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東西方文學史的縮影
      ——穆木天晚年翻譯手稿內容概述

      2016-12-16 06:05:50孫曉博
      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6年1期
      關鍵詞:手稿詩歌文學

      孫曉博

      ?

      東西方文學史的縮影
      ——穆木天晚年翻譯手稿內容概述

      孫曉博

      穆木天晚年翻譯手稿的內容,從時間上看,涉及從古希臘到20世紀50年代各個時期的文學;從空間上看,涉及各大洲各國文學。穆木天以一己之力從蘇聯的期刊和著作上翻譯了幾乎涵蓋整個東西方文學史的文學研究資料,結合當時的時代語境以及穆木天本人的遭遇、身體狀況,穆木天能完成這批手稿可以說是一個奇跡。穆木天晚年翻譯手稿中的許多篇目對我們今天的外國文學研究還是很有借鑒意義的。鑒于穆木天晚年翻譯手稿短時間之內不可能完全出版,故本文簡要論述穆木天晚年翻譯手稿的內容。

      穆木天;翻譯手稿;內容;東西方文學

      2012年10月,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陳惇教授編選的《中國現代學術經典:穆木天卷》由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該書第三部分“外國文學評論譯文選”①陳惇教授書中的“外國文學評論譯文”即為本文所說的“穆木天晚年翻譯手稿”。收錄了穆木天的五種翻譯手稿,即《史詩<英雄國>及其作者》《莎士比亞的思想和藝術》《洛甫·德·維伽及維伽派》《西班牙的巴樂歌與卡爾代龍》《現代印地語文學的基本流派和發(fā)展道路》,[1]這五種手稿僅僅是穆木天晚年翻譯手稿中的很小一部分。②1957年,時任北京師范大學中文系外國文學教研室主任和兒童文學教研室主任的穆木天被劃為右派,但穆木天沒有消沉,為了幫助北京師范大學外國文學教研室青年教師適應當時新的教學體系和完成新的教學任務,穆木天歷經十年(1957—1966),翻譯了19類94種2633頁170余萬字的外國文學研究資料供青年教師教學、研究之用。穆木天晚年翻譯手稿在穆木天的學生和外國文學教研室老師們的精心保管下得以存留。穆木天晚年翻譯手稿是穆木天先生在特殊的歲月里留下的一筆豐厚的遺產。這批遺產對研究穆木天、外國文學、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院史、新中國教育史、中國翻譯文學史等都有著重要的意義與獨特的價值。[2]鑒于手稿的規(guī)模龐大等種種因素,穆木天晚年翻譯手稿在短時間之內不可能完全出版,故本文簡要概述穆木天晚年翻譯手稿的內容。

      依據筆者留存的穆木天晚年翻譯手稿復印件、筆者整理的穆木天晚年翻譯手稿目錄、陳惇老師編寫的《中國現代學術經典:穆木天卷》的附錄“穆木天外國文學評論譯文目錄(1957—1966)”以及穆立立老師為筆者提供的“穆木天外國文學評論譯文目錄(1957—1966)”③筆者曾于北京亦莊采訪了穆木天、彭慧夫婦的女兒穆立立老師,訪談結束后,她為筆者提供了該份目錄。等資料,筆者將穆木天晚年翻譯手稿整體劃分為六大部分:外國文學總論部分、歐洲部分、北美洲部分、拉丁美洲部分、亞洲部分、非洲部分,并以這六大部分為總綱,簡要介紹各部分手稿的基本內容。

      一、外國文學總論部分

      (一)手稿《外國文學史提綱》,介紹了19世紀70年代到20世紀50年代的外國文學概況。前半部分介紹了“帝國主義時代的外國的先進文學”“偉大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在世界文化和文學上的影響”“蘇維埃文學的革新和它的世界意義”“人民民主國家文學藝術的繁榮”;后半部分著重介紹了“帝國主義形成和它進一步發(fā)展時期的外國文學(1871—1917)”,認為“19世紀末文學中頹廢主義潮流加強:自然主義、印象主義、象征主義,是資產階級藝術崩潰的表現的各種不同形式”,并且高度評價了俄國的現實主義文學,認為“俄羅斯現實主義是世界上進步藝術家的榜樣”。

      (二)手稿《文藝復興時代的文學·緒論》,引用了恩格斯在《自然辯證法》中的經典話語論述了文藝復興時期的特點,并且具體分析了文藝復興時期意大利的文學(佩特拉克、薄伽丘)和藝術(達芬奇、拉斐爾、米開朗琪羅)。最后討論了文藝復興的現實主義的五大特征:(1)“生活的藝術描寫的范圍達到了非常廣闊的程度”;(2)“有血有肉的人道主義熱情”;(3)“時常發(fā)展的對于僧侶和教皇本身的權勢的尖銳的諷刺的描繪,對于腐朽的封建中的制度以及人的行為準則的暴露”;(4)“人民性與民族性”;(5)“文學樣式和體裁的多樣性”。

