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建霞
(江蘇省無錫市市北高級中學,214045)
?
認知風格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初探
朱建霞
(江蘇省無錫市市北高級中學,214045)
認知風格是個體在長期的認知活動中形成的穩(wěn)定的心理傾向,表現為個體對一定的信息加工方式的偏愛,其中包括兩個基本方面:一是指個體在知覺和學習中處理信息的方式;二是指個體對認知作出反應而使用的各種策略,它對高中數學教學實踐有一定指導意義.教學中,筆者借助現代信息技術(PPT、Flash、電子白板、Smartboard),對學生的認知風格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做了初步嘗試.
數學教學中存在這樣現象:不同學生對該科目會表現出不同的偏好性,自然也造成成績的差異.追尋該現象背后的原因,我認為除了學生的智力因素和努力程度,以及學習方法的好壞之外,還存在一個非常重要且容易被忽視的因素,那就是認知風格的差異.
對收集的有效數據進行分析,測算出每位學生的六種認知風格的得分情況,并對每種認知風格,分別統(tǒng)計出偏愛、較少和幾乎沒有的學生占整個學生的比例如下表:
偏愛較少幾乎沒有視覺型28.57%67.14%4.29%聽覺型68.57%30%1.43%動手型64.3%35.7%0%操作型60.3%39.7%0%群體型40%52.86%7.14%獨立型42.8%52.91%4.29%
由表可見,偏愛聽覺型、動手型和操作型認知風格的學生較多,群體型和獨立型認知風格的學生其次,視覺型認知風格的學生較少.另外,從較少的認知風格來看,聽覺型,獨立型和群體型有較大的發(fā)展?jié)摿?;同時,注意到學生的認知風格不是單一的,大多數是綜合型的.
鑒于上述調查結果,筆者以“向量的概念”教學設計中的幾個片段為例,初步探究將學生的認知風格與教學結合,構建面向全體照顧差異的、多樣化的教學策略.
聽覺型認知風格的學生通過聽覺方式來獲得最佳的學習效果,對聽到的內容比較敏感,通常善于交際,喜歡與他人合作學習.
視覺型認知風格的學生通過眼睛看可以更加有效地學習,希望老師多寫板書,喜歡做課堂筆記,用圖片、投影、軟件等輔助學習更好,他們喜歡記憶信息視覺化.
1.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環(huán)節(jié)
師:戰(zhàn)國后期,魏王想出兵攻打趙國.謀臣季梁前來勸阻伐趙.季梁說:“今天我在路上,遇見一個人坐車朝北而行,告訴臣他想要去楚國.臣問道:楚國在南方,為什么要朝北走?那人的回答是:我的馬好,跑得快.”請問這個路人能到達他的目的地嗎?
生:不能,因為他的方向錯了.
師:很不錯,同學們這個故事給我們什么啟發(fā)呢?
生:不管做什么事,方向很關鍵.只有找準方向后,才能充分發(fā)揮有利條件,達到目標.
師:本節(jié)課我們來學習以大小、方向為本質屬性的新概念——向量.其實,在物理學中,也有許多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如位移、力、速度等.像這種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我們在物理中稱作矢量,在數學中稱作向量.
設計意圖PPT、Flash動畫直觀形象地展示成語故事,為視覺型和聽覺型認知風格學生的學習搭建平臺,也讓學生感受數學與其它科學的緊密聯系.
群體型學習風格的學生通過與他人一起集體學習可以獲得更好的效果,滿足度和幸福感也可以得到不斷提高.
獨立型學習風格的學生通過獨自學習可以獲得更加有效的學習效果.該類學生能夠把握自己的學習,獨立確定學習目標、學習方法和學習內容,傾向于獨立學習,喜歡一個人研究,不喜歡他人干擾.
2.體驗探究,完善知識環(huán)節(jié)
請您思考:就本題你還可以提出哪些問題?
設計意圖該環(huán)節(jié),在PPT、電子白板展示圖形的基礎上,前兩題由學生獨立思考并回答.思考題部分經學生思考、分組討論后,小組各派代表依次出題后由其余組成員搶答.前兩小題為獨立型認知風格的學生創(chuàng)設有利條件的同時,思考題兼顧到群體型的學生.我希望獨立型和群體型認知風格的學生都能實現開發(fā)潛能,揚長補短,追求自我最大限度發(fā)展的目標.
動手型、操作型認知風格學生通過具體完整的實踐活動、親身體驗可以更加有效地學習,如運動與游戲、體驗學習、建立模型和畫畫等.
3.知識應用環(huán)節(jié)
畫一畫如圖2,中國象棋的半個棋盤上有一只“馬”,“馬走日”是象棋中馬的走法.開始下棋時,它位于點A,試在圖中用向量畫出.它能否從點A走到與它相鄰的點B?
(學生小組合作探究,借助Smartboard在電子白板上主動展示成果)
設計意圖調查結果表明偏愛動手、操作型認知風格的學生較多.畫一畫的環(huán)節(jié),在學生熟悉的棋盤上探究“馬”可能的走法,以有趣的游戲代替抽象的數學,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通過電子白板上的成果展示,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悅,體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另外,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也有利于群體型學習風格的學生取得最大限度的發(fā)展.
學習策略是個體習得的用于改善自己在某一學習任務上的表現的一組或多組程序.要完成這一任務,首先要使學生具有風格意識,然后才能制定學習策略來應對最初與自己的認知風格不匹配的學習材料.具體策略如下:
1.轉譯
將不適合自己認知風格的信息轉譯.由于某些信息的呈現方式不適合學習者的認知風格,通過轉譯,可將信息轉化為學習者易于理解的形式.如視覺型者可以將文字轉譯成圖形,用更接近視覺表征的形式來表達同樣的內容.聽覺型者可以通過語言、聲音表述來說明圖形,從而形成對圖形的認識等.
2適應
如果學習者的學習不適宜于他某一維度上的認知風格,可以用他另一維度上比較擅長的認知風格幫助.例如,群體型認知風格的學生研究復雜問題時,可以先與同伴討論得出初步的研究思路,再對每個階段獨立分析;獨立型學生在獨立思考問題之后,積極與同伴交流自己的成果,從而實現開發(fā)潛能,揚長補短,追求自我最大限度發(fā)展的目標.
3.減輕加工負荷
超額的加工負荷會大大降低學習效率,因此有必要采取策略減輕信息加工負荷.例如,操作型、實踐型認知風格的學生處理繁雜的文字問題(應用題、多個概念等),可以通過作特殊記號,標出里面關鍵詞,形成一些小標題,再畫出知識結構圖從而弄清材料的結構.
實踐證明,兼顧學生認知風格的教學設計,受到學生的喜愛,通過課后調查,95%的學生認為本節(jié)課的學習變得輕松有趣,尤其是“畫一畫”環(huán)節(jié)特別受學生喜愛.總之,認知風格對高中數學教學實踐有深遠的指導意義.對于教師來說,認識、理解認知風格,并據此精心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做到因材施教,提高教學效率,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同時要能夠指導學生意識到自己的認知風格,并基于此制定出適合自己的學習策略,學會自主學習,對我們教師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本文是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課題《基于高中生認知風格有效教學策略的實證研究》成果項目之一,立項課題 2015JK11-L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