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永岳
老驥伏櫪,執(zhí)著求索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研讀感言
文/張永岳
由陳伯庚、陳承明、沈開艷三位教授任主編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教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一書于今年8月初出版發(fā)行,這是上海學界積極響應習近平總書記的號召,在新形勢下研究和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的開先河之作。
這本教科書,觀點明確,內容詳實,論述深入,體系完整,是一部具有創(chuàng)新性、探索性的專著型教材。本書以新的思維,闡述了社會主義時期生產關系與生產力的關系、經濟制度與經濟發(fā)展的關系。本書的重要核心內容,是結合中國經濟發(fā)展的新形勢、新情況,深刻地闡述了要以人民為中心發(fā)展生產力,以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wěn)步前進作為經濟發(fā)展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
黨的十八大報告鮮明地提出了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這種自信來源于我們黨對理想信念的矢志追求和對新時期實踐的科學評估。中國經濟發(fā)展的最大實踐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適應新常態(tài)、引領新常態(tài),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經濟發(fā)展的歷史邏輯。在經濟新常態(tài)下,必須建立和創(chuàng)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話語體系,以此來凝結改革開放近四十年的實踐和理論創(chuàng)新成果,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綜觀全書,通篇都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歷史邏輯、思想淵源和馬克思主義理論基礎,堅持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基本原理和方法論,同時又結合中國改革開放近四十年來的實踐經驗進行了解讀和創(chuàng)新,上升為理論,給我們以很大的啟示。
本書以改革和發(fā)展重大問題為導向,論述了一些新的見解和規(guī)律性的認識,如從國情民情出發(fā),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和實踐為基點,立足基本國情;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為基石和核心,深化改革開放,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堅持創(chuàng)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fā)展新理念,開拓發(fā)展理論的新境界;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運用兩重性特征的辯證思維,遵循問題導向進行分析研究。這一切,都是書中的重要亮點。這本書在當前我國第三次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研究高潮當中開了一個先河,從這個意義來講,這本書起到了在一個領域當中承前啟后的重大作用。為此,很多專家學者都給了很高的評價。
研讀本書后最想表達的是一種欽佩之情。早在五十五年前,《政治經濟學教材(社會主義部分)》(1961年上海版)在全國率先出版,陳伯庚教授就是作者之一。今年,陳伯庚教授以耄耋之年,又領銜主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2016年上海版),體現了上海政治經濟學界的執(zhí)著與求索,也充分展現了陳伯庚教授作為一名終身學習研究并身體力行的馬克思主義學者的一種擔當。陳伯庚教授可謂老驥伏櫪,志在千里,辛勤耕耘,筆耕不輟。他的勤奮,他的敏銳思維與創(chuàng)新,融入他的作品的這種精神一直延續(xù)到現在。今天,他再次帶領專家團隊編寫這本教科書,對中國的政治經濟學界,繼續(xù)發(fā)揮了重要作用。這種精神是可敬可佩的,也是中青年學者應該學習并引以為榜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