      (三)手稿《論外國文學中的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批判了修正主義者的觀點,即“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是靠命令產生的,是想出來的——也許是由斯大林、也許是由高爾基、也許是由蘇聯作家編出來的”,認為“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方法,并不是蘇聯文學的獨有的財富”,而是“在各國的文學中,社會主義現實主義各有它自己的傳統(tǒng),它自己的民族的源泉”,社會主義現實主義并不是“代表著一個孤立的閉塞的地區(qū)”,而是“緊密地同全世界文學發(fā)展進程相聯系著的”,繼而探討了外國文學中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的產生與發(fā)展歷程。

      二、歐洲部分

      (一)古希臘羅馬文學研究資料

      1.手稿《古代文學史緒言》,分為四節(jié):第一節(jié)介紹了古希臘文學研究的目的和意義,“應該指明有關聯的各個作品的藝術價值,藝術的創(chuàng)作方法,文學的方向,每一個作家的藝術風格;創(chuàng)造出每個作品的歷史條件;并研究希臘藝術和文學給予世界藝術發(fā)展的影響以及它對于我們時代的意義”。第二節(jié)討論了研究古希臘文學的方法論問題,認為首先應該了解古希臘社會的一般基礎——奴隸制度,了解古希臘文學產生的社會環(huán)境以及古希臘“各種社會潮流相互關系的綜合的整個畫面”;同時“應把文學藝術作為是形式與內容的一致性來看……就不能夠僅限于去研究希臘作家創(chuàng)作的思想內容,我們還要對他們的藝術形式、文學方法、結構、風格并包括語言特征都加以注意”。第三節(jié)討論了古希臘時期奴隸制的發(fā)展、高潮與崩潰,并據此將古希臘文學史劃分為四個時期:最初時期、古希臘時期、古希臘文學衰落期、帝國時期。第四節(jié)討論了希臘的種族和方言:在種族層面,認為“希臘人沒有統(tǒng)一的政治,而是生活在小的政治集體城市國家中……雖然是政治的不統(tǒng)一和民族的不同,希臘人在自己的歷史的繁榮的時候,達到了自己民族意識的高度發(fā)展和統(tǒng)一文化的高度發(fā)展,和別的民族,所謂野蠻民族,形成了對照”?!跋ED種族的形成……是由于長時間的遷移,許多民族結合又分散了,雖然分成許多小的種族集團,各說各的地方土語”,但是“他們并沒有喪失自己統(tǒng)一的意志,也認為自己是屬于同一的人民”;在語言層面,認為“古希臘人民的語言是屬于印度—歐羅巴的語言集團”,并“包括了一些外來語的成分”,而從種族的角度劃分,語言可以分為四大方言:伊奧利亞方言(主要為列斯波斯的詩人用)、伊歐尼亞方言(敘事詩)、阿提喀方言(國家的主要語言)、多立斯方言(抒情詩)。

      2.手稿《古代文學史導言》,分為兩節(jié):第一節(jié)明確了古代文學史的對象;第二節(jié)討論了古代文學的歷史意義。首先評價了古代文學的地位,“希臘文學,是歐洲的最古的文學,也是唯一的完全獨立發(fā)展起來的,并沒有直接依靠其他各種文學的經驗的文學”,“羅馬文學同希臘文學有繼承關系,它利用了希臘文學的經驗和成就,可是同時,它在自己前面提出了新的任務”。其次評價了古代文學的價值,認為古代文學不僅具有歷史文獻價值,同樣有著藝術價值,主要表現在內容豐富、描寫生動、內容反映現實、人民性、復雜的藝術形式和風格手段等方面。再則梳理了文藝復興時期、古典主義時期、近現代時期對古代文學的吸收與復興。

      3.手稿《希臘文學的亞該亞時代》,首先劃分了希臘文學的分期:亞該亞時代(早期希臘文學,公元前5世紀以前,氏族制度解體并向奴隸制國家過渡的時代);亞狄加時代(希臘古典文學,公元前五六世紀,奴隸制希臘城邦的興盛、危機直到喪失國家獨立的時代);希臘主義時代(希臘化的文學,從公元前4世紀到公元前1世紀末)、羅馬時代(羅馬帝國時期的希臘文學)。其次又將亞該亞時代的文學分為三個時期:“先文學時代(荷馬以前的文學)、最古的文學紀念碑(荷馬史詩與郝西奧德)、古代奴隸占有制社會和國家形成時期的文學”。手稿主要討論了荷馬以前的文學和荷馬史詩。第一章闡述了荷馬以前的神話、故事、咒語、歌謠、諺語、謎語等口頭創(chuàng)作,并認為荷馬以前的口頭創(chuàng)作達到了相當的水平。第二章分三節(jié)討論了《荷馬史詩》,第一、二節(jié)主要分析《伊利亞特》和《奧德賽》的內容、主題、人物、結構;第三節(jié)討論了荷馬的藝術,認為“荷馬的藝術,就其方向性說,是現實主義的……是自然的,原始的現實主義”,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民間歌謠的運用、復雜多樣的人物性格、現實的廣泛反映、保留有原始講故事的手法、詳細的細節(jié)描寫、眾多的插話和小場面、重復、敘述人稱的變化、對比手法的運用、肯定現實生活合乎人道的世界觀、人民性等,但也同時指出了荷馬藝術中的不足,諸如“荷馬的那些形象,盡管是生氣勃勃、富有人性,可是,它是靜止的,缺乏內在的發(fā)展”,并缺乏“內心體驗的分析”等。該節(jié)最后梳理了荷馬史詩在不同階段不同時期所受到的評價。

