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朝燕 周霞 陳衛(wèi)紅 楊莉云 陳敏
(貴陽省婦幼保健院, 貴州 貴陽 550003)
△通信作者
兒童重癥肺炎呼吸道病原與胸部CT影像對應分析
畢朝燕 周霞 陳衛(wèi)紅 楊莉云 陳敏△
(貴陽省婦幼保健院, 貴州 貴陽 550003)
重癥肺炎; 胸部CT; 病原
肺炎是兒童常見病和多發(fā)病,重癥肺炎為兒童死亡之首因。近年來,隨著各種病原感染、抗生素濫用、病原變異及賴藥性影響,兒童重癥肺炎大大增加。病原診斷是臨床正確選擇抗生素的重要依據。胸部CT檢查因良好的空間分辨率與組織密度分析,常用于重癥肺炎的診斷。筆者通過總結不同病原重癥肺炎患兒胸部CT影像特征,結合其臨床資料和流行病學,早期對部分病原進行初步診斷。
1.1 對象
2011年6月至2015年5月呼吸科和PICU確診的單一病原感染的258例兒童重癥肺炎患兒,男155例,女103例,年齡23 d至12歲。兒童重癥肺炎診斷標準參見文獻[1]。排除標準:醫(yī)院獲得性肺炎;長期使用糖皮質激素或免疫抑制劑者;伴有慢性基礎疾病或先天性疾病者;病原檢測2種及以上混合感染者;單一病原種類病例數<5例者。
1.2 影像評估
1.2.1 CT掃描 所有病例入院前或入院24 h內行胸部CT平掃,采用GE Brightspeed 16排螺旋CT,兒童模式,掃描參數:管電壓100~120 KVP,管電流80~110 mA,曝光時間0.8 s,層厚5 mm,層距3.75 mm;MPR圖像后處理,胸部HRCT采用boneplus Edgesuanfa。對不能配合的患兒,檢查前使用10%水合氯醛0.5 mL/kg口服鎮(zhèn)靜。
1.2.2 圖像分析 由兩名有經驗的兒童影像副主任醫(yī)師對258例患兒的胸部CT影像共同閱片,影像診斷達成一致意見,意見不一致時由兩人共同協商。影像診斷指標包括:支氣管炎、支氣管肺炎、毛細支氣管炎、間質性肺炎、節(jié)段性肺炎、大葉性肺炎、壞死性肺炎(necrotizing pneumonia NP)、閉塞性細支氣管炎(bronchiolitis occlusive BO)。
258例不同病原感染重癥肺炎患兒胸部CT診斷結果見表1。
表1 258例不同病原感染重癥肺炎患兒胸部CT診斷
肺炎鏈球菌肺炎(圖1)中,10例病灶起自肺葉外周,緊鄰胸膜,其中6例病灶向中心擴散;8例胸膜增厚,1例少量胸腔積液,2例中量胸腔積液。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圖2)中,2例并發(fā)多發(fā)肺小膿腫,病灶成斑片、圓形結節(jié)狀,多位于肺外周,薄壁或厚壁小空洞。肺炎克雷伯菌肺炎(圖3)中,3例實變灶膨脹、體積增大。腺病毒肺炎(圖4)中,6例實變向心性分布、4例實變成團簇狀且密度均勻增高;3例馬賽克征,5例支氣管壁增厚,4例支氣管擴張;10例肺門片狀陰影,5例肺門淋巴結增大。肺炎支原體肺炎(圖5)中:31例兩肺磨玻璃密度影,20例小葉中心結節(jié),15例樹芽征,16例支氣管壁增厚,10例支氣管擴張,5例馬賽克征;3例胸膜增厚,5例少量胸腔積液,1例中量胸腔積液,4例大量胸腔積液(積膿);31例肺門片狀陰影,5例肺門淋巴結增大。
圖1 肺炎鏈球菌肺炎(實變病灶起自左肺上葉外周,緊鄰胸膜,病變向中心擴散;左側少量胸腔積液) 圖2 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兩肺胸膜下肺外周多發(fā)斑片狀、結節(jié)狀、小空洞病灶,見肺氣囊,雙側中量分房、包裹性胸腔積液) 圖3 肺炎克雷白桿菌肺炎(右肺上葉后段實變病灶膨脹、體積增大) 圖4 腺病毒肺炎(兩肺實變向心性分布,成團簇狀,密度增高,肺門淋巴結腫大) 圖5 肺炎支原體肺炎(右肺下葉見小葉中心結節(jié)影、樹芽征,左肺見磨玻璃密度影)
兒童重癥肺炎感染病原包括細菌、病毒和肺炎支原體等,不同病原對不同抗生素敏感性不同,因此病原診斷尤為重要。
