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國法與習(xí)俗之間

      2016-12-24 11:47傅安輝龍澤江
      關(guān)鍵詞:習(xí)慣法習(xí)俗

      傅安輝+龍澤江

      摘要:在貴州省錦屏縣石引村劉光彬家藏文書中,有較多清代司法檔案。其中關(guān)于一座橋的建橋與毀橋的訴訟卷宗比較有代表性。查閱這些文書,發(fā)現(xiàn)架橋和毀橋都與當(dāng)?shù)匦叛隽?xí)俗有關(guān),而地方政府的判決更注重交通設(shè)施的維護,而不受民間信仰和風(fēng)俗習(xí)慣的影響。

      關(guān)鍵詞:清水江文書;黎平府;習(xí)俗; 習(xí)慣法

      中圖分類號:D92文獻標(biāo)識碼:A文章編號:1674-621X(2016)03-0077-06

      一、糾紛事件緣起

      黎平府開泰縣平秋侗寨至石引侗寨約有6華里距離。①①黎平府開泰縣平秋寨及石引寨均在今錦屏縣平秋鎮(zhèn)。 平秋集市,俗稱“平秋場” “平秋廠”,就設(shè)在兩寨等距離中間3華里處的山坳上。平秋集市的趕集者主要是距離九寨侗族社區(qū)較近的錦屏縣、天柱縣、劍河縣、黎平縣以及湖南靖州一帶的居民。平秋集市的民間貿(mào)易發(fā)達,物流集散頻繁。該集市山坳下有歸士溪,②②歸士溪,又名歸石溪,從石引侗寨地名便凹洼(田壩)流出,流往圭葉村后注入小江河。清朝末年和民國初年,在架有石橋的歸士溪往上的山坳上設(shè)有平秋集市,當(dāng)?shù)厝私小捌角飯觥被颉捌角飶S”。集市貨物充足,客商云集,貿(mào)易繁榮。 約有3米多寬,水深流急,難以蹚水過去。自古架設(shè)有橋連接溪水兩岸山道,此條用鵝卵石鋪就的山道是黎平府開泰縣經(jīng)九寨山脈往西通向鎮(zhèn)遠府劍河縣磻溪一帶的交通要道,為當(dāng)?shù)氐墓朋A道,也是劍河縣小廣、磻溪一帶以及開泰縣救民、救王、西月、仁里、彥洞、瑤白、九勺、采芹、仁豐、黃門等西部侗寨來平秋趕場的必由之路,也是九寨侗族社區(qū)往東通向黎平府和清水江下游木商碼頭王寨、卦治、茅坪等處的明清官道。所以,自古平秋寨民在這條山道的歸士溪處架設(shè)有木橋通過。

      清代同治十三年(1874年),石引劉姓人在歸士溪木橋旁邊修建保子孫命的兩塊石板并列的石橋一座。橋剛修好,平秋龍照光等以石橋傷犯龍神為由,就率眾將石橋毀壞,打斷一塊5米多長的石板。石引劉姓人與毀橋者交涉提出復(fù)修無果后,將此肇事者控告于黎平府開泰縣衙門。開泰縣衙門作出判決:將毀橋為主者龍云波收押,責(zé)令龍照光等人將歸士溪石橋修好后方可釋放龍云波。而龍照光等人詭計多端,只以木板架住,然后以王再科之名義向縣衙謊稱恢復(fù)了石橋,騙取當(dāng)?shù)卣懦隽她堅撇?。這就引起石橋橋主石引侗寨劉姓人的強烈不滿。光緒二年(1876年),時逢新縣長到任,石引侗寨劉姓人又將平秋龍照光、龍云波等人告上縣衙,要求公斷恢復(fù)石橋。平秋龍照光、龍云波等人自知情理難容,害怕再次受審,就于當(dāng)年(農(nóng)歷丙子年四月二十日,公元1876年5月13日)央請龍洪明、龔漢元、秦文洪、王厚元,并原中人陸林瑞、陸士太出面勸和了息。答應(yīng)自愿賠償損毀的石板錢十五千文,先由石引劉姓人親自架好,由龔漢元、龍洪明二人做中人擔(dān)保。石橋橋主石引侗寨劉姓人信以為實,抓緊時間開工將所剩的一塊石橋架設(shè)完畢,恢復(fù)了石橋交通,然后經(jīng)中人向平秋龍照光、龍云波等人兌現(xiàn)石橋費用錢十五千文,根本沒有拿到,方知是一場騙局。平秋毀橋肇事者不僅不兌現(xiàn)損毀、復(fù)修石橋的費用,而且還請中人——龔漢元插訟扛幫,無中生有編制理由,反告石引劉姓人到開泰縣縣衙,企圖賴掉所應(yīng)承擔(dān)的責(zé)任。石引劉姓人難以咽得下這口受害之氣,急于應(yīng)訴,于當(dāng)年農(nóng)歷閏五月前后多次呈交訴狀,強烈要求嚴懲刁棍龔漢元和平秋毀橋肇事者、賴賬者。于是,這場關(guān)于歸士溪石橋的糾紛演化成一場官司。

