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紹理
【摘 要】 任務驅動,即在課堂中結合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設計出符合學生興趣、知識基礎的任務,以任務組織學生去完成,通過完成任務而促進目標的達成。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應用任務驅動模式,可讓學生從被動學習轉變?yōu)橹鲃訁⑴c,從而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提高信息技術學習效率。
【關 鍵 詞】 高中信息技術;任務驅動;教學
教師講、學生聽;教師演示;學生看;教師布置練習,學生完成。這似乎已經(jīng)成為高中信息技術教學的基本模式,但這種模式?jīng)]有關注學生的主體性,只是把學生作為接受知識的客體對待,學生信息技術學習興趣難以得到激發(fā),課堂參與度不高,信息技術教學效率自然難以提高。應用任務驅動模式,充分引導學生參與,這樣才利于信息技術教學效率的提升。
一、任務驅動教學模式淺析
任務驅動教學不等同于以往的講授——訓練式教學,而是在課堂教學中通過情境(問題情境、操作情境)的創(chuàng)設,以任務來引導學生展開探究活動。在教學中,教師要預先根據(jù)教學內容、學生實際等而設定好需要學生完成的任務。在課堂中,要組織小組學生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同時,課后也要注重以任務形式組織學生去實踐。這樣,整個學習過程中,學生都是以學習主體的身份參與,而不是被動接受,其學習體驗、學習能力都得到了較好地培養(yǎng)。
任務驅動模式是基于建構主義理論而興起的新型教學模式,在學習過程中,通過具體任務而引導學生去參與,通過問題探究或任務完成而主動參與,從而獲得知識的完形;學生在信息技術學習過程中不是以接受者的身份參與,而是以任務完成者的身份在探究,思維更加靈活,課堂中可以和同伴相互交流,發(fā)表自己的意見,提出對問題的解決辦法,如此讓學生更好地充實和豐富自身的知識體系,形成一定的應用技能。
二、任務驅動對信息技術教學的意義
首先,利于突出學生主體性,提高其積極性。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應用任務驅動教學,教師需要操作情境、問題情境等多種方式而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活動,讓學生從被動狀態(tài)轉變?yōu)橹鲃訉W習。如“桌面設定”“我的簡歷”等任務,學生喜歡,在完成中自然也會主動學習所不知道的知識。學生的主體性得到了凸顯,整個過程中都會主動參與,而不是聽老師講。
其次,利于轉變學生角色,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以往教學是“講—聽”“看—練”模式,教師講、示范,學生只是聽和看,沒有參與操作,而信息技術是一門操作性較強的課程,這樣的教學很難讓學生掌握信息技術。實施任務驅動模式,以任務形式組織學生活動,讓學生主動去探索任務的解決方法,在合作中學習,很好地轉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
最后,任務驅動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任務教學讓學生從學習者轉變?yōu)椴僮髡?、應用者,把課堂變?yōu)椴僮髑榫?,把學習轉變?yōu)榫唧w的操作。在信息技術學習過程中,學生為更好地完成任務,不僅要加強自主學習,還要學會和同伴交流、合作,合作能力、溝通能力、操作能力等都可得到培養(yǎng)。
三、任務驅動教學在信息技術教學中的實踐
首先,創(chuàng)設情境,使任務形象化。實踐中要注重借助情境豐富課堂,以情境調節(jié)氛圍,激發(fā)學生興趣。以“表格數(shù)據(jù)的處理”教學中的情境為例,該課時是圍繞表格數(shù)據(jù)處理展開的,更多的是要讓學生學會借助Excel來處理各種數(shù)據(jù)。為此,在創(chuàng)設情境階段,置換學生的角色,讓學生充當某公司的經(jīng)理,教師呈現(xiàn)一份銷售產(chǎn)品情況統(tǒng)計表,要求學生根據(jù)統(tǒng)計表而分析產(chǎn)品的銷售情況并提出相應的建議。這樣,學生以“經(jīng)理”的角色去解決問題,興趣得到了激發(fā),也就會主動思考如何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
其次,確定任務,嘗試自主完成。教學中以情境引入新的學習主題后教師要圍繞目標而及時提出相應的任務,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嘗試解決任務。以任務驅動學生自主嘗試,一是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而了解解決任務需要掌握哪些知識,形成初步感知;二是在嘗試階段,學生可能遇到諸多問題,這也就為合作完成任務奠定了基礎。以《網(wǎng)站設計與制作》中的任務設計為例:1. 建立站點:嘗試利用FrontPage創(chuàng)建站點;2. 網(wǎng)站的設計:結構設計、版面設計、交互設計;3. 網(wǎng)頁的制作:表格的建立;4. 網(wǎng)頁的保存:通過確定保存網(wǎng)頁文件的文件名index.htm。
最后,合作學習,師生互動完成任務并歸納總結。如上述的《網(wǎng)站設計與制作》案例中,在網(wǎng)頁制作環(huán)節(jié),主要包含了表格建立,那么,對表格建立的方法學生是否能合作完成,“表格屬性”的窗口設置過程中,教師應給予學生指導。又如,添加網(wǎng)頁元素過程中,學生的添加方法是否正確,教學中要及時根據(jù)學生的操作情況進行示范、講解。教學中也應注意,教師的示范、講解是建立在學生探究基礎上的,不能直接以講解代替探究。學生在教師的組織和引導下完成任務后,教師要結合學生完成任務的過程和結果進行評價。這里需要注意,評價要重過程,如“網(wǎng)站規(guī)劃”教學中,學生在使用FrontPage建立網(wǎng)站時,能融入自己的思考,結合自己所預想的網(wǎng)站而設計具有一定風格的網(wǎng)站,教學中就需對學生的獨創(chuàng)性進行激勵和表揚。對于結果,更多的是看學生的任務完成情況,一般可分為“完成并有一定創(chuàng)新”“完成”“基本完成”三個層次。對學生任務完成情況進行評價后,要結合當次教學的目標進行總結歸納,引導學生系統(tǒng)鞏固,歸納中再次熟悉所學方法,接著再進行新的任務操練。
在新的歷史時期,信息技術已經(jīng)成為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要立足學生實際,以任務來促進學生主動參與信息技術學習,不能依然沿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但也應注意,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也有可取的部分,教學中不能一概否定。
【參考文獻】
[1] 李磊. 中學信息技術課程有效教學策略研究[D]. 華東師范大學,2008.
[2] 李藝. 李冬梅. 信息技術教學方法[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 唐秀榮. 提高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的研究[D]. 內蒙古師范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