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云平
作者單位:243689 山東 榮成,榮成市石島人民醫(yī)院
癌癥患者臨終關懷護理綜述
張云平
作者單位:243689 山東 榮成,榮成市石島人民醫(yī)院
癌癥患者的護理重點主要是控制癥狀,對患者及其家屬給予心理支持。文章結合筆者的臨床經(jīng)驗,并查閱臨終關懷相關文獻,對臨終關懷的發(fā)展及其意義進行綜述,以提高臨終關懷的質(zhì)量。
癌癥患者;臨終關懷;護理
目前,全球范圍內(nèi)癌癥患者的數(shù)量在不斷增加,癌癥也成為威脅人類健康和生命安危的一類重要疾病,關于癌癥患者臨終關懷與護理方面的研究也成為了學者們關注的熱點。筆者查閱相關文獻并結合自身的臨床經(jīng)驗,對癌癥患者臨終關懷護理方面的內(nèi)容進行綜述?,F(xiàn)報告如下。
1.1 臨終關懷護理的定義 臨終關懷的定義包括以下兩個方面:①臨終關懷是為患者及其家屬提供的一種特殊服務,包括生理、心理和社會服務;②探索臨終患者生理心理發(fā)展,以及患者及其家屬實踐的新學科。
1.2 臨終關懷護理的發(fā)展史 臨終關懷作為醫(yī)學的一個邊緣性交叉學科,標志著社會的需求和人類文明的發(fā)展[1]。最早出現(xiàn)在中世紀的西歐,主要為旅游者和流浪者提供休息條件,為危重瀕死患者提供關懷和照顧。桑德斯博士在1967年提出了現(xiàn)代臨終關懷的定義,并在倫敦開設了當時世界上唯一的一個療養(yǎng)院,被稱為“點燃了世界臨終關懷運動的燈塔”——“圣克里斯多福臨終關懷院”,以便專門為臨終患者提供服務[2]。從此以后,60多個國家接踵開展了臨終關懷服務,其中包括美國、法國、日本、加拿大、荷蘭、瑞士、挪威、以色列等。1978年,在加拿大由國際關懷協(xié)會舉行了世界第一次相關學術會議,會議要求世界護理協(xié)會采取行動,以減輕現(xiàn)代醫(yī)學尚不能完全治愈的某些疾病患者的痛苦,維護患者離世前最后的尊嚴,使他們在面對臨終時的積極順應能力有所加強,盡可能幫助他們安詳無憾地度過生命的最后旅程,并為垂死患者的家庭提供以下幫助:給予患者家屬生理和心理上的幫助;重視對患者家屬進行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如有必要,建立相關的臨終關懷服務中心[3]。
上世紀60年代的研究顯示,臨終關懷護理能夠改善晚期惡性腫瘤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通過實施科學有效的心理撫慰,以及優(yōu)質(zhì)的護理,患者得到了細心、體貼的呵護,并且極大限度地緩解或減輕了他們的痛苦,并有效安撫了患者家屬的消極情緒[4]。
1988年,在美籍華人黃天中博士的贊助下,由天津醫(yī)學院和美國俄克拉荷馬大學共同組建的臨終關懷研究中心成立。1997年,天津開通了相關熱線電話,這引起了廣大群眾極大的關注。因此,臨終關懷是社會發(fā)展的必然要求。
1.3 臨終關懷服務機構 臨終關懷服務機構的成立與發(fā)展是這門學科開展的重要條件,常見的臨終關懷服務機構如下。①設備全、獨立服務性強的臨終關懷專門醫(yī)院。②綜合性醫(yī)院附設的臨終關懷服務機構是目前存在最多的一種形式,這既能減輕財政負擔,而且可以增加醫(yī)務人員的業(yè)務水平,接受程度較高。③近年來,家庭化臨終關懷服務機構備受患者喜歡,選擇此類方式的患者逐年增多[5-6]。楊晶等[7]進行的問卷調(diào)查顯示,癌癥患者想在家度過人生最后時光的比重最大,高達39.2%,而僅有13.8%的患者選擇在醫(yī)院度過。④近年新興出來一種養(yǎng)老院專設病房臨終關懷形式。研究顯示,在美國每年有20%~25%的老年人在養(yǎng)老院過世[8-9]。
目前,全球范圍內(nèi)雖然存在較多臨終關懷服務方式,但是符合我國國情的臨終關懷方式還需要進一步探索。研究顯示,我國每年需要臨終關懷服務的人約750萬[10],如此龐大的數(shù)據(jù)警示我們,臨終關懷的發(fā)展刻不容緩。
1.4 癌癥患者臨終關懷護理現(xiàn)狀 目前,盡管醫(yī)學在癌癥治療上取得了一定的進步,但是在臨床死因上,癌癥占比高達30%,穩(wěn)居前3位[11]。癌癥晚期患者已經(jīng)成為臨終關懷護理服務的主要對象[12]。
目前,有關癌癥患者臨終關懷的研究較多,臨終關懷的基本內(nèi)容包括控制癥狀、支持患者、支持家屬三個方面[13-15]。
2.1 控制癥狀 晚期癌癥患者會出現(xiàn)很多并發(fā)癥,包括疼痛、食欲差或厭食、便秘、惡心嘔吐、意識不清和壓瘡等。疼痛最為常見,也是最需要迫切解決的問題。癌癥引起的癥狀以對癥治療為主。
