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啟賓
直到今天,在撫順市新賓滿族自治縣,仍然流傳著許多有關大清龍脈的傳說。
傳說有一天,大明萬歷皇帝正在金鑾殿上尋歡作樂,突然發(fā)現(xiàn)東北天空一片騰騰紫氣,像來自關外的股股殺氣。風水先生預測東北地區(qū)出現(xiàn)了真龍?zhí)熳?,于是萬歷皇帝就派了大批風水先生到遼東破龍,一共破了99條龍。
努爾哈赤在赫圖阿拉城建都后,開始南征北戰(zhàn),掠城占地。明王朝看到斬斷龍脈仍然壓不住努爾哈赤的鐵騎,于是派出了重兵圍剿。在離赫圖阿拉城以西80千米外的薩爾滸村,展開了決戰(zhàn)。努爾哈赤帶領他的八旗子弟,從地處長白山余脈的都城赫圖阿拉,像猛虎下山一樣撲向遼沈平原,進逼山海關,最終他的子孫們進入山海關內(nèi),攻破北京城,坐上了紫禁城的龍座。
大清皇室的祖陵——清永陵,位于新賓滿族自治縣永陵鎮(zhèn)。清太祖努爾哈赤的遠祖、曾祖、祖父、父親和他的叔父、伯父被埋葬在這里。清王朝在關外有三座皇陵,由于清永陵輩分最大,從而被稱為關外第一陵。
在確定自己的都城和皇家陵寢的時候,每一個朝代一般都要請風水先生相地,這似乎是中國古代的定制。按照風水理論,最吉利的地方就是龍脈所在地。所謂龍脈,一般就是指脈脈青山,但是這個必須有那種一往無前的精神,那種氣勢磅礴的勁頭,體現(xiàn)出一種符合龍的性格和要求的那種威武的氣勢。然而,似龍狀的山脈到處都有,到底哪里才是大清龍脈真正的所在地呢?
老人們講,明朝破龍脈有兩種辦法:一是在龍頭部位,建塔或者修廟把地氣壓?。灰皇强除埐弊犹酏埥?,把龍脖子部分挑上壕,一般是在寬六七尺、深五尺左右的壕溝里,然后在晚上用馬糞將它漚著,這樣就把這個龍脈給破了。在龍脖子的部位把壕一挖,就等于把龍脖子給挖斷了,地氣一破,活龍就變成死龍了。
新賓縣境內(nèi)發(fā)現(xiàn)了十幾座被人工挖過壕溝的山,這些山無一例外有一個相同的名字——龍頭山。有人認為這些壕溝是防火道,但是防火道一般比較淺,比較寬,而這些溝比較深,比較窄。由于它們跟山脈是垂直方向,有水它就流走了,因而它們也不是生產(chǎn)隊農(nóng)民做灌溉用的渠道。這些壕溝就是砍斷龍脖子,斬斷龍筋的壕溝。
坐山是風水的根基,是龍脈的象征。當?shù)匾恍┥狭四昙o的村民說,當年明朝派人到東北來斷了龍脈,只斷了99條,漏了一條龍,這就是今天清永陵后面的坐山——啟運山。啟運山是一條懸龍,據(jù)說努爾哈赤正是得了這條懸龍的保佑,最后他的子孫們才得到了天下。
為了保護這片龍興之地,清廷把龍脈的保護范圍擴展到了現(xiàn)在整個遼寧省的范圍。1644年,清世祖入關,在北京坐穩(wěn)江山后的大清皇帝不忘祖宗,從康熙到道光,先后有4位皇帝9次來永陵祭祖。
為了保護龍脈不被破壞和侵犯,清王朝在關外專門修筑了一條長1300余公里的柳條邊墻。
據(jù)史料記載,柳條邊是挖壕溝,而不像長城采取筑墻的方式。壕溝一般深8尺寬8尺。從壕溝里取出的泥土在溝上再堆成高3尺的土堆,然后在土堆上每隔5尺栽三棵柳樹,柳樹之間用繩連接,就形成了柳樹的墻,史稱柳條邊。在柳條邊保護圈內(nèi),清廷派有重兵保護,不得進行大規(guī)模的開發(fā)和生產(chǎn)。這使得遼寧一帶出現(xiàn)了城敗地荒、人煙蕭疏的凄涼景象,社會發(fā)展也陷于停滯的狀態(tài)。
或許是一種巧合,1901年,清王朝迫于國力衰竭,對怕挖斷龍脈而禁止采掘的撫順煤炭下發(fā)了開采令。不幸的是,10年后的1911年,大清王朝就永遠退出了歷史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