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雷怡安 攝影廉鋼
檢測 向“歪食品”“亮劍”
圖/視覺中國
中國的老百姓對于飲食總是充滿了濃厚的熱忱,而相較于其他地區(qū),偏居西南的四川人,因常年受潮濕氣候的“滋養(yǎng)”,再加上物產相對豐富,因此對于“吃”這件事更表現出了極大的追求。
歲末年初,迎新春的氛圍開始展露,素有美食之都之稱的成都被包裹在這熱潮中,火鍋、麻婆豆腐、夫妻肺片、水煮肉片……舌尖上的美味在升騰。而新修訂的《食品安全法》實施也近一年,人們在享用美食之余,也在思考:火鍋還有用地溝油的嗎?郫縣豆瓣的食品檢測過關嗎……我們吃的“美”食到底“美”嗎?
記者這就帶著大家去打探一番。
郫縣位于成都北面,距離成都不到50公里,這里生產的郫縣豆瓣早已成為四川乃至全國吃貨廚房里不可或缺的佐料。郫縣豆瓣的成功也讓郫縣找到了另一條可行性的發(fā)展路線,川菜產業(yè)園在這里建立起來。
在川菜產業(yè)園區(qū)里,一棟灰色的小高樓似乎普普通通,但大門的牌子卻顯示出了這里的特殊性。2015年11月24日,由成都市食品藥品檢驗研究院與郫縣經濟和科學技術局共同組建的“成都市川菜調味品產業(yè)質量檢測技術服務中心”在這里掛牌成立。
記者采訪時,巧遇天香食品公司負責人葉老板正將公司生產出的壓榨菜籽油送到檢測中心來。在檢測委托單上,葉老板將公司名稱、送檢產品名稱、將檢測內容等信息詳細地填在檢測單上。之后,樣品收發(fā)工作人員嚴慶紅將對方信息再次填寫在工作簿上,并為樣品貼上待檢測標識,隨后將樣品放到待檢測房等待檢測。
“對油品的檢測主要是酸價過氧化值檢測,檢測是不是地溝油,或者老百姓說的‘油哈不哈口’?!睓z測中心負責檢測技術的副主任楊友剛為避免我們聽不懂專業(yè)術語,就用最直白的語言解釋了檢測內容。
在檢測中心的實驗室里,記者看到了幾臺價值百萬的檢測儀器,液相色譜分析器、原子吸收器等儀器都是從德國進口的,這些儀器主要檢測重金屬、色素等含量。據悉,實驗室的研究員幾乎清一色的是各醫(yī)科高校研究生畢業(yè),這樣的人才、物力搭配為檢測提供了更加精準的防線。
龍泉驛位于成都東面,距離成都市中心32公里,在這里有規(guī)模很大的四川西博西南食品城。食品城以批發(fā)為主,主要經營項目有糖、酒、干貨、佐料等。來到這里,民以食為天的感受尤為突出。
在一家專營干貨佐料的店鋪里,記者看到各種品牌各樣包裝的佐料整齊地碼在貨架上。當記者詢問老板有無火鍋料賣時,老板順手就從貨架上拿下了四五個牌子的火鍋料,價格從十多元到幾十元不等,另外還推薦火鍋增香膏和飄香劑,并將做法一并告之。當記者詢問這些添加劑對人體有無害處時,老板表示只要控制用量,對人體是沒有害處的。
火鍋作為四川飲食的杰出代表之一,一直以來深受本地百姓和外地游客的喜愛。在成都,不論是繁華的大街,還是偏僻的小巷都能尋找到火鍋店的蹤影。一到夜晚,城市的上空都彌散著火鍋麻辣撩人的香味。
但是幾年前媒體曝出火鍋底油用地溝油勾兌的消息,將火鍋油推上了風口浪尖。一時間,整個火鍋行業(yè)面臨嚴峻的考驗。之后經過食品藥品監(jiān)督局和其他各部門聯手行動,不懈努力,地溝油得到了有效地遏制。
現在到火鍋店里用餐,服務員都是將一袋密封的火鍋油拆封倒進鍋里,并號稱絕非地溝油。那這些油到底如何呢?在食品城見到的各種增香膏對人體有害嗎?