      4.手稿《荷馬中的英雄們的性格》,極為細致地分析了《荷馬史詩》中四個英雄人物形象:阿契里斯、阿伽門農、赫克托、俄狄修斯。

      5.手稿《荷馬的“伊利亞特”和“奧德賽”》,首先討論了古希臘英雄史詩產生的根源以及古希臘神話在其產生中的作用,“伊利亞特和奧德賽——古希臘文學的紀念碑作品——是廣泛的人民口頭創(chuàng)作材料的概括,古希臘無數的傳說和神話,就是這兩大史詩產生的基礎”。隨后討論了“荷馬問題”,并完整介紹了特洛伊神話,分析了《伊利亞特》和《奧德賽》的主要內容和人物。在最后一部分談論了荷馬史詩的藝術特色:日常生活的反映、人民性、自發(fā)的原始的現實主義、詳細的細節(jié)描寫、突出的性格刻畫、神話性、人道主義以及人的特征、激昂隆重歌頌功業(yè)的風格、豐富美麗的語言、口頭詩歌中傳統(tǒng)的固定的形容詞的應用、比較、韻律與節(jié)奏感等,但也指出了荷馬史詩中人物刻畫的不足,“詩篇中的英雄們的性格是固定的……詩人并不永遠能夠很有說服力地寫出他的英雄們的動機”。

      6.手稿《古希臘戲曲的發(fā)展》,第一節(jié)討論了古希臘儀典中的戲曲要素,認為古希臘的悲劇、喜劇、人羊神劇“是在酒神狄奧尼索斯的祭奠中發(fā)展出來的,成為這個節(jié)慶的構成部分之一”。第二節(jié)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引用亞里士多德《詩學》中的論述討論了古代悲劇的產生和結構;第二部分依據羅馬建筑家維特魯維的《論建筑》以及近代以來考古學的成果論述了雅典劇場的構成:露天劇場(“戲臺沒有屋頂……是同希臘劇場的規(guī)模宏大有關,希臘劇場比現代的最大的劇場還要大得多……據考古學的計算,雅典劇場可以容納一萬七千名觀眾”)、歌隊場(位于圓形校場,兩個入口)、前臺(或稱板棚,演員換裝的地方)、演員表演場(位于歌隊場之上的高臺)、觀眾場(由最初的木頭長凳后變?yōu)槭^座位)等;第三部分詳細討論了埃斯庫羅斯、索??死账?、歐里皮德斯三位悲劇詩人的地位、政治立場、世界觀、創(chuàng)作主題、創(chuàng)作材料、戲劇貢獻、創(chuàng)作階段以及藝術成就。

      (二)英國文學研究資料

      手稿中關于英國文學的研究資料只有一種,即《威廉·莎士比亞論》。該手稿分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第一節(jié)引用杜勃羅留波夫、伯林斯基、赫爾岑、馬克思等人的觀點,高度評價了莎士比亞的歷史地位,敘述了莎士比亞作品的歷史意義,并整體介紹了莎士比亞生活的時代環(huán)境;第二節(jié)論述了文藝復興時期英國戲劇的整體發(fā)展狀況,并分析了羅伯特·格林、約翰·李雷、馬洛等人的戲劇創(chuàng)作。第二部分,介紹了伊麗莎白時代的演劇法令以及當時的劇團、劇場、舞臺、布景、道具、演員、服裝、劇本創(chuàng)作等基本演劇概況。第三部分第一節(jié)介紹了莎士比亞的生平、劇本的出版情況、劇本的類型劃分以及莎士比亞創(chuàng)作分期;第二、三、四節(jié)分別按照莎士比亞創(chuàng)作的三個階段(1591—1601年、1601—1608年、1608—1602年)闡述了莎士比亞的戲劇創(chuàng)作。第四部分第一節(jié)著重探討了莎士比亞復雜的世界觀和莎劇的材料來源,分析了現實主義手法在莎劇中的運用,評論了莎劇的語言與風格;第二節(jié),通過詳細的材料梳理了自莎士比亞逝世后到20世紀50年代英國、法國、德國、俄國、蘇聯等國家的莎士比亞的研究史以及莎劇的演出史。

