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玲伊
【摘 要】貌詞是文言文、古詩中常見的一類詞語類型,本文通過對《管子》 一書中貌詞的分析,可以對中學(xué)語文文言文教學(xué)起到舉一反三的作用,從而促進學(xué)生文言文的學(xué)習(xí)。
【關(guān)鍵詞】《管子》形容詞貌詞;文言文教學(xué)
葉萌把古代漢語中常以“XX貌”訓(xùn)釋的詞稱為古代漢語貌詞(描繪性詞),主要包括重言、連綿字、附加詞綴的形容詞。[1][P7]高慶賜在《古代漢語語法知識 名詞、形容詞、動詞》一書中認為古書中重言、連綿字、前附和后附、形容詞詞尾是四種常見的較強形容作用的結(jié)構(gòu)和語言表達手段,具有這四種結(jié)構(gòu)形式的形容詞常帶有夸張的意味,可以更加突出所描述事物聲音或性質(zhì)、狀態(tài)的特點。[2][P28-34]前附和后附主要出現(xiàn)在詩歌體裁的文獻中,如《詩經(jīng)》中“靜女其姝”“彤管有煒”“思皇多士”“節(jié)彼南山”中的“其”“有”“思”“彼”,《管子》中常見的加強形容結(jié)構(gòu)的貌詞為重言、連綿字、有詞尾的形容詞。
重言包括疊音詞和疊根詞兩種,《管子》中疊音形容詞有:岪岪 蕩蕩 提提 窮窮 濟濟 嘊嘊 鏘鏘 將將;
疊根形容詞有:病病 粗粗 墨墨 愕愕 坦坦 剌剌 危危
連綿字指兩個音節(jié)相連成義而不能拆開的詞。分為雙聲連綿字、疊韻連綿字、雙聲疊韻連綿字和非雙聲疊韻連綿字四種,雙聲、疊韻連綿字的特點是后面的音節(jié)重復(fù)前面音節(jié)聲母部分或者韻母部分?!豆茏印沸稳菰~中連綿字有:優(yōu)猶 馳騁 荒忽 零落 佚欲 便辟 瑯湯 畏壘 閑見 遵遁 逡遁 閑燕 淳越 淑湫 夷姤 熒惑 敦卒 淖弱
形容詞詞尾是指附著在形容詞詞根后面的詞綴,詞尾的詞匯意義已經(jīng)虛化消失,主要起到加強形容、增強感情色彩的語法、語用意義。古代漢語常見的形容詞詞尾有然、如、爾、若、焉等?!豆茏印分羞@種語言形式的形容詞有:漻然 摽然 藹然 薄乎 窎然 芬焉 悍然 華然 理然 累然 栗焉 謀乎 淖乎 欣然 淵然 廩焉 沌乎 杳乎 杲乎 紛然 卒乎 喟然
綜合使用以上幾種語言手段的形容詞有:眴眴乎 惡惡乎 紛紛乎 浩浩乎 忽忽乎 六惛惛 婁婁然 善善乎 繩繩乎 術(shù)術(shù)乎 五漫漫 遺遺乎 淫淫乎 由由乎 折折乎 莊莊乎 冥冥乎 沌沌乎 豚豚乎 韕韕乎 渺渺乎
下面結(jié)合文句作具體分析:
一、重言
(一)孰能法無法乎?始無始乎?終無終乎?為無為乎?故曰:美哉岪岪。(白心)
(二)心之所慮,非特知于粗粗也,察于微眇。(水地)
(三)管仲又言曰:“東郭有狗嘊嘊,旦暮欲嚙,我猳而不使也?!保ń洌?/p>
“岪岪”,興起貌(尹知章注)?!皪@岪”為疊音形容詞,是一個整體不能拆開。語義中含有“十分”、“很”、“非?!钡燃訌姵潭鹊囊饬x,“岪岪”指非常興盛、十分興旺,從而強調(diào)了“法無法”、“始無始”、“終無終”、“為無為”的美好、有利效果。
“粗粗”指大的事物,粗本身有大的意思,單個的粗字重疊,起到了加強形容的左右作用,“粗粗”即指非常大、很大,這樣重疊不僅可以和下文的“微眇”音節(jié)對稱,并且可以在語義上形成鮮明的對比。
“嘊嘊”是描寫狗叫聲的形容詞,用重言形式把狗叫的聲音形容的真實、生動。
王力先生在《漢語語法綱要》中認為:“這種疊字,在意義上不能添加些什么,然而在修辭上卻很重要。”1他將重言歸入語言的著色方法之一繪景法,即使所陳述說明的情景歷歷如繪。對于重言形容詞所獨特具有的生動描繪性,劉勰在《文心雕龍》里也有論述:“故灼灼狀桃花之鮮,依依盡楊柳之貌,杲杲為出日之容,瀌瀌擬雨雪之狀,喈喈逐黃鳥之聲,喓喓學(xué)蟲草之韻。…兩字連形,情貌無遺矣?!?
二、連綿字
(一)宜獲而不獲,風(fēng)雨將作,五谷以削,士民零落,不獲之害也。(輕重已)
(二)是故圣王之處士必于閑燕。(小匡)
“零落”是雙聲連綿字,“閑燕”是疊韻連綿字,它們作為一個整體不可以拆開,作用也是加強形容,“零落”是很少的意思,“閑燕”是很清靜的意思。
三、形容詞詞尾
(一)桓公惕然太息曰:“吾曷以識此?”(輕重乙)
(二)是故此氣,杲乎如登于天,杳乎如入于淵,淖乎如在于海,卒乎如在于己。(內(nèi)業(yè))
以上例句中形容詞詞尾“然”、“乎”都是“……的樣子”的意思,作用是加強形容描寫作用,使描述對象更加形象生動?!疤枞弧敝笓膽n慮的樣子,“杲乎”指明亮的樣子。
四、綜合
(一)五觳之狀婁婁然,不忍水旱。(地員)
(二)折折乎如在與側(cè),忽忽乎如將不得,渺渺乎如窮無極。(內(nèi)業(yè))
以上例句中的“婁婁然”“折折乎”“忽忽乎”“渺渺乎”則是綜合運用重言和形容詞詞尾兩種語言手段加強形容作用,《管子》中這種形式的形容詞多用“乎”作為形容詞詞尾。
重言、連綿字、前附和后附、形容詞詞尾是文言文中四種常見的較強形容作用的結(jié)構(gòu)和語言表達手段,《詩經(jīng)》《離騷》等名著中有大量這樣的詞語。[3]在中學(xué)語文課本所選文言文篇目中也多見同種類型的詞語,對《管子》中這些詞語分析可以在課內(nèi)外文言文、詩歌教學(xué)中起到舉一反三的作用,加深學(xué)生對貌詞的理解,從而促進文言文、古詩的學(xué)習(xí)。
參考文獻:
[1]葉萌.古代漢語貌詞通釋[M].濟南:山東文藝出版社,1993.
[2]高慶賜.古代漢語語法知識名詞、形容詞、動詞[M].武漢:華中師院出版社,1962.
[3]車艷妮.《詩經(jīng)》中單音形容詞的語用考察[J].井岡山學(xué)院學(xué)報(哲學(xué)社會版,2006(5).
注釋:
1.王力,《漢語語法綱要》,上海教育出版社,1982年,第79頁
2.熊憲光,《〈文心雕龍〉今譯》,西南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1996年,第128-12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