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明巖
(德國科隆大學 航空與空間法研究所,德國 科隆 50923)
歐空局的重要法律措施對亞洲空間合作的啟示
聶明巖
(德國科隆大學航空與空間法研究所,德國 科隆 50923)
歐洲空間局(ESA)保障歐洲空間活動的獨立開展的同時也促進歐洲經(jīng)濟和工業(yè)的發(fā)展。通過對歐空局的背景及合作法律框架的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保障歐空局建立并成功運作的因素除了歐洲一體化的進程之外還有幾個重要的法律措施,包括:確認(專)為和平的目的開展空間合作,賦予空間科學研究合作重要地位,采納“投資返還”原則,鼓勵空間商業(yè)化與私營化以及賦予成員國合作自由并制定多種與非成員國的合作模式對待對內(nèi)和對外空間合作等。這些成功的經(jīng)驗對其他地區(qū)空間合作活動的開展有重要的啟示意義。亞太空間合作組織(APSCO)的諸多法律措施與歐空局類似,但與歐空局相比,其取得的成就尚有差距。為進一步促進亞洲空間合作的發(fā)展,亞太空間合作組織應結(jié)合地區(qū)特殊情形,有效借鑒歐洲經(jīng)驗對相關的法律措施進行調(diào)整。
空間合作;歐洲空間局;專為和平目的;投資返還原則;空間商業(yè)化;亞太空間合作組織
(一)歐空局(ESA)合作框架的建立:通過合并ESRO與ELDO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結(jié)束后20年左右,歐洲科學家首先意識到開展空間合作的必要性?!霸跉W洲建立一個空間科學研究國際合作組織是必要的,只有這樣才能團結(jié)所有歐洲國家共同應對美國和蘇聯(lián)空間活動的快速發(fā)展,從而增強歐洲的空間競爭力”[1]3。同時,空間科學的研究將促進空間技術進步,對歐洲經(jīng)濟和工業(yè)的發(fā)展至關重要[1]3?;诖?,1962年,歐洲空間研究組織 (European Space Research Organization,ESRO)正式成立①歐洲空間研究組織公約于1962年正式開放簽署,并于1964年3月20日正式生效。,目的為“(專)為和平目的促進歐洲國家在空間科學與技術方面的協(xié)調(diào)?!雹贏rt.II,Purpose of Convention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a European Space Research Organization,in Basic Texts of the European Space Agency(Vol.I),European Space Agency。
歐洲各國政府也意識到了開發(fā)獨立空間發(fā)射能力的重要性。于是,歐洲運載火箭研制機構(European Launcher Development Organization,ELDO)應運而生。與注重空間科學技術研究的ESRO不同,ELDO致力于開發(fā)用于空間發(fā)射的三級運載火箭“歐羅巴(Europa)”。ELDO由政府主導,項目具備民用和軍用的雙重性質(zhì)[1]12。由于沒有總承包人對項目整體運行進行有效協(xié)調(diào),負責開發(fā)不同級運載火箭的成員國沒有得到有效溝通,導致“歐羅巴”項目失敗。ELDO隨即提出了“歐羅巴Ⅱ”與“歐羅巴Ⅲ”計劃,但都沒能取得成功。
一方面,ELDO開展的運載火箭項目沒能取得成功,另一方面,歐洲對于獨立開發(fā)空間發(fā)射器的需求日益增加。作為空間科學與技術研究機構的ESRO運行良好,但沒有足夠的財力開展這類項目。因此,ESRO與ELDO于1975年合并成立新的空間合作機構即歐空局。
促使歐洲空間合作的主要原因:其一,通過空間合作獲得獨立探索和利用外空的能力。外層空間活動需要先進技術支撐也需要大量資金及其他資源的投入,以歐洲當時的狀況,只有集中不同國家的資源,才能在美國和蘇聯(lián)的夾縫中獲得獨立探索開發(fā)外層空間的能力。其二,促進歐洲經(jīng)濟和工業(yè)的發(fā)展和進步[1]3。
