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耶俊 胡晶晶 魏瓊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yī)院,上海 200433)
集束化護理在腕管綜合征住院患者中的效果評價
翟耶俊 胡晶晶 魏瓊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yī)院,上海 200433)
目的 探討集束化護理在腕管綜合征住院患者中的應用。方法 選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科住院的200例腕管綜合征患者。將2013年未開展集束化護理的100例患者設為對照組,2014年開展集束化護理的100例患者設為觀察組。對照組采用用常規(guī)護理模式,觀察組運用集束化護理模式。結果 兩組患者在住院期間的平均住院天數(shù)、平均住院費用、健康知識掌握程度、住院滿意、自理能力等方面比較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采取集束化護理可節(jié)約住院成本,提高患者住院滿意度。
住院患者; 腕管綜合征; 集束化護理
Scluster based care; Carpal tunnel syndrome; Cluster nursing
集束化護理是指當患者在難以避免的風險下進行治療時,由醫(yī)護人員提供的一系列安全有效的服務[1],是受循證醫(yī)學的影響而產(chǎn)生的循證護理觀念[2]。集束化護理利用一系列有循證基礎的,相互關聯(lián)的護理措施組合在一起形成護理方案,從而提高治療護理效果[3]。腕管綜合征是一種神經(jīng)卡壓綜合征,任何腕管內(nèi)壓力增高均可引起正中神經(jīng)受壓、缺血而造成神經(jīng)功能性障礙[4]。由于該疾病目前病因并不十分明確,患者對疾病不了解,早期診斷又往往易與頸椎病混淆,極易造成患者對疾病的療效產(chǎn)生焦慮、不安情緒。我科自2014年1月起開展腕管綜合征集束化護理,取得良好的治療護理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科住院的200例腕管綜合征患者。200例患者均為女性,年齡45~65歲。納入標準:(1)單側(cè)前臂橈側(cè)3指半麻木或疼痛,以夜間更明顯,可伴有或不伴有夜間麻醒史,疼痛也可向肩肘放射,手部活動后疼痛好轉(zhuǎn)。(2)橈側(cè)3指半感覺障礙,如麻木、痛覺減退;拇短展肌及拇對掌的肌力減弱或麻痹,大魚際肌肌力減弱,嚴重者可有大魚際肌肌肉萎縮;可有腕部正中神經(jīng)Tinel征陽性;Phalen征陽性。(3)輔助檢查:肌電圖通常表現(xiàn)為SCV和(或)SNAP波幅降低;隨著病情的加重影響運動纖維,出現(xiàn)正中神經(jīng)DML延長,甚至CMAP降低[5]。將2013年1-12月未開展集束化護理的100例患者設為對照組,2014年1-12月開展集束化護理的100例患者設為觀察組。對照組采用用常規(guī)護理模式,觀察組運用集束化護理模式。兩組患者在年齡,文化程度,病程長短,疾病嚴重程度,手術方式等方面的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按手外科護理常規(guī)對患者進行護理。
1.2.2 觀察組 運用集束化護理方案對患者進行護理:(1)入院宣教,詳細介紹病房環(huán)境、設施、設備、規(guī)章制度,并且進行自我介紹。(2)體位管理,患者術后返回病房,監(jiān)測生命體征,觀察敷料石膏松緊度,以一指適宜,墊枕抬高患肢,高于心臟位置10°~20°,向患者抬高患肢的重要性及目的性,告知患者不得采用患側(cè)臥位,坐起或行走時以吊帶懸掛于胸前。手術當天三班觀察末梢循環(huán)及皮膚溫度、顏色,敷料滲血情況。 (3)功能鍛煉,術后48 h開始握拳鍛煉,指導患者慢慢握拳并且慢慢松開,每次握拳必須完全握緊,以每天30次起始,1周后每天握拳60次。(4)并發(fā)癥的預防,腕管綜合征患者術后可能出現(xiàn)交感癥狀,為了預防交感癥狀的出現(xiàn)可預防性使用激光照射治療。手術后24 h,責任護士每日2次對患者傷口處進行激光治療,治療時關燈拉上窗簾,保持室內(nèi)光線偏暗,囑患者不可直視激光。(5)出院指導,責任護士告知患者出院的辦理流程,分發(fā)出院帶藥,指導患者出院帶藥的服用方法,告知患者傷口的換藥時間為2~3 d,拆線時間為術后14 d,保持傷口干燥,患肢不能提重物,不做旋轉(zhuǎn)的動作。
