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梅
【摘 要】本文通過查閱相關資料文獻、實地走訪當地農村居民了解農村廣場舞的發(fā)展現狀,并根據所了解的實際情況相應的提出應對措施,為嫘祖鎮(zhèn)廣大農村地區(qū)的廣場舞更好發(fā)展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據。
【關鍵詞】農村;廣場舞;現狀;應對措施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湖北省宜昌市遠安縣嫘祖鎮(zhèn)的農村廣場舞參與者。
(二)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通過中國知網、超星圖書館、萬方數據庫以及學校圖書館查找近十年的相關文獻,了解國內有關農村廣場舞的研究。
2.問卷調查法:在研究生導師的指導下編制《嫘祖鎮(zhèn)農村廣場舞發(fā)展現狀調查問卷》,采用分層隨機抽樣的方法對嫘祖鎮(zhèn)24個自然村抽取10個農村進行發(fā)放問卷。共發(fā)放問卷1000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問卷969,有效率為96.9%。
3.數據分析法:對所收集到的數據應用spss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
二、研究結果與分析
(一)嫘祖鎮(zhèn)農村廣場舞參與者基本情況
1.參與者的年齡特征分析
嫘祖鎮(zhèn)農村廣場舞參與者的年齡主要集中在中年人人群。而老年人和年輕人參與度不高。原因在于農村里的年輕人大都出門務工,留守家中的以中老年人和小孩為主。同樣的,老年人由于長時間的辛勤勞作,身體各個機能都有所下降。而對于農村廣場舞的主要參與者中年人來說,他們步入中年后逐漸認識到健身的重要性,只有參與運動健身才會有好的身體;再加上他們的生活基本穩(wěn)定,每天把該忙的忙完后有很多閑暇時間,所以也就有時間去參與廣場舞鍛煉。
2.參與者的性別特征
嫘祖鎮(zhèn)農村廣場舞參與者96%以上都是女性,參與廣場舞的男性幾乎沒有。究其原因主要是一是廣大男性都是家里的頂梁柱,家里大大小小的生活開支都由男性承擔,迫于生計,男性幾乎沒有多余時間參與健身鍛煉。偶爾晚上有時間,在他們看來,勞動了一天身體也得到了鍛煉根本就不需要額外花時間去專門進行健身,相對而言他們會選擇看會電視打會牌。二是很多男性認為廣場舞是一種舞蹈,而舞蹈天生是屬于女人的,跳廣場舞對他們來說有失男人的陽剛之氣。
3.參與者的受教育情況
嫘祖鎮(zhèn)農村廣場舞參與者的學歷集中在小學和初中,高中及以上的學歷幾乎沒有,有的廣場舞參與者甚至是文盲。高中及以上學歷的人都出門務工賺錢,留守家中的中老年人大都是初中以下學歷。
4.參與者參與廣場舞鍛煉的時間
通過分析數據得到參與者參與廣場舞鍛煉的時間集中在晚上六點到八點,早上和中午幾乎沒有人參加。究其原因,農村廣場舞的主力軍是中老年人,一天對他們來說太短,他們從早上起床就給孩子洗衣做飯打掃衛(wèi)生緊接著又會開始準備午飯,下午陪孩子玩耍再干點農活,也就只有晚上才會有時間參與鍛煉。
三、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綜上所述,我們不難看出嫘祖鎮(zhèn)農村廣場舞并不是像城市廣場舞開展的那么樂觀。嫘祖鎮(zhèn)農村廣場舞參與人口較少、只要以中老年人為主、參與者以女性居多幾乎沒有男性參與、參與者大都是小學初中學歷、農村廣場舞的開展場所固定在某戶人家的庭院或村委會門口以及其農村廣場舞的開展幾乎沒有健身指導教練都是自發(fā)組織起來的。值得一提的是,嫘祖鎮(zhèn)農村廣場舞參與廣場舞鍛煉的人本來就很少,再加上交通不方便更是阻礙了農村廣場舞的開展。由于嫘祖鎮(zhèn)是一個山區(qū)小鎮(zhèn),大多留守家里的中年婦女不會使用交通工具住在較偏遠的山區(qū),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嫘祖鎮(zhèn)農村廣場舞的發(fā)展。
(二)建議
1.當地政府或村委會做好廣場舞宣傳工作
健身應該是不分男女的,廣場舞是大眾健身的一個典型代表,不論男女老少都應該積極參與其中,而嫘祖鎮(zhèn)農村廣場舞參與者大都是中年女性,當地村委會或當地政府應積極宣傳廣場舞的健身效果,增強群眾的健身意識,爭取讓每一個人都能參與其中。
2.政府加大資金投入改善民生改善交通設施
地處山區(qū)的嫘祖鎮(zhèn)各個農村交通不便、山路崎嶇,村委會或當地政府應致力于改善民生,改善村民的交通設施,交通設施得到改善在一定程度上不僅可以促進農村廣場舞的發(fā)展同時也促進了農村經濟的發(fā)展有利于農村經濟的發(fā)展。同時村委會或當地政府可以考慮定時晚上接送廣場舞參與者參與廣場舞鍛煉,豐富農村體育文化、提升農村精神文化面貌。
3.發(fā)揮大學生村官的帶頭作用
當地政府可以組織當地大學生村官或者是體育教師擔任健身指導,讓廣場舞參與者科學鍛煉、增強健身效果,也就只有健身效果明顯才會有越來越多的人會參與到廣場舞健身中去。
4.政府投資建立室內健身場館
當地政府可以考慮投資建立一個綜合性健身場館,在場館內設立多種健身場地。這樣廣場舞鍛煉不僅可以得到保障,也可以發(fā)展其他的健身項目,豐富農村群眾的日常生活,有利于提高農村體育人口、提升農村體育文化形象,豐富農村精神文化面貌。
參考文獻:
[1]邵永祥.湖南省農村廣場舞現狀調查與分析[J].當代體育科技,2013(33):177-178.
[2]杜彩鳳,孟明亮.陜西省農村廣場舞開展現狀調查[J].體育研究與教育,2016(2):41-45.
[3]劉晨鑫.湖北新農村廣場舞開展現狀及對策分析[J].當代體育科技,2016(11):114-115.
[4]劉凱.體育公共服務供給機制研究-以農村廣場舞為例[J].科技視界,2015(35).
成長·讀寫月刊2016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