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彩藝
【摘 要】 教學反思是新課程改革對教師提出的要求,課程的反思就是對課程實踐中蘊含著的觀念或理論加以系統(tǒng),全面深刻地審視、解釋和重建,這是實踐者自我理解、自我超越的過程,只有通過反思,才能使實踐者清晰地認識自己行動中的個人觀念和個人理論,從而使實踐者擺脫單憑經(jīng)驗的方法和程序而產(chǎn)生的習慣,從純粹直接的、局部暫時的偶然經(jīng)驗中解放出來,反思意味著批判理性和審慎。
【關 鍵 詞】 反思;新課程改革;解釋;重建
教學反思是新課程改革對教師提出的新要求,新課標下的課堂教學如同物理化學做實驗,盡管課前的準備工作已相當充分,思考到位,計劃制定也非常詳細,但在實驗過程中難免出現(xiàn)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實驗結果也是難以預料的。因此在教師的教學過程中,要重視反思,學會反思和積極反思。
一、教學反思的層面
教學反思可以是多方面的,可以是反思教學失敗的原因,可以分析教育成功的因素,也可以提出教育教學中遇到的問題和困惑,還可以對某種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進行思考。反思的層面一般有:在教學中遇到了什么問題,怎樣解決這個問題,采取什么策略解決問題,做法是否符合教學原理,做法是否符合學生的需求,從中又得到什么啟示……通過對這些問題的深入思考,促進教師的內(nèi)隱決策清晰和明確起來,經(jīng)過多次這樣的實踐,逐漸形成教師必備品質。
二、教師在教學進程中如何反思
(一)總結精彩片段,反思欠妥之處
一堂成功的課,往往以自然、和諧的藝術風格給人以美的享受,教師在教材處理、教學方法的選擇。學習指導方面都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在教學過程中會出現(xiàn)閃亮點;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精彩導課語,對知識重難點的創(chuàng)新處理,激發(fā)學生參與學習的引導語,對學生作出合理贊賞的評價語等,這些我們都應作出詳細記錄,供以后的教學參考。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每一節(jié)課都有一些不如人意的地方,如有時候語言表達含混不清,有時候教學內(nèi)容處理不妥,有時候教學方法選擇不當,有時候實驗現(xiàn)象不太明顯,有時候練習題的目標層次不夠,難易不當,造成教學中斷甚至冷場等,對于這些情況,教師課后要冷靜思考、仔細分析學生思路,不能很好掌握知識的原因,對情況分析清楚之后,要做出具體的改進措施,以利于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不斷完善、不斷提高。
(二)反思教學行為是否對學生有潛在的傷害
課堂教學中,教師有時會有意無意的傷害到學生。學生是具有獨立人格的人,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意保護其自尊心,要肯定學生對問題的理解和解答,鼓起學生回答問題的勇氣,激勵學生的上進心,挖掘學生的潛能,找出其閃光點,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點燃學生的智慧之花。
(三)反思不同層次學生的收獲情況
怎樣對班內(nèi)成績不同的學生進行教學,如何實現(xiàn)分層次教學,調(diào)動主體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去實施:
1.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進行穿插提問,用來檢驗學生對新課程的掌握程度,為體現(xiàn)分層次教學,就要求教師針對不同知識的特點和學生的知識水平,設計不同層次的問題,對學生分層進行提問,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學生感受到教師沒有放棄任何一位學生,充分調(diào)動全體學生的積極性,努力形成良好的教學氛圍。
2. 教師課后布置作業(yè)時,對學有余力的學生,除讓其完成教材上的習題外,再布置一些研究型課題,讓學生多思考、多動手,提高學生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幫助他們向更高層次邁進,對于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布置作業(yè)時,讓他們盡量完成教材上的習題,課后的習題不要加做,對于教材上個別難度大的題目可以不做要求,讓學生輕松愉快地完成教室布置的任務,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四)據(jù)教學反饋信息全面反思
教師要加強與同組教師的切磋,討論與分析,集思廣益,精益求精,從總體上把握課堂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教師還通過不斷與學生的交流、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學生提出的教學建議,如教學內(nèi)容的安排是否合理,教學細節(jié)的處理是否恰當,知識是否真正理解、掌握,講解是否透徹,是否有其他新穎的解法;通過師生的交流互動,學生的學習逐漸變得積極主動,這樣做也有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和探索精神的增強,同時也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
(五)理論結合實踐,強化反思意識
教育教學理論是教學反思的理論基礎,教育教學理念和方法總是隨著社會進步,變革而不斷更新,教師要學習新理論新方法,樹立適應時代發(fā)展要求的教育教學觀是面臨的首要任務,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以先進的教育教學作指導,并善于運用反思結果來指導自己的教學實踐,使專業(yè)能力獲得長遠發(fā)展,反思僅是過程,而不是最終目的,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通過多角度、多層次、全方位的教學反思,總結教學得失,掌握學生情況,為后面教學方案的科學制定奠定堅實的基礎,以提高自身的專業(yè)能力,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反思是無止境的,只有更好的教學沒有最好的教學,最好是一時的追求,更好是永恒的目標。隨著我們對新課程認識的逐漸加深,我們會不由自主地對過去的教學思想和教學行為進行深刻的反思,以新課標的理念加以審視,對過去的種種看法和做法而有所感悟,只是不斷地反思自己充實自己,完善自己,追求卓越,才能在更深層次上促進教學觀念的更新和轉變,為教師自身專業(yè)能力的發(fā)展奠定好基礎,達到專業(yè)發(fā)展精致化,精品化的境界,進而成為學者型、專家型的教師。
【參考文獻】
[1] 鄭慧琦,胡興宏. 教師成為研究者[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280~314.
[2] 郭金花,吳星. 反思性教育模型與實施程序[J]. 化學教育,2005(10):26~29.
[3] 鐘啟泉. 普通高中新課程方案導讀[M]. 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