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基于“體驗學習圈”理論的高校思政課教改探索

      2016-12-15 05:17:10林凡
      福建工程學院學報 2016年5期
      關鍵詞:庫伯理論課理論

      林凡

      (福建工程學院 馬克思主義學院, 福建 福州 350118)

      ?

      基于“體驗學習圈”理論的高校思政課教改探索

      林凡

      (福建工程學院 馬克思主義學院, 福建 福州 350118)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灌輸式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忽視學生主體性,難以貼近學生,導致該課程缺乏教學實效性。庫伯的“體驗學習圈”理論注重學習者的體驗、反思與抽象概括,并將學習過程的管理程序化、科學化,為改進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模式提供了有益的實踐思路。文章以庫伯“體驗學習圈”理論為依據(jù),采用實證調查研究與教學改革實踐相結合的方法,探討改進該課程教學模式的路徑,提出了一系列教改措施,以期提高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參與性和行動性,增強高校思想政治課的實效性。

      體驗學習圈;高校思政課;教學模式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在傳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塑造學生靈魂方面擔當著主渠道職責。隨著信息社會的沖擊和新生代大學生思想表達方式的變化,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實效性面臨著極大的挑戰(zhàn)。中宣部、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意見》(教社政[2005]5號)(以下簡稱《意見》)指出,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方式和方法要努力貼近學生實際,符合教育教學規(guī)律和學生學習特點”。因此,在新時期,探索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規(guī)律和不同學生群體的學習方式特點,有針對性地采取貼近學生實際的教學模式,以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實效性,成為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的重要課題。本研究以庫伯“體驗學習圈”理論為依據(jù),以福建工程學院在校大學生為調查研究和實驗對象,以《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以下簡稱《概論》)課程為試點,歷時一年進行了體驗式教學模式的實踐探索,以期探尋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效性的新路徑。

      一、理論支撐:“體驗學習圈”理論的內涵

      中宣部、教育部《意見》是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重要指導文件?!兑庖姟烦珜А皢l(fā)式、參與式、研究式教學”,為切實改進高校思政課教育教學的方式和方法提供了重要的指導思想。庫伯的“體驗學習圈”內四個階段螺旋上升的學習系統(tǒng)理論,在體驗、反思、抽象、行動四個層面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自我啟發(fā)與研究學習,為該指導思想的落實提供了極為有益的實踐思路。

      二、解決問題:“體驗學習圈”理論與擺脫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困境的契合

      高校開設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本義是為了培養(yǎng)大學生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可現(xiàn)實情況卻有些尷尬。通過調查發(fā)現(xiàn),70.3%的學生對課程本身并不排斥,但這其中有35%的學生不喜歡該系列課程,甚至有23.8%學生認為根本沒有必要開設此類課程。究其原因,一是因為社會上對該課程不認可,認為是政治說教;二是由于學生自身對該課程有成見,認為是“政治宣傳課”“政策宣講課”“理論灌輸課”。學生認為大學思想政治理論課程中部分內容與中學歷史、政治課程重復,沒有新意;教師授課內容枯燥單調,與現(xiàn)實脫離。學生上課目的不是為了學習知識、完善自己,而是為了考勤,為了學分。庫伯的“體驗學習圈”理論不同于傳統(tǒng)理性主義的教育理論,其學習過程更具科學化、程序化,可操作性強。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及改革過程中,尋找與該理論的契合點,充分運用其中的理論觀點,能夠彌補灌輸式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的不足,使思想政治理論課真正地貼近學生、貼近現(xiàn)實。

      (一) “體驗學習圈”理論強調自覺運用辯證對立方式解決沖突,為解決思想政治理論課內容學習中的沖突提供了方法依據(jù)