      (三)法國文學研究資料

      手稿中關于法國文學的研究資料可以分為以下四類:其一,法國文學總論,諸如手稿《1917—1956的法國文學》《法蘭西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的頹廢的和反動的文學方向》《從偉大的十月革命到我們的日子》《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和戰(zhàn)后的文學》《今天的法國文學(1957—1959的法國文學)》;其二,法國文學思潮論,如手稿《批判現實主義的基本特點》《自然主義》《象征主義》;其三,作家論,如《維克多·雨果——偉大的法蘭西作家》《政論家雨果》《愛彌勒·左拉》《巴爾扎克》《巴比賽》《阿拉貢》《葛萊蒙瓦萊斯里昂·克拉代爾》等;其四,作品論,如《左拉的<萌芽>》等。這些資料概述了19世紀到20世紀初50年代的法國文學概況,評價了法國文學界盛行的文學思潮,分析了以巴爾扎克、左拉、雨果為代表的法國作家及其作品。

      (四)德國文學研究資料

      1.手稿《<浮士德>(上)》譯自維爾芒特的《歌德評傳》,首先梳理了浮士德這一形象的產生和演變過程,然后對歌德的《浮士德》進行了細致的分析,討論了《浮士德》的構思過程,分析了浮士德形象以及作品的思想傾向,并認為“歌德把他的一切生活智慧和當時的大部分歷史經驗放進了《浮士德》里邊”。

      2.手稿《十九世紀民主革命詩人海爾維格、威爾特、福萊利格拉特》,介紹了海爾維格、福萊利格拉特、威爾特三位政治詩人的生平及創(chuàng)作道路,并具體分析了三人的政治觀念和政治詩歌。

      3.手稿《喬治·威爾特》,較為為詳細地介紹了喬治·威爾特的生平情況、文學活動以及社會活動。

      (五)蘇聯文學研究資料

      手稿《波里斯·里昂尼多維之·巴斯特爾納克》,批判了巴斯特爾納克植根于“革命前的資產階級文化之中”的唯心論世界觀和美學準則:巴斯特爾納克雖然沒有反對無產階級革命,但“也沒有積極主動地參加到革命戰(zhàn)士的隊伍里,并企圖逃到那遠離社會斗爭的喧囂的資產階級文化陣營中去”,他的世界觀是落后的陳舊的;巴斯特爾納克堅信“藝術和社會主義是不能并存的……藝術就是個人的永不重復的東西的表現”,他的作品尤其是抒情詩,都是“對于現實的具體的社會的條件的極端抽象化”,他的美學準則是反動的唯心的。

      (六)西葡文學研究資料

      手稿中關于西葡文學的研究資料可以分為以下四類:其一,文學總論類,如手稿《西葡文藝復興總論》;其二,詩歌類,如手稿《文藝復興時期西葡的抒情詩和敘事詩》;其三,戲劇類,如《西班牙民主戲劇的創(chuàng)造:洛甫·德·維伽及其劇派》、《西班牙的巴樂歌與卡爾代龍》;其四,小說類,如《塞萬提斯以前的長篇小說發(fā)展》《塞萬提斯的小說<堂吉訶德>》《論<堂吉訶德>》等,這些資料整體論述了西班牙葡萄牙文藝復興時期的社會狀況和創(chuàng)作成就,并對此時期西班牙、葡萄牙的詩歌、戲劇、小說進行了詳細的分析與評論。

      (七)芬蘭文學研究資料

      手稿《史詩<英雄國>及其作者們》,探討了芬蘭史詩《英雄國》的成書過程(艾里亞斯·倫洛特常年收集民歌,1849年出版《英雄國》,共50個曲子22795行詩句)、作者(普通的勞動者,《英雄國》是人民的創(chuàng)作,是人民的史詩)、內容(以爭奪“三寶”為核心,描寫了卡萊瓦拉的英雄們和北方黑暗國波約拉之間的斗爭)。

      (八)匈牙利文學研究資料

      手稿《裴多菲·山陀爾》,總體介紹了19九世紀的匈牙利文學及裴多菲的革命活動和文學活動(創(chuàng)作了3000多首詩歌,還有短篇小說、長篇小說及劇本、隨筆、日記等),重點分析了裴多菲的詩歌,認為裴多菲詩歌的基本特征在于“極深刻的人民的形式和極深刻的人民的內容”、多種多樣的體裁樣式和主題、積極樂觀斗志昂揚的風格;認為裴多菲詩歌的基本綱領是“為人民的詩歌……真的詩歌就是人民的詩歌”;并分析了裴多菲詩歌中的“社會的揭露的主題”和“革命人民的形象”。

