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曉光 馬志偉
走進哈爾濱市呼蘭區(qū)康金街道頭道村,你就會被這里整潔的村路、優(yōu)美的環(huán)境、淳樸的民風所吸引,而聽完村支部書記孫偉講述他們的創(chuàng)業(yè)歷程和發(fā)展規(guī)劃,你更會被頭道村人那種銳意進取、真抓務實、開拓創(chuàng)新的精神所感動。
這里,曾經是遠近聞名的貧困村,村集體外債400多萬元,而2001年后孫偉和村領導班子帶領群眾不但還清了陳欠,還帶領村民們走上了致富的通途。這里也曾是道路泥濘、柴草滿街的落后村,通過頭道村領導班子的多方努力,大力開展新農村建設,將這里變成了綠柳成蔭、小溪潺潺的生態(tài)村,而農業(yè)合作社的建立、“中丹小鎮(zhèn)”等項目的啟動,又讓我們看到了一個生機勃勃的發(fā)展村,頭道村黨支部書記孫偉和他的村民們蘊勢騰升,乘著國家改革的春風、描繪著自己新生活的藍圖……荷重奮起陳舊村貌換新顏
孫偉是2001年換屆選舉時通過全體黨員公選出來的村黨支部書記,當時才27歲的孫偉是附近最年輕的村書記。21歲就在村里工作的他深知制約農村經濟發(fā)展的癥結所在。面對村里400多萬元的外債和臟亂差的村容村貌,孫偉感覺自己肩上的擔子既沉重又充滿挑戰(zhàn)。如何化解村集體債務,改變村里的村容村貌是孫偉每天冥思苦想的難題,而這些也是村民們對這個年輕書記的期盼。
孫偉原來是村里的會計,村里的土地情況和發(fā)包情況他都非常清楚,原來很多機動地白白的流失或者以極低的價格進行了發(fā)包,調整價格、重新發(fā)包合同到期的機動地是化解村里債務的有效方法。孫偉組織村委會班子成員和村民代表大會,通過一事一議的形式對村里的機動地進行了重新統(tǒng)計,并公開進行發(fā)包。這回村里一改以前給點錢就賣、一賣十幾年的方式,通過競價發(fā)包方式重新發(fā)包,這樣不但公開透明,而且提高了發(fā)包耕地的價格。知道公開發(fā)包的消息后,很多原來撿到便宜的承包者找到孫偉,想通過給孫偉個人點好處繼續(xù)承包,都被孫偉嚴厲拒絕。還有的人在公開發(fā)包前想通過請孫偉吃飯或者送禮等方式暗箱操作,孫偉只告訴大家一點:“把錢拿到桌面上,公開公正承包”。由于孫偉和村領導班子堅持原則,當年村里耕地都以新的價格發(fā)包,化解村里債務300多萬元。
“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柴草隨處垛、污水滿街流”,這是頭道村原來的村容村貌。雖然只離康金街道10多公里,可泥濘的土路和村民落后的觀念嚴重制約著村里的發(fā)展。特別是國家扶持建設新農村政策出臺以后,改變村容村貌、改變老百姓的不良生活習慣,建設一個整潔美麗的新村一直是孫偉的心愿。
“這幾年隨著土地承包價格的增高,村里有了一些積累,咱不能把這錢揣進自己的腰包里,要用在老百姓的身上。新農村新氣象,我們頭道村也想建設一個文明示范村”。孫偉將自己的想法告訴了一直支持他的同事們、朋友門,因為只憑村里的那點資金,想建一個投資近千萬元的新村困難重重。經過多方聯系,孫偉找到了一家企業(yè),聽到他的想法后這家企業(yè)非常支持這個年輕有為、務實肯干的年輕人,并給與了資金保障。孫偉和村領導班子成員立刻投入到規(guī)劃、測量、設計、施工等繁忙的工作中。孫偉和頭道村村委班子成員“起早貪黑、摸爬滾打”,每天開工前他們要部署協(xié)調一天的工作,完工后要查看驗收質量。從2015年春季開始,至當年秋天結束,頭道村新建水泥硬化路面45718平方米,安裝路燈146盞,統(tǒng)一安裝鐵柵欄1356米,清淤修建溝渠590米,新建村委會辦公室400平方米,文化活動室180平方米,新建文化活動廣場4000平方米,涼亭、小橋各1座……總投資近800萬元。