(二)歐空局合作框架成功運行的保障因素:歐洲一體化及有效的法律措施
歐空局框架下空間合作的成功依賴諸多因素,其中歐洲一體化進程的有效推動以及有效法律措施的設計及實施都不可或缺。
作為一個政府間國際組織,歐空局的建立源于二戰(zhàn)后歐洲政治與經(jīng)濟合作的不斷成熟,屬于歐洲科學技術領域合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2]。歐空局既是科技合作的政府間機構,也是歐洲政治和文化一體化的積極參與者,促進了歐洲一體化進程發(fā)展[3]。
歐空局法律制度主要由 《建立歐空局公約》確定。在具體實踐過程中,歐空局還簽署了其他的法律協(xié)議。例如為了更好地協(xié)調(diào)與歐盟的關系而簽訂的“歐共體與歐空局框架協(xié)議”,為了更好促進空間商業(yè)利用與“阿麗亞娜”公司(Arianespace)簽訂的合作協(xié)議等。
(一)(專)為和平目的開展空間合作
1967年《外空條約》序文中指出“承認為和平目的探索和利用外層空間”。這是《外空條約》中唯一一處規(guī)定整個外層空間的探索和開發(fā)都應被用于和平目的[4]。對于“和平目的”的理解,有兩種不同觀點:一方主張這一術語僅僅排除了為攻擊目的(aggressive)而利用外層空間,對于一般軍事(military)目的并不禁止;而另一方則認為,應同時禁止為攻擊性(aggressive)和一般軍事(military)目的的空間活動[5]。從現(xiàn)實發(fā)展趨勢看,為“非攻擊性”(non-aggressive)目的利用外層空間的觀點逐漸被多數(shù)國家接受。
《外空條約》第4條第2款規(guī)定應(專)為和平目的使用月球和其他天體。與《外空條約》序文中提出的“和平目的”相比,“(專)為和平目的”應解釋為“非軍事目的”(non-military purpose)。
依“歐空局公約”規(guī)定,成員國應(專)為和平目的(exclusively peaceful purpose)促進歐洲在空間研究、空間技術及其應用領域的合作①“歐空局公約”序文,第3段。。這一規(guī)定承繼了“ESRO公約”的做法。ESRO是一個為了促進空間研究合作而致力于外層空間民事利用的組織[6],ELDO規(guī)定 “成員國應為了和平的目的(peaceful purpose)協(xié)調(diào)本國空間政策以促進共同的活動”[6]204。
歐空局的主要性質(zhì)是一個政府間研究組織,從這個角度看,被ESRO公約所采用的“(專)為和平目的”的用法自然被歐空局所接納。歐空局同時吸收了ESRO與ELDO的職能,后者具備政治的與軍事的特征[7]。因此,“歐空局公約”中規(guī)定的“(專)為和平的目的”能在多大程度上得以實現(xiàn)值得探討。
有學者指出,歐空局的活動很難撇開與軍事目的的關系,無論是阿麗亞娜火箭項目(Arianespace)、空間實驗室(Spacelab)還是歐洲遙感衛(wèi)星項目,都很難將“歐空局公約”中提出的理想“(專)為和平的目的”與現(xiàn)實完全對等起來[6]208-214。以阿麗亞娜項目為例,依1990年“歐空局/阿麗亞娜公約”及“歐空局公約”的規(guī)定,當阿麗亞娜(Ariane)使用歐空局所屬項目時,應(專)為和平目的。但如果應歐空局成員國的要求,阿麗亞娜的發(fā)射服務可被用于任何目的[6]209-210。
總的來說,在歐洲空間合作的最初階段,由于受到冷戰(zhàn)時期特殊的政治環(huán)境的限制,建立ESRO的科學家為了吸引更多歐洲國家的參與,制定了“(專)為和平目的”開展歐洲空間合作這一原則②歐空局1992年發(fā)布的一份名為“歐洲空間-(專)為和平的目的”的文件中提到,這一具有民事性質(zhì)的說法有利于在當時的國際背景下吸引更多的政府和工業(yè)企業(yè)的參與。,ESRO與歐空局的成功也證明了制定這個原則的重要意義。而當國際環(huán)境發(fā)生變化之后,尤其是歐空局與歐盟在外空領域合作不斷加深,歐空局開始不斷參與非民用空間項目。對于非民用空間項目的參與事實上在一定程度上擴大解釋了“(專)為和平目的”的含義,在客觀上有利于歐洲空間合作的發(fā)展。鑒于國際社會缺乏對于 “和平目的”的明確定義,“歐空局公約”關于“(專)為和平目的”的規(guī)定并不會給歐空局的活動帶來阻礙,這一規(guī)定在歐空局發(fā)展過程中的促進作用值得思考和借鑒。