      (九)土耳其文學研究資料

      手稿《那齊姆·??嗣诽卦u傳》,譯自巴巴也夫的《那齊姆·希克梅特評傳》,共五章:第一章介紹了??嗣诽赝旰颓嗄陼r期的生活,分析了其受蘇菲教派詩人影響下創(chuàng)作的頗具神秘主義色彩的詩歌;第二章介紹了??嗣诽卦谀箍频膶W習生活以及在詩歌創(chuàng)作上的探索,他“向著土耳其文學中的純藝術的代表者們下了戰(zhàn)書”,他的詩歌不僅形式上有了創(chuàng)新,“使用非詩的語言,使用新的節(jié)奏,韻律,分行體制”,而且內容上也有了新的主題,“面向日常生活”,描寫真實的生活,同時也分析了??嗣诽卦谀箍频膽騽?chuàng)作;第三章介紹了希克梅特自1928年回國后到1938年間的被監(jiān)視,甚至被投入監(jiān)獄的生活經歷以及文學創(chuàng)作,1929—1936年間,他出版了9本詩集,引入口語與自由詩,描寫新題材與新內容,徹底革新了土耳其的詩歌傳統(tǒng),成為“土耳其文學中的新方向的奠基人”;第四章介紹了??嗣诽貜?938—1950年長達12年的監(jiān)獄生活,雖然“在監(jiān)獄中,在經常被監(jiān)視的條件下,身染重病的詩人一直沒有停止創(chuàng)作”。??嗣诽卦诖似陂g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詩歌、小說、劇本,鼓舞著鐵窗外的人們的斗爭;第五章介紹了??嗣诽?951年重回莫斯科之后的社會活動(擔任世界和平理事會理事、參加亞洲及太平洋區(qū)域和平會議等)和文學創(chuàng)作(《土耳其的故事》《死人之家》《怪人》等)。

      三、北美洲部分

      (一)手稿《關于美國現代文學的兩篇文章:原子的礦脈、難苦的運命》,其中《原子的礦脈》討論了“原子火箭的礦脈”這一題材在美國文學、電影、漫畫三個領域的創(chuàng)作情況;《難苦的運命》以美國現代作家詹姆斯·巴爾第的《黑暗的顏色》、哈爾維·斯維多斯的《在傳送帶上》、約翰·克富同的《那里是一個外鄉(xiāng)人》三篇短篇小說為例,揭示出美國現代文學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特點,即善于抓住“現在美國生活的典型特點”。

      (二)手稿《論<美國的悲劇>》,介紹了德萊賽《美國的悲劇》產生的時代環(huán)境和構思過程,分析了作品主人公克萊特·格立菲斯和洛蓓達·阿爾頓的形象和悲劇成因,總結了作品批判美國資本主義生活方式以及美國政治制度和司法制度的主題,高度評價了作者對現實主義寫作手法和心理分析方法的靈活運用,并將《美國的悲劇》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與罰》從思想主旨、寫作手法等層面進行了比較,并認為“德萊賽對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反動的見解與思想是有分歧的……僅可以說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一定的藝術手法是被德萊賽運用上了……特別是那種深入分析人物心理的能力”。

      (三)手稿《約翰·李特》,介紹了約翰·李特傳奇的一生,評價其為“出色的政論家、政治活動家、詩人、散文家”,并分析了他的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名著《震驚世界的十天》。

      四、拉丁美洲部分

      (一)手稿《拉丁美洲進步文學》,分為十節(jié),前三節(jié)整體描述了在美國的強勢滲透與控制,以及拉美人民為自由為民主強烈反抗的背景下,拉美進步文學的產生、發(fā)展及總體特色;第四節(jié)總結評論了拉美進步詩歌中存在的兩大主題,即贊美蘇聯和反法西斯;第五節(jié)到第九節(jié)分別介紹了巴勃羅·聶魯達、卡爾洛斯·奧古斯特·利昂、拉烏爾·剛薩列斯·屠寧、尼古拉·紀廉、胡安·馬里內約五位拉美進步詩人的創(chuàng)作情況;第十節(jié)評論了拉美進步小說的總體概況,并分析了喬治·阿馬多、曼西西杜爾兩位小說家的長篇小說。

      (二)手稿《尼古拉·紀廉與民歌》,分為七節(jié),總體介紹了古巴的“兩種不同種類的民間詩歌,第一種就是土著拉丁人農民的口頭詩歌……第二種就是黑人和黑白混血種人的豐富的分支的音樂混合的民間文學”,并且通過《音響的動機》、《給士兵們的歌和給游客們的韻律》等作品,具體分析了紀廉詩歌與民間文學之間的深層關系:民間文學尤其是黑人詩歌影響了紀廉詩歌的母題、題材、形式、韻律等各個方面,而紀廉的詩歌有的“已經成為民歌,爭取到了全世界的聲譽”,大大促進了古巴民間文學的發(fā)展。

      (三)手稿《不屈的厄地馬拉的聲音:米蓋爾·安赫爾·阿斯杜里亞斯的長篇小說》,介紹了阿斯杜里亞斯的生平,結合厄地馬拉的國內局勢,以阿斯杜里亞斯的五部長篇小說(《總統(tǒng)先生》《玉米人》《疾風》《綠教皇》《死不瞑目》)和一部短篇小說集(《厄地馬拉的周末》)為例,探討了一戰(zhàn)后進入拉丁美洲文壇的以“作家就是自己的人民的債務人”為創(chuàng)作原則的民主作家安赫爾·阿斯杜里亞斯的由神秘主義、超現實主義走向現實主義的創(chuàng)作歷程。

