間比較通過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例(%)表示。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3組研究對象一般資料對比分析
由表1可知,兩組糖尿病患者與對照組健康研究對象在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對比上差異不顯著。
2.2 HbAlc與血清C肽對1型糖尿病應用價值
由表2可知,1型糖尿病患者HbAlc與FBG含量均顯著高于健康對照組研究對象(P<0.05),而血清C肽含量顯著低于健康對照組研究對象(P<0.05)。
2.3 HbAlc與血清C肽對2型糖尿病應用價值
由表3可知,2型糖尿病患者HbAlc與FBG含量均顯著高于健康對照組研究對象(P<0.05),而血清C肽含量顯著低于健康對照組研究對象(P<0.05)。
3 討論
近年來,由于我國經(jīng)濟的不斷發(fā)展,人們的生活習慣與飲食結構也隨之發(fā)生巨大的變化,糖尿病這一內分泌性代謝疾病的發(fā)病率也呈現(xiàn)逐年升高的趨勢。目前,世界范圍內還沒有找到治愈糖尿病的具體治療方法,對于糖尿病患者的治療也僅能通過藥物進行維持。國內外研究表明[1-2],及時、全面、完整掌握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將有助于更好的控制糖尿病血糖、減少患者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目前,臨床上主要通過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作為對糖尿病患者進行診斷和臨床治療效果評定的主要觀察指標,但是這兩項臨床指標僅僅只能表示患者某一時刻或者某一短時段的血糖水平,而正常人體血糖水平受到代謝、進食、運動等多項因素的影響,所以僅通過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是不能反應受測人群某一時期內的血糖水平[3-4]。
糖化血紅蛋白(HbAlc)是血液葡萄糖通過非酶作用,經(jīng)細胞膜與紅細胞內血紅蛋白-鏈頡氨酸結合形成的產(chǎn)物,其合成速率與紅細胞所處環(huán)境中糖的濃度成正比。糖化血紅蛋白的形成是不可逆的,其濃度與紅細胞壽命(平均120 d)和該時期內血糖的平均濃度有關,不受每天血漿葡萄糖濃度大小波動而變化,也不受運動或食物的影響,因此糖化血紅蛋白是反映過去6~8周的平均血糖濃度,這可為評估血糖的控制情況提供可靠的實驗室指標[5]。彭湘杭等人[6]對比研究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紅蛋白對糖尿病診斷效果時發(fā)現(xiàn),作為糖尿病診斷標準HbAlc與FBG診斷價值無差異。胰島β細胞分泌胰島素入血后,很快在肝、腎等組織內被胰島素酶滅活,迅速代謝,其半衰期僅4.8 min,而C-肽與胰島素都是由胰島素原分裂而成的等分子肽類,具有不被肝臟酶滅活、半衰期較長等優(yōu)點,所以其血清C-肽濃度可更好地反映胰島β細胞儲備功能。黃沛隆等人[7]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空腹C肽和胰島素高于正常人(P<0.05),測定血清C肽可以準確反映胰島分泌功能。但是,需要指的是雖然血清C肽的半衰期相對于胰島素要長,但其半衰期也僅不超過10 min,所以測定血清C肽也不能反映糖尿病患者某一時段的血糖水平。故可以對HbAlc與血清C肽進行聯(lián)合檢測,由HbAlc反映受檢者某一時段的血糖水平,由血清C肽反映患者某一時刻的病情。
該文研究發(fā)現(xiàn),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患者HbAlc均顯著高于健康對照組研究對象(P<0.05),血清C肽均顯著低于健康對照組研究對照(P<0.05)。綜上所述, 糖尿病患者HbAlc含量較健康人高,血清C肽含量較健康人低,兩者均可以作為糖尿病患者檢測指標,聯(lián)合檢測對于糖尿病患者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Montori V M, Dinneen S F, Gorman C A, et al. The impact of planned care and a diabetes electronic management system on community-based diabetes care: the Mayo Health System Diabetes Translation Project [J]. Diabetes Care, 2014, 25(11):1952-1957.
[2] 張雄, 姜振東, 金粉淑. 血清CYSC及尿GGT、尿mAlb檢測對2型糖尿病診斷價值分析[J].吉林醫(yī)學, 2013, 34(24): 4909.
[3] 張磊, 王新, 饒小胖,等. 對新提議的空腹血糖診斷界值的探討——美國糖尿病協(xié)會第64屆年會專題討論紀要[J]. 中國糖尿病雜志, 2004, 12(6):458-459.
[4] 鄭衛(wèi)萍. 腎移植術后新發(fā)糖尿病的篩查:空腹血糖具有局限性,下午的血糖和糖化血紅蛋白具有診斷優(yōu)勢[J]. 實用器官移植電子雜志, 2013,11(6):103-104.
[5] Jakob R, Deacon C F, Carr R D, et al. Plasma dipeptidyl peptidase-IV activity in patients with type-2 diabetes mellitus correlates positively with HbAlc levels, but is not acutely affected by food intake [J]. European Journal of Endocrinology, 2016, 155(3):485-493.
[6] 彭湘杭, 楊銳, 艾雅琴,等. 糖化血紅蛋白與空腹血糖診斷糖尿病效果比較[J]. 廣東醫(yī)學, 2011, 32(7):863-865.
[7] 黃沛隆. 血清C肽和胰島素測定對2型糖尿病的診斷價值[J]. 中國基層醫(yī)藥, 2006, 13(4):667.
[8] 閆東, 王霞. 血清C肽與糖化血紅蛋白聯(lián)合檢測對糖尿病診斷的意義[J]. 糖尿病新世界, 2015(11):245-246.
(收稿日期:2016-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