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彬 李藝
2016年11月23日,伴隨著一聲聲炮響,由中鐵五局機械化公司承建的敦格鐵路塞什騰隧道出口至斜井段順利貫通,標志著塞什騰隧道施工取得了階段性勝利。
敦格鐵路塞什騰隧道位于甘肅和青海兩省交界的塞什騰山中段,正洞全長7 256米,設計為單線隧道,并設有斜井1座、斜長975米。由于隧道所處位置地質構造活動強烈,地質情況復雜,巖漿活動多變,斷層和褶皺構造發(fā)育較為復雜,加之富含地下水,使塞什騰隧道成為敦格鐵路青海段工程中最難啃的一塊“硬骨頭”。
2013年3月進場后,項目部在荒無人煙的塞什騰山中,面臨著便道不通、施工用水用電困難等嚴重問題。建設者們不等不靠,用兩個多月時間打通交通運輸脈絡;打井找水建泵站,將水路“激活”;自購發(fā)電機發(fā)電,為全面開工創(chuàng)造先決條件。
2013年6月4日,隧道進入正洞施工,從此,鐵軍開始了長達7 000米的艱難掘進。
圍巖變化大,地質結構差。進入正洞施工后,技術人員發(fā)現(xiàn)隧道現(xiàn)場圍巖與原設計圍巖不相符,大部分為Ⅴ級軟弱圍巖段,從而增大了隧道塌方的風險。針對這種情況,為確保安全生產,項目部積極與設計院、監(jiān)理溝通,對原施工方案進行優(yōu)化,采取“三臺階”開挖法,逐榀開挖支護,并增設臨時支撐,加密支護拱架安裝間距,襯砌緊跟掌子面施工;同時,建立TSP超前地質預報探測系統(tǒng),加強超前地質預報與圍巖觀測,嚴格遵守“管超前,短進尺,快循環(huán),弱爆破,強支護,勤量測”的施工原則。
為了促進現(xiàn)場施工人員全面了解和掌握應對軟弱圍巖的相關知識,項目部分別對不同工種的隧道作業(yè)人員進行安全教育培訓,累計培訓27次,培訓人員達750人次,切實提高了參建人員的技術水平、安全意識,確保了軟弱圍巖施工的安全質量,加快了施工進度。從2014年8月15日—9月15日,塞什騰隧道出口創(chuàng)造了單月開挖進尺176米的好成績。
滲水量大,反坡排水難。由于塞什騰隧道的設計由海拔較高的進口至出口呈單向斜坡狀,而隧道斜井——格爾木端恰恰處于坡度的低端,是滲水量最大的作業(yè)面,日滲水量達1 200mm?。面對滲水量大且反坡排水難的難題,為避免淹井危險的發(fā)生,項目部通過襯砌盲管出水通過臨時排水溝排至擴挖的臨時集水坑內,再利用水泵抽至洞外,采用三級沉淀池,確保排出的洞水達到環(huán)保質量標準。
高海拔低氣壓,通風降塵難。塞什騰隧道平均海拔3 200米,氣壓低,加之單線隧道洞徑窄,洞內通風、降塵成為一大難題。2016年,隨著出口、斜井日益掘進,為保證長距離通風效果,項目部針對各洞口進尺情況采取不同的通風形式:在隧道出口距離洞內1 094米、1 514米處各設置1個通風豎井;斜井則使用大風機送風方式將風送至交叉口,采取三通接頭向兩端送風,此方案可減少對已開挖段的空氣污染。為解決掌子面爆破降塵問題,項目部在隧道各作業(yè)面全面推行“水壓爆破”新工藝,實踐證明,在相同開挖進尺的情況下采用“水壓爆破”光面爆破效果好,不但減少了炸藥用量,同時還降低了起爆后的粉塵含量,減少粉塵對施工人員身體健康的影響,從而加快了后續(xù)工序的銜接時間。
隧道斷面小、作業(yè)長度長,行車供電難。隧道在施工作業(yè)后,填充面凈寬僅為4.86米,在面積有限的場地上,向洞內運輸物資給機械設備調配帶來很大的困難。如何確保裝載機、出渣車同步作業(yè)且設備之間交叉作業(yè)互不干擾呢?他們通過在隧道內采取每250米設置一個錯車洞方式,并要求技術人員強化現(xiàn)場管理和綜合調度,使小斷面隧道行車運輸及交叉作業(yè)問題迎刃而解。針對隧道海拔高、長距離供電導致電力損耗嚴重的問題,項目部采取區(qū)間設置高壓洞室,一次性解決了各洞口平均掘進至1 300米后出現(xiàn)電力不足影響機具正常運轉的問題,為各作業(yè)面機備高效運轉提供了電力保障。
高原常年氣溫低,防水板鋪掛焊接難。防水板掛設是隧道二次襯砌的一項重要施工環(huán)節(jié),但由于高原氣溫低,使用傳統(tǒng)的熱烙鐵熱熔技術,因加熱時間過長,焊接過程中易出現(xiàn)烙穿、焊接不牢固的現(xiàn)象,導致襯砌后仍會出現(xiàn)滲水問題。為消除這一障礙,項目部組織技術人員到附近地質條件相仿的隧道進行學習交流,將兄弟單位所使用的超聲波焊接技術與傳統(tǒng)熱熔焊接對比,進行多次試驗總結,最終采用了超聲波焊接鋪掛防水板,這不僅能防止高原低溫焊接效果不佳的情況出現(xiàn),同時還能夠有效節(jié)省時間成本,降低了防水板材料易燃風險,避免發(fā)生施工人員焊接燙傷事件。
在1 000多個晝夜的艱苦鏖戰(zhàn)中,在這片荒涼貧瘠的土地上,中鐵五局機械化公司敦格鐵路項目部參建人員用鋼鐵般的意志,攻破了一道道難關,正向勝利的高地勇敢進發(fā)。
(責任編輯:李萬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