      五、亞洲部分

      (一)印度文學研究資料

      印度文學研究資料可以分為以下四類:其一,地區(qū)語言文學研究資料。如《印地語和烏爾都語的詩歌》《現代印地語文學的基本流派和發(fā)展道路》《十九世紀二十世紀孟加拉文學》《英國影響投入開始以來的孟加拉文學、馬拉特文學》《<旁遮普詩選>序言》等,對印地語、烏爾都語、孟加拉語、馬拉特語、旁遮普語文學都有詳細的介紹與評論。其二,印度古代文學研究資料。如《羅摩文學》《<摩訶婆羅多>的傳說的序文》《<摩訶婆羅多>導言》,對印度的兩大史詩《羅摩衍那》和《婆訶摩羅多》作了詳細的分析與闡釋,尤其是手稿《<摩訶婆羅多>導言》,對史詩的18篇內容都作了詳細的評論與分析①陳惇老師編寫的《中國現代學術經典:穆木天卷》的附錄“穆木天外國文學評論譯文目錄(1957—1966)”《<摩訶婆羅多>導言》缺少第15篇“林居篇”(第366頁),查閱手稿可知,篇幅為5頁,計3000余字。。其三,印度作家研究資料。如《穆爾克·拉吉·安納德》《普列姆昌德和他的長篇小說<慈愛道院>和<戈丹>》《偉大的印度作家普列姆昌德誕生七十五周年》,介紹了穆爾克·拉吉·安納德和普列姆昌德的生平和創(chuàng)作歷程。其四,印度文學總論研究資料。如《印度詩歌的描寫手段》。該手稿包括關于印度文學的發(fā)展、印度詩學簡述、關于印度詩歌中的形象性的發(fā)展、印度詩歌的形象性的獨創(chuàng)性、印度和歐洲文學中的形象性、形象性的穩(wěn)定性和移動性、形象性的比較研究的必要性等內容,對印度從古代到20世紀的詩歌創(chuàng)作作了整體的分析與評論。

      (二)日本文學研究資料

      手稿中關于日本文學的研究資料可以分為以下五類:其一,日本文學概述。如手稿《日本文學》,梳理了日本從8世紀到20世紀50年代的文學發(fā)展概況。其二,日本民主文學論。如手稿中的《格魯斯金娜和羅吉諾娃合著的<日本民主文學史綱>》《日本的短篇小說》《1928—1932年的日本民主詩歌導言》《第二次世界戰(zhàn)爭后的日本民主文學》《1950—1952年日本民主文學史概述導言》等,對日本20世紀20年代到50年代的民主文學(詩歌、小說、散文)作了總體介紹與評論。其三,作家論。如手稿中的《小林多喜二》《1950—1952年日本青年作家的創(chuàng)作活動》《江馬修從1950—1952年的創(chuàng)作活動》《日本的情況與日本作家》等,或整體性,或階段性地介紹了小林多喜二、田邊一夫、德永直、石下助次郎、山本又男、野間宏、江馬修等日本進步作家的生平和創(chuàng)作活動。其四,作品論。如手稿中的《野間宏的<真空地帶>》《<高斌之虹>和<和平的歌聲>》等,尤其對長篇小說《真空地帶》、詩集《高斌之虹》和《和平的歌聲》等作品作了具體的分析。其五,詩歌翻譯。如手稿《日本社會主義詩歌三首》收錄了《自由的海鷗》《血淚心》《漂亮的小孩子》三首詩歌。

      (三)朝鮮文學研究資料

      1.手稿《朝鮮無產階級文學運動中的一章》,介紹了1924—1939年間朝鮮無產階級作家團體的文學運動和文學創(chuàng)作。

      2.手稿《<朝鮮現代詩選>序文》,介紹了朝鮮自1910年被日本占領到1945年北朝鮮解放期間的朝鮮人民的反抗運動,并評論了《詩選》中收錄的朝鮮詩人的作品。

      3.手稿《朝鮮土地的人民歌手》和《趙基天》,介紹了朝鮮“戰(zhàn)斗詩人”趙基天的生平和創(chuàng)作道路。

      4.手稿《韓雪野早期作品中的工人形象》和《朝鮮解放后韓雪野的創(chuàng)作》,評論了韓雪野早期作品中的工人形象,并分析了解放后韓雪野的五部作品(《礦工村》《兄妹》《大洞江》《歷史》《狼》)。

      (四)越南文學研究資料

      手稿《現代越南詩歌》譯自阿·蘇福諾洛夫為《現代越南詩集》所寫的序文,高度評價了詩集中收錄的越南詩歌,認為其“達到了思想藝術的高度,有著極為深刻的人民性”,很好地反映了越南人民熱愛祖國、熱愛勞動、珍惜自由的生活熱情。

