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國欣
【教學實踐】
片斷一:回顧、猜想
師:同學們,想一想你會計算哪些圖形的面積?
生:我會計算長方形的面積、正方形的面積。
生:我會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三角形的面積。
師:你知道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嗎?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是怎樣推導出來的?
生:我們把平行四邊形沿高剪開拼成一個長方形,長方形的長相當于平行四邊形的底,長方形的寬相當于平行四邊形的高,長方形的面積=長×寬,所以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用字母可以表示為S=a×b。
(根據(jù)學生所述,多媒體演示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師:誰又能說說怎樣計算三角形的面積?我們又是怎樣推導出來的?
生:我們把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拼出一個平行四邊形,三角形的底相當于平行四邊形的底,三角形的高相當于平行四邊形的高,三角形的面積相當于拼出平行四邊形面積的一半,所以三角形的面積=底×高÷2,用字母表示是S=a×b÷2。
師:我們運用轉化的數(shù)學思想推導出了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三角形的面積公式,要計算梯形的面積,也需要推導出梯形的面積公式。大家想試一試嗎?(板書課題:梯形的面積)
片斷二:操作驗證
師:聯(lián)系已學圖形面積計算公式,猜一猜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可能是怎樣的?可能與什么條件有關?
生:像平行四邊形一樣把一個梯形剪開。
生:像三角形那樣用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拼。
生:可能與底和高有關。
請同學們拿出自己準備的學具(一般梯形、直角梯形、等腰梯形等),分組探究,完成下表,驗證猜想。
提出要求:
1.做一做:利用手中的學具,選擇你所需要的梯形,或拼、或剪……轉化成一個以前我們所學過的圖形。
2.想一想:可以轉化成什么圖形?所轉化成的圖形與原來梯形有什么聯(lián)系?
3.說一說: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并嘗試推導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
(小組合作,操作、觀察、交流、填表,教師參與討論)
師:哪個小組先來說說你們的方法。拿著你的梯形到前面來說給同學聽一聽。
生:用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重疊)旋轉、平移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
生:如果是直角梯形,就拼成了一個長方形。
生:這個梯形面積是拼成的平行四邊形面積的一半。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等于底乘高,再除以2就是梯形的面積。
生:(結合演示板,邊演示邊講解)通過學習我們發(fā)現(xiàn)拼成的這個平行四邊形的底等于梯形的上底和下底之和,高等于梯形的高,每個梯形的面積等于拼成的平行四邊形面積的一半,因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所以梯形的面積=(上底+下底)×高÷2。
片斷三:深入探究
師:學習平行四邊形面積時,我們用割補的方法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能否仿照求平行四邊形面積的方法,把一個梯形轉化成已學過的圖形,推導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呢?
(學生動手操作、探究、討論,教師做適當指導)
師:說一說你是怎樣割補的?展示各種割補方法。
生:(方法1)——把梯形分成兩個三角形,求出每個三角形的面積,再計算出它們的面積和。
方法1(課件演示變化過程)
師:你這個方法挺好。這個小組是把梯形分割成兩個三角形來求梯形面積,真是些愛動腦筋的好學生。和他方法一樣的同學請舉手。誰的方法和他們的不一樣?
師:把梯形分成兩個部分,你能分別表示出兩個部分的面積嗎?
生:兩個三角形的面積分別是:上底×高÷2、下底×高÷2,再把兩個算式加起來,從而推導出梯形面積公式。
師:還有不同的方法嗎?
生:(方法2)——把一個梯形分成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分別計算出它們的面積,再求出它們的面積和。
方法2(課件演示變化過程)
師:大家看,這個小組的方法是把梯形分割成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來求,怎樣求它們的面積呢?
師:還有不同的方法嗎?
生:(方法3)——將梯形對折、使上、下底重合,沿折線將梯形剪開,就可以拼成平行四邊形。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底就是梯形的(上底+下底),高是梯形高的一半。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等于梯形(上底+下底)乘梯形的高的一半就是梯形的面積。
方法3(課件演示變化過程)
師:這個同學說得太好了。
生:(方法4),將兩個同樣的梯形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我們發(fā)現(xiàn)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底等于梯形的上底與下底的和,平行四邊形的高等于梯形的高,梯形的面積等于拼成的平行四邊形面積的一半。
師:還有許多辦法,我們可以在課后繼續(xù)研究這個問題。
【課后反思】
《梯形的面積》一課,是在學生掌握了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面積計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生已掌握了一定的學習方法,形成了一定的推理能力。為了充分利用原有的知識,本節(jié)課經(jīng)歷兩次活動,先小組合作探究方法,再小組合作推導梯形面積計算公式,從而獲得新知,給每個學生提供思考、表現(xiàn)、創(chuàng)造的機會,使他們成為知識的發(fā)現(xiàn)者、創(chuàng)造者,培養(yǎng)學生自我探究和實踐的能力。
1.動手操作,培養(yǎng)探索能力。
在推導梯形面積計算公式時,首先安排學生合作學習,放手讓學生自己利用前面的學習經(jīng)驗,動手把梯形轉化成已經(jīng)學過的圖形,并讓學生通過找圖形之間的聯(lián)系,自主從不同的途徑探索出梯形的面積計算方法。通過讓學生猜想可以把梯形轉化成已經(jīng)學過的什么圖形,再通過“拼、剪、割”的動手操作活動,看一看能轉化成什么圖形,然后思考討論:想想轉化的圖形與原梯形有什么關系?通過學生自主探索實踐活動,學生親自參與了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真正做到“知其然,必知其所以然”,而且思維能力、空間感受能力、動手操作能力都得到鍛煉和提高。讓學生主動操作、討論,在充分感知、理解的基礎上總結出梯形面積的計算方法,達成了教學目的。
2.求異驗證,培養(yǎng)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學生驗證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確時,鼓勵學生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以說促思,開啟學生思維的“閘門”,引導學生說一說、議一議,互相交流,達成共識,在此基礎上讓學生歸納出梯形面積的計算方法。通過“拼、剪、說”的活動過程,讓學生在活動中求異發(fā)散,在活動中發(fā)展,學生學得主動、扎實,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了學生的求異思維、創(chuàng)造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本課教學中,應比較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推理、操作探究及自主學習的能力。讓學生在拼一拼、剪一剪的過程中推理歸納,多種感官參與新知識的構建過程,既理解、掌握了梯形的有關知識,同時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求異思維的能力和獲取知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