1.3 觀察指標 包括住院費用,住院天數(shù),患者自理能力,健康教育掌握程度和患者的滿意度。采用Barthel量表評估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數(shù)據(jù)均采用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處理,平均住院天數(shù),平均住院費用為連續(xù)變量,兩組數(shù)據(jù)都符合正態(tài)分布,方差齊,故用t檢驗。健康教育掌握度、患者滿意度、患者自理能力Barthel評分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各項觀察指標比較 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各項觀察指標比較
3.1 實施集束化護理可縮短住院天數(shù),減少住院費用 集束化護理的應用使治療護理流程有條不紊,減少了不必要的醫(yī)療護理程序,高效率完成了各項醫(yī)療護理工作,縮短了患者治療的天數(shù),也相應減少了患者住院期間的費用,達到提高醫(yī)療資源利用率的目的。
3.2 實施集束化護理提高了健康教育掌握度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的健康教育掌握程度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住院期間責任護士分別在入院時,術前,術后,出院時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由于集束化護理將一系列有效的護理措施統(tǒng)一實施,患者對各項護理治療工作了解更為全面,充分理解各項宣教的內(nèi)容并采取正確的遵醫(yī)行為,從而提高了住院期間患者健康教育掌握度。集束化護理的使用讓患者在住院期間得到了規(guī)范化、系統(tǒng)化的健康知識教育,促進患者實現(xiàn)康復自理能力的統(tǒng)一和提高。
3.3 實施集束化護理提高了患者的滿意度 集束化護理的實施使患者的護理過程更加清晰明了。通過了解每日的治療護理計劃,患者從單純聽從醫(yī)護人員的指示進行治療護理活動,轉(zhuǎn)變?yōu)榉e極主動參與到護理過程中,不斷加強患者的自我護理意識和能力,形成主動參與護理,相互結合相互促進的護理工作模式,從而達到最佳的護理效果,不僅促進護患關系的良好發(fā)展,也使得醫(yī)患關系更為融洽,提高了住院患者的滿意度。
3.4 實施集束化護理提高了患者的自護能力 通過集束化護理,患者充分理解了將要進行的護理工作計劃,掌握了自身疾病的健康知識,了解術后的轉(zhuǎn)歸基本情況良好,無論術前、術后都能對治療護理工作積極配合,由結果可見觀察組的自理能力高于對照組,說明應用集束化護理加強了患者自我護理的信心,對提高患者的自護能力也起到一定作用。
[1] ElizabetheR,JarmanB,SuntharalongamG.Using care budles to reduce in hospital mortality quartitaive survey[J].Br MedJ,2010,340(15):861-863.
[2] 宛麗,于巧秀,王紅.集束化護理應用于預防手術部位感染的討論[J],護士進修雜志,2014,29(14):1334-1336.
[3] 陳杰.集束化護理的臨床應用及研究進展[J].全科護理,2014,12(19):328.
[4] 顧玉東,王澍寰.手外科學[M].2版.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2:158-175.
[5] 曹龍,沈為林.腕管綜合征患者肌電圖檢查結果分析[J],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2,21(11):1191-1192.
翟耶俊(1984-),女,本科,護師,從事臨床護理工作
R473.6
B
10.16821/j.cnki.hsjx.2016.04.039
2015-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