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利
(湖北第二師范學院 教育科學學院,武漢 430205)
90后大學生的擇偶標準、婚戀觀和教育對策
孫 利
(湖北第二師范學院 教育科學學院,武漢 430205)
目的:了解90后大學生的擇偶標準、婚戀價值觀、以及對大學生戀愛的教育。方法:采用整群抽樣的方式,共有大學生被試513人,其中男生298人,女生215人。結(jié)果:90后大學生,最為看重的是對方的個人品質(zhì),如能對我好,個人人品,兩人感情,個人的性格。家庭經(jīng)濟條件、對方才華、事業(yè)心、社會地位、別人評價、是否學生干部這六個方面,女生對異性的要求都要明顯的高于男生對異性的要求?;閼賰r值觀包括的七個維度,婚姻傾向是最傳統(tǒng)的,也就是說,大學生認為應(yīng)該有一個美滿的婚姻,其次是性愛抉擇觀,最為現(xiàn)代化思想的是婚姻自主觀。女生在性愛抉擇觀(T=37.12,P<0.001)和婚姻自主觀上(T=27.76,P<0.001)都要比男生觀念傳統(tǒng)。教育需求的調(diào)查表明,83%的學生認為戀愛需要教育,90.1%的學生認為自己沒有能力應(yīng)對失戀,2.7%的學生坦誠如果失戀,自己可能選擇了結(jié)生命。大學生認為最需要了解的婚戀知識是正確的婚戀觀,排在第二位是如何經(jīng)營戀情,排在第三位的是如何應(yīng)對失戀,排在第四位的是性健康教育,對大學生婚戀的教育也應(yīng)該從這些方面入手。結(jié)論:大學生需要進行婚姻戀愛的教育和疏導。
大學生;擇偶標準;婚戀觀;教育需求
18-22歲,這個年齡段正是朝氣蓬勃、生氣盎然的時節(jié),少了高考的桎梏,加上一個寬松的文化氛圍,90后大學生談戀愛不再遮遮掩掩,同居也逐漸得到認可,甚至由此導致流產(chǎn)的也不少。[1-3]盡管大家都知道,大學生在戀愛,而且也有研究表明,大學生的戀愛可能對人格的塑造能起到一定的正負影響。[4]大學生在戀愛的過程中一旦出現(xiàn)偏離,將影響他們正常的學習和生活。[5]但是目前對大學生戀愛的有針對的教育卻很少。本研究的目的在于了解90后大學生的擇偶標準,他們的婚戀價值觀,以及對他們的教育策略,并能夠?qū)ο鄳?yīng)的教育給出一點建議。
1. 對象。 本研究的被試來自武漢幾所高校的不同專業(yè),不同年級的大學生,采用的是整群抽樣的方式。共有大學生被試513人,其中,男生298人,女生215人;大一學生131人,大二學生178人,大三學生176人,大四學生(臨近畢業(yè)季)28人。他們的戀愛經(jīng)歷情況是,在戀愛中的有226人,沒談過戀愛但有計劃的有95人,從沒想過要談戀愛的有34人,曾談過但現(xiàn)在處于非戀愛期的有138人,正在失戀的有20人。他們的專業(yè)遍布文理藝工科。
2. 研究工具
(1)擇偶取向問卷。第一個因素包含4個題目,主要以對方的家庭條件、身體條件及其個人地位為擇偶標準,符合日常生活中人們對現(xiàn)實的理解,故命名為現(xiàn)實型的擇偶;第二個因素包含8個題目,主要以對方未來的發(fā)展?jié)摿?,對自己的態(tài)度以及與對方相處的可能性為擇偶標準,對應(yīng)于第一個因子,將其命名為理想型的擇偶,問卷a系數(shù)分別為:0.758。問卷分五點計分,分別從非常重要到非常不重要打分。[6]
(2)大學生婚戀觀問卷。大學生婚戀觀分為性愛抉擇觀、婚姻角色觀、婚姻自主觀、婚姻傾向、戀愛動機、婚姻忠誠觀、婚姻價值觀等七個因素,七個因子的內(nèi)部一致性系數(shù)在0.58-0.86之間,大學生婚戀觀問卷有中等程度的信度和效度,適合作為測量大學生婚戀觀的有效工具。[7]
(3)戀愛教育需求問卷。內(nèi)容包括對戀愛中出現(xiàn)問題的認識和態(tài)度,以及對戀愛教育的需求。