      “體驗學習圈”的四個階段,要求學習者必須對應地具備四種不同的能力,即體驗、反思、抽象和行動的能力,這樣才能進行有效的學習。也就是說,學習者必須能以開放的姿態(tài),不帶偏見地充分參與到具體的新經驗中去;必須能從不同角度去對這些體驗進行反思觀察;必須能結合他們的觀察抽象出概念,概括成理論;必須能應用這些理論在行動中做出決定,解決問題。在庫伯看來,學習本身充滿了緊張與沖突,每個人的學習都不是一張白紙,都是帶著或多或少的態(tài)度傾向進入每一個學習情境。在許多情況下,從原有經驗中產生新觀念會有一些障礙,那是由于新舊觀念的矛盾沖突所致。在此沖突解決過程中,辯證對立的模式決定了學習結果的水平。如果沖突的解決是基于以上四種能力的運用自發(fā)自覺地完成,則學習就傾向于成為自我控制模式或自我覺悟模式,其學習結果的水平無疑是較高的。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正說明了“沖突”也正是這門課程的特點之一。以《概論》課程為例,“沖突”主要表現(xiàn)在兩方面:一是由于很多內容中學時期已涉及,學生們對課程內容產生了麻木心理和疲勞情緒;二是在當下,改革的發(fā)展關鍵期,面對社會上出現(xiàn)的林林總總的現(xiàn)象,學生極易在學習過程中產生一種逆反心理,形成理論和現(xiàn)實脫離、理論過時等主觀認識。因此,和大學其他課程相比,本課程面對的“沖突”是最為嚴峻的。傳統(tǒng)灌輸式教學方式對沖突的解決是壓抑的、由他人支配的,學習成為專門化的特定控制模式和支配控制模式,這正是這一教學模式令人厭倦和產生逆反的原因。而如果善于利用這些“沖突”,直面新舊觀念產生的“沖突”,直面理論與現(xiàn)實的“沖突”,讓學生運用辯證對立的方法去自覺體驗、反思、抽象和行動,在這一過程中使學生自覺形成的新觀念與個人的原有觀念系統(tǒng)相照應,學習的過程將會事半功倍。

      (二) “體驗學習圈”理論關注學生學習方式差異,利用學習方式的互補性組建多樣化學習小組,為解決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中的低效提供了組織方案

      以往的教育理論中講因材施教,而庫伯則關注學生內在學習方式(learning styles)的差異,并創(chuàng)建了體驗學習方式量表(learning style inventory,LSI),考量學習者在“體驗學習圈”四個階段中的傾向性,從而對學生個體的學習取向進行科學評估。庫伯將上述傾向性,稱之為“學習風格”,這種學習風格的不一致,是由每個學習者自身多方面的“差異性”導致的,如性格、氣質、生活、工作閱歷、教育知識背景等等。根據(jù)學習圈理論,學習者的學習風格大致有輻合式、發(fā)散式、同化式、順應式等四類。這四類學習風格不分優(yōu)劣但彼此間有一定互補性。[1-2]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向來被人詬病的就是對實踐教學不重視、流于形式,或組織的隨意性導致的低效。庫伯的學習風格差異性思想,為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踐教學提供了一套科學有效的組織方案。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踐教學往往分小組開展活動,這樣的分組一般由學生自主選擇,隨意性較大。而體驗式教學模式中,則可根據(jù)學生的學習方式的自我評估結果,以多樣化作為小組組合的標準,小組中應盡量包括每一種學習風格,有效地利用學生學習方式差異的互補性形成多樣化的學習小組,以實現(xiàn)學習效果的最大化。

      (三) “體驗學習圈”理論重視過程學習的特點,為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評價考核體系的完善提供了改進思路

      然而在市場經濟中,旅游業(yè)各經營主體往往基于其極強的逐利需求而引導、推動旅游市場轉向高利潤活動,如出境旅游市場、高門票等。旅游市場的逐利性本無可厚非,但在當前中國社會貧富差異懸殊、社會問題暗流涌動的形勢下,旅游市場中的強逐利行為卻實實在在地制約了社會財富在國內高、低收入群體間、不同區(qū)域間的有效轉移,弱化了行業(yè)的社會責任擔當。因而,在當前中國高基尼系數(shù)危機背景下,有必要對中國旅游業(yè)的發(fā)展戰(zhàn)略進行適度引導與調整,旅游業(yè)方可肩負起減小社會貧富差異的重任。

