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談宜斌
魚腥草的魚腥味
江西/談宜斌
從前,有一對夫妻,對雙目失明的母親極不孝。一次母親高燒、咳嗽,接連幾天不見好轉(zhuǎn),病情越來越重,甚至咳吐膿血。她的兒子和兒媳婦不僅不為母親治病,反而認(rèn)為母親是沒病裝病。母親饑渴了,向他們要點(diǎn)湯水,夫妻倆就勉強(qiáng)給一點(diǎn)。日子一久,母親的病惡化了。昏迷中,她想讓兒子給燒點(diǎn)魚湯喝。兒媳一聽,火冒三丈:“快死的人了,還喝什么魚湯?”鄰居看不過眼,就送給老人兩條魚。誰知,兒子、兒媳竟把這魚煮湯喝了。他們怕傳出去面子不好看,就到田邊采來一種帶魚腥味的草,煎湯給母親喝。老母親看不見,只覺得有點(diǎn)腥味,喝了一碗又要喝。夫妻倆認(rèn)為,只不過是草加水煮的湯,沒什么花費(fèi),也就滿足了母親的要求。豈料母親喝了一天又一天的魚腥草湯,病居然奇跡般地好了。
這個故事源于《百草藥用趣話》,本身雖然不足以作為尋醫(yī)問藥的依據(jù),卻也能幫助我們認(rèn)識這種野菜。魚腥草有很多別名,也叫蕺菜、臭菜、菹菜、側(cè)耳根,屬三白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其上部莖直立,下部莖蔓延地下,節(jié)上有須根。葉為心臟形,背面常為紫紅色,正面綠色,花序常有4片白色苞片,像是一朵花的樣子。魚腥草最出名的特征來自其特殊的氣味。在中醫(yī)看來,魚腥草有清熱、解毒、消痛、排膿、利尿等功效,可用于治療肺炎、肺癰、腎炎、濕熱痢疾、扁桃腺炎、支氣管炎、尿路感染、痔瘡腫痛諸癥。
魚腥草用作蔬食,中原地區(qū)的人們不太習(xí)慣,而西南地區(qū)一帶卻比較普遍。魚腥草最常見的做法是涼拌生食,或者做各種炒菜。值得注意的是,無論什么蔬菜用來涼拌,都要注意食品安全。從野外采集回的魚腥草,在做涼拌菜之前,一定要洗干凈,最好用開水焯一下。有條件的可用3‰的漂白粉溶液進(jìn)行消毒,即將魚腥草洗凈以后,放在漂白粉溶液里浸泡3~4分鐘,再用清水沖洗干凈。涼拌時,除了放入醬油、香油、鹽等調(diào)味料外,推薦放一點(diǎn)醋和蒜。醋和蒜不僅能殺菌,也能提味增香,幫助人體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或許不少人并不喜歡魚腥草的腥味,但對于另一些人而言,恰恰是這種腥味誘人來食。魚腥草的這種獨(dú)特風(fēng)味,其他食材無法替代。這就如同一些朋友喜食具有特殊氣味的大蔥、芫荽、姜蒜,是一個道理。初吃魚腥草的人,往往始覺其腥,后覺其爽,再覺其齒頰留香,回味無窮。如果實在沒法接受魚腥草的味道,也有辦法。去除蕺菜的腥味并不難,川黔地區(qū)的人們常用這種方法:取魚腥草的嫩莖、嫩芽,去掉節(jié)上的須根,掐成3厘米長的段,反復(fù)淘洗干凈,之后用鹽腌漬半小時,再淘洗,擠干水分。這樣處理過后,魚腥草的腥味便所剩無幾了。
貴州一帶的少數(shù)民族居民幾乎都喜歡吃魚腥草。許多酒肆飯館將它當(dāng)作具有當(dāng)?shù)靥厣哪檬植?,有的還堂而皇之地登上了星級賓館的“大雅之堂”,贏得八方來客的嘖嘖稱贊。常見菜肴有涼拌魚腥草、魚腥草炒肉片、魚腥草炒肚片、魚腥草炒臘肉、魚腥草炒香腸,等等。值得一提的還有一道魚腥草拌野蔥。這種野蔥當(dāng)?shù)厝朔Q為苦蒜,也是一種野菜。兩種野菜拌在一起,魚腥草鮮美嫩脆,野蔥辛香味濃,充滿山野氣息,又很是開胃下飯,稱得上黔味之一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