3.統(tǒng)計分析 采用SPSS11.5進行統(tǒng)計分析。
1. 大學生的擇偶標準。 擇偶標準分為十二個方面,包括了現(xiàn)實型和理想型擇偶。在這個問卷中,1表示非常重要, 5表示不重要。從下表的數(shù)據(jù)對比中,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90后大學生,最為看重的還是對方的個人品質(zhì),如能對我好,個人人品,兩人感情,個人的性格,但是對于對方是否是學生干部,他們認為不重要。
表1 90后大學生的擇偶的十二條標準重要性的對比
在對擇偶的十二條標準進行比較后,進一步檢查了男女生看待十二條標準的差異,結(jié)果發(fā)現(xiàn),男生和女生對標準的理解有所不同,不同主要體現(xiàn)在6個標準上,他們分別是:家庭經(jīng)濟條件,對方才華,事業(yè)心,社會地位,別人評價,是否學生干部。表2中列出了男女生在這幾方面的差異。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在這六個方面,女生對異性的要求都要明顯的高于男性對女性的要求,可見,女性的擇偶比男性更多的依賴于外在條件。而無論男女對對方的感情,性格,人品,童貞,興趣,“能對我好”上的要求確是相似的。
表2 不同性別大學生的擇偶標準的T檢驗結(jié)果
***表示在0.001水平上顯著,** 表示在0.01水平上顯著,* 表示在 0.05水平上顯著,下同。
其他的人口學變量對擇偶標準也會有影響,如不同來源地的大學生的擇偶標準只在“能對我好”“人品”“兩人感情”上要求明顯低一點,在其他維度沒有差異。父母婚姻狀況不同也影響大學生的擇偶標準,父母離異和分居的大學生在“能對我好”“人品”上要求明顯要低。在居住情況這一變量上,與父母一起居住的大學生對擇偶的要求更高一些。與父母的交流與否,有否有過戀愛經(jīng)驗,是否獨生子女卻對擇偶觀沒有影響。
2. 婚戀價值觀。 婚戀價值觀包括七個維度,性愛抉擇觀,婚姻角色觀,婚姻自主觀,婚姻傾向觀,戀愛動機,婚姻忠誠觀,婚姻價值觀。量表中,1表示非常不符合,2表示比較不符合,3表示一般,4表示比較符合,5表示非常符合,得分越高,表示大學生的婚戀價值觀越符合傳統(tǒng)的婚戀價值觀,得分越低越符合現(xiàn)代的婚戀價值觀。在七個維度中,相對而言,婚姻傾向是最傳統(tǒng)的,也就是說,大學生都認為應(yīng)該有一個美滿的婚姻,其次是性愛抉擇觀。最為現(xiàn)代化是婚姻自主觀,90后的大學生更加主張自己自主選擇自己的婚配對象,而不是受制于家長,親朋或者旁人。
表3 婚戀價值觀各維度的得分比較
進一步檢查了男女生婚戀價值觀的差異,結(jié)果發(fā)現(xiàn),男生和女生在兩個維度上都有差異。女生在性愛抉擇觀和婚姻自主觀上都要比男生觀念傳統(tǒng),性愛抉擇觀指的是大學生是基于什么選擇性愛和性愛伴侶,婚姻自主觀指的是大學生對如何選擇伴侶的看法,主要依靠自己還是聽從家人的意見??梢?,相對于男生而言,女生在節(jié)操問題和自主觀上還是更加傳統(tǒng)的??墒悄猩谀承┚S度上也比女生傳統(tǒng),這些維度分別是婚姻角色觀,戀愛動機,婚姻忠誠觀和婚姻價值觀。男生比女生更加看中傳統(tǒng)的婚姻角色,婚姻忠誠。
表4 不同性別大學生的婚戀價值觀的T檢驗結(jié)果
***表示在0.001水平上顯著,** 表示在0.01水平上顯著,* 表示在 0.05水平上顯著,下同。
其他的人口學變量對婚戀價值觀也會有影響,如父母的婚姻狀況只對大學生的婚姻傾向有影響,父母離婚的大學生婚姻傾向更低,該維度包含的意思是,結(jié)婚并維持婚姻的傾向,傾向更低意味著對婚姻更加的不謹慎,無所謂或者對婚姻的不堅定。戀愛經(jīng)歷影響婚姻角色觀,沒談過戀愛和戀愛中的大學生有明顯的差異,戀愛中的大學生的角色價值觀更加傳統(tǒng),而沒談過戀愛的更加現(xiàn)代化。戀愛中的大學生和沒談戀愛的大學生在婚姻傾向上差別非常顯著,談過戀愛的大學生對婚姻的看法更加的傳統(tǒng),更容易堅持,而沒談戀愛的看法不一樣。是否是獨生子女、年級、對婚戀價值觀沒有影響。