      庫伯把學習描述成一個不斷螺旋上升的連續(xù)過程,這一過程起始于體驗并在體驗中不斷修正并獲得觀念。也就是說,體驗學習是一個主動探索的過程,一個自我頓悟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連續(xù)而令人鼓舞的質疑、實踐是最主要的學習手段,學習由此成為主動發(fā)展的主體;知識的發(fā)生則由此而不斷被創(chuàng)造與再創(chuàng)造,不斷被操作運用、期望,最終真正內化到學習者的內心。而學習結果的呈現(xiàn),僅僅是對過去學習過程的記錄而已。這種重視過程學習的特點,無疑對學習的最終評價考核體系的建立具有重大啟迪意義。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在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模式中,教育注重的是知識的存放,教師按大綱講授固定知識,學生單純接受、記憶和重復,教學過程無太多交流,教師更注重學習的成績。因此,學習結果的考核辦法主要是以期末考試定成績,重理論而輕實踐、重結果而輕過程。這一評價方式忽略了對學生學習過程和學習能力的評價,無法對學生的學習成效進行準確考核。[3]大學生思想政治課程考核的重點不在于學到了多少新知識,而在于激勵學生參與體驗、質疑、實踐,在于學習過程中對學生原有知識經驗的修正效果。這要求采取一種側重過程性評價為主,終結性評價為輔,定量評價與定性評價相結合的評價標準。

      三、實踐探索:思想政治理論課體驗式教學模式的改進

      (一)教學目標的分階段分層次設計

      教學目標的確定與實現(xiàn)是思想政治理論課體驗式教學模式的核心問題,具有導向功能、控制功能和評價功能。只有科學設置教學目標,才能落實教學大綱、制定教學計劃、組織教學內容、明確教學方向、確定教學重點、選擇教學方法、安排教學過程。結合“體驗學習圈”理論對于體驗學習的過程分析,新模式將以往單純的理論掌握和實踐運用兩個教學目標,分化設計為三個層次:第一層次是感知目標,就是要通過案例教學或情景教學,使學生充分地、開放地、沒有偏見地參與新的知識和經驗中,能多角度地自我觀察,展現(xiàn)新舊知識的矛盾沖突;第二層次是領悟目標,通過對前一目標的感性認知進行自我反思,逐漸形成對理論的認同,進而達到一種政治上、情感上的認同,并在主動的抽象概括中,形成新的知識體系,系統(tǒng)地掌握理論基本知識,將科學理論的內涵、精髓轉化為內心的思想自覺和政治信念;第三層次是實踐目標,能使用這些理論回到第一個層次的矛盾中解決舊問題,發(fā)現(xiàn)新問題,在實踐中進一步深化理論認識、增進理論認同、提升理論自信,形成實踐自覺,能在理論的指導下積極參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實踐,在實踐中實現(xiàn)人生價值和目標追求。三個層次的目標形成一個螺旋上升的學習圈系統(tǒng),不斷地提升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

      (二)針對教學對象學習方式差異的教學方法、教學手段設計

      庫伯所說的不同學習者“學習風格”的差異,并非指學習者個性的差異,而是指學習方式的某種傾向性。對于大學生,雖然個性上各有特點,但是由于他們選擇、學習及從事的專業(yè)的強化塑造作用,也會出現(xiàn)一定的普遍的傾向性。根據(jù)庫伯的調查研究,他發(fā)現(xiàn)大學商貿專業(yè)的學生傾向于順應式學習方式,工程專業(yè)則傾向于輻合式學習方式,歷史、英語、政治和心理專業(yè)的學生都傾向于發(fā)散式學習方式,數(shù)學,經濟、社會、化學專業(yè)的學生則采取同化式學習方式,物理專業(yè)的學生的思維很抽象,介于輻合方式與同化方式之間。[1]筆者以福建工程學院在校大學生作為調查研究對象,試圖驗證、探索學生在學習方式與專業(yè)技術知識結構間存在的一致或不一致性,以便選擇更適合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提高教學的針對性。

      研究數(shù)據(jù)是通過問卷調查收集獲得,授課小組發(fā)放問卷1300份,有效回收問卷1038份,問卷采用庫伯創(chuàng)建的體驗學習方式量表LSI,要求學生針對9個項目的自我描述進行評估,分別測量出被試者在具體體驗、反思觀察、抽象概括和主動應用上的得分,然后根據(jù)得分的高低描述學習的成效(見圖1)。