臭水溝變成了人工河、籬笆墻變成了統(tǒng)一風格的藝術柵欄、泥土路變成了硬化路、爛草垛變成了文化廣場,一個綠樹鮮花環(huán)繞、小橋流水人家、涼亭長廊相映的生態(tài)村展現在你的面前。村里路燈開通那一刻,看到村里原來行動不便的老人也被家人攙著踏上村路散步、拍照,然后傳給在外地打工的兒女:“咱家門口也安路燈啦,這回早晚我們都能出來溜達啦”,站在村頭的孫偉和村委會成員那種自豪感油然而生。
“沒有梧桐樹,引不來金鳳凰”,孫偉將頭道村的村容村貌做成了電子相冊,進行廣泛的宣傳,同時將頭道村的風景制成了掛歷呈送給各級領導。一分汗水就有一分收獲,頭道村的生態(tài)村建設得到了省市相關部門的認可和扶持,頭道村被評為“黑龍江省美麗鄉(xiāng)村”、“哈爾濱市生態(tài)園林村”。勵精圖治帶領村民奔富路
村容整潔了,村民的素質也上來了,怎樣帶領村民適應新形勢快速發(fā)展又成了孫偉徹夜思考的問題。頭道村村民戶均土地25畝左右,大部分為種植玉米,而且是各家各戶的“單打獨斗”模式,形成不了規(guī)模、抗市場風險能力差。老百姓年年打的糧由于不是大機械化種植、成本高,再被“二道販子”糧商拼價,收入很低,很多人員外流打工?!叭绻麑⑦@些土地流轉到一起,連片種植、大機械化作業(yè),既可以減少成本、又可以增加抵御市場價格的能力,不是更好嗎,我們要成立一個農業(yè)種植合作社”。孫偉的想法確定以后迅速著手實施,通過努力孫偉成功的招商引資了一家農業(yè)種植合作社,孫偉任總經理。
合作社采取社員帶地入社,由合作社統(tǒng)一耕種,社里保底每公頃產量13500公斤、超出產量社員和合作社共同分紅的方式經營。剛開始村民都報懷疑的態(tài)度:“孫偉他們會不會種地,把地給他們萬一種瞎了咋辦?或者到秋他們賣完糧將糧款卷跑了咋辦?”為了打消村民的顧慮,合作社出臺了政策:入社的土地種子、化肥、機械、人工都由合作社負責,每公頃產量低于13500公斤由合作社補貼,而且每畝地都上了陽光農業(yè)保險,產生災害由保險公司負責。為了增加資金的安全性,合作社選了7戶社員代表做監(jiān)事,賣出的糧、糧款不打進合作社的賬戶,顆粒不能出庫。同時合作社理事會向社員承諾:凡帶地入社的社員,在本村新建住房符合村委會規(guī)劃的,給予2萬元的補助;入社成員子女考入大學分數在450分以上的,合作社給予學費的全額補助;帶地入社的社員急需用錢的,可以按入社土地糧食產量的50%給予借款,只收取銀行利息,并在年終分紅時收回本息;合作社的社員均可享受養(yǎng)老服務中心的相關待遇。有了這些保障措施和優(yōu)惠政策,打消了村民的疑慮,當年就有200多戶農民入社,入社土地5000多畝。
“給合作社入社成員這么多的保障和利益,你們的利潤點在哪里?”面對記者的疑問,孫偉給記者講出了他們的做法:首先我們在選擇糧食品種上和省農科院的專家請教,播種的都是膠質糧和半膠質糧,秋天出售時市場銷路好還有價格優(yōu)勢。我們在選種子化肥時,由于用量大,直接和專業(yè)肥廠對接,他們實地測土配肥定做生產,而且省去了中間經銷商環(huán)節(jié),可比普通群眾節(jié)省生產成本30%左右。再就是大農機作業(yè),我們投入500多萬元、國家匹配700多萬元成立了千萬元農機合作社,農民正常耕種每坰地機耕費1200多元,而合作社耕種機耕費700多元成本就夠了。最后我們還有烘干塔,將合作社的糧食烘干后出售給國家儲備庫和港口干糧收購客戶,大大提高糧食的價格。
孫偉還告訴記者,去年合作社運行的很好,全部兌現了對社員的承諾,還進行了二次分紅。那些徘徊和觀望的村民紛紛要求入社,但是我們要保持穩(wěn)步發(fā)展,今年再增加流轉土地5000畝,明年流轉土地總數達到15000畝以上,爭取本村村民100%/k社,這樣實現土地集中經營,剩余的勞動力可以到我們合作社興辦的工廠和外出打工,獲得土地以外的收益。