      二、橋主方控告理由

      石引侗寨劉姓人控告平秋侗寨毀壞保命石橋的訴狀文書有8件①①本文所引用文書原件均收藏于錦屏縣石引村劉光彬家,凱里學(xué)院圖書館及原生態(tài)民族文化研究中心保存了掃描件。 。

      橋主方第1件文書:

      為倚眾欺愚,藉端惡磕告懇差拘事:緣蟻寨與平秋乃系毗連之地,上通清臺,下達三江,路當(dāng)孔道。茅坪先人于卻肇立有木橋一座,以便行人而通商賈,數(shù)百余年無異,禍因苗匪蹂躪無存。幸賴仁恩稍竣,蟻等方回故里,每見客商以及牛馬由水經(jīng)過,蟻等不忍,同心捐資多金,另選石橋一架,以為萬古不朽,所費多金,工程員工刻意修造,已于本年正月十五日在先祖舊處建立,冤遭平秋慣行惡磕之龍新科,膽敢統(tǒng)率寨眾等糾集多人,于十六日膽敢將蟻新建石橋打斷,概行拆毀,憑客人全滕壽眼見可證。聲稱是伊地界,勒要多金,方準建立修造。竊此大道萬代流行,豈系伊地?蟻等出資造建,常聞藏寶之家,常有修橋鋪路,古之大理,□系伊界尚屬毗連,蟻雖費盡心機,花錢用米,工程不小,并未為過,即請苗白(瑤白)滾萬宗、黃悶王世賓、石引陸瑞林、平秋客長楊冬等理論,殊伊等磕詐情堅,仗倚人眾,一味恃橫不軌不休,惡言毒告,竊惡可作而法不可□,事可壞而美不可舉。(蟻)善心積福,反遭磕害,情切不已,為此告乞作主,賞準差拘嚴究,不然將來好事無人作矣!

      這件文書是石引劉姓人對平秋拆毀歸士溪石橋的控告訴狀。第一,指控平秋毀橋肇事者聲稱歸士溪架橋處是其地界而“勒要多金,方準建立修造”,不給錢就毀橋,此乃敲詐行為。第二,指控龍新科“統(tǒng)率寨眾”“將新建石橋打斷拆毀”,破壞了交通要道的設(shè)施。第三,指控龍新科等人的行為性質(zhì)是“倚眾欺愚” “藉端惡磕”“磕詐”。第四,將平秋慣行惡磕的龍新科統(tǒng)率寨眾破壞歸士溪石橋告上衙門,期待縣衙立案開庭嚴究。

      橋主方第2件和第3件文書系訴狀草稿。陳述劉姓人祖上打有架設(shè)石橋的石板,因戰(zhàn)亂災(zāi)荒,“數(shù)載未暇”,今遇“地方稍安”,“擇期光緒元年,農(nóng)歷甲戌年正月十五日辰時”將石橋修架,卻被平秋肇事者于第二天即農(nóng)歷甲戌年正月十六日將石橋拆毀。拆毀的理由是說架橋的地界是平秋的,“要錢方準修架”。石引劉姓人指出,斬橋“情同活殺”!因此,將毀橋肇事者告上法庭。

      橋主方第4件文書:

      具續(xù)稟石引寨民劉紹太、劉禹禎等為懇恩訊結(jié)以杜春耕事,緣蟻等以倚眾欺愚等情具控平秋龍新科等一案,應(yīng)宜候結(jié),曷敢煩續(xù)?情因蟻寨原與平秋毗連之所,至歸石溪乃往來必由之路,先人修架橋梁,自古至今由來久矣。并非后龍過脈,亦非驚犯之處。近因苗匪蹂躪,蟻于本年正月仍在先祖建橋舊處修架石橋永遠不朽,亦屬好事。殊伊等仗倚人眾,膽敢私行打斷,并將石木二橋一概拆毀。以為蟻等爭占地步,經(jīng)中理論不清,是以具控案下。昨蒙堂訊,早悉奸謀,應(yīng)將伊等押候,諭令所毀石橋架起,方準開釋。無如伊等口應(yīng)心違,不肯修架石橋,原差可質(zhì)。今伊等限期已至,走趕之人均已到齊。茲值春耕在邇,懇恩訊傳,押追伊等將石橋架起,永垂不朽,以便行人。頂祝公侯萬代。將此續(xù)乞青天大人臺前作主,訊結(jié)施行,沾恩不朽。

