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讀者·作者·編者·
醫(yī)學論文中表格的設計及注意事項
1.表的設置應有助于簡潔、明了、直觀地表達結果。若表的內容簡單、用簡潔文字可表達清楚的,可刪去表格,選用文字;表的內容不要與正文文字及插圖內容重復,通常強調事物的形貌或參量變動的總體趨勢時,以插圖為宜。表設計的基本原則是重點突出、簡單明了,主謂分明、層次清楚,結構完整、有自明性。
2.表應按統(tǒng)計學的制表原則設計,力求結構簡潔。(1)橫、縱標目間應有邏輯上的主謂語關系,主語一般置表的左側,謂語一般置表的右側。我刊采用三橫線表,也即表格通常只有2根粗的反線(表格的起、止線)和表頭下1根細的正線(表頭線);如有合計行或表達統(tǒng)計學處理結果的行,則在該行上再加1條分界橫線。(2)表應有序號和簡明的表題,居中排印在表的上方。表序一律使用阿拉伯數字依序編排。只有1幅表時應標注“表1”,且“表1”為黑體。表號與表題之間至少應留1個同類字符的空隙。表題的主謂語要與表格內的主謂語一致。(3)表中不設“備注”欄,若有需說明的事項(例如P值等),可在表內有關內容的右上角標出注釋符號,在表格底線的下方以相同的注釋符號引出簡練的文字注釋。對于統(tǒng)計學結果的注釋,應注明比較對象、檢驗值、P值(如××與××比較,t=××,P<0.05)。(4)表中各欄應標明標目詞,參數欄的標目詞一般為量或測試項目及其單位符號。若表中所有參數的單位相同,可標注在表的右上方,或表題之后(加括號)。各欄參數的單位不同,則應將單位符號加括號標注在各欄標目詞后或下方。(5)表中同一欄的阿拉伯數字必須按位次上下對齊。若數值中有加減號(±)或起止號(~),則以“±”或“~”為中心對齊。(6)表中不用“同上”、“同左”、“〃”和類似詞,而要一律填入具體數字(包括“0”)或文字。若使用符號表示“未測”或“未發(fā)現”,應在表格底線的下方以簡練文字注釋。
3.主語橫標目和謂語縱標目需要時均可分層。橫標目分層時,應在橫標目下縮進1個字格排列;縱標目分層時,在2層標目之間加短橫線。縱、橫標目分層一般不超過2層,個別可至3層。
4.表中的量、單位、符號、縮略語等必須與正文中一致。為保持表的自明性,對表中使用的縮略語應予注釋。
5.表中注釋用的角碼符號一律采用單個右上角碼的形式,按英文字母小寫形式順序選用:a、b、c、d……在表注中依先縱后橫的順序依次標出。表注欄要有“注”字樣,其后留空一個漢字;上述符號仍為角碼形式。
6.表應隨正文,通常應緊跟在“(表×)”或“見表×”文字的自然段落的下方,一般先見文字后見表。需要轉頁的表,應在續(xù)表的右上角或左上角注明“續(xù)表×”,并重復排印表頭。表寬大于版心寬度時,可將表左轉90°排。通欄表力求頂天或立地排放,以免腰截文字。
7.根據表格內容的繁簡,在“三線表”的基礎上可以適當變通表格的版式,以求得版面和諧,并可節(jié)省篇幅。(1)直表轉欄排:凡謂語項目較少、全表橫短豎長時,可轉成2欄甚至3欄來排。兩欄之間用雙線隔開(雙線的間距為1 mm),轉欄后重復表頭。(2)橫表分段排:凡主語項目較少、全表橫長豎短時,可把表分成2段,上下重排,上下2段之間用雙線隔開(雙線的間距為1 mm),下方的一段需要重復排主語橫標目。
8.確保每幅表都在正文中標明。
本刊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