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明華
摘要:導管針代替頭皮針,導管進入血管后變得更柔軟,在血管內(nèi)呈漂浮狀態(tài),減少了對血管壁的刺激更好的保護血管。靜脈留置針操作簡單留置時間長,解決了患者反復穿刺的痛苦,同時又減輕了護士的護理工作量,是一次護理技術的變革,也是靜脈輸液發(fā)展的必然趨勢。
關鍵詞:靜脈留置針;臨床護理
靜脈留置針又稱套管針,由先進的生物材料制成。近年來在我國逐漸應用于臨床,已成為臨床治療、急救用藥及供給營養(yǎng)的重要途徑。如何正確使用靜脈留置針并做好護理工作是護理工作者研究的新內(nèi)容。
1 穿刺
1.1 穿刺前的準備
護理人員的手清潔,在操作前用肥皂水清洗雙手或用抗菌劑(碘酒、酒精、碘伏)擦拭雙手10~15s。
1.2 血管的選擇
根據(jù)患者的情況選擇血管,一般選擇相對粗直、有彈性、血流豐富無靜脈瓣、避開關節(jié)且易于固定的血管。避免選擇在下肢遠端,如手術后臥床時間較長,活動較少加之靜脈回流上肢差,容易提高造成下肢靜脈血栓的風險。
1.3 靜脈留置針規(guī)格型號的選擇
常規(guī)靜脈留置針規(guī)格型號為18G、20G、22G、24G、26G其5種,在不影響輸液流速的前提下,應盡量選擇相對小型號的留置針,可以減輕機械刺激對血管內(nèi)皮的損傷,從而減少機械性靜脈炎及血栓性靜脈炎的發(fā)生。
1.4 穿刺方法
(1)在穿刺點上方6~10cm處扎止血帶,然后在以穿刺點為圓點直徑5cm范圍內(nèi)消毒。
(2)取出靜脈留置針,將已備好的靜脈輸液器的針頭刺入肝素帽內(nèi)(注意排盡空氣)放松護套,轉動針翼針柄,使針管針尖斜面朝上。
(3)開始穿刺。囑患者握拳,護士左手繃緊患者皮膚,右手以拇指和食指夾緊留置針護翼,以15°~30°角度進行穿刺,見回血后,降低角度約15°角再將穿刺針推進0.2~0.5cm,右手固定針翼,囑患者松拳,抽出針翼,用專用敷貼固定導管于皮膚上,并在固定膠布上注明穿刺日期、時間等其他信息。
2 封管
在輸液結束后,用肝素鹽水正壓封管。封管時應采用連續(xù)、不間斷、邊推注、邊旋轉式退出針管的方法。一邊推注肝素鹽水,一邊將針頭左右旋轉向外拔,當還剩1 ml肝素鹽水時,將留置針管夾閉合夾住留置針軟管根部,再推注0.5~1 ml肝素鹽水至推不動為止,再將肝素帽中的頭皮針拔出,完成封管操作。
3 護理
(1)囑咐患者和家屬,在留置針使用期間,翻身、活動時要注意保護好留置針,保持穿刺部位清潔、干燥,防止脫出、污染或液體滲漏等。
(2)護士對放置留置針的患者應及時巡視,進行床頭交接班,注意觀察患者體溫有無變化,穿刺點有無紅腫或青紫等現(xiàn)象。詢問患者有無不適,如有異常疼痛及時拔管,拔管后應用干棉簽壓迫5分鐘,無出血后方可離去。
(3)封管后注意觀察管腔內(nèi)有無回血,若患者有回血且量較多,可注入生理鹽水10 ml,再用肝素鈉稀釋液封管,以免管腔阻塞。
(4)留置針留置時間建議為3-5天,以防藥液長期刺激血管造成靜脈炎。若患者出現(xiàn)穿刺部位紅、腫、熱、痛,則表示有靜脈炎發(fā)生,應立即拔出留置針,并用50%硫酸鎂給患者持續(xù)熱敷24~36小時,局部涂抗生素軟膏。
4 總結
靜脈留置針的臨床應用減少了病人反復穿刺的痛苦,讓病人感覺舒適,尤其對煩躁不安、精神障礙及昏迷病人能保證輸液安全,同時,成功穿刺減少了對靜脈血管壁造成的損傷,也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護理質(zhì)量。另外,靜脈留置針導管柔軟、管腔相對較大,便于搶救中用藥和病人轉運。給患者提供更為安全、舒適、高效的護理,我們還需要不斷地探索留置針在臨床中的應用。
參考文獻:
[1]代莉莉.深靜脈血栓形成的預防及護理進展[J].實用護理雜志,2002,18(2):55.
[2]饒慶華,等.小兒靜脈留置針封管效果的觀察[J].中華護理雜志,2000,35(10):624.
[3]李小燕,劉洋.套管針常規(guī)留置時間的探討[J].中華護理雜志,2000,35(5):300-301.