      根據(jù)文書內(nèi)容,這件文書應(yīng)該寫于光緒二年(1876年)春季。頭年正月毀壞的石橋,至此已經(jīng)逾1年,縣衙也已開庭判決平秋當(dāng)事人恢復(fù)石橋。又到春耕季節(jié),沒橋很不方便生產(chǎn)。所以,這件文書是針對剛剛裁決的情況,再次呈交訴狀,要求官方向肇事方催辦執(zhí)行。

      橋主方第5件文書:

      具續(xù)稟石引寨民劉紹太等為以杜春耕懇恩訊結(jié)事:緣蟻等以倚眾欺愚等情具控平秋龍新科等一案,應(yīng)宜候結(jié),曷敢煩續(xù)?情因蟻寨原與平秋毗連之所,至歸石溪乃往來必由之路。先人修建橋梁,自古至今由來久矣。并非后龍過脈,亦非驚犯之處。近因苗匪蹂躪,蟻于本年正月十五仍在先祖建橋舊處建立石橋以為萬古不朽。殊伊等仗倚人眾,膽敢私行打斷,并將石木二橋一概拆毀。以為蟻等爭占地步,經(jīng)中理論不清,是以具控案下。昨蒙堂訊,早悉奸謀,應(yīng)將龍云波押候,諭令仍將石橋架起,方準開釋。無如伊等口應(yīng)心違,不肯修架石橋,原差可質(zhì)。今伊等到齊,實意一緩二漫,有害蟻等在轅久候,盤費維艱,眼見欺蟻忠厚。顯然修橋鋪路,古之常理,兼系好事。今伊等將木石二橋拆毀,非只害蟻等一寨,而農(nóng)工商賈來往不便。若不懇恩押追究結(jié),恐后蟻等回家定遭毒害,只得續(xù)乞。

      第5件文書和前面第4件文書大同小異,請求縣衙加緊裁決,督辦執(zhí)行。這時,縣衙已經(jīng)開庭判決平秋當(dāng)事人恢復(fù)修架所毀石橋。石引劉姓人的代表坐在縣城,顯然是等待縣衙將雙方召集在一起進行協(xié)商落實裁決后的執(zhí)行事宜。又到春耕季節(jié),沒橋很不方便生產(chǎn)和“農(nóng)工商賈來往”,看到平秋毀橋肇事者散漫不理睬的態(tài)勢,擔(dān)心裁決難以兌現(xiàn)。所以,呈交這件文書要求官方催辦執(zhí)行,表達了四點意愿:一是為了避免被告者“口應(yīng)心違不肯修架石橋”應(yīng)將毀橋為首者收押;二是要求限期架設(shè)完石橋后才放人;三是要求盡快落實減少停留縣城的時間以節(jié)約盤纏。

      橋主方第6件文書:

      具續(xù)稟石引寨民劉永通、劉金太、劉宇清為插訟包攬逞刁扛幫續(xù)懇嚴究事:緣蟻石引先人于歸士溪建立保命石橋一架,永垂萬古,以便往來,歷多年所,毫無他異矣。于舊歲有平秋龍照光等倚眾橫行,聲言此橋傷犯之語,伊等前后左右石板修架并不傷壞龍神等,何以竟敢統(tǒng)率多人將石橋打壞?經(jīng)中劉林瑞等理講不清,以致具控倪主案下,蒙將為主之龍云波押候,飭將石橋修好,方準開放。無如伊等奸詭百出,遂盜王再科等之名捏詞蒙蔽倪主,只以木板架住,害蟻等屈抑未曾具結(jié)。今幸恩星榮任,是蟻等撥云見日,乃以賄串陷害等情復(fù)控伊等于仁天案下,應(yīng)候公斷。伊等自知情虧畏審,遂于四月二十日央請龍洪明、龔漢元、秦文洪、王厚元,并蟻等原中陸林瑞、陸士太勸蟻等和息。伊等自愿賠償石板錢十五千,勸蟻等架好,伊等完案銷票。是龔漢元、龍洪明二人擔(dān)代,蟻等信以為實。將石橋架完,又被二人于中抵抗,不惟不補,膽出名包告。竊蟻等新舊幾年并未見有龔漢元之名在場,亦未請伊作中,伊乃更我保長,與伊何干?何敢出名包告?害蟻等興訟,□天金心,守候日久,有誤春耕,統(tǒng)由龔漢元插訟扛幫之禍也。只得懇乞大人臺前作主,懇將刁棍龔漢元嚴究施行,沾恩不朽。

