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昌政 孫 超
(莊河市中心醫(yī)院 普外科,遼寧 莊河 116400)
開放性胃癌根治術中采用超聲刀的應用體會
范昌政 孫 超
(莊河市中心醫(yī)院 普外科,遼寧 莊河 116400)
目的分析研究開放性胃癌根治術中采用超聲刀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在我院接收的開放性胃癌根治術的患者一共有72例,隨機分為治療組、對照組,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手術治療,治療組采取超聲刀進行治療,對兩組患者的手術效果給予對比。結果手術以后,治療組治療總有效率為88.89%,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為63.89%,治療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5);手術以后,治療組的手術持續(xù)時間、術中出血量、腸功能恢復時間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對開放性胃癌根治術采取超聲刀進行治療,可以使手術時間和出血量明顯減少,使治療效果進一步提高,具有臨床推廣價值。
開放性胃癌根治術;超聲刀;應用
在我國,胃癌的發(fā)病率在各種惡性腫瘤中居于首位。最新的流行病學研究資料指出,我國每年新發(fā)的胃癌病例數(shù)量約為40萬,其中占3/4的病例最終會死亡[4]。由于采取臨床化療治療的胃癌患者在治療過程當中,經常會發(fā)生由于疾病或者治療所產生的各種并發(fā)癥,不但對其臨床療效帶來較大影響,并且對其預后也帶來非常大的影響。在20世紀80年代末期,國外在臨床當中開始應用超聲刀,其不但可以對組織給予切割,同時可以獲得良好的止血功能??萍嫉陌l(fā)展會使超聲刀的功能更加具有優(yōu)勢,取得良好的止血效果,使手術視野更加清晰等,所以,在臨床開放性手術當中得以廣泛應用,并取得令人滿意的治療效果[1]。本文筆者選取在我院接收的開放性胃癌根治術的患者一共有72例,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在我院接收的開放性胃癌根治術的患者一共有72例,隨機分為兩組,每組各36例。當中,治療組男20例,女16例。年齡在40~68歲,平均為(57.2±4.1)歲;對照組男24例,女12例。年齡在42~70歲,平均為(58.4±5.2)歲。兩組患者的相關資料之間的差異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臨床方法
1.2.1 治療組方法:治療組對患者采取超聲刀進行治療,當電刀進入到腹腔以后采取超聲刀,將大網膜以及橫結腸系膜前葉給予切除,對No4、No6、No14v淋巴結給予清掃,對胃大網膜和小網膜兩側的血管給予分離以及切斷,將腸系膜上靜脈以及胃十二指腸動脈完全暴露,并且將胰腺的被膜以及肝十二指腸韌帶前葉的腹膜給予游離以及切除,對No5和No12a部位的淋巴結給予局部清掃,對胃小彎部位的血管和十二指腸上前動脈的第一根分支給予離斷處理,同時給予十二指腸切斷;對No7、No8、No9以及No11p淋巴結持續(xù)給予清掃處理;循環(huán)腹部主動脈前面處理胃膈韌帶一直到噴門,在肝臟下方1 cm部位切斷小網膜,將胃左動脈以及胃冠狀靜脈根部給予暴露,對No1以及No3淋巴結給予局部清掃;在距離病灶周邊6~8 cm部位將胃給予切斷,將癌組織給予切除以及拿出腹腔,最后重新建立常規(guī)消化道,將一根腹腔引流管放置在手術當中吻合口相鄰部位,整個手術完成[2]。
1.2.2 對照組方法:對照組對患者采取切開、結扎以及高頻電刀對淋巴給予清掃[3]。
1.3 觀察指標:對兩組患者的手術持續(xù)時間、術中出血量以及腸功能恢復時間給予記錄和對比。
1.4 治療效果判定標準:CR:腫瘤完全消失;病理活檢癌細胞呈現(xiàn)陰性,在1個月以上;SR:腫瘤體積縮?。?0%,在1個月以上;MR:腫瘤體積明顯縮小,在50%以下,在1個月以上;NR:腫瘤沒有明顯縮小或者增大[4]。
1.5 統(tǒng)計學處理:采取SPSS13.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計數(shù)資料以(%)表示,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情況對比:手術以后,治療組CR一共有15例,SR一共有9例,MR一共有8例,NR一共有4例,治療總有效率為88.89%,對照組CR一共有10例,SR一共有7例,MR一共有6例,NR一共有13例,治療總有效率為63.89%,治療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5)。
