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好韞
我們現(xiàn)在贊美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因為他的勇敢嘗試,在這個美好的秋天,我們又可以吃螃蟹了,假如螃蟹本身有毒呢,或者毒性可以致死呢?或者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一吃螃蟹就死了呢?我們今天就不會吃螃蟹了,因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給我們提了醒,以他可貴的死換來我們茍且的生。但是,我們會贊美他嗎?不僅不會贊美,而且還要叨擾他在天國的靈魂,說:“你真是死得其所,人有很多死法,你是蠢死的。干嘛就不做好準備,再吃螃蟹呢?”
有趣的是,動物界也有一只蠢死的米羅蝦,或者說是一只米羅瞎,為了一個未知的世界,做了一只水里的飛蛾。讓我們回放一下它死前的情景:一天,它忽然心血來潮,想去淺水區(qū)感受一下煦暖的陽光,那感覺只聽長輩們描述過,但它從未真正感受過。當它獨自游到淺水區(qū)時,眼前的景象讓它感慨萬分,依依垂柳,暖暖陽光,周圍的魚兒們自由自在地搖著尾巴,歡快地穿行于青青水草間。它長長地嘆了口氣,覺得水下生活實在是太委屈自己了。突然,它的胸口感到了一絲憋悶,還沒來得及反應,就昏昏“睡”去了。它是死了,死于一個未知的領域,死于人們所說的沒有準備這個原因。
那只蝦子又怎么準備呢?準備就一定成功嗎?你準備去當校長,你就會當校長嗎?別里科夫也許是準備當校長的,或者準備當校長秘書的,告了十五年密,結果不還是給摔死了?薄熙來也沒少準備吧?現(xiàn)在在牢里快活。而且,未知的領域,你還真沒法準備,因為未知,你可以不去闖,你可以維持現(xiàn)狀,維持現(xiàn)狀也無可非議。維持現(xiàn)狀可以不死,誰愿意死呢?如果可以不死,我們?nèi)祟惥瓦M步了,誰還會去死呢?譚嗣同會慷慨赴死嗎?劉胡蘭會慷慨赴死嗎?黃繼光會堵機槍眼嗎?邱少云會被火燒紋絲不動嗎?
但實際上的情況是,為了人類社會的進步,總有人去死,總得有人去死。就如米羅蝦,雖然死了,但是死得光榮,死得偉大,死得悲壯,死的最大意義是告訴其它的蝦子,這地方,你們不要來了。但是,大海不留我的痕跡,但我來過。雖然大海沒有給它刻下光碟,但這只蝦子也可以永垂蝦國歷史了。
蝦子精神是值得肯定的。我們無法因為未知,就責備它的盲目。面對未知,準備再多,也許無法與未知的規(guī)律抗衡。飛蛾撲火,第一只撲上去了,但是世世代代,飛蛾繼續(xù)撲火,教訓還不深刻嗎?沒辦法,人家要追求光明,死又何哀?想當初,神農(nóng)氏又怎么做好準備后,再嘗百草呢?估計你有毒,我不嘗;估計他有毒,我不嘗——如果這個思想占據(jù)他的大腦,那些救人一命的草藥也許至今還在酣睡呢?
米羅蝦睡了,嘴角帶著笑意,這一定是一個極美極甜的夢!雖然,她還是死了,死在蝦們前進的路上,這種死比在鐵屋子悶死還是要好得多,盡管,很多人習慣于悶死!
(指導老師:陳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