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高陽縣教育局教研室 李凌云
依托教材文本提高學生的英語寫作能力
河北省高陽縣教育局教研室 李凌云
本文針對目前初中學生大多不重視英語寫作,更有甚者懼怕寫作的問題,提出依托教材文本的寫作教學探究,通過依托文本,挖掘詞匯、句型結構,搭建寫作支架和思維導圖等寫前活動,巧設寫作話題,激發(fā)學生寫作興趣,切實幫助學生掌握寫作方法和技巧,提高學生英語寫作能力和水平。
教材文本 初中英語寫作搭建寫作支架
在聽、說、讀、寫四項基本技能中,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高難度最大,往往是“投入多,成效低”。美國教育學家舒伯特(1968)指出,教科書中的課文是寫作素材的聚集地、語言現象的展示廳、語法規(guī)則的剖析室和文章題材的示范本(轉引自朱慧芳,2007)。為了提高學生的英語寫作能力,教師可通過引導學生對教材文本的學習,結合教材文本內容為學生搭建寫作支架和思維導圖,設計一些符合學生最近發(fā)展區(qū)的教學活動,激活他們原有的相關知識,引導他們利用教材文本內容和篇章結構進行寫作訓練,幫助他們積累相應話題的寫作內容、語篇模式、語篇銜接方法和詞匯句式,指導他們靈活運用寫作策略,從而降低其寫作焦慮,在寫作活動中有效輸出信息,提高其寫作能力和水平。
為了使學生寫作時有話可說,教師要依托教材文本,有針對性地處理文章的重點詞句,引導學生關注文章結構,理解不同題材文本所使用的框架結構,為學生搭建詞匯、句型、篇章結構的支架,讓學生知道如何去寫;同時從學生的生活體驗中挖掘素材,將生活中的事件引入課堂,使學生產生想表達的愿望和動力,解決寫什么的問題。
通過上述活動的開展,學生拓展了寫作思路,但他們腦海中的素材可能是零散的、雜亂的,當真正動筆時,面對大量無序的寫作素材,仍然感到茫然不知所措。教師可利用畫思維導圖的方式,通過關鍵詞和直觀形象的圖式構建材料間的邏輯關系,幫助學生理清話題、內容和語言。以Modern Olympics話題為例,通過集體討論學生獲得的信息是雜亂的、缺乏關聯的。教師可利用思維導圖(如下圖)將這些零散的信息按照中心話題與詞、短語、結構整理起來,為學生組織素材和確定文章框架結構提供支架。
思維導圖是構思文章的有效方法。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在學生討論寫作素材的同時,與學生一起繪制思維導圖,幫助學生明晰思路,讓學生把握內在的邏輯關系。此外,教師也應多鼓勵學生繪制自己的思維導圖,構建自己獨有的寫作體系。
完成對教材文本的閱讀、分析之后,教師帶領學生進入寫的環(huán)節(jié)。新的寫作任務仍然要緊扣教材文本的話題,教師應引導學生挖掘課文中有特色的語言,挖掘、提取文本的相關詞匯、句型和結構進行新話題的寫作,并借鑒文本中相關的語言表達、謀篇布局、文體特征及情感的體現,從而為學生的寫作提供語言素材,進而引導他們掌握寫作技巧,提高寫作能力。經過以上分析和講解,學生的寫作思路清晰了,并有了充足的語言材料準備,寫起來也就得心應手了。采用示范、提示等方法提供語言幫助,使其沿著概念框架不斷攀升,最終完成高質量的寫作任務。為使學生寫出自己的文章,教師的示范是很有必要的。
依托教材文本進行的寫作訓練,教師在課堂上指導學生圍繞文本話題,幫助學生構思行文,能夠調動學生寫作的積極性,學生通過教師的示范活動充分感知和整理出相關話題所需的核心語言,建構以話題為核心的語言知識網絡,讓學生在實踐運用中內化話題語言知識,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寫作技能得到了進一步的訓練和強化,寫作水平有了進一步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