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云崗
黃興國是一位綜合性極強的雕塑家。主業(yè)雕塑,兼及國畫、版畫;正如其人,性格豪放且多樣。
興國先生的雕塑注重情感,多用人體表達思想。目的不在人體本身,而在于被情感浸泡了的主觀形態(tài)。這在他本次展覽中不同的系列中昭示得極清。
此展名之為“空域”,系其中大部分該系列作品的提綱性定義。由此可看出他在當下的追求與審美旨趣之所在。他善于做“空”,但他絕不是只會做“空”。他做“實”
的能力在我看來并不遜于他的“空”,但是他選擇了“空”,并且為之所“域”。
是名所故,今次展示的絕大多數(shù)作品無不圍繞著其為“空域”所定義的符號語言所牽引:具有情感形態(tài)的空衣服以及用布狀形纏繞出的空形體,包括那些負形形式的浮雕等。表面看,其用所謂的“空”正是為了表現(xiàn)須用想象與感知力去填補的“實”,因為那些是有形的“空”。無論是舞蹈著的風衣,或是扭曲著并空域著的人體,一概地預埋著這種手法背后的意蘊。這是被他明明白白地所昭示著的內涵所在。但這背后是有著東方哲學觀的表現(xiàn)的:作者要告訴什么是“無”,什么是“有”。一有一無之間,事莫大焉!
興國先生的塑造能力很強,對于表現(xiàn)性手法的運用是其強項。但他不滿足于僅僅展示泥巴痕跡的率意與瀟灑,他總要賦予它們負載起他自己的情感訴求與精神理念來。就像他平時的滿腔豪情,在他講并不需要大笑時的話的時候會噴礴大笑一樣,他必須得借“尸”還魂,借“空”還“實”,借“無”觀“有”。
藝術家從事創(chuàng)作,畫或者塑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怎樣塑、怎樣畫。我們欣喜地在這個展覽上看到了興國先生通過他所慣于駕馭的人體與人形,雖不具備面目形象,但卻在傳達著作者對人生、對世界的感受。雖然言之鑿鑿地標榜為“空”,但是你看,真的是空嗎?
我的看法是,這是滿滿的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