(二)確認空間科學項目的主要地位
科學是促使那些具有不同國內(nèi)利益的歐洲國家統(tǒng)一在一起共同探索和利用外層空間的重要因素??臻g基礎科學研究是未來探索和利用外層空間的基礎[3]61-62。結(jié)合ESRO與歐空局建立的歷程,可以看出,科學項目在很長一段時間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一,歐洲最初開始空間合作的國際政治環(huán)境復雜,迫使歐洲各國必須選擇一個并不敏感的領域開展空間合作,而空間科學技術的合作最接近ESRO以及歐空局公約中所提出的“(專)為和平的目的”。其二,在歐洲空間合作初期的重要目的之一是獲得獨立開展空間活動的能力,先進空間技術的缺乏阻礙了這一目標的實現(xiàn),這使得歐洲國家必須集中資源首先爭取空間科學技術方面的獨立。
在歐空局建立之后,科學項目被視為“強制項目”中的核心和靈魂。這為保障歐洲空間活動的獨立性奠定了基礎。近年來,隨著空間商業(yè)化的不斷發(fā)展,諸多空間大國將目光轉(zhuǎn)向了空間商業(yè)活動以及空間工業(yè)利用領域,歐洲也不例外。有研究者認為科學項目在歐空局的所有合作項目中處于一個不太恰當?shù)牡匚唬?]61。在名為“通往一個歐盟的空間局”的“三賢人”(three wise men)報告中,起草者明確指出了發(fā)展新型空間技術的重要性。并提出未來數(shù)十年歐盟的新戰(zhàn)略為“成為世界上最具競爭力及最富活力的知識經(jīng)濟體”①“三賢人報告”由卡爾.比爾特(Carl Bildt-前瑞典首相);讓-佩爾勒瓦德(Jean Peyrelevade-時為里昂信貸銀行總裁)以及洛薩.斯巴特(Lothar Sp?th-業(yè)納光學集團首席執(zhí)行官,德國巴登符騰堡州前州長)起草并于2000年提交給歐空局總干事。。顯然,無論是發(fā)展新型空間技術還是實現(xiàn)知識經(jīng)濟體建設,科學研究都占有重要位置。
在歐空局合作框架下確認科學研究項目的重要地位曾確保了歐洲開展空間合作并獨立開展外空活動的可能性,并將在未來持續(xù)為歐洲空間合作提供動力。在空間商業(yè)化活動飛速發(fā)展的情形下,歐空局的科學合作項目受到一定的影響,但從近年歐洲空間合作以及歐空局的基本政策看,科學項目的重要地位得到了確認。
(三)確認空間合作活動中的“投資返還”原則
“投資返還”原則是指從歐空局項目中獲得的回報應按該項目參與成員國的投資比例返還,確保成員國從組織合作項目中所獲得的利益與其投入相適應②“歐空局公約”附件五“工業(yè)政策”,第4條。?!巴顿Y返還”是歐空局工業(yè)政策、采購政策的重要原則。歐空局工業(yè)政策的一個重要目標是促進歐洲工業(yè)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保障歐洲工業(yè)以最有效率和最經(jīng)濟的方式適應市場的需求③“歐空局公約”第7條。。而歐空局的成員國的利益訴求則在于將其投入歐空局的資金轉(zhuǎn)換為與其國內(nèi)工業(yè)的商業(yè)合同[8]。從這個角度看,“投資返還”原則在保障實現(xiàn)歐空局政策目標的同時也保障了成員國的利益。
