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系統(tǒng)地回顧和總結了國內(nèi)外財務困境預測領域中的主要成果和問題,并從五個方面進行較為深入地分析,最后提出兼顧利益相關者的財務困境預測框架和敏感性分析方法,力圖改進原有框架,豐富該領域研究。
【關鍵詞】上市公司;財務困境;預測;數(shù)據(jù)挖掘
財務困境預測研究是財務管理領域中的一個關鍵課題。Wanke等(2014)更指出,財務困境預測對上市公司、投資者甚至整個經(jīng)濟體都有著重要意義。
本文系統(tǒng)梳理了本領域的代表文獻,從財務困境定義、研究樣本設計、預測變量選擇、統(tǒng)計方法應用、預測精度判定方面對國內(nèi)外學者研究進行綜述,并分析、改進,最后提出兼顧利益相關者的預測框架和敏感性分析方法。
一、財務困境定義
Beaver(1966)指出了財務困境的重大影響,認為與破產(chǎn)、透支銀行存款、償付債券困難等存在直接聯(lián)系。Altman(1993)提出四大后果,并指出破產(chǎn)最接近財務困境的法律定義。Dong Yu(2012)量化了特征,即經(jīng)營困難、連續(xù)3年虧損、無法用現(xiàn)金償還到期債務并滿足日常支出。有鑒于國內(nèi)證券市場興起較晚,退市機制尚不完善,學者們大多選取“ST”上市公司作為標志。吳俊杰(2006)將“*ST”定義為陷入財務困境。
二、樣本數(shù)據(jù)設計
建立配對的健康公司樣本時,現(xiàn)有研究大多選取的控制因素為行業(yè)、會計年度和資產(chǎn)規(guī)模,并借此控制偏差。多數(shù)實證研究采用一一配對抽樣,可能把作為配對標準的因素排除;此外還可能造成兩類公司比例與總體中不一致,夸大正確率。Usai等(2009)增加了重復的隨機二次抽樣檢驗。
三、預測指標選擇
目前預測指標的選取處于探索階段,上述預測指標(表31)后,評價指標體系逐步形成了財務和非財務指標體系,引入股權結構(袁康來等,2009)、EVA(梁杰等,2011)、財務重述(王曉光,2014)等。
四、建模方法運用
(一)統(tǒng)計技術模型
Fitzpatrick(1932)首次采用單變量模型進行預測。Beaver(1966)提出了更完善的單變量模型。此后,Altman(1968)創(chuàng)建了多元變量模型;Ohlson(1980)用logistic模型預測。在國內(nèi)陳曉等(2000)首次將Logistic回歸引入。優(yōu)勢是模型易于理解使用;劣勢是樣本個數(shù)要求、線性形式處理非線性問題、處理定性指標能力弱。
(二)現(xiàn)代分析模型
Feng Yu Lin等(2001)將判別分析、Logistic、神經(jīng)網(wǎng)絡及決策樹模型組合建立了三類混合模型。姚靠華等(2005)用決策樹剪枝,肖鵬等(2009)用模糊支持向量機,拓展了現(xiàn)代分析模型的應用。優(yōu)勢是計算機進行大量數(shù)據(jù)處理、無需分布假設;劣勢是缺乏完整理論說明、過程無法明確確認。
五、預測準確率
由于使用的Logistic和Probit方法理論上不存在最優(yōu)分割點,故一類錯誤減少意味著另一類錯誤增加。學者們大多假定先驗概率為50%,而實際情況下不會陷入財務困境的概率高于陷入財務困境的概率,將健康預測為財務困境很有可能因投資者謹慎造成投資收益下降,其損失要遠小于反向的投資損失。
六、總結及重構設想
(一)財務困境定義
盡管兩階段劃分法有利于提高預測準確性,但未將利益相關者納入考量。而現(xiàn)代財務風險在企業(yè)及利益相關者間的傳導更容易,應放棄利益相關者行為外生的假定,在預測階段將其視為內(nèi)生。
(二)預測指標選取
惡化的財務比率是陷入財務困境的表現(xiàn)之一,直接原因是外界環(huán)境變化及經(jīng)營決策等。只有沿財務風險傳導路徑,尋找直接因素納入模型,才能真正提高預測力。
(三)模型具體設定
如果將財務困境范圍精細化,并加入利益相關者,構成的新框架并不排斥現(xiàn)有的建模方法,而是從經(jīng)濟過程出發(fā),同時嵌入利益相關者,財務指標地位相對下降。
(四)預測精度判定
研究中常假定兩類錯誤成本相同,以誤判率最小為原則建立準則,以預測精度高低來評價效率。而財務困境誤判為健康的代價遠高于健康誤判為財務困境,如何平衡并提升預測準確率,仍需討論。
(五)敏感性分析
需要對在利益相關者影響下的企業(yè)狀況在未來的變化進行預期,同時對影響進行敏感性分析,提高預測能力。
參考文獻:
[1]Beaver,W.H.Financial Ratios as Predictors of Failure[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1966,(21):322324
[2]Altman,E.I.Corporate Financial Distress:A Complete Guide to Predicting,Avoiding and Dealing with Bankruptcy[M].John Wiley,New York,NY,1993,(23):325328
[3]陳靜.上市公司財務惡化預測的實證分析[J].會計研究,1999,(04):3138
[4]吳世農(nóng),盧賢義.我國上市公司財務風險的預測模型研究[J].經(jīng)濟研究,2001,(6):4655
[5]吳俊杰.財務困境預測:數(shù)據(jù)挖掘方法的比較與運用[J].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21)
作者簡介:
彭曉敏(1993-),女,漢族,四川成都人,西南財經(jīng)大學會計學院,研究方向:會計理論與實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