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少雄
【摘要】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規(guī)定初中語文教學要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逐步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個性與健全的人格,使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本文圍繞四個方面闡述如何在教學過程中看重情感教育,旨在使語文教學實現(xiàn)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教育。
【關鍵詞】初中語文;情感;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情感是人類最豐富的色彩,是構成人的素養(yǎng)不可或缺的因素,是人類最寶貴的財富。人與人之間的聯(lián)系都是靠著相通的情感,通過交流情感可以得到進一步的升華。所以,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努力喚起學生內心的感情世界,用自己的情感去感染學生的情感,渲染課堂的氣氛。這樣,寓情于課堂,從而讓語文課堂變得更加豐富多彩。
一、創(chuàng)設教學氛圍,呼喚學生情感
要想在課堂上激發(fā)出學生的情感,需要教師采用一些必要的藝術手段,創(chuàng)設一定的教學氛圍。學生的情感變化特別容易受課堂環(huán)境的影響,教師通過創(chuàng)立合適的課堂環(huán)境,渲染課堂氛圍,提高他們課堂學習的熱情,增加他們在課堂上的求知欲。例如:在教學《鄉(xiāng)愁》時,就利用多媒體給學生播放《江河水》作為背景音樂,從聽覺上先給學生震撼,為接下來分析課文情感作感情渲染。接著,以從屈原在《九章·哀野》中寫到的“狐死必首丘”這句佳句入手。從字面解釋就是狐貍在死去的時候一定會將頭朝著它出生的山丘。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狗窩?。游镌谒赖臅r候都依然心系著它的故鄉(xiāng),更何況是滿懷情感的人類呢!不管走到哪里,我們都不可以忘記我們的根,不可以忘記生我們,養(yǎng)我們的家鄉(xiāng)!這是人類一生最根本的牽絆,是內心深處最柔軟的一塊地方。假如未來飛黃騰達了,請不要忘記故鄉(xiāng)的一草一木,是它們孕育了現(xiàn)在有成就的你!如果不幸窮困潦倒了,也不要忘記故鄉(xiāng)永遠是你溫暖的港灣,它一直等著你回來。鄉(xiāng)愁啊鄉(xiāng)愁,為什么你總是讓人牽掛!借此教師就可以順其自然的把學生引入《鄉(xiāng)愁》的學習了。
二、善于表達情感,有效感染學生
學生每天在學校里學習,他們接觸最多的就是老師了,可以說除了父母之外老師是他們最親密的人了。老師在他們心里的地位是崇高的,是值得敬佩的。所以老師不可以辜負學生的信任,要用自己的愛心和耐心去澆灌學生的內心,讓他們在學習中能感受到被愛,被關注,這樣一來他們才會對老師報以相同的態(tài)度和老師交流。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的語言要生動形象,飽含感情,通過豐富的語言表達出自己真實的情感,對學生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這樣才能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課堂上的交流才能有共同語言。例如:在教學《沁園春·雪》時,教師可以從愛國主義的角度出發(fā),表達自己對祖國的熱愛,從而引發(fā)學生的愛國之情。例如,教師可以說這篇課文是一篇高度贊揚祖國的文章。一提到祖國二字,大家心中一定洶涌澎湃,滿是自豪和敬佩之情!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文化,歷史悠久,世界各地遍布炎黃子孫的后代,名勝古都至今參觀者絡繹不絕,作為祖國千千萬萬的子孫之一,真是感到十分的榮幸和驕傲!教師通過這一番激情澎湃的自述,學生們一定會被感染,心中的愛國情懷油然而生。
三、選擇“激情點”,引發(fā)學生情感
一切感情的產生都源于對生活的感悟,生活本身就是一門深奧的藝術。每篇課文也包含著作者的感情,文字背后都隱藏著深厚的意義等著讀者去發(fā)現(xiàn)。然而由于學生缺乏一定的生活經驗,在理解有些課文的時候還不是很透徹,因為他們沒有找到正確的切入點,所以這就要求教師帶領學生一起找到課文的“激情點”,從合適的角度出發(fā)來引發(fā)學生的情感。例如:在教學《蘇州園林》時,由于這種描寫性的文章不容易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課堂氛圍就會顯得枯燥無聊,所以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課文對蘇州園林細致的描寫,在腦海里勾勒出他們心中的蘇州園林然后畫在紙上,最后挑選優(yōu)秀的繪畫作品到黑板上展示。學生們通過欣賞互相的作品,從中可以親身體會到蘇州園林的美,并不是因為他們畫的有多美,而是他們可以從內心上得到啟發(fā)和觸動,在自己的筆尖下感受這種美。這比起一上來就從分析課文的描寫手法和描寫順序入手,課堂效果會來的更加明顯,課堂氛圍明顯也活躍起來了。借著蘇州園林的美,教師可以循序漸進的讓學生從中感受到祖國的大好河山,為此而自豪。
四、師生溝通融合,喚起學生情感
世界上的每個個體相互之間都是互相聯(lián)系,互相影響的,因為每個個體構成了這個世界的整體。只要每個個體愿意用自己的真誠情感去交流,相互之間一定可以擦出火花,結出情感的果實。學生在課堂上的情感投入是語文教學很重要的一點,因為語文的學習是感性的,只有投入到課文里,才能體會到作者告訴讀者的背后的情感。而學生的情感投入需要教師的引領,只要教師能做好和學生融洽的溝通,用自己的感情投入去刺激學生的大腦,讓他們產生同樣的情感體驗,這樣的課堂才能和諧開展,課堂效果才能顯著。教師在備課的時候,應該對課文的感情基調很熟悉,知道怎么用適合的情感去為學生講解課文,一個好的情感把握對整個課堂的進行很重要。例如:在教學《背影》一課時,應該緊緊抓住父子情深這條感情主線,要求學生從文章的字里行間感受到這種深厚的情;講解《羚羊木雕》的時候,則是扣住作者想要表達的童真的珍貴和對幼時友誼的懷念之情。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每個學生都是抱著相信老師的愿望來到學校學習的,沒有哪一個學生天生就討厭老師,討厭學習,討厭學校的。他們的內心本質都是童真的,只要老師愿意對他們抱以相同的信任,用自己真誠的內心教育他們,就會讓他們成為情感豐富的個體。
參考文獻
[1]盧利華.探討初中語文與情感教育的必然聯(lián)系[J].閱讀與鑒賞,2015(6).
[2]杜治強.初中語文教學中如何強化人格教育[J].現(xiàn)代閱讀,2014(7).
[3]姜偉.如何將情感教育融入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之中[J].考試周刊,2015(52).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