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亞男
(大連市第四人民醫(yī)院 重癥病房,遼寧 大連 116031)
探究重癥肺炎及感染性休克的快速治療方案和早期用藥指導
丁亞男
(大連市第四人民醫(yī)院 重癥病房,遼寧 大連 116031)
目的探討重癥肺炎及感染性休克的快速治療方案和早期用藥方法。方法將我院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76例重癥肺炎及感染性休克患者隨機分配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兩組,各38例。對照組使用常規(guī)靜脈給藥方法,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chǔ)上使用氣管鏡給藥,對比分析兩組療效和總結(jié)分析危險因素。結(jié)果感染性休克、心率>100次/分鐘、心功能不全是重癥肺炎預后主要危險因素,對照組治愈率為57.89%,觀察組治愈率為73.68%,觀察組治愈率明顯比對照組高,差異具備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jié)論使用氣管鏡給藥治療重癥肺炎治愈率高于常規(guī)給藥,針對性使用血管活性藥物能提高重癥肺炎的治療效果。
重癥肺炎;感染性休克;治療方案;用藥指導;氣管鏡
在臨床治療的實踐中,重癥肺炎在老年患者群發(fā)病率較高,發(fā)病后患者易引起感染性休克,病死率相對較高,嚴重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1]。目前醫(yī)療水平通常在治療重癥肺炎的時候采用靜脈給藥方式,不過治療效果仍有很大上升空間[2]。本文為探討提高重癥肺炎和感染性休克的療效提高方法,選取我院收治的76例重癥肺炎及感染性休克患者為對象,通過不同治療手段對比分析其療效,并采用回顧性分析探討重癥肺炎患者預后的危險因素,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76例重癥肺炎及感染性休克患者,其中男性52例,女性24例,年齡60~70歲,平均年齡(65.2±3.7)歲,將其隨機分配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8例;所有患者痰液標本病原學檢查結(jié)果為陽性55例,其中金黃色葡萄球菌20例,35例為耐藥菌。對照組有男性25例,女性13例,平均年齡(64.9±4.2)歲;觀察組男性26例,女性12例,平均年齡(65.3±3.8)歲。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均經(jīng)檢查確診為重癥肺炎及感染性休克,年齡≥60歲,患者及家屬均簽訂知情同意書。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并無明顯差異,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兩組患者均每天進行常規(guī)亞胺培南靜脈滴注給藥治療,每天3次,每次500 mg;觀察組在此基礎(chǔ)之上采用配合纖維支氣管鏡(奧林巴斯FB-15RBS)注射給藥進行對比治療,重點留意患者的藥物劑量、給藥頻率,根據(jù)患者病情和不同身體情況進行調(diào)整。對比兩組患者在治療3 d后的臨床療效。
1.3 觀察指標和評價標準:觀察記錄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體溫、肺部啰音、血氧飽和度和肺部X線片狀況,判定療效治愈為患者的體溫≤37.5 ℃、肺部啰音消失、血氧飽和度>95%和X線片肺部陰影基本消失;判定無效為未達到治愈標準。
1.4 統(tǒng)計學方法:通過SPSS18.0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計量資料用(x-±s)表示,通過t檢驗;以百分率表示計數(shù)資料,通過χ2檢驗。以Logistic回歸分析預后危險因素,以P<0.05時表明差異具備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療效對比:經(jīng)觀察治療,對照組患者療效治愈22例(57.89%),觀察組患者療效治愈28例(73.68%),χ2=25.7134,P=0.000,觀察組治愈率明顯比對照組高,差異具備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重癥肺炎的預后因素:經(jīng)治療觀察患者的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OPD)、心率>100次/分鐘、急性腎功能不全、感染性休克和心功能不全等指標,通過回歸分析,心率>100次/分鐘OR=2.869,P<0.05;感染性休克OR=3.106,P<0.05;心功能不全OR=3.398,P<0.05。最終驗明心率>100次/分鐘,感染性休克和心功能不全是重癥肺炎的主要危險因素。
感染性休克,也稱膿毒性休克,是由微生物及其毒素等產(chǎn)物而引發(fā)的嚴重感染,常見致病菌為革蘭陰性菌,如腸桿菌科細菌(大腸桿菌、克雷伯菌、腸桿菌等)、不發(fā)酵桿菌(假單胞菌屬、不動桿菌屬等)、腦膜炎球菌、類桿菌等。革蘭陽性菌如葡萄球菌、鏈球菌、肺炎鏈球菌等也可引起休克。休克型肺炎是指伴有休克的一種重癥肺炎,病情嚴重且進展迅速,常伴有各種嚴重的并發(fā)癥,若不及時救治,將會危及患者生命[3]。目前的醫(yī)療科學驗證出重癥肺炎患者預后的主要危險因素之一為感染性休克,需要及時糾正組織灌注,臨床多選用血管活性藥物,因亞胺培南具有廣譜抗菌活性,故常用于重癥肺炎治療[4]。
重癥肺炎并發(fā)感染性休克的患者生理狀況相對復雜,氣管鏡治療中需多參數(shù)監(jiān)護;若患者插管治療中出現(xiàn)心率異常,則應停止插管且對患者進行高流量輸氧,在患者心率恢復正常后使用支氣管鏡注射給藥治療[5]。由于氣管鏡便于觀察患者患部且療效高于傳統(tǒng)靜脈注射治療,但相對傳統(tǒng)靜脈注射治療,氣管鏡并沒有得到廣泛普及,造成部分患者不予理解支持配合治療,因此在治療前醫(yī)護人員應該給患者詳細說明其優(yōu)勢和注意事項,消除患者顧慮,保證治療的順利進行。
通過本次研究,兩組患者在療效上進行比較,對照組治愈率為57.89%,觀察組治愈率為89.47%,觀察組治愈率明顯比對照組高,差異具備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綜上所述,使用氣管鏡給藥治療重癥肺炎治愈率明顯高于常規(guī)給藥,針對性使用血管活性藥物能提高重癥肺炎的治療效果,其科學性和廣泛性值得在臨床實踐中采用和推廣。
[1] 賀鶴群,朱建華,葉繼輝,等.重癥肺炎的臨床特征和死亡危險因素分析[J].實用醫(yī)學雜志,2010,9(19):3532-3534.
[2] 吳新軍,何立東,孫小勇,等.感染性休克患者臨床流行病學分析[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4,24(6):1378-1380.
[3] 譚妙芬.重癥肺炎患者感染性休克的危險因素分析及護理對策研究[J].臨床醫(yī)學工程,2016,23(9):1265-1266.
[4] 郭琦,江梅,徐永昊,等.重癥肺炎及感染性休克的集束治療[C].//第五屆全國呼吸系統(tǒng)感染新進展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2008:77-83.
[5] 施佳民.影響老年重癥肺炎患者療效及預后的危險因素[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5,35(16):4591-4592.
R563.1
B
1671-8194(2017)28-015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