繼往開來為民謀福譜新篇
“作為一個村官兒,首先要做的是為你的村民謀福利,再就是帶領村民向更高更遠的方向發(fā)展,這樣才不辜負老百姓對你的期望”。
頭道村有20多戶貧困戶,為了讓他們及早脫貧,村委會除了幫助他們解決米面油等生活物資外,還為這些貧困戶購買鵝雛32000多只,根據各戶的飼養(yǎng)能力分散飼養(yǎng)。同時為了增加貧困戶的風險意識,精心飼養(yǎng)好這些鵝,孫偉告訴他們:前期投入都是村里負責,但是成本要在大鵝出售時扣回。這些貧困戶樂滋滋地領回了鵝雛,在溝邊地頭放養(yǎng),除了有少量的糟損外,長得都很好,到秋家家都能有一個好收入。
土地資源是有限的,光靠土地吃飯也不行,如何造血和增加農民的收入是孫偉時刻所想所做的事情。為此孫偉多方取經、實地考察,通過相關部門掌握了秸稈生物制炭、秸稈生物能源有機肥技術,這個技術成熟運用以后既可減少焚燒秸稈造成的污染,又能通過秸稈二次利用從而達到能供熱、能發(fā)電,能造有機肥、能還原土地的作用,同時還能提高秸稈的附加值,使其預計年處理秸稈6000萬噸,為農民人均增均收入2000元。此外,頭道村充分利用資源優(yōu)勢,在原有的雙孢菇廠基礎上,增加種植基地,擴建年產300噸工廠化生產線,可解決剩余勞動力1200人。由于頭道村水質好,孫偉又帶頭興辦了原始工藝發(fā)酵制酒廠和綠色豆制品加工廠,力爭打造全國知名白酒品牌和健康綠色豆制品,這樣既拓寬了村民就業(yè)渠道,又增加了村民收入。
“讓村民有個安居樂業(yè)的生活環(huán)境,提高村民的幸福指數,解決村民的疾病養(yǎng)老問題”這些都是孫偉的努力方向。孫偉告訴記者,最近合作社將在頭道村建設一個擁有住宅、學校、醫(yī)院、養(yǎng)老院、綜合市場為一體,建筑面積50萬平方米的“中丹小鎮(zhèn)”。小鎮(zhèn)建成后,頭道村附近的19個自然屯的村民都可以到這里集中入住,這樣可以推掉村民的住房,恢復土地1200萬平方米。村民入住“中丹小鎮(zhèn)”可以用原來自己的住房按照1:1的比例置換成樓房,面積大小自選,按照建筑成本多退少補。目前前期規(guī)劃設計都已經完成,八月初即可動工興建。
談起養(yǎng)生養(yǎng)老院,孫偉深有感慨?,F在的年輕人每對小兩口要養(yǎng)活四個老人,老人養(yǎng)老問題已經成了年輕人的負擔,建一個養(yǎng)老院不但可以減輕年輕人的負擔、也可以減輕社會負擔。頭道村要建的養(yǎng)老院目標是打造全國服務一流、環(huán)境一流、醫(yī)療體系一流。設計1000個床位,基礎是給合作社的--社員養(yǎng)老用,部分對外分成高中低檔接收老人,力爭做到有錢的可以入住,沒錢的也可以養(yǎng)生養(yǎng)老,同時養(yǎng)老院已經和哈爾濱市相關醫(yī)院達成合作,由醫(yī)院出醫(yī)療設施及醫(yī)護人員入住養(yǎng)老院,專門為養(yǎng)老院的老人服務。一個高標準、現代化,集醫(yī)養(yǎng)為一體的養(yǎng)生養(yǎng)老院將成為“中丹小鎮(zhèn)”的重要組成部分。
從+貧困村到先進村、從一個臟亂差屯到美麗鄉(xiāng)村,這里凝結著孫偉和頭道村班子成員多少個不眠之夜和無盡的汗水;從創(chuàng)建合作社到興辦各種工廠為民增收,這里孫偉他們又沖破了多少的阻力和付出了多少的艱辛;而建設“中丹小鎮(zhèn)”和“養(yǎng)生養(yǎng)老院”,這又需要孫偉他們有多大的膽識和魄力;孫偉,這顆崛起的新星,正帶著他的村民向更高更遠的目標邁進,肯干務實的好書記、黨和人民為你“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