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中惠
【摘要】大學語文教育對學生的健康成長,發(fā)揮著其他學科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它的工具性、人文性、文學性是任何專業(yè)的學生不可或缺的基本技能和精神營養(yǎng)。它直接促成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因此,重視語文教育,提高語文教學質量,尤為重要。通過探討,要想從根本上改變語文教育被弱化的現(xiàn)狀,必須重新構建新的課程體系,搞好教學內(nèi)容的設置和加強教材建設,完善教學評價機制。
大學語文課是普通高校面向各專業(yè)學生開設的一門素質教育課程。但是,在高職大學語文教學方面,目前還存在不少問題,需要我們加強研究和加以改進。
一、高職大學語文課程體系、教材建設存在的問題
1.高職大學語文沒有形成自己的獨立的學科體系,教學目標模糊。2.目前高職大學語文教學內(nèi)容的設置較為混亂。3.高職大學語文教學缺乏良好的教材。目前,高職大學語文教材并不少,但缺乏優(yōu)秀教材。4.高職大學語文教學實施方法陳舊和評價方式呆板。5.高職大學語文“邊緣化”的傾向較為明顯。人們對它的課程建設的重視程度遠遠趕不上專業(yè)課,而作為母語培育的基礎課,它的重要性又是不言而喻的。面對此種情況,我們更要頂住壓力,迎難而上,加強其課程研究與教學教改。
鑒于以上情況,我們認為必須花大力氣,從調查研究入手,立足于教學實際,認真考察研究高職大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諸多問題,以期明確高職大學語文的教學目標,構建完整的高職大學語文的教學體系,同時還要盡可能地編寫出適合培養(yǎng)目標、滿足學生需要的教材。
二、高職大學語文教材建設研究
(一)《大學語文》教材建設必須考慮學科的基本特點
大學語文除了具有普遍的工具意義之外,還有不容忽視的人文教育功能。語言文字、文學作品,除了具有識記功能外,還有情感培育功能。大學語文的教學對學生個體素質的形成和個人能力的培養(yǎng),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所以,在教材建設中,必須考慮學科的這些基本特點:1.不同體裁的特點。《大學語文》教材所選擇的作品,無論是詩歌散文,還是小說戲劇都有各自的特點。所以,在教材編寫時,既要考慮文體的多樣性,又要考慮每一種文體不同篇目的個性特征。2.不同時代的特點。不同時代的作品會打上那個特定時代的烙印。這就要求古為今用、洋為中用、去粗取精、去偽存真。吸取歷史的、現(xiàn)當代的文化精華,去其糟粕。3.不同個體的特點。在中國文學史上,文人作為人,其個體和個體之間有著不同的風格。個性不同、風格不同、表現(xiàn)形式不同、對后人的影響也不同。在世界文學史上,不同國別、不同時期的文人,又有其不一樣的個性風采。
總體而言,不同國別、不同時代、不同體裁、不同個體的文學作品,都在追求著“真”“善”“美”,抨擊著“假”“ 丑”“ 惡”,它們都體現(xiàn)了中國乃至世界的文人精神。所以,在高職《大學語文》教材中,使我們的學生盡可能多地享受我國乃至世界幾千年文明成果的精華,潛移默化地接受教育,修身養(yǎng)性,成為社會需要的人,并能走向世界。
(二)《大學語文》教材建設的基本思路
教材是為培養(yǎng)目標服務的,同時又必須適應教育對象的實際。根據(jù)語文教育的基本規(guī)律,結合高職院校學生的現(xiàn)狀和這一層次教育的特點,高職語文教育的重點應該放在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yǎng)上。在教材編寫時,應突出語文的育人功能,兼顧它的工具功能。
1.遵循學科基本規(guī)律。教材建設要考慮學科的內(nèi)在規(guī)律,既要考慮不同體裁作品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又要考慮不同年代、不同國家、不同作者作品的比例。
2.結合高職教育實際。在教材編寫時,要考慮高職學生的現(xiàn)有基礎和水平,不能簡單地照搬中學語文教材模式,也不能按照本科教育的要求盲目拔高??傊?,要以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能夠掌握知識為原則。
3.側重人文教育功能。教材的編寫要根據(jù)我國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的需要,針對當前部分大學生情商缺失、理想信念淡漠和功利主義至上的現(xiàn)象,通過選編思想水準高、藝術感染力強的名作名篇來感染學生、影響學生、教育學生,讓學生在接受藝術熏染的同時,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4.創(chuàng)新編排體例。前些年,我院使用的語文教材是一年一個版本,其缺陷是,讓學生永遠想象不到世間的美文到底有多少。心中茫然一片。有鑒于此,我們在編寫教材時,就注意了以歷史流線為經(jīng),以各個時代的美文為緯,給學生一個歷史的整體感。當然,我們的教材永遠需要改進,盡管有了一個方向。
5.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大學語文教學內(nèi)容多,課時少,有相當一部分篇目需要學生課余閱讀。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需要引導。讓學生養(yǎng)成看書留下問題的習慣,讓學生養(yǎng)成帶著問題查閱資料的習慣,讓學生養(yǎng)成不自我解決問題不罷休的習慣。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有獲得感和成就感。
參考文獻:
[1]王榮生.語文科課程論基礎[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2]桂琴.關于高職大學語文課程目標的認識[J].成都教育學院學報,20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