      (五)阿拉伯文學研究資料

      1.手稿《阿拉伯文學》,總體介紹了阿拉伯從遠古時期到19世紀的文學發(fā)展歷程。

      2.手稿《<一千零一夜>序言》,劃分了集子中的故事類型,并且討論了《一千零一夜》產生的時間、地點和作者。

      3.手稿《<阿拉伯散文作品選>序言》,對收錄在《阿拉伯散文作品選》中從1910年到1930年的阿拉伯文學(短篇小說、長篇小說、散文詩、政論文學)作了總體的分析與評論。

      4.手稿《法胡利的創(chuàng)作道路》,介紹了奧馬爾·法胡利的文學理論(要現實主義地反映現實)、文學創(chuàng)作(《魔法的門》《四部集》《毫不留情》等)和進步的社會活動。

      (六)波斯文學研究資料

      手稿《費爾多西的故事》不能完全說是文學研究資料,但可以作為文學研究資料來使用。根據手稿末尾的信息,《費爾多西的故事》原書由蘇聯兒童文學出版局出版,再根據手稿的內容——全文以塔吉克·蘇格迪考古隊在離撒馬爾罕不遠的旁吉干的發(fā)掘及壁畫的發(fā)現為線索,談論了費爾多西的時代、費爾多西本人以及他的《列王記》,故而應該可以說《費爾多西的故事》是一篇科普故事。

      六、非洲部分

      (一)手稿《太陽照耀著‘黑非洲’》,譯自多馬爾多夫斯基為1960年非洲獨立年撰寫的文章,認為“偉大的十月革命給整個地球上的勞動者和被壓迫者做了指路明星,它的光輝也照耀著‘黑非洲’”。文章首先祝賀非洲眾多國家的獨立以及帝國主義在非洲的失敗,其次闡述了殖民主義者對非洲文化的侵略與踐踏,并從民族語言的構建、民間文學的復興、新文化新文學的創(chuàng)建層面介紹了非洲“復興起來的和重新創(chuàng)造出來的文化”,并指出非洲文化非洲文學有著“廣闊的天地”。

      (二)手稿《現代非洲文學中的現實主義的和現代主義的問題》,首先界定了“現實主義”“現代主義”兩個術語的含義,即“真實的藝術和脫離真實的藝術”。其次以伯納爾·達吉斯、富姆貝尼·奧斯曼、賓·馬蒂普、西浦立央·艾克文紀、埃托·特托、費爾丁男·奧焦諾等作家及其作品為例,分析了現代非洲文學中的現實主義傾向:或者批判了殖民者對非洲的侵略擴張,或者表現了對殖民者幻想的破滅,或者表現了非洲青年人的覺醒,塑造了新型的非洲人形象,或者批判了古老呆滯僵化的族長式的非洲生活,或者揭露了天主教會的腐朽與墮落,等等。接著指出非洲文學中也存在著與現實主義方向相反的現代主義方向,并以卡馬爾·雷伊的創(chuàng)作為例進行說明,認為其作品“是極端的牧歌式的,不只離開了殖民主義問題,而且還脫離了它的存在的事實本身”,并對古老非洲加以美化、理想化,是“破破爛爛的超現實主義的散文,特色就是把真實的和虛幻的、現實和幻覺交匯在一起”。并認為非洲文學中“現代主義的影響更顯示在人為的離開現代問題,藝術脫離思想和民族解放斗爭任務等方面,并且現代主義的影響常常是同這些國家里的一定的保守的,而有時則簡直是反動的發(fā)展觀念結合在一起的”,現代主義是“同民族獨立統(tǒng)一的思想,同現實主義藝術相對立起來的”。隨后手稿展現了非洲文學中關于現實主義與現代主義的多方論爭。

      (三)手稿《新的非洲》,譯自密羅維多娃的《非洲詩選評價》,討論了《非洲詩選》的內容(收錄了非洲法國殖民地和葡萄牙殖民地詩人們的詩作),所收詩歌的主題(自由的渴望)、特色(“一邊創(chuàng)造著民族形式的詩歌,同時,非洲詩人們有意識地掌握了法國和美國的愛自由的詩歌的優(yōu)秀傳統(tǒng)”、詩歌形象的獨創(chuàng)性,等等)。

      (四)手稿《南非聯邦的藝術和生活》,首先展現了南非聯邦的社會生活(陰暗)與文化生活(極高的成就)的強烈對比,然后討論了南非聯邦的繪畫、雕刻、文學、音樂、建筑等方面的成就。

      (五)手稿《關于突尼斯中短篇小說的討論》和《夏比的“生命之歌”》,都是關于突尼斯文學的研究資料。前者以突尼斯的《思想》月刊為依據,介紹了突尼斯國內關于中短篇小說的討論;后者則分析了阿布兒·加尚·夏比詩集《生命之歌》中的作品。

      (六)手稿《談阿爾及利亞的民族文化》,討論了阿爾及利亞的語言、文字、報刊、詩歌、散文、烏來木協(xié)會(產生于20世紀20年代,創(chuàng)辦者為本·巴迪斯等人)、繪畫、音樂、樂器、舞蹈等。

