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潔
寓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一部分,寓言以一種擬化的故事形式出現(xiàn)在語文教學中,它本身具有朦朧的神話色彩,它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充當著重要的角色。本文就寓言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作用,進行詳細的分析,得出寓言教學的真正教學意義。
一、寓言教學對人生的啟迪
寓言以擬人化的故事形式代入小學語文教學中,其中,主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作用就是為了吸引學生的眼球,讓學生能夠盡情投入學習當中,而寓言教學的加入,也明顯讓小學語文教學質量得到很大的提升。
比如說,在小學語文蘇教版的教學《螳螂捕蟬》這一個寓言故事中,講述捕食者的天性,為了專注捕食,而忘記自己也是被捕食者的一員,從而未能了解到黃雀就在自身的后面,給自己帶來潛在的危險。這個故事告誡學生在為生活做斗爭的時候,也要把一切危險排除在外,這樣才能在不顧一切奮勇向前時,不至于被其他危險所打敗。所以說,一個寓言故事就是一次人生的忠告,所有寓言故事都可能成為教學題材的一種,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利用寓言故事教學可以幫助教師教會學生人生哲理。
二、寓言教學提升小學生的想象力
由于有些寓言故事在講述的時候,摻雜一些神話色彩的元素在其中,使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不得不也運用這種教學的模式,來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這種教學方法也能夠提升小學生的想象力。為何呢?在小學語文教學《愚公移山》的寓言故事中,講述一個人為了想要把阻礙前行的山移走,帶領全家堅持不懈、一點一點地把山移走。而在真正的現(xiàn)實當中,很少有這樣的人有勇氣去用盡全部生命去做某一件事,所以,更需要在教學中談及這樣的事件,給予小學生人生的啟發(fā)。在最后的故事情節(jié)中,愚公堅持不懈的行為感動了上帝,上帝派仙人為愚公解決了擋在他們前行道路上的山,這樣具有神奇色彩的結局,是告訴小學生在人生中,一定要有信念,有了信念,才能有可能成功。這個寓言故事,采用了夸張的手法,但是同樣是告訴小學生在生活中要像愚公一樣,為了目標堅持不懈地去做好某一件事,才能不負這一生的使命,同時這樣具有神奇色彩的故事,給予小學生一定的想象空間,讓小學生學會在寓言故事中,不斷提高自身的想象能力。
三、寓言故事改造人的行為與思想
從許多的小學語文寓言教學故事中,可以得出,寓言故事可以給予人類思想,人一旦有了正確的思想、正確的方向,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少走一些彎路,為贏得人生而不斷努力艱苦向前。所以,在小學語文寓言教學中,寓言首先改變人的思想,從而改變人的行為,再到改變人的一生,最終達到小學語文教學的目的。
例如,在小學語文寓言教學故事《守株待兔》一文中,講述一個農(nóng)民在無意中發(fā)現(xiàn)一個飛快的兔子撞死在旁邊的樹上時,農(nóng)民開始不務正業(yè),等待兔子的再一次自我死亡,但是,世界上沒有這么多便宜而又不勞而獲的事情發(fā)生,一個人要懂得只有付出才能得到回報。所以,在寓言故事的最終結尾,農(nóng)民等不到兔子的再一次到來,而要接受被命運拋棄的制裁。從這個故事中,可以得出結論,人類只有在付出的時候才能得到回報,付出的少回報也有可能少,付出的多,回報相對應也會增多,告誡小學生不能夠不勞而獲,需要在人生的道路上,去不斷追求,不斷付出,才有可能成為人生的贏家,要相信:性格決定命運,但是,思想可以改變命運。
四、寓言教學可以提高小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
寓言故事中經(jīng)常采用擬人的手法,或者是夸張的手法,來講述故事發(fā)展的始末,并且這樣的寫作手法為寓言故事贏得了最高好評,使得寓言故事能夠如此吸引人心,觸發(fā)人類的真實情感,從而提高人類整體的文學素質。而且在寓言故事當中,也有許多成語或者俗語,小學生在學習的時候,也可以采用舉一反三的形式運用到生活中來或者寫作中去,使人生能夠更加自信,使文章更加優(yōu)美,從而提升個人的精神世界。并且在寓言故事中,常常出現(xiàn)一些優(yōu)美句,小學生也可以以此為本,把自身的文學素養(yǎng)推到一個更高的境界。從這些方面來講,寓言故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提高了小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使小學生在寓言故事中不斷成長。
通過對寓言故事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具體作用進行分析,得出寓言故事對小學生起到四個方面的作用:一為啟迪小學生的人生;二為改造小學生的思想行為,從而改變命運;三為提升小學生的想象能力;四為提高小學生的整體文學素養(yǎng)。從這四個方面,來達到寓言故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意義。
(作者單位: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qū)宋劍湖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