      光緒二年閏五月

      橋主方第6件文書是石引劉姓人對插訟扛幫的訟棍龔漢元、平秋毀橋肇事者控告訴狀,系正式文本抄存件。第6件文書說明了歸士溪石橋糾紛的緣起和控告了平秋毀橋肇事者、賴賬者及插訟扛幫的訟棍龔漢元。橋主方第7件文書是石引劉姓人的訴狀草稿,與第6件文書僅有個別文字的差別。

      橋主方第8件文書:

      具續(xù)稟石引寨民劉永通等為賄串陷害事:緣蟻等以眾欺愚等情具控龍照光等一案,應(yīng)宜候結(jié),曷敢煩續(xù)?情因蟻寨與平秋乃系毗連之所,歸石溪原屬必由之路,自古修架子孫保命橋一座,以便行人往來,并無異言。因為路當(dāng)孔道,牛馬品水經(jīng)日過,上通清臺,下達洪江。木板各年各換。不幸咸豐伍年劉勝國、劉勝義、劉勝安等下三江、卦治、打巖堂修有石板二塊,每塊長有一丈五長,寬有二尺六寸,花費工成(程)不少,若還自古,不有子孫之橋,為之何存?打有石板,現(xiàn)在咸豐六年討與地方八十余名盤之石板,通地人人皆知。平秋惡等何得捏與道光年間,明至捏害蟻等。因為清臺苗匪蹂躪,到處驚慌,石板工成(程)浩大,長來等候太平慢慢修架。又到同治拾叁年以來,蒙成天恩,地方也得安然。果于正月十五日,依然石板修架,萬古不朽,一系好事。十六日逢場之日,依然石木二橋各步各行。誰知眾等惡心不改,十六日下半天仗倚人眾,膽敢擅將蟻等石橋拆斷。惡見事不好,連夜自將木橋拆壞,不知何故。十七日,蟻等當(dāng)時請地方鄉(xiāng)團理論惡等石木二橋拆斷所為何事。惡等坐視不理,反將捏與蟻等拆橋架橋,世間斷無此理。若還后龍過脈,何不倘付理講明,至欺于良善。蟻等若不具控,永遠子孫之橋難丟(久)。今年以來,蒙成地方改為,惡等依然還與石板修架,又復(fù)天柱龔漢元唆哄,惡等若還有□打與石拆還,蟻等□與姓龔一人抱園(怨)。新舊已年,原彼(被)二告并不關(guān)礙姓龔之事,為之何存在城起案,明至躪梱刁唆,一害未了,二害又生。自古修橋鋪路,古之常理,并不為過。今彼惡等拆斷,非至害小一家,日害農(nóng)工上下往來,不便由來久矣!若不懇追究治,恐后蟻等回家,定遭毒害。只得續(xù)乞青天大人臺前作主,嚴究以安良善施行,沾恩不朽。

      這件文書申訴平秋集市山坳下的歸士溪地理位置的重要,乃交通孔道,自古修架有子孫保命木橋。但是,交通要道來往行走的人多,木橋損耗大,木板各年各換,非常費力。接著,陳述架設(shè)石橋的艱難、毀橋的經(jīng)過和訴訟的反復(fù)。咸豐五年(公元1856年)石引劉姓人下到清水江邊打巖塘修有石板2塊,每塊長有5米多長,寬有近1米。咸豐六年(1857年),將石板運到歸士溪木橋處,等候修架。因地方戰(zhàn)亂,一等就等到同治十三年(1874年)正月十五日才把兩塊并列的石橋架起,眾人歡呼石橋萬古不朽。第二天是甲戌年正月十六日逢趕場之日,依然石木二橋各步各行。不料當(dāng)天下午平秋人膽敢將石橋拆斷,又在夜間將木橋拆除。甲戌年正月十七日,石引劉姓人請地方鄉(xiāng)團向平秋當(dāng)事人詢問何故拆斷石木二橋?平秋當(dāng)事人坐視不理,反而誣蔑是石引劉姓人自己架橋拆橋,誣告到縣衙。承蒙縣衙賢官恩星明斷,判決平秋當(dāng)事人將損壞的石橋重新架設(shè)。但是,執(zhí)行中產(chǎn)生以修復(fù)木橋謊稱修復(fù)石橋、欺詐縣衙放人的惡劣情節(jié),所以要求將制造事端的訟棍龔漢元繩之以法。