2.2 兩組患者的各項觀察指標情況對比:手術以后,治療組的手術持續(xù)時間(171.3±51.4)min,、術中出血量(97.4±73.5)mL、腸功能恢復時間為(3.2±0.3)d,對照組的手術持續(xù)時間(204.5±46.8)min,、術中出血量(185.1±67.3)mL、腸功能恢復時間為(3.9±0.6)d,結果顯示,治療組的手術持續(xù)時間、術中出血量、腸功能恢復時間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
胃癌在臨床當中屬于一種常見的消化道惡性腫瘤,根據不完全統(tǒng)計證實,全球范圍內胃癌的病死率居惡性腫瘤的第二位,當前,對根治早期胃癌方面仍然采取外科手術治療[5]。另外,胃癌發(fā)病有明顯的地域性差別,在我國的西北與東部沿海地區(qū)胃癌發(fā)病率比南方地區(qū)明顯為高。好發(fā)年齡在50歲以上,男女發(fā)病率之比為2∶1。胃癌的預后與胃癌的病理分期、部位、組織類型、生物學行為以及治療措施有關。
根據相關實踐研究表明[6],采取腹腔鏡手術治療,超聲刀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手術工具,在開腹手術當中,超聲刀受到眾多外科醫(yī)師的青睞,特別是在結直腸癌根治術和胃癌根治術當中,其手術時間較短,出血量較少等相關優(yōu)點得以尤為突出。另外,超聲刀頭具有熱傳導效應較低與相鄰組織顯露清晰的特征,損傷相鄰組織的概率明顯降低,因此,在胃癌根治當中的淋巴清掃術當中,超聲刀具有非常明顯的優(yōu)勢,就變的較為適宜[7]。除此之外,在臨床手術過程當中應該盡可能清理超聲刀頭上的黏著物,例如,脂肪組織、血跡等,以免對其靈敏性、凝固以及止血效果造成影響。但是需要特別注意的是盡可能將無能量通過的刀面貼近血管一側,以免對血管造成破壞[8]。本文試驗結果顯示,手術以后,治療組CR一共有15例,SR一共有9例,MR一共有8例,NR一共有4例,治療總有效率為88.89%,對照組CR一共有10例,SR一共有7例,MR一共有6例,NR一共有13例,治療總有效率為63.89%,治療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5);手術以后,治療組的手術持續(xù)時間(171.3±51.4)min,、術中出血量(97.4±73.5)mL、腸功能恢復時間為(3.2±0.3)d,對照組的手術持續(xù)時間(204.5±46.8)min、術中出血量(185.1±67.3)mL、腸功能恢復時間為(3.9±0.6)d,結果顯示,治療組的手術持續(xù)時間、術中出血量、腸功能恢復時間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與上述相關報道相一致。
綜上所述,對開放性胃癌根治術采取超聲刀進行治療,可以使手術時間和出血量明顯減少,使治療效果進一步提高,在臨床當中得以廣泛應用。
[1] 季洪愛,周曉軍,吉耘,等.新柏氏液基細胞學檢測在非婦科細胞學中的應用[J].醫(yī)學研究生學報,2013,26(2):1341-1342.
[2] 胡建昆,張波,陳心足,等.新型超聲刀在胃癌根治術中的應用及技巧[J].中國普外基礎與臨床雜志,2013,20(10):718-721.
[3] 尹蓓,孟靜,李剛等.超聲刀在開放性胃癌根治術中應用的護理[J].江蘇醫(yī)藥,2013,39(23):2877-2878.
[4] 魏濤,李志輝,朱精強.超聲刀與傳統(tǒng)方法在開放甲狀腺于術的臨床對比研究[J].中國普外基礎與臨床雜志,2014,21(5).323-326.
[5] 胡旭光,鄭成竹,柯重偉,等.超聲刀切割產生的煙霧中細胞及活性的研究[J].中華實驗外科雜志,2014,31(6):690-691.
[6] 石一峰,萬德炎,邱俊然.超聲刀與傳統(tǒng)電刀應用于開放性胃癌根治術的比較研究[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2,10(10):154-155.
[7] 季洪愛,周曉軍,吉耘,等.新柏氏液基細胞學檢測在非婦科細胞學中的應用[J].醫(yī)學研究生學報,2012,25(2):1341-1342.
[8] 黃程,譚建中,沈文宇等.超聲刀在開放性甲狀腺功能亢進手術中的應用體會(附20例報導)[J].數(shù)理醫(yī)藥學雜志,2013,26(4):425-427.
R735.2
B
1671-8194(2017)28-012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