檢測中心主任鄭璋莉告訴記者,老百姓對食品添加劑有一些誤會。中國對食品添加劑定義為:食品添加劑,指為改善食品品質和色、香、味以及為防腐、保鮮和加工工藝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質。
公眾談食品添加劑色變,更多的原因是混淆了非法添加物和食品添加劑的概念,把一些非法添加物的罪名扣到食品添加劑的頭上,顯然是不公平的?!秶鴦赵恨k公廳關于嚴厲打擊食品非法添加行為切實加強食品添加劑監(jiān)管的通知》中要求:嚴禁使用非食用物質生產復配食品添加劑,不得購入標識不規(guī)范、來源不明的食品添加劑,嚴肅查處超范圍、超限量等濫用食品添加劑的行為。
原來并不是所有的食品添加劑都不能用,只要在合標準的情況下合理地添加,對人體是沒有傷害的。
記者在檢測中心正好看到某知名火鍋店送來的送檢樣品共十袋,據悉成都幾家大型火鍋店都會將每次出廠的底料樣品送來檢驗,而檢測結果絕大多數是沒有問題的。
監(jiān)管是食品安全的“防火墻”
“食品企業(yè)都必須將出廠樣品送來檢驗嗎?”當記者詢問鄭璋莉主任這個問題,得到的答案竟然是否定的。
原來檢測中心屬于政府服務型機構,并非強制機構,所以食品企業(yè)送來檢驗的樣品都是出自自愿。雖說是自愿,但隨著近幾年食品安全問題頻出,食品的安全性和一個企業(yè)的生存發(fā)展變得更加息息相關。所以,越來越多的企業(yè)愿意將樣品送來檢驗,為食品安全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而政府也為企業(yè)提供了一系列的優(yōu)惠扶持措施。比如郫縣經濟和科學技術局就為主動送檢的企業(yè)提供補貼:對一般的企業(yè)提供10%的補貼,對有一定科技含量的企業(yè)提供20%的補貼。
政府對食品企業(yè)有扶持也有監(jiān)管,2015年11月24日,省政府辦公廳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強食品安全保障工作的意見》,從“完善監(jiān)管體制”“建好監(jiān)管隊伍”“提升基礎能力”和“強化責任落實”四個方面,對未來5年我省食品安全監(jiān)管排出了“時間表”、列出了“任務書”、畫定了“路線圖”。
其實自2013年以來,我省就已啟動新一輪食品藥品監(jiān)管體制改革,首次將食品藥品監(jiān)管機構延伸到了鄉(xiāng)鎮(zhèn),打通了基層監(jiān)管的“最后一公里”,實現了全程無縫銜接。
保障食品安全,關鍵在人,尤其是要確保基層一線食品安全工作有人抓、有人管。食品安全監(jiān)管的專業(yè)性、技術性很強,這需要一支專業(yè)的、素質過硬的隊伍來做。我省力爭通過3—5年時間建成結構合理的全省食品監(jiān)管隊伍,每個食品藥品基層監(jiān)管所行政編制人員的配備要與監(jiān)管對象相適應。
一年來,省食品藥品監(jiān)管系統按照“四個最嚴”要求,深入開展了食品藥品安全專項整治“亮劍”行動,大大提升了全省食品藥品安全保障水平。食品合格率達到97.11%,全省也未發(fā)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2010年2月成都獲批加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創(chuàng)意城市網絡并被授予“美食之都”稱號后,成都的美食就以墻內開花墻外香的發(fā)展勢頭,狠狠在各地各國美食愛好者心口上種下了一顆“不到成都非吃貨”的種子。因此毫不放松地加強對食品的監(jiān)管,其中之意有三:造福民眾、打造四川美食品牌、傳揚美食之都美譽。(責編:李卉嬪)
圖/廉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