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詩人賈島,早年因家境貧寒,出家當了和尚。
一天,賈島去長安城郊外拜訪一個叫李凝的朋友。他沿山路找了好久,才摸到李凝的家。這時,夜深人靜,月光皎潔。不巧,李凝不在家,他就把《題李凝幽居》的詩留了下來。
第二天,在回家的路上他想起即興寫成的小詩,覺得“鳥宿池邊樹,僧推月下門”中的“推”字用得不妥帖,或許改用“敲”字更恰當些。他騎著毛驢,一邊吟詠,一邊做著敲門、推門的動作。大街上的行人見到他這樣子,都感到十分好笑。
賈島騎在驢身上比比劃劃,竟然闖進了當官的韓愈的儀仗隊,受到了差人的訓斥。當他把正在斟酌詩里“推”和“敲”二字的事告訴他們時,著名詩人韓愈很有興致地思索起來。過了一會,韓愈對他說:“還是用‘敲字更好些。月夜訪友,即使友人家門沒有閂(shuān),也不能莽(mǎng)撞推門,敲門表明你是一個懂禮貌的人。再說,用‘敲字更能襯托出月夜的寧靜,讀起來也響亮些?!辟Z島聽了連連點頭。
后來,人們就把在寫詩和作文時斟酌文字叫做“推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