“投資返還”原則有一定的缺陷:其一,依“歐空局公約”及“附件”的規(guī)定,“投資返還”原則的投資返還率的算法為 “某一成員國合同在所有成員國合同中所占份額與這一成員國在歐空局所有項目中的貢獻份額的比率”④“歐空局公約”附件五“工業(yè)政策”,第4條。。由于計算的方法并沒有完全考慮歐空局全部工業(yè)合同預算,所以從長遠看,可能會導致低回報率[9]。其二,很多歐空局成員國意識到,并不是所有類型的合同都能在國內(nèi)工業(yè)獲得相同的利益。例如,同樣金額的開發(fā)新遙感技術的合同,重復生產(chǎn)已有技術的合同以及簡單的一次性辦公用品采購的合同顯然在整體回報利益上并不對等[9]72。即便“歐空局公約”附件5引入了“權重因數(shù)”這一概念,即僅有那些具備技術特征的合同才能獲得較高的“權重因數(shù)”,但在實踐中許多合同仍舊以實際的資金投入計算。其三,隨著歐盟與歐空局在空間活動上合作加深,歐空局的法律正逐步與歐盟整體的法律框架進行協(xié)調(diào),“投資返還”原則對歐盟競爭法的某些規(guī)定構成了較大挑戰(zhàn)[8]51。
“投資返還”原則是歐空局合作框架下最重要的原則之一。這個原則一方面保障了歐空局作為“目的導向性(objective-driven)”[9]45的國際組織可以運營較大規(guī)模的空間合作項目,另一方面也通過向成員國返還相應比例的商業(yè)合同的方式保障成員國的利益,從而促進成員國投資歐空局項目的積極性。
(四)鼓勵空間商業(yè)化及私營化
2.問卷星:簡單易操作的APP。課前導入職業(yè)能力測試題和課程學習評價內(nèi)容,以調(diào)查學生的職業(yè)潛能、學習效果和搜集學生對課程的評價。
歐洲空間合作的重要目標是爭取歐洲空間獨立并促進歐洲經(jīng)濟與工業(yè)發(fā)展。隨著歐空局的建立和不斷發(fā)展,歐洲空間合作的主要目標逐漸轉(zhuǎn)變?yōu)橹饕_展空間商業(yè)以促進經(jīng)濟的發(fā)展[10]。在世界范圍內(nèi),1997年,私人實體主導的空間項目收入超過了政府空間項目的支出,為了商業(yè)目的發(fā)射到外層空間的有效載荷數(shù)超過了政府所有的有效載荷[11]。空間商業(yè)化和私人化的進程開始加速。作為世界空間商業(yè)活動的重要參與者,歐空局的相關法律條例規(guī)定了私人實體對歐空局商業(yè)空間項目參與的具體措施,促進了私人實體直接或間接參與商業(yè)空間項目。
在空間實踐層面,歐洲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私營商業(yè)空間發(fā)射公司“阿麗亞娜(Arianespace)”⑤http://www.arianespace.com/index/index.asp。。作為一個重要的推動者,歐空局雖非公司股東但與其簽訂了公約,對公司的事務有重要的參與和管理權?!鞍Ⅺ悂喣取笔菤W洲最重要的發(fā)射服務提供公司,在國際發(fā)射市場上有極強的競爭力,對于歐洲空間合作的推動意義十分重大。
(五)對空間合作的開放態(tài)度
作為一個空間合作組織,歐空局對內(nèi)部和外部合作都持較為開放的態(tài)度,這有利于歐空局本身合作的展開。從內(nèi)部合作角度看,“歐空局公約”將空間合作分為“強制項目”和“可選項目”,這賦予成員國參與合作項目的自由,可以調(diào)動合作的積極性。除此之外,歐空局其他制度也保障了合作的順利進行。例如,在科學技術及其應用的項目合作中,成員國在特定情形下有權利決定是否交換數(shù)據(jù);歐空局所屬的發(fā)明或技術可以免費提供給成員國及其私人實體開展項目使用等。
在對外合作方面,針對不同的合作對象歐空局設定了不同的法律模式:其一,“框架性協(xié)議”;此類協(xié)議適用于那些在技術和認識上尚未達到相應標準的國家,這類協(xié)議的簽訂為這些國家與歐空局的進一步合作奠定了基礎[12]。其二,“總體性協(xié)議”;此類協(xié)議適用于那些政治、經(jīng)濟及法律條件尚不成熟與歐空局進行合作的非成員國。其三,“緊密的合作協(xié)議”;此類協(xié)議一般與伙伴國簽訂[12]15。除此之外,在與非成員國或者實體合作過程中,歐空局還有其他的法律模式,這些模式的應用能保障合作順利進行,在很大程度上體現(xiàn)了歐空局對外合作的開放態(tài)度。