      三、肇事方申訴理由

      平秋侗寨毀壞石橋肇事者反告石引侗寨劉榮太、劉紹太等架石橋破壞風(fēng)水等訴狀文書,現(xiàn)存于劉開厚家族后裔劉光彬之手的僅有2件。肇事方的文書少見,一是劉開厚與橋主方石引劉姓人是本家,當(dāng)時作為肇事方的平秋毀壞石橋的肇事者不信任九寨總理劉開厚,應(yīng)訴或先訴的訴訟文書都不呈送九寨總理官邸備案,而直接呈送到開泰縣衙門或黎平府衙門,只有少數(shù)經(jīng)過劉開厚之手的訴狀才得以抄存下來;二是作為肇事方率眾毀壞了石引劉姓人的石橋,他們無啥可急,只是應(yīng)對橋主方而已,所以,也不會撰寫較多的訴狀投送到衙門。完全不像橋主方那樣急著要重建石橋,要嚴懲肇事者,不僅訴狀多,催辦的文書也多。

      肇事方第1件文書:

      為拆橋架橋計圖謀占反行誣告訴懇劈究事:緣石引寨地棍劉紹太、劉榮太等捏以倚眾欺愚、藉端惡磕等情,誣控蟻等在案,理合訴明。竊蟻等平秋地方自開辟以來,先人在于廠腳小溪架有小木橋一板,以便行人往來。此處乃地方后龍過峽之處,先輩父老疊請名望堪輿看視,不宜架石橋,只宜架木板,免壞龍神,有傷風(fēng)水。若可架石橋,此小小溪溝不過有四五尺寬,漫說用石板架是砌石墩橋,蟻等平秋有百十余家則早已修砌矣!與伊石引寨何干?況由此橋而過去至伊等石引尚有五六里之遙,地方先人在于栗樹坳建有石屋土地祠一座,以為界限。以上是石引地方,以下是平秋地方,地土山場各管各業(yè),自古至今相安無事。不意于道光廿五年伊等地方先人打有石板二塊架于蟻等后龍過峽之處,傷壞龍神,地方人民不安,蟻等先人請人看出,經(jīng)中向伊寨理講,伊等先人自知理屈,將石板抬開。蟻等先人仍用木架起,請師招謝龍神,地方始得安靜。厥后疊壞疊修,與伊等毫無干涉。不料有石引地棍劉開顏、劉喬安、劉金枝、劉紹太等欺蟻等愚弱,膽敢于本年正月十四日夜暗將蟻等木橋拆去,又將伊等先人于道光廿五年所打之石板架于此處,計以為將來爭占山場地土之階。蟻等知之,不獨恐伊等藉此進步爭占地界,誠恐傷犯龍神,地方人民不安,當(dāng)請魁膽王開吉、客民李九保、楊東、吳宏等向伊等理講,伊等坐視不理,蟻等只得將石板抬開。殊伊等計在不害不休,按(暗)將石板打斷,希圖磕害,反控□□控案下,先發(fā)制人,此豈為善作法者哉!似此計圖謀占,若不訴懇劈究,將來受害無休。為此訴乞作主,賞準電劈戾究,除惡安良,頂祝不朽。

      這件文書陳述事由如下:

      第一,修架石橋有傷風(fēng)水,壞龍神。平秋侗族先人很早就在歸士溪(歸石溪)架有木橋一板,以便行人往來。為何不架石橋?理由是“此處乃地方后龍過峽之處”“不宜架石橋”,否則,“有傷風(fēng)水”“壞龍神”。

      第二,修架石橋的歸士溪地段屬于平秋侗寨的地盤。歸士溪(歸石溪)木橋距離石引尚有五六里之遙,先人在歸士溪(歸石溪)木橋往石引方向路段約半里路的“栗樹坳建有石屋土地祠一座”,以為兩寨之“界限”,土地祠以上是石引地方,以下是平秋地方,地土山場各管各業(yè)。