肺炎鏈球菌是兒童呼吸道感染常見病原,病理以肺泡炎癥為主,細菌侵入肺泡后,形成以小葉、肺泡為單位的支氣管炎癥;侵犯部分或單個肺葉,以大葉性肺炎最典型;病變可遷延吸收,甚至演變?yōu)镹P。本組14例表現為沿支氣管分布的斑片狀、顆粒狀陰影的支氣管肺炎;15例大葉性與節(jié)段性肺炎實變病例中,10例病灶起源于肺葉外周、緊鄰胸膜、6例病變向中心擴散,較有特異性[2];4例并發(fā)NP,表現為實變病灶中單發(fā)或多發(fā)無壁、薄壁小空洞。11例胸膜病變,可能是實變多位于肺外周,刺激胸膜炎性滲出所致。趙建設等[2]認為大葉性肺炎多在年長兒,支氣管肺炎多在年幼兒,本組病例均是重癥,發(fā)病年齡多在嬰兒期,肺炎類型在年齡上無差異。
大腸埃希菌又稱大腸桿菌,過去少見,近年感染率增加。病理為出血性肺炎,肺泡有膿性滲出物,肺壞死少見[3]。本組11例支氣管肺炎CT表現為兩肺下葉散在斑片狀、片絮狀影;7例支氣管炎在病程早期;6例節(jié)段性實變中的1例與2例大葉性肺實變共3例發(fā)生了NP,CT表現為在大片實變中,見低密度液化壞死區(qū)及大小不一空洞,既往少有報告。因此,大腸埃希菌感染致NP值得臨床與放射科醫(yī)師關注。
根據炎癥起源不同,可將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分為氣管源性和血源性。氣管源性炎癥蔓延引起肺泡炎性浸潤,并迅速擴展為肺段實變、壞死,經支氣管排出形成膿腔,單發(fā)大病灶多見;同時毛細支氣管壁破壞引起活瓣作用,常形成肺大泡或肺氣囊,壓力過大時,潰破形成氣胸或膿氣胸;在不同病期,肺部浸潤、液化壞死,肺大泡、肺氣囊、肺膿腫可不同組合出現。血源性則細菌栓子于肺血管末端形成栓塞所致的小斑片或小結節(jié)影,多位于肺葉外周,病變進展為多發(fā)圓形結節(jié)樣膿腫,可形成小空洞,治療后炎癥消散,演變成薄壁空洞。本組12例支氣管肺炎表現為沿支氣管按肺段分布的片絮、斑片影;8例表現為稍高密度節(jié)段性實變。1例血源性表現為肺外周多發(fā)結節(jié)小膿腫,見薄壁空洞與肺氣囊,并包裹性分房胸腔積液,患兒半年前有股骨骨髓炎病史。本組未發(fā)現氣胸和液氣胸病例。
肺炎克雷伯桿菌又稱肺炎桿菌,屬條件致病菌,近年由于抗生素的濫用,兒童克雷伯桿菌肺炎發(fā)病率升高。肺炎克雷伯菌可引起急性爆發(fā)性肺泡炎癥,累及一個肺段或肺葉,炎性分泌物濃稠,不易排出,病肺常膨脹,容積增大,鄰近葉間裂膨凸,密度較高,上葉后段和下葉背段多見;同時,病變發(fā)展較快,實變在短期內迅速發(fā)展成肺膿腫及壞死性肺炎。本組7例表現為兩肺葉散在斑片影的支氣管肺炎;4例節(jié)段性肺炎,其中3例實變病灶膨脹、容積增大、密度較高,較有特征性。未發(fā)現NP,可能與病程早,治療及時有關。
銅綠假單胞菌也稱綠膿桿菌,經呼吸道吸入后,引起壞死性終末支氣管和毛細支氣管炎,累及鄰近肺組織,擴大成肺泡壞死性炎癥。早期兩肺紋理增多、模糊,肺過度充氣;炎癥蔓延見沿支氣管分布小斑點狀、顆粒狀、小結節(jié)狀病灶;炎癥迅速融合擴散至肺段或肺葉,形成大片炎性實變。本組3例毛細支氣管炎,1例支氣管肺炎,2例節(jié)段性肺炎,1例大葉性肺炎為不同病期CT表現,其中1例并發(fā)NP,并伴中等量胸腔積液。
呼吸道合胞病毒是兒童呼吸道感染最常見的病原,病理改變主要是毛細支氣管上皮細胞壞死脫落,粘液分泌物增加,引起纖維素性阻塞性毛細支氣管炎。本組49例毛細支氣管炎,CT表現肺紋理局限性或普遍性增多、伴彌漫性肺氣腫。由于支氣管壁及周圍單核細胞浸潤波及肺泡壁、肺間質導致炎癥[4],21例間質性肺炎,CT表現為兩肺紋理增多,網點狀、點狀、磨玻璃樣密度影,伴彌漫性或泡性氣腫。
腺病毒是一種DNA病毒,感染后沿氣管、支氣管、細支氣管蔓延達肺泡,形成肺實變,而兒童免疫功能不成熟,實變進展融合形成以細支氣管為中心的多節(jié)段實變,向心性分布明顯,其病程中出現肺泡出血性水腫,使其CT上實變密度均勻增高。本組CT表現6例實變向心性分布,4例實變呈團簇狀且密度均勻性增高具特異性。10例肺門片狀陰影、5例肺門淋巴結腫大,可能與病毒在淋巴組織內繁殖有關。腺病毒感染后損傷細支氣管,本組出現小氣道病變,其中兩肺充氣不均8例,馬賽克征3例,支氣管壁增厚5例,支氣管擴張4例,臨床追蹤復查1例確診為BO。該組病例胸膜病變少,僅2例少量胸腔積液,1例胸膜增厚,與既往報道[5]不一致,可能與病情、病程差異有關。