(一)為和平的目的加強空間科學項目合作
注重空間科學研究領域的合作是保障歐空局項目成功的基礎。亞空組織以歐空局的法律框架為基礎制訂了自身的法律框架,但在具體制度上做了取舍。例如:“亞空組織公約”采納了《外空條約》中關于“和平利用外層空間”的說法,并未吸收歐空局“(專)為和平的目的”開展空間合作的條款。并且在合作項目設定上,亞空組織的“基礎活動”(對應歐空局的“強制項目”)同時包含了空間科技及應用的基礎性研究及擴大成熟的空間技術的應用以及諸多其他內(nèi)容①“亞太空間合作組織公約”,第7條(基礎活動)。,對于空間科學方面的合作的突出并不明顯。
亞空組織法律框架建立于《外空條約》生效近30年之后,對“和平利用外層空間”說法的采納可以更好地避免歧義也不會妨礙成員國加入的積極性??疾靵喼拗饕臻g國家的國內(nèi)空間立法也可以發(fā)現(xiàn),“和平利用外層空間”的原則已經(jīng)被普遍接受②日本2008年《空間活動法》第2條,韓國2005年《空間發(fā)展促進法案》第1條等。。鑒于此,且考慮到應該為亞空組織規(guī)模的擴大預留一定的空間,沒有必要完全比照歐空局“(專)為和平的目的”的做法。
對于空間科學研究項目合作的重視程度,亞空組織還有進一步加強的必要性。作為亞洲唯一一個空間合作組織,亞空組織的成員國主要為發(fā)展中國家,除了東道國中國之外,其他成員國尚不具備空間發(fā)射能力,這是組織開展更為深入和成熟合作的障礙。拓展基礎空間研究方面的合作有利于為長遠的空間合作的發(fā)展奠定堅實基礎。并且,亞空組織公約中將開展空間科技及其應用方面的教育及培訓作為“基礎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也為空間科學研究的合作提供了法律依據(jù)。除此之外,開展空間科學研究項目有利于“投資返還”原則的實現(xiàn)。如上述,確定投資返還率的權重因數(shù)的一個重要的標準就是相關事項的科技含量,而亞空組織多數(shù)成員國空間科技實力普遍較低的事實會阻礙合理投資返還率的實現(xiàn)。換言之,加強開展空間科技合作可以促使“投資返還”,增強成員國參與合作項目的積極性。從這個角度看,加大投入科技項目還是實現(xiàn)亞空組織公約所設定目標的重要步驟。
(二)鼓勵私人空間商業(yè)活動
亞空組織在其公約中采納了歐空局的 “投資返還”原則。并將這一原則作為實現(xiàn)工業(yè)政策的基石③“亞太空間合作組織公約”,第5條(工業(yè)政策)。。這一原則目標的實現(xiàn)依賴于成員國國內(nèi)的相關工業(yè)企業(yè)的發(fā)展程度。如果希望在亞空組織合作框架下實現(xiàn)合作目標并克服“投資返還”原則的諸多弱點,鼓勵私人實體參與外空活動是一個重要手段?!巴顿Y返還”原則的一個主要的缺點源于不同成員方技術實力的差異,從而導致相同價值的合同所獲得的利益不同,最終削弱參與合作者的積極性。而解決這一問題的方式從根本上講就是不斷提高成員國國內(nèi)空間科學技術水平,上述的加強空間研究領域的合作是一個方法,而鼓勵成員國國內(nèi)私營企業(yè)對于空間活動的參與則使合作的主體形式多元化,為空間活動合作的進一步開展增加活力。此外,政府在商業(yè)競爭中經(jīng)常處于失敗者的地位,在外層空間活動領域,充分發(fā)展的空間商業(yè)活動也必然會導致私營實體的不斷加入[11]201。對于私人實體參與外層空間活動的鼓勵措施是必要的。
歐空局制訂了諸多法律措施鼓勵私人參與空間活動,但是在亞空組織框架下,私人對于空間活動的參與并不充分。以亞空組織東道國中國為例,至今為止,與外層空間相關的主要工業(yè)領域仍舊由國有企業(yè)主導,私人實體參與外層空間活動雖然在國內(nèi)法框架下是被允許的并且已經(jīng)有一定的發(fā)展,但是仍然處在初級階段。因此,亞空組織成員國尤其是作為東道國的中國在未來的空間立法中的一個重要的職責就是制定合理措施鼓勵符合條件的私人實體參與空間活動。對于亞空組織本身,也應該逐步采取相應的措施開展商業(yè)空間活動。按照亞空組織公約規(guī)定,組織的財政來源包含為他方提供服務所得的收益①“亞太空間合作組織公約”,第18條(財政安排)。,以此規(guī)定為基礎,亞空組織可以在開展合作項目的基礎上為他方提供相應的空間商業(yè)服務以獲得收益,從而進一步擴大合作項目規(guī)模,為“投資返還”原則的有效施行奠定基礎。