      (七)手稿《索馬里詩歌》,談論了索馬里達希爾·亞當、莪馬·穆哈默德兩位詩人的創(chuàng)作以及詩歌共同的主題“爭取獨立,爭取統(tǒng)一”。

      (八)手稿《關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文學的手記》,概括介紹了20世紀50年代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文學概況。

      (九)手稿《塞內加爾代表烏斯曼諾·森本那的發(fā)言》,首先譴責了帝國主義國家對非洲文化的侵略與破壞,然后回顧了非洲文學的形式與樣式:其一是書寫文學。包括兩大類文學,一是借用性質的文學(借用外來文字書寫的文學),包括“用阿拉伯字母書寫的阿拉伯語言的文學”“用阿拉伯字母書寫的非洲各種語言的文學”“用拉丁文和其他文字書寫的歐洲各種語言的文學”“用拉丁文及其他文字書寫的非洲各種語言的文學”;二是用地方語言和字母書寫的文學。其二是口頭文學。包括敘事詩、抒情詩、諷刺詩、寓言詩等。指出了帝國主義對非洲的破壞——蹂躪破壞、歪曲惡化、同化等;接著以喀麥隆、塞內加爾兩地的文學為例,談論了非洲新的進步文學,并指出了非洲文學的目標即“我們要使我們的文學成為人民的……功利的,就是說要使它為勞動人民的物質的和文化的要求服務”。

      綜上,穆木天以一己之力從蘇聯的期刊和著作上翻譯了幾乎涵蓋整個東西方文學史的文學研究資料,結合當時的時代語境及穆木天本人的遭遇、身體狀況來看,[2]穆木天能完成這批手稿可以說是一個奇跡。當然以今天的眼光來看,這批手稿無疑會因為沾染著濃厚的意識形態(tài)色彩而被批判,但絕不能以此來否定穆木天晚年翻譯手稿的價值、意義。僅從內容上講,穆木天晚年翻譯手稿中的許多篇目涉及的研究內容對我們今天的外國文學研究都還是很有啟發(fā)意義的;現在有些研究領域,由于資料的不足,我們目前還沒有展開深入、全面的研究,穆木天晚年翻譯手稿或許會為我們的相關研究打開突破口。本文只是簡單概述手稿內容,為學界的相關研究提供線索。

      [1]陳惇.中國現代學術經典:穆木天卷[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260-336.

      [2]孫曉博.穆木天晚年翻譯手稿的傳承、價值及意義[J].洛陽師范學院學報,2015(4):110-113.

      【責任編輯李開拓】

      Epitome of History of Western and Eastern Literature——Content of The Translated Manuscripts by Mu Mutian in His Later Life

      Sun Xiaobo
      (School of Literature,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Beijing 100875,China)

      The translated manuscripts by Mu Mutian in his later life from Soviet journals and academic books. From the time point of view,the manuscripts are related to literature from Ancient Greece to the 1950s;from the space point of view,the manuscripts involved continents and the world literature,covered almost the entire history of Eastern and Western Literature.Given manuscripts may not be published within a short time,so this article briefly discusses the contents of the manuscripts.

      Mu Mutian;Manuscripts;Content;Western and Eastern Literature

      I106

      A

      1009-5101(2016)01-0136-06

      2016-01-05

      孫曉博,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博士研究生,主要從事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研究。(北京100875)

      猜你喜歡
      手稿詩歌文學
      詩歌不除外
      作家手稿
      綠洲(2022年3期)2022-06-06 08:17:22
      作家手稿
      綠洲(2022年2期)2022-03-31 08:37:08
      我們需要文學
      西江月(2021年2期)2021-11-24 01:16:06
      丟失的手稿
      學生天地(2020年6期)2020-08-25 09:10:38
      “新”“舊”互鑒,詩歌才能復蘇并繁榮
      中華詩詞(2019年1期)2019-08-23 08:24:24
      “太虛幻境”的文學溯源
      紅樓夢學刊(2019年4期)2019-04-13 00:15:56
      詩歌島·八面來風
      椰城(2018年2期)2018-01-26 08:25:54
      手稿
      作品(2017年2期)2017-02-23 14:51:46
      我與文學三十年
      小說林(2014年5期)2014-02-28 19:51:51
      江门市| 高阳县| 来宾市| 佛山市| 庄河市| 庐江县| 北海市| 曲阜市| 德州市| 平顶山市| 开化县| 如东县| 崇义县| 静海县| 乌拉特中旗| 门源| 永仁县| 建始县| 塔河县| 耿马| 武隆县| 扎赉特旗| 宝应县| 水城县| 南和县| 易门县| 山东省| 邵武市| 长沙市| 全南县| 旬阳县| 乃东县| 洪江市| 额敏县| 清原| 江门市| 乌鲁木齐县| 施秉县| 丹阳市| 砚山县| 云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