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表演法。形象生動的動作表演不僅能讓學生理解字義,還能幫助他們記住字形。如學習“看”時,可以請學生上臺模仿孫悟空往遠處看的動作,引導學生觀察他是怎么看的。通過觀察讓學生明白“把手反搭在眼睛上就表示看”。“看”是由“手”的變形和“目”組成的。再如學習“雞、鴨、貓、狗”等動物時,讓學生戴上動物頭飾,模仿這些小動物的外型、動作、叫聲。這樣,識字教學不僅是為了識字,還給學生創(chuàng)造了展示才華的機會,給生字注入了生命的活力,增加了課堂教學情趣。
2.獎勵法。教師請學生上臺到“果樹上”摘下寫著本課生字詞的果子,并帶全班同學讀一遍,讀得對的學生則可以將這個果子作為獎品帶字寶寶回家,摘到果子的學生興趣盎然,沒摘到果子的學生也竭力表現(xiàn)。
3.實物演示法。一、二年級學生的思維以直觀思維為主,居于這個特點,課堂上教師通過實物演示,既可以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又可達到輕松掌握漢字形、義的目的,如學習“滅”時可以用一塊鐵皮把燃燒的火蓋住,火即滅,這樣學生很快記住了“滅”字。再如學習“眾”時,教師可以請兩個學生并排站著,教師一手牽一個學生,學生一看便知,老師是大人,兩個小學生是小人,加起來就是“眾”。
4.看看、猜猜、找找、舉舉法。低年級學生都喜歡“猜字”,教師可在教學中采用“看看、猜猜、找找、舉舉”的方法,激發(fā)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如教學“吹、跑、撕、放、游”等字時,教師做吹泡泡、跑步、撕一張紙、放一本書、游泳等動作,讓學生邊看邊猜邊找找生字卡中的哪個字與之相對應(yīng),并舉起來。生字卡可讓學生自己用廢紙殼剪成自己喜歡的形狀如蘋果、樹葉、小房字等,并寫上所學生字。
(江西省安遠縣九龍小學 魏迎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