      第三,第一次架設(shè)石橋就曾經(jīng)被拆除過。道光廿五年石引侗寨劉姓先人打有石板二塊架于歸士溪后龍過峽之處,算是第一次架設(shè)石橋,因為傷壞龍神,地方人民不安,平秋先人向石引侗寨交涉,石引劉姓先人自知理屈,將石板抬開。

      第四,恢復(fù)架設(shè)木橋和招龍之后地方平安無事。平秋侗寨先人仍用木枋架橋,請師招謝龍神,地方始得安靜。厥后疊壞疊修,均為木橋。

      第五,石引劉姓人恢復(fù)架設(shè)石橋目的是為了將來爭占山場地土打下基礎(chǔ)。石引地棍劉開顏、劉喬安、劉金枝、劉紹太等人率眾于光緒元年(1875年)正月十四日夜,暗將歸士溪木橋拆去,又將其先人于道光廿五年(公元1846年)所打之石板架于此處,這是石引劉姓人第二次架設(shè)石橋。目的何在?是想為將來爭占山場地土作鋪墊,藉此進一步爭占地界。

      第六,平秋眾人拆除石引劉姓人石橋遭暗算。平秋侗寨誠恐傷犯龍神,地方人民不安,請來魁膽侗寨王開吉、客民李九保、楊東、吳宏等向石引劉姓人說明不準架設(shè)石橋的道理,石引劉姓人坐視不理,在這種情況下,平秋眾人只得將石板拆除,就是將架設(shè)好的石板抬開,放到一邊去。卻被石引劉姓人暗將石板打斷,加害是平秋人拆橋時所為,并且先發(fā)制人,誣控在衙門案下。

      根據(jù)以上理由,這份訴狀明顯表達了應(yīng)訴的意愿:懇求當(dāng)?shù)卣槊髡嫦?,尊重民間信仰習(xí)俗,妥善地公正地作出裁決。

      今天我們來解讀這份訴狀,里面有值得懷疑的地方。第一,說歸士溪架石橋處到石引侗寨就有五六華里之遠,實際距離最多不超過四華里,顯然夸大了平秋石引兩寨的距離。第二,說石引劉姓人架設(shè)石橋的目的不是為了信仰保子孫命與交通,而是為了將來爭占平秋侗寨的山場地土打下基礎(chǔ)。這是猜想,證據(jù)不足。第三,說發(fā)生拆除石橋的糾紛后,石引劉姓人暗將石板打斷,加害于平秋人,這更值得懷疑。石引劉姓先人從40華里遠的清水江邊打巖塘打造購買2塊5米多長的石板,動用80多人的勞力,經(jīng)過數(shù)天的長途沿江過岸、爬山上坡搬運,才將石板從江邊弄到九寨高坡的歸士溪來架橋,為這兩塊長長的石板,石引劉姓人花費了巨大的人力財力,從哪方面想他們都舍不得毀壞的。值得懷疑的倒是平秋肇事者所為,因為他們率眾拆橋時灌輸了石引劉姓人架設(shè)石橋一是破壞了龍脈風(fēng)水;二是要來爭霸平秋的地盤,眾人聽了情緒非??簥^,極為憤怒,很有可能把石板打斷。

      肇事方第2件文書:

      為占橋圖地懇究陰惡事:緣蟻等平秋場腳阻隔溪流,先人始架橋梁,曾經(jīng)堪輿採看,不宜架石,有礙地方,自來用木修橋,壞則更換,以便往來。兼開辟之始,對河田土直至石土地祠為界,均屬蟻等祖業(yè),相傳迄今,世守?zé)o異。道光年間,有石引居民冀圖侵占,暗行更造。經(jīng)蟻等先輩阻止,石片遺棄橋旁。迄亂后老成凋謝,石引地棍劉紹太等復(fù)起陰謀,恃強估架不遂,控經(jīng)前主倪案下,展將隱曲訴明,蒙斷仍歸蟻等修造,一則不沒先人善緣,一則杜絕后人爭占,飭令具結(jié)。殊惡等侵占情堅,抗匿不遵,復(fù)有今日之訟。竊伊如果心存利濟,何必拆橋架橋!他處不少溝渠,似此情形詭異,明借架橋以掩人目,實企占地以遂己私。且對溝田土,歷系蟻等納糧,現(xiàn)惡橋未架成,先膽揚言系伊地界。一旦墮其奸計,將來年堙代遠,有口難分。否則,同一架橋,何分彼此?誠恐讓情失理,后患無休。用是縷析下情,合詞訴乞作主,察究劈斷,杜陰謀而懲險惡,地方頂祝不朽。