2.1.1 控制疼痛護理 全球每年有600萬人患癌癥,絕大多數(shù)晚期癌癥患者最主要的癥狀為疼痛,每天最少有350萬人忍受著癌癥的疼痛。疼痛可引起人體多種不適和反應,如失眠、厭食、消瘦、抵抗力下降,甚至會降低求生欲,增加自殺幾率。研究顯示,晚期癌癥患者求生欲極大降低,希望盡快走向死亡,減輕痛苦。癌癥引起的疼痛比其他癥狀更為嚴重,可能會導致患者心理和生理紊亂。目前,對于癌癥引起疼痛的治療主要有藥物治療和非藥物治療兩個方面。
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建議的晚期癌癥患者藥物止痛三階梯治療方案如下:第一階梯,利用非阿片類鎮(zhèn)痛藥及輔助藥,如阿司匹林等,相對適用于輕度疼痛患者;第二階梯,使用弱阿片類鎮(zhèn)痛藥,包括強痛定、可待因等,適用于中度持續(xù)性疼痛或逐漸加重型疼痛;第三階梯,使用強效阿片類鎮(zhèn)痛藥治療持續(xù)性疼痛,如嗎啡。
非藥物治療是以放松患者身體、催眠意象療法、針灸、神經(jīng)阻滯療法,以及讓患者聽舒緩的音樂,以減輕患者的疼痛。
研究顯示,進行三階梯藥物止痛治療,>85%患者的疼痛可以得到有效減輕,但是很多文獻報道顯示,癌癥患者的疼痛并沒有得到理想的控制[16-18]。究其原因:醫(yī)護人員對癌癥疼痛的理解不透徹;醫(yī)務人員過于擔心患者的藥物成癮性和副作用;患者不能及時向醫(yī)護人員告知疼痛;藥品管理部門對麻醉藥品的管理過于嚴格。針對上述原因,應采取以下措施:評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并及時向醫(yī)生報告;學習三階梯止痛給藥原則,提供定時、定量、個體化療法,并根據(jù)患者的具體病情做出調(diào)整;積極使用非藥物性止痛方法,如深呼吸放松、轉(zhuǎn)移患者注意力、冷熱敷、按摩、針灸等;對患者和家屬進行宣教,告知有關疼痛療法的相關內(nèi)容。
2.1.2 減輕胃腸道反應,增加營養(yǎng) 研究顯示,40%~80%的癌癥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營養(yǎng)不良。目前,改善癌癥患者營養(yǎng)狀況的主要措施仍為對癥處理,在減輕患者惡心嘔吐癥狀的同時,增加患者食欲。護理人員應及時觀察患者飲食情況,鼓勵患者多進食,根據(jù)患者的飲食習慣制定飲食計劃,維持其機體營養(yǎng)相對平衡。當患者攝入不足時,及時向醫(yī)生報告,進行相應的支持治療。
2.1.3 皮膚護理,預防壓瘡 癌癥患者多為惡病質(zhì),常有機體營養(yǎng)不良、身體瘦弱等表現(xiàn),長時間臥床可引起壓瘡,因此,要特別注意預防壓瘡的發(fā)生,患者除需勤翻身外,可選用相應的減壓物品進行預防,如氣墊床、減壓敷貼、按摩床等。
2.2 心理護理 臨終患者的心理發(fā)展包括五個階段:否認、憤怒、同意、沮喪和接受。研究顯示,我國臨終患者心理發(fā)展的五個階段中,憤怒期并不突出,經(jīng)常會以回避期掩蓋,這與我國的歷史文化、國人素質(zhì)及醫(yī)療環(huán)境等有關。因此,護理人員應做好以下工作:了解和掌握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和分期,根據(jù)個體差異采取相應的護理方法;進行死亡相關教育。對患者進行恰當?shù)乃劳鼋虒W,可以減輕其對死亡的懼怕程度。
2.3 患者家屬的支持 臨終患者的家屬也是需要照顧的群體,在感受到至親去世時,家屬承擔著家庭和社會的雙重打擊,不僅要料理后事,還要養(yǎng)家糊口,在心理上更需要我們的安慰。護士應做好患者家屬的心理疏導工作,穩(wěn)定家屬情緒,與家屬聯(lián)合起來,告知患者病情。
為使臨終關懷能夠得到更好的發(fā)展,筆者提出以下建議。①進一步落實科學化、法制化、專業(yè)化的臨終關懷規(guī)范和監(jiān)督,為臨終護理工作的順利展開提供法律依據(jù),避免出現(xiàn)不必要的糾紛;②加強臨終關懷護理的力度,將其納入教學課程中,成為一個完整的專業(yè)課程,引起廣大醫(yī)護人員的重視,提高學生相關技能水平,為患者及家屬提供全面的生理和心理上的關照與支撐;③加大宣傳力度,運用各種媒體讓廣大患者和家屬進一步了解臨終關懷護理的重要性;④借鑒國外成功經(jīng)驗,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使患者在整個治療過程中感到舒適,提高其生活質(zhì)量;⑤加強護理人員相關知識的學習,提高護理服務水平。
