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孫麗麗
古鎮(zhèn)窯灣
文/孫麗麗
窯灣是一座擁有千年歷史、聞名全國的水鄉(xiāng)古鎮(zhèn),位于徐州新沂市西南邊緣,地處京杭大運河與駱馬湖交匯處。古鎮(zhèn)三面環(huán)水,有“東望于海,西顧彭城,南瞰淮泗,北瞻泰岱”之美譽和“南有周莊、北有窯灣”之稱。窯灣建于道光年間,由于從前山洪頻發(fā),洪水裹挾來的大量泥沙,成了當?shù)厝藷铺掌鞯淖罴巡牧?,于是大大小小的窯場出現(xiàn)在京杭大運河拐彎處,故名“窯灣”。
窯灣古鎮(zhèn)其實就是一個水陸碼頭。幾百年前,古運河上舟楫穿梭,“日過桅帆千桿,夜泊舟船十里”。窯灣古鎮(zhèn)像蘇南的周莊有湖有水,水網(wǎng)相連,又像山西的平遙有著古老的街巷,文化相襲數(shù)千年。這里有明末清初遺留下的兩條主街道中寧街和西大街,至今仍原汁原味保留有從前的風貌。中寧街的青石板路被歲月磨礪得光滑如卵,兩邊是林立的老屋木門的店鋪。當年西大街的吳家大院、趙信隆醬園、綠豆燒酒廠依然存在,古老的街巷、宅院、會館、作坊、商行、貨棧、典當、碼頭等,昔日風貌猶存。
一入窯灣,首先看到的是古窯灣碼頭和南哨樓,讓人恍若走進了一場電影里,一部描寫江南明清故事的電影。近處,黛瓦青磚、曲徑長廊、靜院深宅;遠處,小橋拱立、水道彎彎,水榭亭臺,隱隱約約的江南味道。中寧街,與其說街,不如說巷,長約百米,寬不足三米,青石鋪路。我們走進一個舊門大院,里面擺放著百余口大缸,蘆席作蓋罩著,空氣里散發(fā)著一種又鮮又甜的氣味,原來這里是甜油廠,院子里擺著大醬缸,是一個傳統(tǒng)的作坊。甜油廠的倉庫就是一座保存完好的古建筑,頗像江南富家的祠堂。窯灣的“綠豆燒”是一種酒,并不是用綠豆釀造,是以高粱、大麥、小麥等為原料,加入人參、砂仁、杜仲等中藥釀成的,因為酒色棕綠,也稱為“綠酒”。“喝了窯灣綠豆燒,無須看病病自消”,這是一種補酒,據(jù)說“綠豆燒”之名來自乾隆皇帝的金口。在窯灣古鎮(zhèn)中寧街上,“綠豆燒”的酒旗紛紛在風中飄揚。
邁入西大街,明清風格的吳家大院就在眼前。吳家大院是古鎮(zhèn)保存最完整的宅院。清道光年間,吳家以經(jīng)營煙絲發(fā)家,共有五處產(chǎn)業(yè),在窯灣共有房屋五百余間,素有“吳半街”之說。吳宅的南大門是座如意門樓,兩邊有門檔和青石鼓戶對,院內(nèi)青磚鋪地,院落寬大,堂中幽深而恢宏。因吳家原籍在福建,吳家大院沿襲了南方沿海的建筑風格,具有防臺風防暴雨防盜的功能,院落前高后低,寓意著步步高升。吳家大院風雨剝蝕,青石板上碾出的深溝,在低低訴說著滄桑悠長的歲月。大清窯灣郵局仍在營業(yè),東西典當行仿佛一如當年。走近山西會館,院內(nèi)有棵千年古槐。古槐樹下有漢末時關公喂馬槽和關公磨刀石。會館大院前門樓北面就是戲臺,東西兩邊花廳樓都能看到戲樓演戲。晉商們的生活和智慧,都收藏在了這座滄桑的老屋里,老屋仿佛風燭殘年的老者,在風雨中飄搖著,仿佛隨時要坍塌下來。
窯灣古街兩旁掛滿了紅燈籠,可以看到舊時的玩藝兒,如西洋鏡,還有民間工藝,如糖畫。老街上的住家老人,閑閑地躺在藤椅上,聽著收音機里的幽遠戲曲,生活散淡而閑適。走累了,在河邊找個石墩坐下,倚欄看斜陽碎碎的金光灑在運河水之上,顫動的水波,讓人在恍惚間如入畫中。
(作者單位:江蘇省豐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