      這件文書陳述事由如下:

      第一,修架石橋有礙地方長治久安。第二,修架石橋的歸士溪地盤屬于平秋侗寨的耕管祖業(yè)。第三,道光年間石引劉姓人第一次架設(shè)石橋就曾經(jīng)被拆除過。第四,這次石引劉姓人第二次架設(shè)石橋又被平秋民眾拆除,石引劉姓人上訴衙門后,地方政府?dāng)鄽w平秋修造,這要表示感謝政府:因為這一裁斷確認了歸士溪地帶的主權(quán)歸平秋侗寨,既不沒先人修橋善緣,又能杜絕后人爭占地界。第五,石引劉姓人架設(shè)石橋的陰謀已經(jīng)昭然。石引劉姓人一再為了重修石橋打官司,目的并不是為了交通善事,而是為了將來爭占山場地土打下基礎(chǔ)。“如果心存利濟,何必拆橋架橋!”“明借架橋以掩人目,實圖占地以遂己私”,現(xiàn)惡橋未架成,石引劉姓人先揚言歸士溪架橋處“系伊地界”。一旦允其架橋,將來“年堙代遠,有口難分”,“后患無休”。斷歸平秋修造歸士溪之橋,能夠杜絕石引劉姓人的占地陰謀而懲處其險惡用心。

      四、當(dāng)?shù)卣枚?/p>

      (一)開泰縣衙門的第一次裁定

      特遵準批候訊,仰原差送審狀稟特遵批。修橋鋪路本系好事,龍新科等何故藉端磕作,如果屬實,阻人為善之心,情殊(屬)可惡!候差提訊究。

      這件裁決文書,是在橋主方第5件文書、肇事方第1號文書呈上后,開泰縣衙門開庭審理作出的立案調(diào)查批示。第一,特遵批準立案候訊;第二,認定橋主方石引劉姓人的架設(shè)石橋“本系好事”;第三,認定肇事方平秋拆毀石橋肇事者龍新科等人的毀橋行為是“藉端磕作”,屬于敲詐性質(zhì),“何故”敲詐?要立案調(diào)查;第四,倘若“藉端磕作”屬實,那行為就是很可惡的;第五,衙門決定派出差役去將被告押來提訊。這一批示,說明地方政府對于破壞交通的案件特別重視,對于“修橋鋪路”的善舉給予充分肯定,對于“藉端磕作”而毀橋妨礙交通的肇事行為要徹查,一旦確認屬實,決不放過。

      (二)開泰縣衙門的第二次裁定

      查歸士溪原有木橋以便行人,今春石引劉姓另架石橋亦是好事,何以平秋之人將二橋拆斷?殊屬居心不良,可惡已極,本應(yīng)重責(zé),姑從寬。令平秋之人將橋修好,以便行人。龍云波系為首之人,應(yīng)押候。候?qū)蛐藓?,方準開釋。

      這件裁決文書,是開泰縣衙門在對毀橋事件調(diào)查核實之后經(jīng)過審訊最終所作出的真正意義上的裁決。第一,認定橋主方石引劉姓人架設(shè)石橋“是好事”,行善舉;第二,對于肇事方指控橋主方架設(shè)石橋破壞風(fēng)水,有傷龍神,企圖通過架設(shè)石橋為以后霸占歸士溪架橋處的地盤作鋪墊不予采納;認定肇事方“平秋之人”拆毀石橋的行為性質(zhì)惡劣,純屬“居心不良,可惡已極”;第三,這樣惡劣的毀壞橋梁妨礙交通的案件,“本應(yīng)重責(zé)”,考慮到“平秋之人”乃少數(shù)民族村寨之人,不懂國家交通法規(guī),單憑當(dāng)?shù)氐拿耖g信仰和懷疑對方借架橋霸祖業(yè)而毀壞橋梁,“姑從寬”。第四,責(zé)令平秋毀橋肇事者重修石木二橋,以恢復(fù)正常交通;第五,將平秋毀橋為首之人龍云波押往衙門監(jiān)候,待木石二橋修好之日方予釋放。

