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磊
學生語文實踐能力的提高,是以大量的語言材料的積累和反復多次的語文實踐活動為前提的。在語文教學中,必須拓寬語文學習的渠道,加強語文實踐活動,以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提高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
一、學會搜集資料,制作知識小卡片
2011版《小學語文課程標準》要求中高年級的學生做到:能提出學習和生活中的問題,有目的地獲取資料。在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給學生創(chuàng)造提問和搜集資料的機會,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在實踐中學會搜集資料、整合資料。如:在學《神奇的克隆》時,課前布置預習,讓學生質疑,學生提出“什么是克?。俊痹僖龑W生通過圖書館、報紙雜志、廣播電視、網絡等信息渠道搜集資料,在班里交流,學生不僅學會了搜集資料,還為學習課文作了鋪墊,同時擴充了課外知識。
二、借助閱讀積累,編寫小劇本
在小學生的課本及課外讀物中有許多情節(jié)生動、文辭優(yōu)美、寓意深刻的故事,這些故事是學生所喜聞樂見的。教師可利用這些信手拈來的語言材料,引導學生編寫小劇本。例如:
時間:從前;地點:院子里;人物:種葫蘆的人、鄰居。
幕啟:一模擬的葫蘆藤,種葫蘆的人正在欣賞雪白的葫蘆花。
種葫蘆的人(自言自語地):啊,多漂亮的葫蘆花呀,小小的白白的,過幾天就可以結葫蘆了。
鄰居:花開得多,不等于結的葫蘆多,你還要好好管理。
(數天后)
種葫蘆的人(大聲叫喊):呀,小葫蘆長出來了!小葫蘆長出來了!
師生合作,共同編寫一個小劇本,待學生掌握了劇本的格式后,放手讓學生選擇一個自己喜歡的故事編寫劇本并組織評選優(yōu)秀劇本進行編排,參加班級的比賽。
三、深入生活,嘗試寫簡單的研究報告
學校大隊部號召隊員圍繞少先隊員十個道德好習慣,積極參加探究性小課題實驗,老師借此機會,指導學生深入生活調查,確定了以“遵守規(guī)則有必要嗎?”作為課題。每個同學都做了兩項調查:采訪父母或其他人,調查從事不同職業(yè)的人怎樣看待規(guī)則,并記下有說服力的事例;采訪不同年級的小學生,調查他們怎樣看待規(guī)則,并征集小學生在學校、在公共場所、在家里應遵守哪些規(guī)則,在老師的指導下,每個學生都寫了調查報告。調查報告由課題名稱、課題組成員、課題的提出、調查時間、調查方法、調查結果、課題組建議七個部分組成。老師指導匯總,完成了四千字左右的報告。鮮活的事例,不僅充分說明了按規(guī)則辦事的重要性,還使學生對不同職業(yè)應遵守的規(guī)則有了了解。學生得出了“按規(guī)則辦事是安全的保障”“按規(guī)則辦事是做好事情的前提”等七條結論。學生還征集到14條小學生應該遵守的規(guī)則,提出了三條建議。學生深入生活,關注社會,鍛煉了交際能力、綜合分析能力和表達能力。
四、捕捉時機,練寫應用文
小學生要學會寫常用的應用文。學寫應用文并不難,關鍵是正確掌握書寫格式。教師要善于在學習過程中,捕捉恰當的時機,讓學生練寫應用文。如生病或有事不能來上課的學生,不能口頭請假或打電話,要寫請假條;到校圖書館借圖書要寫借條。學了建議信,請學生給班主任提出班級管理的建議,給父母提出家庭教育的建議。發(fā)現(xiàn)班上的好人好事,寫表揚信。任課老師或學校如有通知,有意識地請值日班長在黑板上寫通知,告知同學。
如學校組織的去雙山島社會實踐活動,學生給家人寫封信,報個平安,并告訴自己在綠舟的生活情況及內心感受。“驚險而刺激的勇敢者道路的確是為勇敢者設置的,今天我也成為了勇敢者,盡管流了眼淚,但我明白了一個人最難戰(zhàn)勝的敵人是自己的膽怯?!薄皩W習就像攀巖,只有一步一個腳印,腳踏實地,堅持不懈,才能達到心中的目標”等。熟能生巧,在多次的實際應用中,學生不僅能掌握應用文格式,還能感受到學習應用文的意義。
語文實踐的形式還有很多,如舉行“推薦一本好書介紹會”“成語接龍”游戲“語文技能擂臺賽”“古詩文吟誦會”“策劃創(chuàng)意廣告語”“辦手抄小報”等。教師要善于發(fā)現(xiàn)并提供符合學生心理特點和語言學習規(guī)律的語言實踐形式,使學生在生動活潑、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中提高語文實踐能力。
(作者單位:江蘇張家港市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