我國臨終關懷事業(yè)的發(fā)展仍處于起步階段,作為現(xiàn)代護理學的一個分支,臨終關懷體現(xiàn)了現(xiàn)代醫(yī)學的發(fā)展。臨終關懷是社會發(fā)展的必要產(chǎn)物,是人類文明的重要里程碑。目前,醫(yī)院還遠遠不能滿足對患者及家屬照顧的需要,但是,開展臨終關懷無論是對患者還是家屬都是必不可少的一項服務。
[1] 岳林,張雷.我國臨終關懷的特點及其發(fā)展展望[J].護士進修雜志,2011,26(2):117-119.
[2] 朱麗霞,高鳳莉.癌癥病人的臨終關懷與護理[J].護理研究,2004,18(21):1893-1895.
[3] 鐮田ミッ子,陳淑英.新編護理學[M].上海:上海醫(yī)科大學出版社,1997:218-219.
[4] 章蓮,石敏,李莉.晚期老年癌癥患者的臨終關懷護理[J].當代護士(學術版),2014(21):88-89.
[5] FUKUI S, KAWAQOE H, MASAKO S, et al. Determinants of the place of death among terminally ill cancer patients under home hospice care in Japan[J]. Palliat Med, 2003, 17(5): 445-453.
[6] 張愛榮,尹愛華.淺談對癌癥患者開展家庭臨終關懷護理的可行性及必要性[J].黑龍江護理雜志,2000,6(10):58-59.
[7] 楊晶,張金環(huán),劉玉春,等.醫(yī)護人員對待死亡及臨終關懷態(tài)度的調(diào)查[J].中華護理雜志,1998,33(10):605-607.
[8] MILLER SC, MOR V, WU N, et al. Does receipt of hospice care in nursing homes improve the management of pain at the end of life?[J]. J Am Geriatr Soc, 2002, 50(5): 507-515.
[9] HAPP MB, CAPEZUTI E, STRUMPF NE, et al. Advance care planning and end-of-life care for hospitalized nursing home residents[J]. J Am Geriatr Soc, 2002, 50(5): 829-835.
[10] 李義庭,李驥,鄧帥.關于我國臨終關懷事業(yè)發(fā)展政策保障的思考[J].中國醫(yī)學倫理學,2013,26(4):417-419.
[11] 紀春祥,于金明.腫瘤學[M].北京:北京科學出版社,2003:109-112.
[12] 韓秀英,李玉萍.臨終關懷之探討[J].實用護理雜志,1999,15(3):50-52.
[13] 高保紅.臨終關懷對癌癥晚期患者生活質(zhì)量的影響[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4,7(13):15-16.
[14] 王月凡.臨終關懷護理對癌癥晚期患者臨終期生存質(zhì)量的影響[J].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2014,21(10):1256-1258.
[15] 王松玲,張燦燦.臨終關懷護理對癌癥臨終患者生活質(zhì)量的影響[J].當代護士,2013(2):119-121.
[16] OXENHAM D, DUNCAN R, FISCHBACHER M. Cancer pain management in Lanarkshire: a communitybased audit[J]. Palliat Med, 2003, 17(8): 708-713.
[17] ZHUKOVSKY DS. A model of palliative care: the palliative medicine program of the Cleveland Clinic Foundation[J]. Support Care Cancer, 2000, 8(4): 268-277.
[18] RANDALL-DAVID E, WRIGHT J, PORTERFIELD DS, et al. Barriers to cancer pain management: homehealth and hospice nurses and patients[J]. Support Care Cancer, 2003, 11(10): 660-665.
R47
A
1672-7185(2017)07-0046-04
10.3969/j.issn.1672-7185.2017.07.014
2017-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