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慶平 趙佳
(黑龍江省虎林市慶豐農(nóng)場畜牧水產(chǎn)局158400)
禽傷寒流行、診斷和防治措施
王慶平 趙佳
(黑龍江省虎林市慶豐農(nóng)場畜牧水產(chǎn)局158400)
禽傷寒是由禽傷寒沙門氏菌引起家禽的一種急性敗血性疾病,呈現(xiàn)急性、慢性兩種,主要侵害雞與火雞。臨床上以發(fā)熱、貧血、冠蒼白皺縮為重要特征。該病季節(jié)性不強,以成年雞為多見,但雛雞、鴨、鵝也有發(fā)病。本病一般為散發(fā),呈世界性分布。本文從病原、流行特點、病因病機、主癥、病理剖檢、防治(尤其是中藥方劑防治)對禽傷寒病進行較為詳細的闡述。
禽;傷寒;流行;診斷、防治
該病的病原為禽傷寒沙門氏菌,屬革蘭氏陰性桿菌,無鞭毛和莢膜,不能運動,不產(chǎn)生芽孢。本菌抵抗力相對不強,陽光直射下僅能生存數(shù)分鐘,在60℃時10min即可被殺滅,但在潮濕土壤中能生存較長時間。常用消毒藥如1%高錳酸鉀液、2%甲醛溶液、0.1%石碳酸等能在數(shù)分鐘內(nèi)將其殺滅。本菌在磺酸肉湯等選擇性培養(yǎng)基上生長良好,本菌培養(yǎng)特征及抗原結(jié)構(gòu)與雞白痢沙門氏菌極為相似,兩者之間具有交叉凝集作用。
除雞、火雞易感外,珍珠雞、孔雀、雛鴨、鵪鶉、雄等也可自然感染。種雞群若感傷寒沙門氏菌死亡由出殼開始,到開始產(chǎn)蛋前均有。禽傷寒與雞白痢不同的是,禽傷寒死亡持續(xù)時間可長達1~6個月。禽傷寒可通過多種途徑進行傳播,已被感染的陽性雞不但可以感染同代雞群,而且否能通過種蛋傳染給后代。感染雞主要是通過糞便排毒而使疫菌散布。飼養(yǎng)人員、工具、器械等通過接觸感染,尤其是雞場混用清糞人員和清糞車而使傳播更為嚴重。
禽傷寒病因、病機與雛雞白痢基本相同,同為經(jīng)口采食、飲水將病菌傳入胃腸,出現(xiàn)氣分病癥,嚴重者在氣分階段邪毒盛行又進入營血,先后入侵胃、腸,并進而侵入肺、脾、心、肝、腎和其他器官,致使被侵器官全部或部分失去生理功能,造成輕重不同的各種癥狀。
雛雞與雛火雞傷寒與雛白痢癥狀相似,因病菌侵入血液,體高熱,傷及陰津,出現(xiàn)只飲不食,扎堆取暖。傷及肝經(jīng)、心包經(jīng),出現(xiàn)神昏呆立,臥而不起;傷肝及膽,傷肺及大腸,致大腸郁積,因此,排黃綠稠稀糞,區(qū)別白痢糞,黏肛,污肛外毛。
育成雞和成雞,急性暴發(fā)時,食欲廢絕,飲欲增加,由于機體缺乏水谷精微運化,造成氣血津液不足,出現(xiàn)敗血性癥狀,表現(xiàn)肉冠、肉垂蒼白無血色,精神委靡。病程一般為5~10d,及時治療,死亡率為10~50%。亞急性、慢性病程長,可進行治療,死亡率超過10%
最急性病例少見明顯病變。亞急性或慢性病例可見肝腫大,呈淡棕綠色或古銅色,心肌表面有粟粒樣灰白色小病灶;腸道內(nèi)容物多為膽汁,小腸卡他性炎癥,特別是十二指腸有出血點或斑。公禽見睪丸炎并有病灶;母禽卵泡出血、變形和變色,常因卵泡破裂引起腹膜炎。
應(yīng)加強雞群的檢疫,淘汰陽性雞。對于發(fā)病雞群應(yīng)采取隔離、消毒措施,防止傳染源擴散傳播??蛇x用土霉素、強力霉素、氟哌酸、環(huán)丙沙星等抗菌藥物拌料或飲水,均有一定療效。
方劑一。強力咳喘寧:板藍根、荊芥、防風、射干、山豆根、蘇葉、甘草、地榆炭、川貝母、蒼術(shù)各適量,按每只雞每天1g,拌料或煎汁飲水,連服3~5d。方劑二。百咳寧:柴胡、荊芥、半夏、茯苓、貝母、桔梗、杏仁、玄參、赤芍、厚樸、陳皮各30g,細辛60g。按每只雞每天每次 1.0~1.5g,拌料或煎汁飲水,連用5d。預(yù)防時機:開食即服。方劑三。白頭翁散加減:黃連30g,黃柏 45g,秦皮60g,白頭翁60g,馬齒莧 60g,滑石45g,雄黃30g,藿香30g。共為末,按2.5%比例拌料喂給,用于預(yù)防;也可水煎去渣,藥液加水稀釋至每千克水含生藥20g濃度,替代飲水用于病雞治療,連續(xù)使用5d。方劑四。雄黃15g,甘草35g,白礬 25g,黃柏 25g,黃芩25g,知母30g,桔梗25g。用法:上述方藥為每100只雞的用量。將上藥碾碎拌入飼料,注意使雞多飲清潔水,連服3d。方劑五。病重不能采食者,可人工灌服。方劑六。沖和丸。羌活、防風、蒼術(shù)、白芷、川芎、生地、黃芩、細辛、甘草各等份,共為末,并用生姜汁同棗泥丸之,每丸重3g,每服1丸。適用風寒感冒初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