      圖1顯示14個專業(yè)學生的LSI得分情況,表明了反思觀察、行動應用和行動-反思的聯(lián)合得分隨專業(yè)而變化,由于統(tǒng)一的專業(yè)選擇和大學系科的標準化操作過程導致各專業(yè)學生會呈現(xiàn)一定的傾向性。

      圖1 福建工程學院大學本科各專業(yè)學生學習方式量表中行動/反思(AE-RO)和抽象/具體(AC-CE)的平均分Fig.1 The average score of AE-RO and AC-CE in the learning mode grade card of the students of diversified majors at Fuj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福建工程學院作為一所應用型工科院校,學生的學習方式更多地集中在輻合和同化象限,體現(xiàn)出工科學生的學習方式的專業(yè)特點,但這并不意味著學生中沒有出現(xiàn)順應型和發(fā)散型的,只是相對數(shù)量少一些。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可根據(jù)學生的學習方式的優(yōu)劣勢,選擇相適應的教學方法和手段,達到學習效果最大化。[4]

      (三)教學過程的程序化管理

      庫伯的“體驗學習圈”理論和其他認知學習理論把學習的核心看作是抽象符號的習得、加工與回憶,不同的是,他把學習看作是結合了體驗、感知、認知與行為四個方面整合統(tǒng)一的過程。這一理論運用到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過程中,可以把學習過程分成四個階段,使整個教學過程管理更加程序化、科學化(見圖2)。

      圖2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體驗式教學過程管理Fig.2 The experiential teaching process management of college cours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sciences

      這四個學習步驟融合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通過課堂實踐教學、課堂理論教學和課外社會實踐教學這三種形式,分別采取相應的教學策略,從而得到學生舊有學習經驗的真實反饋,引導學生進行多角度地自我反思觀察,緩解新舊知識的矛盾沖突,形成新的知識體系,再運用到社會實踐的體驗式學習循環(huán)。首先,在課堂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要求學生以多樣化小組為單位針對課前預設的實踐案例進行充分準備,通過案例研究、問題羅列、小組討論等多種形式,考量學生在具體體驗、觀察思考步驟中的學習成效。這個過程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教師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組織、觀察和引導,從而獲得學生舊有知識經驗及新舊知識矛盾沖突點的反饋,提高理論教學的針對性。其次,在理論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根據(jù)學生對象的學習方式特點,選擇相適應的教學方法和手段進行新舊知識點間的引導和梳理,傳遞新的知識體系;而學生也只有經歷這樣的學習矛盾沖突,才能將新的知識體系內化為一種理論的自覺。最后就是把這樣的理論運用到社會實踐中。社會實踐同樣以多樣化學習小組為單位,學生自行安排本小組社會實踐方案、進度計劃、任務模塊等,教師對前期實踐方案設計、中期考察安排及后期實踐報告進行全程指導,使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同時進行再次的體驗、觀察,進入新一輪體驗式學習的再循環(huán)。[5]這一過程的有效完成有賴于教師對教材體系向全新教學體系的轉化設計和對整個教學過程的管理控制。

      (四)側重過程化的教學評價體系改革

      教學的考核評價具有“指揮棒”功能,在整個教學活動中起著重要的導向作用。根據(jù)體驗式學習理論注重過程學習的特點,思想政治理論課體驗式教學成效的考核也應關注教學管理過程中學生的學習體驗,加強對學生各個學習環(huán)節(jié)、階段的能力、態(tài)度、行為和成果等的評價,改變過去單一的以期末試卷定結論的考核辦法,即采取過程性評價為主,終結性評價為輔,定量評價與定性評價相結合的評價標準。從上述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過程管理的分析出發(fā),教學的考核也分別從三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學生的學習表現(xiàn)來考核學生的平時成績、期末考試成績和實踐成績。在考核過程中,突出平時成績和實踐成績的權重,弱化紙質試卷成績的權重,強調學生在學習過程的成效,弱化對學生記憶力的考核。具體操作上,平時成績主要通過學生課堂體驗學習的參與度來考核學生;期末考試成績的考核重點在于學生運用理論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實踐成績主要以學生課堂實踐中形成理論、解決問題的實際狀況、社會實踐調查情況及社會調查報告的完成情況來評判。這樣的考核辦法遵循“體驗學習圈”理論的過程學習原則,能較好地考核學生在三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四個體驗步驟中的學習成效,既能鼓勵學生通過積極參與體驗學習驗證理論的真理性,也可以考察學生在課內外實踐中運用科學的立場、觀點、方法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促進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終極目標的實現(xiàn)。