      這一裁決,說明地方政府處理有關(guān)交通的糾紛案件非常有力度。責(zé)成肇事方恢復(fù)重建所毀之橋,并將肇事為首者關(guān)押,待橋修好驗收合格之后才放人,橋修不好就不放人。這樣的裁決務(wù)實、有效,利于執(zhí)行。裁決不受當(dāng)?shù)孛耖g信仰和風(fēng)俗習(xí)慣的影響,也不受原告和被告雙方陳述理由的左右,而是從穩(wěn)定大局出發(fā),充分肯定修橋鋪路的善舉,堅決遏制破壞民間交通設(shè)施,維護民間交通秩序??偟膩砜?,裁決做到客觀公正,合情合理。因此,這一破壞交通案件的處理,充分顯示了當(dāng)時地方政府治理地方和維護交通的執(zhí)政智慧。

      (三)開泰縣衙門的第三次裁定

      這一次裁定是最后一次裁定。這一次裁定民間傳說較多,但是沒有見到遺留下來的文書證據(jù)。我們在平秋侗寨和石引侗寨深入調(diào)研,只聽到大同小異的裁定傳說,而未見關(guān)于這一次裁定留下的任何蜘蛛馬跡。但是,石引侗寨劉姓人的后裔,多人證實他們的祖上確實得到了公正的裁決。這一次的裁決,時間大約是在光緒二年(1876年)即農(nóng)歷丙子年的年底。石引劉姓人的后裔劉乾根、劉生良說:當(dāng)時黎平府開泰縣縣衙親自派有差役到歸士溪架橋處現(xiàn)場調(diào)查取證,確認:第一,平秋毀橋肇事者違抗縣衙裁決,竟然以修復(fù)木橋謊稱修復(fù)了石橋而騙取釋放毀橋為首者龍云波;第二,平秋毀橋肇事者為了免除第二次庭審所承擔(dān)的罪責(zé),騙取石引劉姓人私了,承諾自愿賠償所毀石板錢十五千,叫石引劉姓人把石橋重新架好后付款,還請龔漢元、龍洪明二人擔(dān)保。等到石引劉姓人把剩下的一塊石板和原來備用放在一邊的一塊石板并列起來架設(shè)完畢石橋后,找龔漢元、龍洪明履行中人擔(dān)保職責(zé),向平秋毀橋肇事者索要款項款額時,不僅得不到款額,還被龔漢元為首誣告。根據(jù)以上兩個事實,縣衙做出決定:第一,重新收監(jiān)毀橋為首者龍云波。第二,將弄虛作假的訟棍龔漢元收監(jiān)兩年。第三,平秋毀橋肇事者賠償石引劉姓人錢二千七百文,其中賠石板錢一千五百文,支付修復(fù)石橋工錢一千二百文。

      這一次裁決之所以沒有在劉開厚這位九寨總理那里留下判決文書文本,在石引劉姓人那里還有一種說法,就是認為這次裁決不能叫新的裁決,而是對上次裁決的徹底執(zhí)行。所作出的裁決,都是以石引劉姓人呈上的訴狀理由和現(xiàn)場調(diào)查為依據(jù),由縣衙決定,由差役到歸士溪石橋現(xiàn)場逐條落實,均沒有經(jīng)過劉開厚之手,所以在劉開厚家族的后裔那里也就沒有第三次裁決的文書之類遺留下來。傳說當(dāng)時龍云波和龔漢元都害怕被押往縣城投入監(jiān)獄,向縣衙差役表示愿意交贖罪保證金。根據(jù)他們的意愿,差役匯報到縣衙獲準,他們實際上也就免除了去坐牢。這次裁決,由于執(zhí)行力度大,真正達到彰善舉懲惡行,伸張了正義,維護了地方交通設(shè)施和秩序。

      [責(zé)任編輯:吳平]

      猜你喜歡
      習(xí)慣法習(xí)俗
      習(xí)慣法在中華法文化中的地位和價值
      少數(shù)民族法制建設(shè)中習(xí)慣法因素的整合
      習(xí)慣法的局限性和存在價值
      現(xiàn)代商人習(xí)慣法在我國仲裁適用中的缺陷
      少數(shù)民族習(xí)慣法略論
      石嘴山市| 汨罗市| 临西县| 四会市| 惠水县| 留坝县| 白朗县| 丰顺县| 公主岭市| 彰武县| 宣威市| 潮安县| 班玛县| 承德县| 湖州市| 黔江区| 永定县| 阜新市| 什邡市| 新巴尔虎左旗| 黄浦区| 岱山县| 喀喇沁旗| 临沧市| 乌拉特后旗| 绥阳县| 辉县市| 阿瓦提县| 临泉县| 马关县| 兴义市| 五河县| 保靖县| 香港| 万州区| 出国| 吉林省| 象山县| 龙州县| 宜君县| 绥芬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