3. 教育需求的現(xiàn)狀。 教育需求,內(nèi)容包括對戀愛中出現(xiàn)問題的認識和態(tài)度,以及對戀愛教育的需求。在詢問大學生認為是否有必要開設(shè)一門有關(guān)戀愛和婚姻的課程時,回答有必要的占據(jù)83%,認為沒有必要的只占17%。
讓大學生想象一個失戀的情境,認為個人是否有能力應(yīng)對這種挫折?回答有的占9.9%,回答沒有的占90.1%。假如你失戀了,你認為下列哪些幫助會比較有效?第一,時間愈合,并列的有好友的幫助;第二,家人;第三,網(wǎng)絡(luò)和心理輔導老師。可見,心理老師排在最后一名。在最后一個問題中,問大學生失戀后會怎么做?結(jié)果見圖1,在圖1中,有2.7%的學生選擇了結(jié)生命,16.5%的學生選擇黯然神傷,1.2%的學生選擇找人發(fā)脾氣。
如果開設(shè)這樣一門課程,最急需了解的知識是什么的項目中,在排序時,排在第一位的是,正確的婚戀觀,是最多的,排在第二位最多的是如何經(jīng)營戀情,排在第三位的是如何應(yīng)對失戀,排在第四位的是性健康教育。
圖1
通過對90后大學生的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了一些90后大學生的婚姻戀愛觀。90后大學生在進入大學后,絕大多數(shù)有考慮過戀愛的問題,513個大學生中只有34人坦誠沒有考慮過要談戀愛,其他的要么戀愛過,要么正在戀愛中,要么有戀愛的計劃,戀愛的比例和其他學者的研究結(jié)論有一定的相似性。[8-9]從數(shù)據(jù)看來,與大學生交談有關(guān)戀愛的話題,以及關(guān)注大學生在戀愛過程中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以及進行相應(yīng)的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本研究首先調(diào)查了90后大學生的擇偶標準,發(fā)現(xiàn)90后大學生戀愛時,最關(guān)注的還是對方的個人品質(zhì):能對我好,個人人品,兩人感情,個人的性格,這個結(jié)果與幾年前的研究還是相同的[10]。但是,本研究中卻展現(xiàn)出男女生比較明顯的差異來,女生的擇偶標準更多的依賴于外在條件和線索,比如更多的在意對方的家庭經(jīng)濟地位,社會地位,以及對方的才華,事業(yè)心等潛力問題,另外還在意周圍人對對方的評價,而男生在這些方面并沒有更高的要求。無論男女,對對方的感情,性格,人品,童貞,興趣,“能對我好”上的要求相似,這也符合進化心理學的觀點,女生在擇偶時更加的考慮到親代投資的觀點,會把機會更多的讓給對后代有撫養(yǎng)資本的男性,而男性對配偶的要求比女性更多的在外貌上,國外的研究也是相似的,社會交換理論認為,盡管女人更多的投入和感興趣于愛和承諾,但是由于成本和收獲的對照,男人更可能會主動坦白,這樣的假設(shè)來自于經(jīng)濟學和進化生物學的幾個原則。[11]女性在潛在伴侶間的成本與收獲的關(guān)注主要在于正確的選擇伴侶的壓力。這個成本與收益可以通過女性對性資源的控制來調(diào)控和交易。[12]另外,在幸福美滿富裕的家庭中生長起來的孩子對配偶的要求和期許更高,他們會對兩人的感情,人品等個人內(nèi)在品質(zhì)上有更高的要求。