      庫伯的“體驗學習圈”理論對于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而言,既提供了一種新的教學理念和教育價值觀,也啟發(fā)教師在其理論基礎上創(chuàng)設新的教學方法,實行新的教學策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體驗式教學模式思考根據(jù)“體驗學習圈”理論對思想政治理論課進行重新的教學設計,在當前“互聯(lián)網+”背景下,“云平臺”“手機互動”等新的教學技術手段,“微課”“翻轉課堂”等新的教學思維和技術思路,都為其具體操作實踐的進一步設計和細化提供了工具和理論依托。[6]希望這些思考對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的改革能有一定的參考意義。

      [1]庫伯 D A.體驗學習:讓體驗成為學習和發(fā)展的源泉[M].王燦明,朱水萍,譯.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58,73.

      [2]奧斯蘭 D,庫伯 D A.庫伯&奧斯蘭組織行為學 [M].王永麗,何敏,葉敏,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43-50.

      [3]劉博.對體驗式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評價與反思[J].教育探索,2012(4):44-46.

      [4]樊有平.思想政治理論課體驗式教學的改革與實踐[J].河南政府,2012(4):34-35.

      [5]李軍松.馬克思主義信仰的體驗式學習 [J].河北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4(1):28-33.

      [6]張際平,許亞鋒.新媒體、新技術體驗學習的設計與實踐[J].現(xiàn)代遠程教育研究,2012(6):18-23.

      (責任編輯:許秀清)

      A discussion on the teaching reform of college cours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sciences in the persprctive of the theory on experiential learning

      Lin Fan

      (School of Marxism, Fuj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uzhou 350118, China)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of college cours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sciences has neglected the students’initiatives, which is not close to the students and is short of educational effects. David A. Kolb’s theory on “Experiential learning circle"has offered a beneficial ideological route to updating the course as it is distint from the traditional rationalistic pedagogy, and attaches importance to the learners’experiencing, reflection and abstract summerization and offers scientific management of the learning process. The mode of updating the course is explored in the perspective of the theory in which empirical investigations and educational reforms and practices are combined to upgrade the students’initiatives, participation and actions to boost the educational effects of the course.

      experiential learning circle;university cours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sciences; teaching mode

      10.3969/j.issn.1672-4348.2016.05.014

      2016-09-01

      福建省教育廳A類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JA12632S)

      林凡(1969-),福建仙游人,講師,碩士,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G641

      A

      1672-4348(2016)05-0475-05

      猜你喜歡
      庫伯理論課理論
      堅持理論創(chuàng)新
      當代陜西(2022年5期)2022-04-19 12:10:18
      神秘的混沌理論
      理論創(chuàng)新 引領百年
      兩支鋼筆
      上海故事(2021年6期)2021-07-14 02:10:54
      相關于撓理論的Baer模
      相關于撓理論的Baer模
      站在他人角度 走進人物內心
      站在他人角度 走進人物內心
      ——《中彩那天》教學案例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創(chuàng)新
      學習月刊(2015年6期)2015-07-09 03:54:14
      “721”人才培養(yǎng)模式與高校思政理論課改革
      學習月刊(2015年12期)2015-07-09 03:36:56
      塔河县| 涟水县| 邓州市| 若羌县| 四子王旗| 辽源市| 新源县| 宜兰县| 旺苍县| 温泉县| 吴川市| 浦县| 嫩江县| 灵石县| 玉树县| 宁城县| 浙江省| 平利县| 伊通| 正镶白旗| 安图县| 繁峙县| 云阳县| 青田县| 大兴区| 仁怀市| 和平区| 安顺市| 湖口县| 云浮市| 永胜县| 根河市| 界首市| 桃江县| 北流市| 墨脱县| 南木林县| 克什克腾旗| 保山市| 共和县| 柳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