副流感病毒-Ⅲ型肺炎病理提示支氣管及毛細支氣管周圍炎性細胞浸潤,上皮細胞壞死、脫落和再生,從而引起毛細支氣管炎和肺炎。本組6例毛細支氣管炎CT表現為肺紋理局限性或普遍性增多、伴彌漫性肺氣腫;支氣管肺炎2例,表現為支氣管周圍斑片影,以兩下肺葉多見,伴泡性氣腫。
肺炎支原體是大小介于病毒與細菌間的微生物。肺炎支原體對氣道、肺泡直接損害,引起支氣管、細支氣管及周圍間質漿液性滲出性炎癥,導致肺實變[6];同時肺炎支原體參與免疫反應,加重肺實變、淋巴結炎性腫大和胸膜炎性滲出。CT表現包括肺間質與實質炎癥,肺門與胸膜改變。本組CT表現為15例間質性炎癥、15例支氣管肺炎、12例節(jié)段性肺炎、13例大葉性實變,肺門淋巴結炎或增大36例,胸膜病變14例。病變嚴重并發(fā)NP5例,4例伴膿胸。本組小氣道改變多見,包括磨玻璃密度影31例、樹芽征15例、小葉中心結節(jié)20例、馬賽克征5例。樹芽征和小葉中心結節(jié)影可單獨出現,也可與實變并存,實變早期、進展期和吸收期均可出現。原因可能是肺炎支原體感染后,細支氣管和終末細支氣管粘膜充血、水腫,肺泡上皮剝落,氣道內粘液栓形成堵塞所致。陳欣等[7]研究發(fā)現樹芽征、小葉中心結節(jié)在DNA含量高的病例中出現率高,提示細支氣管病變與感染嚴重程度密切相關,該征象對診斷肺炎支原體肺炎具有重要價值。Reittner等[8]認為HRCT表現結節(jié)影和周圍同時存在磨玻璃影對診斷肺炎支原體肺炎有較大提示作用。細支氣管壁增厚和細支氣管擴張出現在病程中晚期。當出現小氣道病變馬賽克征時,提示須臨床追蹤復查,警惕BO,本組2例繼發(fā)BO。
本資料局限性:(1)僅研究了9種病原,樣本少于5例和混合感染均未納入分析(尤其人博卡病毒作為新病原單獨感染僅3例故未納入)。(2)部分病原種類樣本較少。(3)納入對象病程、病期不盡相同。今后我們將進一步加大樣本量,動態(tài)觀察不同病原感染不同病程的不同胸部CT征象。
[1] 中華醫(yī)學會兒科學分會呼吸學會組.兒童社區(qū)獲得性肺炎管理指南(上) [J].中華兒科雜志,2013,10(51): 745-752.
[2] 趙建設, 宋丹, 崔若棣, 等. 兒童肺炎影像表現與病原學相關因素的分析[J]. 中國輻射衛(wèi)生, 2013, 22(5):620-625.
[3] 孫國強.實用兒科放射診斷學[M]. 2版.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 2011:343-345.
[4] Hall C B, Walsh E E, Long C E, et al. Immunity to and frequency of reinfection with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J]. 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s, 1991, 163(4): 693-698.
[5] 李燕,何玲 ,陳欣,等.56例兒童重癥腺病毒肺炎的胸部CT影像表現特點[J]. 第三軍醫(yī)大學學報.2012,34(6):558-560.
[6] Lebeck M G, McCarthy T A, Capuano A W, et al. Emergent US adenovirus 3 strains associated with an epidemic and serious disease[J]. Journal of Clinical Virology, 2009, 46(4): 331-336.
[7] 陳欣, 何玲, 張官平, 等. 兒童支原體肺炎 64 層 CT 薄層重建及 HRCT 表現特點[J]. 中國醫(yī)學影像技術, 2010 ,26(8): 1474-1476.
[8] Reittner P, Ward S, Heyneman L, et al. Pneumonia: high-resolution CT findings in 114 patients[J]. European Radiology, 2003, 13(3): 515-521.
R725.6
B
1000-744X(2016)08-0874-03
2016-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