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紫源
(四川師范大學音樂學院,四川 成都 610101)
探索柴科夫斯基《六月—船歌》的演奏風格
何紫源
(四川師范大學音樂學院,四川 成都 610101)
在柴科夫斯基的大部分作品里,都是以民族文化為中心,他所受到的影響也非常大。他的音樂豐富多彩,尤其是他的鋼琴套曲《四季》,當屬是最為出色的作品之一。而《船歌》是其中最著名、最優(yōu)美的一首。對這首作品的演奏風格和技巧進行詳細的分析,更能直接體會到作曲家創(chuàng)作的意義所在,對作品也有更好的理解。
柴科夫斯基;民族樂派;船歌;演奏風格
(一)柴科夫斯基的創(chuàng)作背景及風格特征
彼得·伊里奇·柴科夫斯基,俄羅斯浪漫樂派作曲家,也是俄國民族樂派的代表人物。在柴科夫斯基的大部分作品里,都是以民族文化為中心,我們能夠清晰感受到他將民族文化與西方交響樂傳統(tǒng)充分融合在了一起。他的音樂總結起來,可以說是有兩個最鮮明的特征:一個是細膩的抒情性,另一個是強烈的戲劇性。民族樂派的他風格變化多端,對之后的音樂家以及整個時期都是影響甚廣。柴科夫斯基之所以能在眾多古典作曲家中脫穎而出,不僅僅是他在作品中流露出的真實情感,同時也是因為他的作品極具感染力,每一首樂曲都充滿著激情,也能夠和管弦樂配合演奏,賦有強烈的獨特風格。他是一位旋律大師,他每一部作品的主題都十分鮮明,悠長流暢的線條,跌宕起伏的旋律,真摯濃郁的感情,這些都是發(fā)自內心的傾訴和表白,是藝術化的結晶,同時也能引起聽眾的共鳴。
(二)柴科夫斯基的鋼琴套曲《四季》
在他的所有創(chuàng)作中,鋼琴套曲《四季》當屬是最能表現(xiàn)他獨特的創(chuàng)作思維以及成就的一組作品了?!端募尽访枥L了一年四季十二個不同畫面,作于1876年,每首小曲都與同月刊發(fā)表的十二首詩篇相呼應,這些詩篇又與一年的四個季節(jié)特點相關聯(lián),故取名為“四季”。而在這里,我選擇淺談《六月:船歌》的演奏風格,以此將柴科夫斯基的音樂造詣更加美好地表現(xiàn)出來。
(一)引子(1~2)
這是一首副三部曲式。引子由暗淡的旋律小調慢慢開始,由弱漸強,左手一直采用分解和旋的奏法,右手平穩(wěn)連貫的分解了和弦演奏,踏板持續(xù)保持讓琴聲聽起來悠揚恬靜,不斷變化的臨時升降記號,使這個樂曲的開始更加增添了一份神秘氣息。仿佛把演奏者帶入到了他的伏爾加河上,小船緩緩駛來,泛起粼粼微波,仿佛近在眼前。
(二)第一部分(3~31)
三個樂段旋律一氣呵成,這是一個抒情如歌的主題形象。嘆息式的旋律音調令人沉浸在優(yōu)美的詩意中。
左右手織體部分以分解和弦為基礎,像微波蕩漾的湖面以及小船均勻劃行的節(jié)奏。旋律先上行級進,之后再模進下行分裂成雙音演奏,輕巧又靈敏,就像在湖中濺起了幾朵小浪花,左右手交替著連貫彈奏之后,浪花再輕輕落下。之后升高四度,旋律對于前一段有了延展性,依然是主題明朗,大段的跑動性旋律讓整首曲子聽起來流暢優(yōu)美,婉轉動人,充滿了帶有感情的歌唱性。
(三)三聲中部(32~53)
是整首樂曲的高潮樂段,與前面部分形成了鮮明對比,音樂形象更加充滿激情,旋律也慢慢開始明亮起來。就整個中部段來說,右手持續(xù)的雙音,三度疊加旋律,以及左手的柱式和弦演奏和切分的節(jié)奏,都使得這艘“六月的小船”水花激蕩,更加襯托出右手演奏的輕盈感,就像船槳有規(guī)律地在劃動。后樂句開始疊加一個八度聲部,強化了旋律效果,左手則采用和弦式織體,使整首作品在視聽上更加富有動感。在彈奏這一段時,整個身心都會隨之蕩漾,仿佛置身于湖中。
這一主題中部更加凸顯了柴可夫斯基的民族風格特征,將俄羅斯民歌合唱音調的旋律和整齊的和弦組合在一起,與前面主題形成鮮明對比,音樂顯得更加粗獷、豪放。最后樂句通過一系列的導七和弦的連貫進行,左右手以琶音音型奏出,將緊張的情緒推向整首樂曲的高潮。
(四)再現(xiàn)部(54~83)
再現(xiàn)部將情緒回歸到之前自然恬靜的狀態(tài),和第一部分沒有顯著的不同,只是加強了內聲部的復調處理,把原來的“獨唱”變成了“二重唱”,猶如兩人在船上傾心對話,使音樂更具有流動性,也更加動聽。
(五)尾聲(84~99)
音樂開始慢慢進入到了最后,右手的重音旋律層層遞減,與柱式和弦相交,同時綜合了全曲的各種音樂素材。連續(xù)的琶音和弦,小船也在“搖晃”的演奏音響中漸漸弱了下來,動聽而悠揚,小船也隨之漸漸遠去。琴音落下,耳旁依然伴有動聽的旋律不肯離去。
整首樂曲運用了4/4拍的節(jié)奏,而右手部分大多采用三拍子的節(jié)奏形式,來營造出劃船者一邊劃船一邊抒情歌唱的感覺,搖曳在湖中,平靜緩慢卻又不紊不亂。柴科夫斯基是浪漫主義時期的民族樂派代表作曲家,其創(chuàng)作的作品也充滿了俄羅斯風格,既有隨性不羈的一面,又有恬靜柔美的一面,風格旋律的變化多種多樣。在音樂世界里,他用俄羅斯獨特的旋律去反映出在俄國當下人民的訴求和情感,有掙扎,有憤憤不平,也有安穩(wěn)寧靜的美好,而這些優(yōu)美又充滿可能性的樂句,往往才是最打動人的地方。
[1]李懷東.柴科夫斯基[M].遼海出版社,1998.
[2]彭志敏.柴科夫斯基交響曲[M].湖南文藝出版社,2000.
[3]江山,江镕.第三座音樂豐碑——柴科夫斯基[M].北岳文藝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