(三)開展態(tài)度開放的空間合作
與在歐洲一體化背景下開展的區(qū)域空間合作不同,亞洲地區(qū)的環(huán)境較為復雜。以當前的情形看,尚不具備條件建立一個統(tǒng)一的亞洲空間合作組織,多個合作組織并存并互相競爭仍舊會是一個主要趨勢。其中,中國為東道國的政府間國際合作組織-“亞太空間合作組織”(APSCO)以及日本為發(fā)起國的空間機構合作會議-“亞太空間機構論壇(APRSAF)”之間關系的處理至關重要,是亞洲空間合作能否進一步擴大化的關鍵。
從亞空組織的角度看,應該采取更為開放的合作策略。亞空組織公約規(guī)定與非成員方的合作模式為建立“合作伙伴關系”②“亞太空間合作組織公約”,第24條(與其他實體的合作)。,自建立以后,亞空組織在對外合作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在與日本主導的亞太空間機構論壇合作方面,雙方雖然曾有合作的意向和共識并且也提出了避免競爭和發(fā)起重復合作項目的觀點③早在2009年,亞空組織就曾接見過日本宇宙航空開發(fā)機構(JAXA)的代表,JAXA代表也代表日本政府的立場提出希望避免兩個組織的競爭,努力促成APSCO與APRSAF在諸多領域的合作。APSCO meet with JAXA,available at:〈http://www.apsco.int/sitesearchOne.asp?ID= 68〉last accessed 24,09,2015。,但至目前為止,兩個機構之間尚未建立起健全的合作關系。從法律角度看,作為一個受到國際法管轄的政府間國際組織,亞空組織有能力參與各種雙邊的或者多邊的會議或論壇。鑒于亞太空間機構論壇并非一個受國際法管轄的主體,且參與論壇活動的主體性質(zhì)多元化,故而亞空組織對其活動的參與不應受到法律上的限制。事實上,許多亞空組織的成員國機構也是亞太空間機構論壇項目的參與者,并且,作為亞空組織前身的“亞太空間技術與應用合作多邊會議(APMCSTA)”也曾參與亞太空間機構論壇的活動[13],這為兩個組織進一步的合作與交流奠定了基礎。單從制定開放的合作原則角度看,亞空組織還有進一步加強的空間。除了公約規(guī)定的與非成員方建立合作伙伴關系之外,亞空組織還有必要在實踐中針對不同的合作方探索出其他的合作模式。歐空局的“總體性協(xié)議”的模式適用于那些政治、經(jīng)濟條件還不成熟的合作者,雖然這種模式有較強的歐洲烙印,但是考慮到亞空組織與亞太空間機構論壇東道國之間的關系,這種合作模式對于兩個組織之間的合作具有一定的啟示意義。
歐空局的建立依賴歐洲一體化的大背景,其成功的運行在很大程度上依靠有效的法律措施。作為不具備一體化優(yōu)越條件的亞洲地區(qū),如果想建立有效的保障區(qū)域空間合作組織,一方面需要尋求開展合作的新動因,另一方面則要結(jié)合本地區(qū)實際情況制定有效保障合作的法律措施。從國際空間活動的發(fā)展趨勢看,空間商業(yè)活動不斷凸顯的巨大利益會是促進空間合作的重要動因,而亞洲地區(qū)日益緊密的聯(lián)系以及不斷增加的共同利益將會是推動區(qū)域空間合作的另一個因素。在這樣一個背景下,結(jié)合亞洲地區(qū)的特殊性并學習歐空局法律措施的先進經(jīng)驗,是進一步促進亞洲空間合作的有效方法。
[1]BONNET M,MANNO V.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in space:the example of the European space agency[M].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94:3-12.