大學生的婚戀價值觀的幾個維度中,最為傳統(tǒng)的傾向是婚姻傾向,大學生還是接受和期望美滿的婚姻,其次是,性愛抉擇觀,盡管現(xiàn)在的大學生不再堅持童貞的觀念,但是他們還是會考慮感情等因素,不是隨便的選擇性伴侶的。在七個維度中,婚姻自主觀是大學生最傾向于自己做主的,也是挑戰(zhàn)傳統(tǒng)思想的一個維度,他們認為婚姻應(yīng)該是自己選擇的。男生和女生的婚戀價值觀有所不同,與進化論的思想相似,女生在性愛抉擇觀和婚姻自主觀上更加保守,而男生卻是在婚姻角色觀,戀愛動機,婚姻忠誠觀和婚姻價值觀上更加傳統(tǒng),期待男女生在婚姻中保持傳統(tǒng)的夫婦角色,期待婚姻的夫唱婦隨,認為好的婚姻應(yīng)該是大家期待的樣子,這是由于在婚戀市場上,女性傾向于“賣方”,男性傾向于“買方”[13],女性的投資主要是以生理為代價的生兒育女,而男性的投資主要是以經(jīng)濟為代價的。[14]
父母的婚姻狀況只對大學生的婚姻傾向有影響,父母離婚的大學生對婚姻的期許更低,而且不愿意為維持婚姻付出努力,可能受父母婚姻的影響,不太相信天長地久的愛情婚姻模式。有過戀愛經(jīng)驗的大學生比沒有談過戀愛的大學生更加認同傳統(tǒng)的婚姻思想,而沒有婚姻經(jīng)驗的大學生對婚姻的看法更加的現(xiàn)代化和自主化。
大學生的戀愛好像總是無師自通的,從來不需要人教育。其實不然,在現(xiàn)實的生活中可以看到太多的例子,學生為情所困,因情自殺,實在非常的可惜。在大學生這一可以談婚論嫁,有心情有時間戀愛的季節(jié)里,教育可以做一點什么事情,來幫助他們?在調(diào)查中,83%的學生認為戀愛需要教育,90.1%的學生認為自己沒有能力應(yīng)對失戀,2.7%的學生坦誠如果失戀,自己可能選擇了解生命。在失戀后他們最不可能想到求助心理輔導老師,如果開設(shè)這樣一門課程,最急需了解的知識是什么的項目中,在排序時,排在第一位的是,正確的婚戀觀,是最多的,排在第二位是如何經(jīng)營戀情,排在第三位的是如何應(yīng)對失戀,排在第四位的是性健康教育。
從分析中可以得到一些對學生進行婚戀教育的啟發(fā),大學生戀愛結(jié)婚是合乎法律人情,但是大學生剛走過高考的高壓訓練之后,邁進大學的校門,就開始一段戀情,對于他們而言,顯得有些倉促,也缺乏異性交往的經(jīng)驗,在戀愛的過程中,免得會出現(xiàn)一些問題,這些問題極大地影響著大學生的身心健康,婚戀是可以進行教育,也是必須要對大學生進行教育的主題。在對大學生進行婚戀教育的時候應(yīng)該遵循學生的需求。
首先,應(yīng)該端正大學生的婚戀觀。很多大學生的戀愛動機非常的盲目,似乎別人有男女朋友我也應(yīng)該有,這種隨大流的思想,使得他們對待戀愛比較的隨意,隨之,失戀后對對方的傷害也可能是不能承受的。
其次,讓大學生更進一步的了解男女的差異,尊重彼此的不同。男生和女生在戀愛的過程中需求和期待是不一樣的,如果一味地從自身的角度要求對方就會造成各種矛盾。戀愛中出現(xiàn)的矛盾也是大學生最為關(guān)注和感到不知所措的。讓他們有一種方法上的準備,會在戀愛中有能力應(yīng)對挫折。
再次,應(yīng)對失戀是大學生的必修的一課。盡管說完美的大學生戀愛是存在的,但是對于大多數(shù)大學生戀情都會碰到失敗的可能。失戀對男女生造成的影響因為大學生本身的性格不同而不同,而無一例外的是,付出較大的一方會糾結(jié)許久,也是造成大學生心理問題的一個來源。正確的認識失戀和應(yīng)對失戀,以及失戀后的疏導,都是非常重要的課程。
最后,性健康教育也是大學生戀愛需要了解的重要一課。因為中學階段性教育的遮遮掩掩,造成大學生對性行為的認識更多來自于媒體的暴露,但是這種行為的學習和模仿很多可能造成偏差。預防艾滋病,預防其他疾病的傳播,以及造成懷孕后流產(chǎn)的現(xiàn)象在大學生中越來越嚴重,性健康教育也是大學生重要一課。
[1]劉秀倫.大學生婚戀觀調(diào)查[J].教育與職業(yè),2008,(2):55-57.