[2]MARCO F,ALEXANDER S.Experiences from and prospects for the ESA convention[J].German Journal of Air and Space Law,2015(2):288-309.
[3]STACIA E.Launching Europe:an ethnography of European cooperation in space science[M].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95:50,61-62.
[4]STEPHAN H,NIKLAS H.Preamble[C]//Hobe,Schmidt-Tedd,Schrogl,Cologne Commentary on Space Law(Volume I).Cologne:Carl Heymanns Verlag,2009:22.
[5]MANFRED L.The law of outer space:an experience in contemporary law-making[M].Martinus Nijhoff Publishers,2010:97.
[6]WULF K.The ESA convention and Europe’s security interests in outer space[J].German Journal of Air and Space Law,1994(2):203-223.
[7]KAZUTO S.Policy logics and institutions of European space collaboration[M].Burlington:Ashgate,2003:48.
[8]WOUWER F.European trajetories in space law[M].Brussels:Office for Official Publications of the European Communities,2008:51.
[9]STEPHAN H,MAHULENA H,JAN W.A coherent European procurement law and policy for the space sector:towards a third way[M].Berlin:Lit Verlag,2011:71-72.
[10]JEAN-PIERRE F,JEAN-YVES L.Commercial use of space in Europe:from a matter of independence to a matter of business [C]//Sa’id Mosteshar.Research and invention in outer space liability and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Leiden:Martinus Nijhoff Publishers and International Bar Association,1995:53-57.
[11]JAMES A.Space commerce[C]//Eligar Sadeh.Space politics and policy:an evolutionary perspective.Norwell: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2002:201-215.
[12]CATHERINE B.Cooperation and international agreements article XIV of the ESA convention[C]//ECSL.Legal aspects of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ESA and central and eastern European countries: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lloquium 11-12 September,1997:14-15.
[13]SETSUKO A.Regional cooperation in Asia relating to space activities(commentary)[C]//Proceeding of the Space Law Conference 2006:Asian cooperation in space activities a common approach to legal matters,2-3 August,2006:168.
[責任編輯:簫姚]
The Inspiration of the Main Legal Measures of European Space Agency (ESA)to the Space Cooperation in Asia
NIE Mingyan
(Institute of Air and Space Law,University of Cologne,Cologne 50923,Germany)
European Space Agency(ESA)ensures Europe’s independent status in space activities and at the same time promotes the economic and industrial development in Europe.By studying the background as well as the legal mechanism of ESA,one can see that in addition to the process of European integration which could be considered as the supportive factor of ESA’s success,another factor is the implementation of several important legal measures.And these legal measures are:affirming the(exclusively)peaceful use of outer space;focusing on spa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confirming the“fair return”principle;encouraging space commercialization and privatization;and authorizing freedom to the member states in cooperation as well as creating comprehensive cooperation forms with the non-member states.These successful experiences of ESA are meaningful to the space cooperation activities of the other geographic territories.As the only inter-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 for space cooperation in Asia,Asia-Pacific Space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APSCO)is established by learning from the legal measures of ESA.However,its achievements are unsatisfactory compared with ESA.In order to further the development of Asian space cooperation,APSCO should coordinate its legal measures based on considering the territorial particularities and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of ESA.
space cooperation;ESA;exclusively for peaceful purpose;“fair return”principle;space commercialization;APSCO
DF991
A
1009-3370(2016)04-0120-06
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6.0417
2016-04-13
聶明巖(1985—),男,博士研究生,E-mail:niemingyan@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