[2]王大釗.大學生婚戀觀教育簡論[J].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7):127-129.
[3]向欣.對當代大學生婚戀觀教育的思考[J].現(xiàn)代教育科學,2010,(2):71-74.
[4]霍建勛,楊翠英.大學生戀愛對人格塑造的影響[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05,26(12):1013-1014.
[5]馬忠麗,張玉堂. 大學生戀愛觀的偏離、成因及對策思考[J].甘肅高師學報,2002,4(7):106-108.
[6]陳紅.大學生戀愛觀及其與人格類型的相關(guān)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9,(6):10-17.
[7]蘇紅.大學生婚戀觀結(jié)構(gòu)、特點及影響因素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6,(5):28-35.
[8]王穎.大學生戀愛觀現(xiàn)狀分析及對策[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3(85):86-87.
[9]孫晨宇,劉從云,朱華慶.大學生戀愛現(xiàn)狀及其心理因素[J].中國校醫(yī),2009,23(6):349-350.
[10]王美萍.當代大學生婚戀觀特點及其相關(guān)因素研究[J].山東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4(54):61-64.
[11]Ackerman, J. M., & Kenrick, D. T. (2008). The costs of benefits: Help refusals highlight key trade-offs of social life[J]. Personality & Social Psychology Review, 12, 118-140.
[12]Sedikides, C., Oliver, M. B., & Campbell, W. K. (1994). Perceived benefits and costs of romantic relationships for women and men: Implications for exchange theory [J]. Personal Relationships, 1, 5-21
[13]Baumeister, R. F., & Vohs, K. D. (2004). Sexual economics: Sex as female resource for social exchange in heterosexual interactions [J].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Review, 8, 339-363.
[14]Kenrick, D. T., Groth, G. E., Trost, M. R., & Sadalla, E. K. (1993).Integrating evolutionary and social exchange perspectives on relationships: Effects of gender, self-appraisal, and involvement level on mate selection criteria[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64,951-969.
責任編輯:彭雷生
A Study on Standard of Spouse, Value of Marriage of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Generation After 90’s and Relevant Educational Methods
SUN Li
(School of Educational Science, Hubei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Wuhan 430205, China)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riteria of the students in the generation after 90’s for choosing spouse, their marriage values and relevant education demands. Methods: to adopt the way of cluster sampling. 513 college students were selected as samples, including 298 boys and 215 girls. Results: they mostly focused on each other’s personal qualities, such as being good to me, good individual characters, feelings and individual personalities. As for other six standards: family economic conditions, other talents, dedication to work, social status, others’ evaluation and good looking, girls held relatively higher standard than that of boys. Marriage values including seven dimensions, among which the tendency of marriage was the most traditional, that is to say, college students prefer a happy family first. And autonomy of marriage is the most modern. Girls with sense of sex (T=37.12, P<37.12) and autonomy of marriage (T=27.76, P<0.001) are more traditional than boys. Education demand survey found that 83% of students supported that they need education to learn how to love. And 90.1% of the students thought they don’t have the ability to cope with brokenhearted situation. 2.7% of the students even thought if they are brokenhearted, they would like to end their own lives. What college students need most is to understand the correct value on love and marriage, the way to run a relationship, the methods to deal with brokenhearted situation and sexual health education. Conclusion: college students need to take education and counseling of love and marriage.
college students; standard of choosing spouse; values of marriage; education requirements
2016-10-10
2013年度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青年項(13CSH078)
孫 利(1979-),女,湖北漢川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為青少年心理研究。
B849
A
1674-344X(2016)11-005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